一种逃生缓降和消防运输系统

文档序号:34220396发布日期:2023-05-19 21:56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逃生缓降和消防运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消防灭火逃生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逃生缓降和消防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化的建筑趋势不可避免。也因此带来了新的挑战。城市火灾发生概率不断提高,当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高层被困人员如何安全、快速的转移以及消防人员如何快速到达起火楼层,进行火情排除和人员搜救工作,成为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传统的逃生通道逃生速度慢,并且若被困楼层在过火层以上,被困人员通过逃生通道撤离时需要穿越过火层,过火层的浓烟、高温等因素都严重影响逃生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在发生火灾时,楼层电力系统崩溃,电梯无法使用,消防人员主要通过消防车的云梯来实现被困人员的转移和消防员及消防设备的运送。但消防云梯高度有限,无法转移更高层的被困人员,同时不能将消防员送至更高层,消防员还需通过楼梯向上移动,消耗大量体力,不利于后续的消防救援工作。往往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

2、目前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式主要是依靠等待救援和自救两种方式。等待救援即寻找楼层安全位置,做好一定的安全保护,等待消防人员救援。但消防云梯的架设,消防人员的搜救都需要时间。为了让被困人员更快速有效的逃离火场,提出了很多自救方案。

3、自救的方式分为内部逃生和外部逃生两种方式,内部逃生除了传统的逃生通道外,目前新兴器的一种逃生方式—“逃生滑梯”。以已公开实用新型专利cn113318356a为例,其工作原理是在传统的逃生通道的楼梯扶手上安装一套自上而下的连续滑道,当火灾发生时,逃生人群可以进入滑道,沿滑道快速滑至底层。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逃生通道优势在于速度快,但是对于过火层以上的被困人员,同样面对传统逃生通道相同的问题—需要穿越过火层,同样难以保障撤离人员的安全。

4、相较于内部逃生方式,外部逃生可以有效地避免烟火侵害,为此各种逃生缓降器应运而生。其工作原理大同小异,即利用各种阻尼器平衡装置使用者的身体重力。达到平稳快速下降到楼层底部的目的。现有的缓降装置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使用的需求,但是受到结构功能的限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摩擦阻尼式,以已公开实用新型专利cn208355954u为例,下放绳索尾部没有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大风影响;液压阻尼式,以已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cn206631026u为例,使用时温度升高,阻尼系数下降,对速度控制产生影响,同时存在负载大的情况下“爆缸”的风险。电磁阻尼式,以已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cn202096614u为例,当前一个被困人员使用后,后一人员需要使用摇柄将缓降绳索收回后才可继续使用,浪费了大量时间。

5、关于消防运输装置,有依靠重力的循环垂直运输系统,以已公开发明专利cn1037317a为例,设备可以靠重力驱动,在向下运送被困人员的同时另一端可以向上运送救援人员和设备。但是其结构类似电梯,需要一个贯通大楼的竖井,在火灾发生时极易产生“烟囱效应”,使得整个设备无法使用,同时还有可能有利于火势蔓延,存在严重的隐患。

6、综上所述,应用于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的逃生缓降器,需要在安全可靠的同时具有将消防员或者消防设备运输到受灾楼层附近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不停循环使用,增加逃生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的逃生缓降和消防运输系统,实现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被困人员的逃生缓降,并且实现将地面的消防员及消防装备向上运输到受灾楼层附近,让消防员能够以最好的体力投入火情排除和人员搜救工作当中。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逃生缓降和消防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逃生缓降和消防运输系统设置有地面和楼顶两个装置部分,通过钢丝绳圈作为媒介连接,被困人员和消防员通过钢丝绳自锁器分别固定在钢丝绳圈的两侧,实现逃生和向上运输的功能。具体包括有楼顶放绳装置、钢丝绳圈、钢丝绳自锁器、地面动力装置和钢丝绳组件五个部分;其中

4、所述的楼顶放绳装置包括丝杆、导轨、移动底座、滑轮组、前伸力臂、卷绳筒、蜗轮蜗杆减速器、普通电动机、步进电机和装置底座;所述地面动力装置包括摩擦轮组、传动齿轮组、前后底座和大扭矩电动机;所述的钢丝绳组件为滑轮、提升底板;所述的钢丝绳自锁器是一种依靠重力自锁紧的钢丝绳连接工具,使用的为市面已经大量投产的现有装置;所述的楼顶放绳装置和地面动力装置通过钢丝绳圈连接,下行被困人员或上行的消防人员或物资依靠钢丝绳自锁器与钢丝绳圈连接。

5、所述逃生缓降和消防运输系统,在发生火灾后,控制系统控制楼顶放绳装置底座依靠滚珠丝杠的动力沿滑轨运动到楼层边缘并锁定,卷绳筒旋转释放缠绕在自身上的钢丝绳,钢丝绳在下方钢丝绳组件的重力带动下到达地面后与地面的动力装置连接,接通动力电源后,地面动力装置的传动结构使得摩擦轮给与钢丝绳相同方向的摩擦力,使得钢丝绳圈运动,形成一个循环运动的钢丝绳圈,被困人员和消防人员可分别通过钢丝绳自锁器固定在绳圈的两侧,实现逃生缓降和消防运输的目的。

6、进一步的,所述的安全带的制作材料由高强度防火材料制成。

7、进一步的,所述的提升底板两端设置有两个定滑轮,两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的楼顶放绳装置的前伸力臂上的两力臂滑轮之间距离相同,使得所述的钢丝绳圈在楼顶放绳装置和地面驱动装置连接后保持平行状态。

8、进一步的,所述的楼顶放绳装置在开始使用时,由所述的步进电机驱动丝杆使移动底座向前运动直至伸出楼房外,卷绳筒旋转释放缠绕在自身上的钢丝绳圈;钢丝绳圈在钢丝绳组件的重力作用下下放至地面,由底部人员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地面上,再将钢丝绳圈呈波浪形穿过五个摩擦轮,使钢丝绳圈绷紧。

9、进一步的,所述的地面动力装置在大扭矩电机和内部传动部件的作用下使得缠绕在地面动力装置上的钢丝绳圈受到来自上下两组共五个摩擦轮的相同方向的摩擦力。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系统使用独立电源供电。与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连接,使用plc自动控制。火灾报警器触发后,位于楼顶的钢丝绳下放装置自动启动,先通过丝杠沿导轨将装置底座伸出楼外,锁定工作位置后,将原本缠绕在收绳装置的钢丝绳圈下放到地面,底部人员将钢丝绳圈与地面的动力装置连接之后便可进行逃生缓降和消防运输的工作,实现了逃生、救援过程的半自动化。

12、2、本实用新型在部署完成后,由地面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可以依靠备用电源或消防车发电,使得钢丝绳圈可以循环运动,即可以实现高层被困人员的逃生,又可以将地面的消防人员、物资向上运送。

13、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可多组装置安装在楼房的不同方位,同时工作提高了逃生缓降的机会和消防救援运输的效率。

14、4、本实用新型用于逃生缓降、消防运输的钢丝绳圈由地面和楼顶两处的装置固定,克服了单一绳索缓降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问题。

15、5、本实用新型仅需被困人员将自身固定在绳圈之上,地面动力装置由消防员控制,操作简便,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也易于学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