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机构及包装装盒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3206发布日期:2024-01-16 11:0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中转机构及包装装盒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中转机构及包装装盒生产线。


背景技术:

1、包装机是将产品装入外包装内的机器,可以保护产品并且可以包装袋上标注标识,在湿巾、药贴、书签等产品进行包装后需要进行装盒,通常通过人工清点数量放置在装盒机的输送仓格内,送至后续包装,人工成本高,并且生产效率无法得到提升。

2、包装机可以是公告号为cn10685388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四边封湿巾包装机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设有用于待包装膜进料的进料装置、用于待包装膜成型的成型装置、用于待包装膜热封的第一热封装置、用于待包装物料折叠包装的折料装置、用于待包装膜热封的第二热封装置、用于拉动待包装膜行进的送膜装置和用于将待包装膜切断的裁切装置,所述的折料装置包括插料组件和输送组件,所述的插料组件、设于输送组件上的待包装物料、待包装膜均沿待包装膜行进方向同步运动。

3、装盒机可以是公告号为cn11227842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套盒装盒机包括物料输送装置、内盒供给装置、外盒供给装置和装配输送装置,物料输送装置包括物料输送带、物料推出机构;内盒供给装置包括内盒存取机构、内盒输送带以及内盒推出机构;外盒供给装置包括外盒存取机构、外盒输送带以及外盒推出机构;装配输送装置包括装配输送带。

4、现有技术中,装盒机和包装机为独立机器,如需对包装完成的产品进行装盒需要人工转运至装盒机上,人工成本高,并且人工转运需要等包装完成后统一进行装盒,因此生产效率难以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降低人工成本,并且将包装与装盒进行动作衔接,提高生产效率的中转机构及包装装盒生产线。

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和中转装置;机架,其设有输入工位、输出工位和排料工位,所述输入工位设有输入传送带,所述输出工位设有输出传送带;中转装置,其包括有旋转支架和驱动旋转支架升降的升降动力源,所述旋转支架周向至少设有三组吸盘组,所述旋转支架上的吸盘组设置在输入传送带和输出传送带上方。

3、本实用新型通过中转机构将物料进行转运,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机器进行连线衔接,例如通过中转机构对包装机和装盒机进行连线,取消人工转运,降低人工成本,实现生产线自动化。

4、作为优选,所述输入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为纵向传送,所述输出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为横向传送。机器布局更加合理,提高空间利用率。

5、作为优选,所述输入工位上设有托板,所述托板设置在输入传送带的输出端,所述托板调节设置在输入传送带上;所述托板设有倾斜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设置在输入传送带和托板之间;所述输入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前方设有格挡片,所述格挡片设置在托板上。吸盘组在托板上吸取物料,能减少对包装外表面的摩擦,避免损坏外包装的喷码标识,并且托板能使吸盘组稳定吸取物料,托板调节设置在输入传送带上,能适应更加不同规格的物料。

6、作为优选,所述输出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小于第二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所述输出传送带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输出传送带左右两侧,所述挡板调节设置在输出传送带上。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形成速度差,使第二传送带上的物料之间的距离增大,方便后续动作。挡板上开设有第二卡槽,通过第二卡槽调整挡板之间的距离,以适应更多不同规格的物料。

7、作为优选,所述输出传送带末端设置料仓,所述料仓包括有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所述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上下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底部分别设有水平移动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上设有驱动挡料板水平移动的挡料动力源;所述料仓上设有光电传感器。第一料仓设置在第二料仓上方,第二料仓承接物料,通过光电传感器计数,当料仓的物料熟料达标时,第一料仓底部的挡料板关闭,第二料仓底部的挡料板打开,是第二料仓的物料转移至下移工序,两个料仓接收物料,能避免物料堆积,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8、作为优选,所述排料工位上设有排料管道,所述排料管道包括有上管道和下管道,所述上管道形状为上宽下窄,所述上管道和下管道形成排料通道,所述上管道入口设置在旋转支架的吸盘组下方。所述排料管道能方便排放多余物料或排放废料。排出多余物料是在料仓物料过多的情况下进行,排出多余物料可以防止料仓上的物料进一步堆积,使生产线可以不停机,继续正常运行,而排料管道向外倾斜的设置方便排料管道下方放置收集装置,方便收集物料。

9、作为优选,所述机架还包括预留工位,所述吸盘组数量与工位设置数量1:1相适配。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在上述中转机构的基础上,具有包装机和装盒机的包装装盒生产线;包装机,其输出端设有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包括有裁断刀,所述裁切机构与中转机构的输入传送带相衔接;装盒机,包括有环形循环的物料传送带,所述物料传送带上设有若干个仓格,所述物料传送带的入料端与中转机构的输出传送带上的出料端相衔接。

11、本实用新型通过中转机构与包装机的输出端衔接,装盒机的输入端与中转机构相衔接,中转机构的升降动力源驱动旋转支架上下移动,旋转支架做间歇转动,旋转支架下降,通过吸盘组对裁切后的物料进行吸附,并转送至输出传送带上,通过输出传送带移送至装盒机。中转机构可将生产、包装和装盒进行连线生产,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12、作为优选,所述裁切机构还包括有安装架、分切装置和裁断装置;安装架,其包括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纵向排列设置在包装机上;分切装置,包括有分切件其竖向设置在第一安装架的横梁上,所述分切件下方设有第一传送辊;裁断装置,包括有裁断辊,其横向设置在第二安装架上,所述裁断刀设置在裁断辊上,所述裁断辊下方设有第二传送辊。分切装置对需要分切的物料进行分切,分切件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架上,分切件稳定,保证物料分切痕迹整齐,裁断辊对物料进行横向裁断,并传送至中转机构的输入传送带上。

13、作为优选,所述包装机为湿巾包装机。该生产线为湿巾包装机和对包装好的湿巾装盒机的连线。



技术特征:

1.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1)和中转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为纵向传送,所述输出传送带(3)的传送方向为横向传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工位上设有托板(5),所述托板(5)设置在输入传送带(2)的输出端,所述托板(5)调节设置在输入传送带(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传送带(3)包括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所述第一传送带(31)的传送速度小于第二传送带(32)的传送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传送带(3)末端设置料仓(7),所述料仓(7)包括有第一料仓(71)和第二料仓(72),所述第一料仓(71)和第二料仓(72)上下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料仓(71)和第二料仓(72)底部分别设有水平移动的挡料板(74),所述挡料板(74)上设有驱动挡料板(74)水平移动的挡料动力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工位上设有排料管道(8),所述排料管道(8)包括有上管道和下管道,所述上管道形状为上宽下窄,所述上管道和下管道形成排料通道,所述上管道入口设置在旋转支架(41)的吸盘组(411)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还包括预留工位,所述吸盘组(411)数量与工位设置数量1:1相适配。

8.包装装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中转机构、包装机(9)和装盒机(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装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机构(91)还包括有安装架(92)、分切装置和裁断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装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机(9)为湿巾包装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中转机构及包装装盒生产线,包括有机架和中转装置;机架其设有输入工位、输出工位和排料工位,所述输入工位设有输入传送带,所述输出工位设有输出传送带;中转装置,其包括有旋转支架和驱动旋转支架升降的升降动力源,所述旋转支架周向至少设有三组吸盘组,所述旋转支架上的吸盘组设置在输入传送带和输出传送带上方。所述中转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有包装机,输出端连接有装盒机,中转机构将包装机生产出来的物料转运至装盒机中,将生产、包装和装盒进行连线,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义海,蔡明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市大佰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