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12752发布日期:2024-01-26 16: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装置,包括电梯钢丝绳组件和监测组件,所述电梯钢丝绳组件包括钢丝绳、轮槽(22)和钢丝绳绳头组件(23),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包括结构光扫描模块、系统主机(3)、电梯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安全保护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云端管理系统(4)、pc客户端(5)和移动客户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轮槽扫描模块(11)分别对应布置在各个所述轮槽(22)的上方,所述断股扫描模块(12)正对所述钢丝绳(21)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绳头组件(23)包括绳头拉杆(231)、压缩弹簧(234)、上垫板(232)和下垫板(233),所述绳头拉杆(231)穿过所述上垫板(232)和所述下垫板(233),所述绳头拉杆(231)伸出所述下垫板(233)的一端与钢丝绳的绳头连接,所述压缩弹簧(234)的两端分别与上垫板(232)和下垫板(233)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234)套设在所述绳头拉杆(231)外,所述绳头拉杆(231)伸出上垫板(232)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母(235)锁紧,所述上垫板(232)靠近固定螺母(235)的一侧设有光靶(236),所述绳头扫描模块(13)设置在所述光靶(236)的上方。

4.一种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方法,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轮槽扫描模块获取轮槽内的钢丝绳的轮廓点初始数据具体步骤为:对轮槽扫描模块建立坐标系,轮槽扫描模块对轮槽内的k根钢丝绳进行扫描,轮槽内的第1根钢丝绳轮廓峰值的坐标记为(x1,y1),轮槽内的第k根钢丝绳轮廓峰值的坐标记为(xk,yk),正常情况下各个峰值的纵坐标y1、y2..yk-1、yk为固定的常数a,记各个峰值的纵坐标y1、y2..yk-1、yk的允许偏差为b,其中b满足|yn-a|≤b,其中yn为轮槽内任意一根钢丝绳的纵坐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绳头扫描模块获取钢丝绳绳头光靶上表面点初始数据具体步骤为:对每个绳头扫描模块建立坐标系,当第k个绳头扫描模块对第k个光靶进行扫描并获得每个光靶上表面点的坐标,记第1个光靶上表面点的坐标为(x1,y1),第k个光靶上表面点的坐标为(xk,yk);由于初始状态时的每个钢丝绳绳头的张力是均匀的,所以每个光靶在y轴方向的坐标变化是相同,光靶上表面点在y轴方向的坐标值的变化记为δy。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断股扫描模块获取钢丝绳的轮廓点初始数据的具体步骤为:对断股扫描模块建立坐标系,断股扫描模块所对应扫描k根钢丝绳,k根钢丝绳在y轴方向上不发生变化,k根钢丝绳在x轴方向的活动范围由两个横坐标确定,其中第1根钢丝绳的活动范围在x1,1-x1,2之间,第k根钢丝绳的活动范围在xk,1-xk,2之间,相邻两根钢丝绳的活动范围之间为空白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系统主机判断轮槽内钢丝绳的状态的具体步骤为:当轮槽内的钢丝绳跳槽时有,|yn-a|>b。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系统主机判断钢丝绳绳头的状态的具体步骤为:当第n根钢丝绳绳头的张力发生变化时有,δyn>>δy或者δyn<<δy。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系统主机判断钢丝绳的断股状态的具体步骤为:记断股形成的小绳股出现在第n和n+1根钢丝绳的活动范围之间,断股扫描模块扫描时在xn,1-xn,2与xn+1,1-xn+1,2之间的m处将获得小绳股上m点的坐标(xm,ym),当电梯运行时,断股扫描模块获得一系列m点的坐标{(xm,ym)},且xm在xn,2与xn+1,1的区间内连续出现。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钢丝绳状态监测装置及方法,涉及电梯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结构光扫描模块、系统主机、电梯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安全保护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云端管理系统、PC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结构光扫描模块安装在所述电梯钢丝绳组件内并与系统主机连接,结构光扫描模块包括轮槽扫描模块、绳头扫描模块和断股扫描模块,轮槽扫描模块用于获取轮槽内钢丝绳的位置数据,绳头扫描模块用于获取钢丝绳绳头组件伸缩时的位置数据,断股扫描模块用于获取钢丝绳外轮廓的位置数据;系统主机用于处理结构光扫描模块得到的数据并判断钢丝绳的状态变化。本发明可以对电梯钢丝绳状态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提高监测的覆盖范围,提高排查复位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辉,李昆,张越宏,陈永贤,刘殊,周骏,王廷长,邱应飞,胡琦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成都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