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芯管下料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09294发布日期:2024-01-23 12:4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芯管下料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卷芯管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卷芯管下料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1、卷芯管是一种管道或管子的构造形式。它由一段长而薄的材料制成,通过将其卷曲成圆筒形来形成管道,卷芯管通常用于输送流体或气体,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建筑等行业,常见的包括蒸汽管道、暖通空调管道、排水管道等,在一些特殊环境中,比如风力发电、船舶工程等领域,卷芯管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同时,卷芯管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材质,如金属、塑料、橡胶等,以适应不同介质和工作条件的要求。

2、现有的卷芯管加工时,在分切机进行分切后,需要对管材进行包装转运,目前卷芯管的转运方式是采用人工手动进行套袋转运。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人工手动对多个卷芯管进行整合包装转运堆放,效率较低,不易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卷芯管转运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卷芯管下料转移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卷芯管下料转移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卷芯管下料转移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堆叠机构、第二输送机构、捆扎机构、包装机构以及转运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将卷芯管输送至堆叠机构,所述堆叠机构将卷芯管堆叠输送至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将堆叠的卷芯管输送至捆扎机构,所述捆扎机构将堆叠的卷芯管捆扎并输送至包装机构,所述包装机构将捆扎的卷芯管包装并输送至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将包装好的卷芯管转运堆放;

4、所述堆叠机构包括堆叠底座、堆叠滚筒、堆叠限位筒、堆叠转移组件以及堆叠驱动组件,所述堆叠滚筒转动设置于堆叠底座,所述堆叠滚筒外周面开设有多个堆叠槽,所述堆叠限位筒固定设置于堆叠底座并套设于堆叠滚筒的外周面,所述堆叠限位筒开设有堆叠口,卷芯管通过所述堆叠口进入堆叠槽,卷芯管位于所述堆叠槽时,卷芯管与堆叠限位筒内周面抵接配合,所述堆叠驱动组件驱动堆叠滚筒转动,所述堆叠转移组件将各堆叠槽的卷芯管同时推动并保持各卷芯管在堆叠滚筒的堆叠情况转移至第二输送机构。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芯管包装转运时,卷芯管通过第一输送机构输送至堆叠机构,并通过堆叠口进入堆叠槽,堆叠驱动组件驱动堆叠滚筒转动,使得各卷芯管依次通过堆叠口分别进入各堆叠槽,堆叠限位筒对堆叠槽内的卷芯管进行限位,保持各堆叠槽内的各卷芯管的稳定,当各堆叠槽容纳满卷芯管时,堆叠转移组件将各卷芯管同时推动并保持各卷芯管在堆叠滚筒的位置转移至第二输送机构,完成对卷芯管的堆叠;

6、第二输送机构将堆叠完成的卷芯管整齐输送至捆扎机构,捆扎机构将堆叠的卷芯管捆扎并输送至包装机构,包装机构将捆扎的卷芯管包装并输送至转运机构,转运机构将包装好的卷芯管转运堆放,完成对多个卷芯管整合的包装转移堆放,改善了人工手动对多个卷芯管进行整合包装转运堆放,效率较低,不易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

7、可选的,所述堆叠转移组件包括堆叠转移气缸、堆叠转移滑块以及多个堆叠转移推块,所述堆叠转移气缸固定设置于堆叠底座,所述堆叠滚筒中间位置开设转移滑槽,所述堆叠转移滑块穿设并滑移配合于转移滑槽,所述堆叠转移滑块转动设置于堆叠转移气缸的活塞杆,各所述堆叠转移推块分别穿设并滑移配合于各堆叠槽,各所述堆叠转移推块均与堆叠转移滑块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各堆叠槽容纳满卷芯管时,堆叠转移气缸驱动,堆叠转移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堆叠转移滑块沿转移滑移槽滑移,堆叠转移滑块带动各堆叠转移推块分别沿各堆叠槽滑移,各堆叠转移推块分别推动各堆叠槽内的卷芯管沿堆叠槽滑移直至进入第二输送机构,堆叠转移气缸同时驱动各堆叠转移推块滑移,使得各堆叠转移推块滑移位置相同,使得各卷芯管转移进入第二输送机构时更加整齐,使得使用性更佳。

9、可选的,所述堆叠转移组件还包括堆叠转移连接杆,所述堆叠转移连接杆与堆叠转移气缸的活塞杆螺纹连接,所述堆叠转移连接杆与堆叠转移滑块转动连接,堆叠限位筒包括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堆叠机构还包括堆叠连接组件,所述堆叠滚筒与堆叠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堆叠连接组件设置于堆叠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堆叠滚筒需要拆卸时,堆叠连接组件解除和堆叠滚筒的连接,堆叠转移气缸和堆叠转移连接杆的连接解除,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可拆卸连接的一端分离,从而将堆叠滚筒从堆叠限位筒中拆卸,从而使得堆叠滚筒的拆卸更加方便,从而使得堆叠滚筒的更换更加方便,使得实用性更佳。

11、可选的,所述堆叠连接组件包括堆叠连接套、多个堆叠夹爪、堆叠转动轮以及堆叠锥齿轮,所述堆叠连接套滑移配合于堆叠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堆叠连接套开设有堆叠连接孔,所述堆叠滚筒固定设置有堆叠转动轴,所述堆叠转动轴穿设于堆叠连接孔,所述堆叠转动轮转动设置于堆叠连接套内部,堆叠连接套开设有多个堆叠夹紧槽,各所述堆叠夹紧槽沿堆叠连接套轴线周向均匀分布,各所述堆叠夹爪分别穿设并滑移配合于堆叠夹紧槽,所述堆叠转动轮包括锥齿部和螺旋齿部,所述螺旋齿部和锥齿部固定连接,各所述堆叠夹爪一侧均设置有螺旋齿牙,各所述堆叠夹爪均与螺旋齿部啮合,所述堆叠锥齿轮转动设置于堆叠连接套,所述堆叠锥齿轮与所述锥齿部啮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堆叠连接组件与堆叠滚筒固定时,将堆叠转动轴穿设于堆叠连接套,转动堆叠锥齿轮,堆叠锥齿轮带动堆叠转动轮转动,堆叠转动轮转动带动各堆叠夹爪均朝靠近堆叠转动轴方向移动,直至各堆叠夹爪均与堆叠转动轴抵紧固定,当堆叠连接组件与堆叠滚筒解除连接时,转动堆叠锥齿轮使得各堆叠夹爪分别朝远离堆叠转动轴方向移动,推动堆叠连接套朝远离堆叠转动轴方向滑移,从而解除堆叠连接组件和堆叠滚筒的连接,从而使得堆叠滚筒拆卸更换更加方便快捷,使得使用性更佳。

13、可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底座、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多个第一限位块以及多个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输送底座一自由端位于堆叠口顶部,所述第一输送带固定设置于第一输送底座,所述第二输送带固定设置于第一输送底座,各所述第一限位块均固定设置于第一输送带且一部分位于第二输送带,各所述第二限位块均固定设置于第二输送带且一部分位于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输送卷芯管时,各卷芯管分别位于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各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输送机构输送卷芯管时,各卷芯管分别位于各第一限位块和各第二限位块之间,从而使得第一输送机构对各卷芯管的输送更稳定,当卷芯管输送至堆叠口顶部时,下落脱离第一输送机构通过堆叠口,同时当输送不同直径尺寸的卷芯管时,将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产生相对运动,从而改变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实现对不同直径尺寸的卷芯管的稳定输送,使得使用性更佳。

15、可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还包括输送限位板,所述输送限位板固定设置于第一输送底座位于堆叠口顶部的自由端,所述输送限位板与卷芯管抵接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输送机构将卷芯管输送至位于堆叠口顶部的自由端时,输送限位板和卷芯管抵接配合,直至卷芯管被输送至一定位置,卷芯管脱离与输送限位板抵接配合,下落至堆叠口,从而使得卷芯管的下落位置更稳定,使得使用性更佳。

17、可选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座、多个输送辊、多个限位转动杆以及第二输送驱动组件,各所述输送辊转动设置于第二输送座,各所述限位转动杆竖直转动设置于第二输送座,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输送时堆叠的卷芯管与各所述限位转动杆抵接配合,所述第二输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各输送辊转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堆叠的卷芯管进入第二输送机构通过第二输送机构输送时,第二输送驱动组件驱动各输送辊转动,从而将堆叠的卷芯管输送,输送时,堆叠的卷芯管与各限位转动杆抵接配合,从而使得堆叠的卷芯管输送稳定,同时各限位转动杆转动设置于第二输送座,使得各限位转动杆和堆叠的卷芯管之间的抵接配合摩擦力更小,使得实用性更佳。

19、可选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运架、第一转运直线模组、第二转运直线模组、第三转运直线模组以及转运夹持组件,所述第一转运直线模组固定设置于转运架,所述第二转运直线模组固定设置于第一转运直线模组的滑块,所述第一转运直线模组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第二转运直线模组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三转运直线模组固定设置于第二转运直线模组的滑块,所述第三转运直线模组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第二转运直线模组的运动方向且垂直于第一转运直线模组的运动方向,所述转运夹持组件设置于第三转运直线模组的滑块,所述转运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卷芯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卷芯管完成堆叠捆扎包装时,第一转运直线模组和第二转运直线模组的滑块带动转运夹持组件朝靠近卷芯管方向移动直至卷芯管顶部,第三转运直线模组的滑块带动转运夹持组件朝靠近卷芯管方向运动,转运夹持组件将卷芯管夹持,第三转运直线模组的滑块复位,第一转运直线模组和第二转运直线模组的滑块带动转运夹持组件移动到指定位置,第三转运直线模组的滑块带动转运夹持组件朝靠近地面方向运动,移动至合适位置时,转运夹持组件松开对卷芯管的夹持,完成对卷芯管的转运,使用第一转运直线模组和第二转运直线模组驱动转运夹持组件沿水平方向运动,使得转运夹持组件的移动性更佳,使得使用性更佳。

21、可选的,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转运转动组件,所述转运转动组件包括转运转动电机、转运转动盘、转运转动蜗杆以及转运转动蜗轮,所述转运转动盘转动连接于第三转运直线模组的滑块,所述转运转动蜗轮同轴固定设置于转运转动盘,所述转运转动电机固定设置于第三转运直线模组的滑块,所述转运转动蜗杆同轴固定设置于转运转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转运转动蜗杆和转运转动蜗轮啮合,所述转运夹持组件设置于转运转动盘。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卷芯管需要进行竖直放置时,转运转动电机驱动,转运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运转动蜗杆转动,转运转动蜗杆带动转运转动蜗轮,转运转动蜗轮带动转运转动盘转动,转动转动盘带动转运夹持组件转动,从而改变卷芯管的堆放方式,使得更加适应不同工作需求,使得使用性更佳。

23、可选的,所述转运夹持组件包括转运夹爪、两转运夹持齿轮以及夹持驱动电机,所述转运夹爪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转动设置于转运转动盘,两所述转运夹持齿轮分别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两所述转运夹持齿轮啮合,所述夹持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转运转动盘,所述夹持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于第一夹持部固定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运夹持组件夹持卷芯管时,夹持驱动电机驱动,夹持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夹持部转动,第一夹持部带动一转运夹持齿轮转动,一转运夹持齿轮带动另一转运夹持齿轮转动,另一转运夹持齿轮带动第二夹持部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朝相互靠近方向运动,从而将卷芯管夹持,当转运夹持组件松开对卷芯管的夹持时,转运驱动电机朝反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朝相互远离方向转动,从而松开对卷芯管的夹持,从而使得转运夹爪的夹紧力度控制性更佳,使得实用性更佳。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卷芯管包装转运时,卷芯管通过第一输送机构输送至堆叠机构,并通过堆叠口进入堆叠槽,堆叠驱动组件驱动堆叠滚筒转动,使得各卷芯管依次通过堆叠口分别进入各堆叠槽,堆叠限位筒对堆叠槽内的卷芯管进行限位,保持各堆叠槽内的各卷芯管的稳定,当各堆叠槽容纳满卷芯管时,堆叠转移组件将各卷芯管同时推动并保持各卷芯管在堆叠滚筒的位置转移至第二输送机构,完成对卷芯管的堆叠;

27、第二输送机构将堆叠完成的卷芯管整齐输送至捆扎机构,捆扎机构将堆叠的卷芯管捆扎并输送至包装机构,包装机构将捆扎的卷芯管包装并输送至转运机构,转运机构将包装好的卷芯管转运堆放,完成对多个卷芯管整合的包装转移堆放,改善了人工手动对多个卷芯管进行整合包装转运堆放,效率较低,不易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

28、2.当各堆叠槽容纳满卷芯管时,堆叠转移气缸驱动,堆叠转移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堆叠转移滑块沿转移滑移槽滑移,堆叠转移滑块带动各堆叠转移推块分别沿各堆叠槽滑移,各堆叠转移推块分别推动各堆叠槽内的卷芯管沿堆叠槽滑移直至进入第二输送机构,堆叠转移气缸同时驱动各堆叠转移推块滑移,使得各堆叠转移推块滑移位置相同,使得各卷芯管转移进入第二输送机构时更加整齐,使得使用性更佳。

29、3.当堆叠滚筒需要拆卸时,堆叠连接组件解除和堆叠滚筒的连接,堆叠转移气缸和堆叠转移连接杆的连接解除,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可拆卸连接的一端分离,从而将堆叠滚筒从堆叠限位筒中拆卸,从而使得堆叠滚筒的拆卸更加方便,从而使得堆叠滚筒的更换更加方便,使得实用性更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