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内饰板自动化备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04823发布日期:2023-12-28 09:4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内饰板自动化备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流水线传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门内饰板自动化备料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现代社会,各种工厂已基本采用流水线式的制造方式来制造物品,在汽车制造的过程中,会先将车门的内饰板整批运送到生产流水线附近,方便工人取用。

2、目前,在运输车门内饰板时,先将多个车门内饰板一次性放置在一个托盘上,并使用物流台车将该托盘搬运到生产流水线附近,再使用人力将托盘放下后,再使用物流台车将下一个托盘搬运到生产流水线附近。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搬运内饰板的过程中会使用人力将托盘搬运到生产流水线上作业,对人力消耗较大,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车门内饰板运输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门内饰板自动化备料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门内饰板自动化备料装置,包括安装架、托盘、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和转运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和所述转运输送线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转运输送线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所述转运输送线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所述托盘放置在用于配合所述车门内饰板自动化备料装置的物流台车上,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用于将所述托盘从物流台车上运输至第一输送线上的投入组件;所述转运输送线升降式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用于驱使所述转运输送线在所述安装架上升降的升降件,在所述托盘的输送过程中,利用所述转运输送线的升降活动将所述托盘从所述第一输送线转运至所述第二输送线。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物流台车与第一输送线对接,再使用投入组件将托盘运输至第一输送线上,托盘受到第一输送线对托盘的动力作用,从而稳定从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移动至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并进入转运输送线;工作人员启动升降件使转运输送线下降,转运输送线不再承托托盘,使得托盘不往转运输送线的传送方向移动,工作人员可以从相对自身静止的托盘里取出内饰板,并进行车门的加工;

4、在将内饰板全部取出后,工作人员启动升降件将转运输送线升起,使得转运输送线承托托盘并将托盘输送到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在第二输送线上,托盘受到第二输送线给予的动力,从而在第二输送线上滑移;工作人员在完成托盘的投入后,将物流台车推到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托盘从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移动到输出端后进入物流台车,完成托盘的自动回收;使用该装置,工作人员只需使用物流台车将托盘运输到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待完成投入后,将物流台车推动到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即可自动完成托盘的投入到送出,进而实现车门内饰板的投入到送出,提高了车门内饰板运输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极大的减少了将托盘搬运至生产流水线上的人力成本。

5、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处活动安装有第一挡块,所述安装架在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处活动安装有第二挡块,所述安装架在所述转运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三挡块;所述第一挡块、所述第二挡块和所述第三挡块用于在所述托盘的输送过程中通过活动对下一托盘进行阻挡;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用于分别驱使所述第一挡块、所述第二挡块和所述第三挡块在所述安装架上转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一次性将多个托盘放入备料装置,所以在将第一个托盘放入备料装置后,待其进入转运输送线上后,使用第一驱动件驱使第一挡块转动升起,将下一个放入的托盘阻拦在第一输送线上,等待工作人员将第一个托盘内的内饰板全部取出并通过转运输送线将第一个托盘移动到第二输送线上后,再次启动第一驱动件驱使第一挡块转动,使第一挡块不再阻拦第二个托盘进入转运输送线;

7、第一个托盘进入到第二输送线上后,使用第二驱动件驱使第二挡块转动从而将第一个托盘阻挡在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上,待工作人员将物流台车移动到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后,在使用第二驱动件驱使第二档块转动,使第二挡块不再阻挡托盘,托盘进入物流台车,从而完成托盘回收,在工人将第二个托盘内的内饰板取出后,第一个托盘尚未被物流台车回收,此时使用第三驱动件驱使第三挡块转动阻挡第二个托盘,使第二个托盘留在转运输送线上;通过三个挡块减少了在多个托盘共同工作的工况下,托盘之间相互碰撞的情况。

8、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第一积放滚筒,所述第一积放滚筒转动式安装于所述所述第一输送线上且沿所述第一输送线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二输送线包括若干第二积放滚筒,若干所述积放滚筒转动式安装于所述第二输送线上且沿所述第二输送线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在挡块阻挡托盘在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上移动时,输送线若与托盘一直摩擦会产生磨损,使输送线的耐久度下降;积放滚筒带自摩擦功能,当托盘受阻停止在第一输送线或第二输送线上时,第一积放滚筒和第二积放滚筒的链轮转动而滚筒不产生转动,减少托盘与滚筒的磨损。

10、优选的,所述投入组件包括压杆和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沿所述第一输送线输送方向延伸,所述压杆开设有滑槽,所述压杆通过所述滑槽滑移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投入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压杆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移的第四驱动件;所述压杆靠近所述第一输送线输入端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朝下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物流台车朝上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第四驱动件驱使压杆滑移伸出安装架外,在第一导向面的作用下按压物流台车朝上一侧,从而使物流台车的面板倾斜使放置在面板上的托盘能够顺着倾斜的角度滑移,从而滑入第一输送线上完成托盘的投入过程,该过程只需将物流台车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上,待第四驱动件驱使压杆伸出抵接在物流台车上即可完成托盘的投入,减少了将托盘从物流台车上搬运到备料装置上的人力消耗,方便了工人对车门内饰板的加工。

12、优选的,所述转运输送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所述升降件包括升降架和驱动组件,所述转运输送线安装于所述升降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上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有导杆;所述升降架沿竖直方向滑移式安装于所述导杆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使所述升降架在所述导杆上沿竖直方向滑移。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运输送线穿设于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转运输送线降下后,托盘仍处于第一输送线或第二输送线上,受到各输送线本身的动力,使得托盘能完整从第一输送线运输至转运输送线上或是从转运输送线运输至第二输送线上。

14、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推移气缸、推移架和第二导向块,所述安装架沿所述转运输送线的输送方向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推移架沿水平方向滑移式安装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导向块固定安装于升降架底侧,所述推移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推移气缸的活塞杆沿水平方向伸缩;所述推移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推移架,所述推移架抵接于所述第二导向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移气缸推动推移架在第二导轨上滑移,从而使横移架推动第二导向块,通过第二导向块驱使升降架在导杆上沿竖直方向向上滑移,只需使用推移气缸推动推移架即可稳定将升降架整体向上推移。

16、优选的,所述托盘包括底架和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架上的若干隔架;若干所述隔架沿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且位于所述底架顶部,各相邻的两所述隔架之间安装有弹性板,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用于驱使内饰板从所述隔架上伸出的第五驱动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将内饰板放置在托盘上可能会在运输过程中掉落损坏,造成材料的浪费,因此在隔架上安装弹性板,使用相邻的两个弹性板将内饰板夹在隔架内,使内饰板稳定在隔架上,难以掉落;原有的托盘为双层且以钢铁为原材料制造,因此会有较大的重量,将托盘设置为单层且使用铝型材为原材料制造,减轻了托盘重量从而减少卡顿的发生,而且对内饰板进行加工的时候较长,将托盘设置为单层后减少备料不影响加工效率。

18、优选的,所述第五驱动件包括第三导向块和若干导向杆,所述转运输送线包括一对传动链条,所述第三导向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且位于两所述传动链条之间,所述第三导向块朝向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导向面,所述导向杆沿竖直方向伸缩式安装于所述隔架的底部,所述导向杆朝下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若干所述导向杆朝下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朝下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三导向面,所述底架上内凹有供所述第三导向块通过的避位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隔架两侧的弹性板将内饰板夹在隔架内,工作人员从隔架内取出内饰板时可能难以取出,在两条传动链条之间设置第一导向块,当托盘移动到转运输送线上时,隔架底部的连接板与第三导向块抵接,从而在第三导向面的作用下朝上方滑移,将隔架内的内饰板顶出隔架,便于工作人员取用内饰板,该驱动方式利用了托盘自身在安装架上的滑移,且滑移到转运输送线上停止后即可将隔架内的内饰板顶出隔架,无需外加动力源,节省了制造成本;在底架上开设避位槽使托盘在转运输送线上移动时,不与第三导向块接触从而减低托盘被第三导向块阻挡的情况。

20、优选的,所述压杆上转动式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一端铰接于所述压杆朝上的一侧、另一端朝靠近第一输送线(3)输出端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压杆与所述推杆铰接处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抵接于所述压杆、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推杆。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托盘进入第一输送线上后,托盘将推杆压倒,从而稳定在第一输送线上滑移;当托盘开始移动到转运输送线时,压杆在扭簧的作用下朝上弹起,使用第三驱动件驱使压杆朝转运输送线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推杆移动直至抵接于托盘本体,辅助托盘完全进入转运输送线。

22、优选的,所述推杆远离所述压杆的一端设置有横向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若干个推块,若干所述推块正对于用于放置在所述托盘内的内饰板。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杆的作用下将推块推动进入隔架内,从而将隔架内的内饰板进一步推出隔架,便于工作人员取用内饰板。

24、综上所述,本技术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点有益效果:

25、1、先将物流台车与第一输送线对接,再使用投入组件将托盘运输至第一输送线上,托盘受到第一输送线对托盘的动力作用,从而稳定从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移动至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并进入转运输送线;工作人员启动升降件使转运输送线下降,转运输送线不再承托托盘,使得托盘不往转运输送线的传送方向移动,工作人员可以从相对自身静止的托盘里取出内饰板,并进行车门的加工;

26、在将内饰板全部取出后,工作人员启动升降件将转运输送线升起,使得转运输送线承托托盘并将托盘输送到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在第二输送线上,托盘受到第二输送线给予的动力,从而在第二输送线上滑移;工作人员在完成托盘的投入后,将物流台车推到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托盘从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移动到输出端后进入物流台车,完成托盘的自动回收;使用该装置,工作人员只需使用物流台车将托盘运输到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待完成投入后,将物流台车推动到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即可自动完成托盘的投入到送出,提高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极大的减少了将托盘搬运至生产流水线上人力成本。

27、2、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一次性将多个托盘放入备料装置,所以在将第一个托盘放入备料装置后,待其进入转运输送线上后,使用第一驱动件驱使第一挡块转动升起,将下一个放入的托盘阻拦在第一输送线上,等待工作人员将第一个托盘内的内饰板全部取出并通过转运输送线将第一个托盘移动到第二输送线上后,再次启动第一驱动件驱使第一挡块转动,使第一挡块不再阻拦第二个托盘进入转运输送线;第一个托盘进入到第二输送线上后,使用第二驱动件驱使第二挡块转动从而将第一个托盘阻挡在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上,待工作人员将物流台车移动到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后,在使用第二驱动件驱使第二档块转动,使第二挡块不再阻挡托盘,托盘进入物流台车,从而完成托盘回收,在工人将第二个托盘内的内饰板取出后,第一个托盘尚未被物流台车回收,此时使用第三驱动件驱使第三挡块转动阻挡第二个托盘,使第二个托盘留在转运输送线上;通过三个挡块减少了在多个托盘共同工作的工况下,托盘之间相互碰撞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