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载式岩石抓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75626发布日期:2024-03-28 18:58阅读:13来源:国知局
船载式岩石抓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抓斗,更具体地涉及船载式岩石抓斗。


背景技术:

1、船载式岩石抓斗,是装配在船舶上的抓取岩石的工具,其结构由两块或多块可启闭的斗状颚板合在一起组成容物空间,装料时使颚板在物料堆中闭合,物料被抓入容物空间,卸料时颚板在料堆上悬空状态下开启,物料散落在料堆上,现有船载式岩石抓斗存在一些缺陷,由于该工具用于海下(水下)作业,在抓取岩石时抓斗内会同时装存大量水分,在卸货时具有大量水分散落,若向装货船上卸货时会有大量水分进入货舱内,造成不便利性,其次该装置在抓取岩石时,当岩石卡入两个斗状颚板底部并合处时,两斗状颚板底部形成间隙,会有大量碎石由间隙处散落,存在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船载式岩石抓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该装置海下作业时,抓取的物料会混合大量水分,对装货的船舱造成影响、针对于岩石物料,容易出现岩石卡在两个斗状颚板底部并合处,使两个斗状颚板底部无法完全闭合形成间隙,导致碎石散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船载式岩石抓斗,包括对称的两个斗状颚板,两个所述斗状颚板通过开合连接件传动连接,所述开合连接件顶部设有吊架,所述吊架与两个斗状颚板活动套接,所述吊架底部安装有提拉机构,所述提拉机构输出端与开合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斗状颚板底部内端均固定连接有辅合咬齿板,两个所述辅合咬齿板呈对称结构,两个所述斗状颚板底部均开设有贯穿至内部的穿槽,其穿槽内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底部开设有贯穿至顶部的过滤孔;所述辅合咬齿板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端开设有多个槽口,其多个槽口均活动套接有咬齿主件,所述咬齿主件通过两个弹簧与固定板槽口内壁传动连接。

3、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呈u形,所述过滤板两侧分别与斗状颚板内壁两侧贴合,所述过滤板两侧通过多个螺栓与斗状颚板内壁两侧安装。

4、进一步的,所述斗状颚板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条,两个所述定位条与穿槽垂直交错。

5、进一步的,所述咬齿主件内部开设有两个柱孔,两个所述柱孔一端贯穿出咬齿主件外部,两个所述柱孔内均活动套接有定位柱,两个所述定位柱一端伸出柱孔外部与固定板槽口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分别在两个定位柱侧壁活动套接。

6、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定位柱直径小于柱孔直径,两个所述定位柱位于柱孔内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两个所述柱孔内壁端口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柱在定位环内腔活动套接,所述定位块直径大于定位环内径。

7、进一步的,所述咬齿主件位于固定板槽口内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凹孔,两个所述弹簧分别嵌入两个凹孔内部,两个所述凹孔分别与两个柱孔连通,所述凹孔直径大于柱孔直径。

8、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咬齿主件分别在固定板的多个槽口内间隙配合。

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在柱孔内部间隙配合,所述定位柱在定位环内腔间隙配合。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斗状颚板底部并合处均设置了辅合咬齿板,当两个斗状颚板并合处卡入岩石无法完全闭合时,通过两个辅合咬齿板可使卡入岩石处单独形成缺口,其余部位通过两个辅合咬齿板辅助闭合,有效避免了两个斗状颚板内部容物空间内碎石掉落状况,另外在两个斗状颚板底部设置过滤板,通过过滤板可将两个斗状颚板容物空间内的水分排出,避免该装置在海下(水下)使用时,抓取物料混合大量水分,对装货船舱造成影响,使该船载式岩石抓斗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特征:

1.船载式岩石抓斗,包括对称的两个斗状颚板(1),两个所述斗状颚板(1)通过开合连接件(3)传动连接,所述开合连接件(3)顶部设有吊架(2),所述吊架(2)与两个斗状颚板(1)活动套接,所述吊架(2)底部安装有提拉机构(4),所述提拉机构(4)输出端与开合连接件(3)连接,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斗状颚板(1)底部内端均固定连接有辅合咬齿板(5),两个所述辅合咬齿板(5)呈对称结构,两个所述斗状颚板(1)底部均开设有贯穿至内部的穿槽(6),其穿槽(6)内安装有过滤板(7),所述过滤板(7)底部开设有贯穿至顶部的过滤孔;所述辅合咬齿板(5)包括有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一端开设有多个槽口,其多个槽口均活动套接有咬齿主件(52),所述咬齿主件(52)通过两个弹簧(53)与固定板(51)槽口内壁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载式岩石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7)呈u形,所述过滤板(7)两侧分别与斗状颚板(1)内壁两侧贴合,所述过滤板(7)两侧通过多个螺栓(8)与斗状颚板(1)内壁两侧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载式岩石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斗状颚板(1)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条(9),两个所述定位条(9)与穿槽(6)垂直交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载式岩石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咬齿主件(52)内部开设有两个柱孔(54),两个所述柱孔(54)一端贯穿出咬齿主件(52)外部,两个所述柱孔(54)内均活动套接有定位柱(55),两个所述定位柱(55)一端伸出柱孔(54)外部与固定板(51)槽口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53)分别在两个定位柱(55)侧壁活动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载式岩石抓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柱(55)直径小于柱孔(54)直径,两个所述定位柱(55)位于柱孔(54)内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56),两个所述柱孔(54)内壁端口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环(58),所述定位柱(55)在定位环(58)内腔活动套接,所述定位块(56)直径大于定位环(58)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4-5任一所述的船载式岩石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咬齿主件(52)位于固定板(51)槽口内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凹孔(57),两个所述弹簧(53)分别嵌入两个凹孔(57)内部,两个所述凹孔(57)分别与两个柱孔(54)连通,所述凹孔(57)直径大于柱孔(54)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载式岩石抓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咬齿主件(52)分别在固定板(51)的多个槽口内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载式岩石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56)在柱孔(54)内部间隙配合,所述定位柱(55)在定位环(58)内腔间隙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抓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船载式岩石抓斗,包括对称的两个斗状颚板,两个斗状颚板通过开合连接件传动连接,开合连接件顶部设有吊架,吊架与两个斗状颚板活动套接,吊架底部安装有提拉机构,提拉机构输出端与开合连接件连接,两个斗状颚板底部内端均固定连接有辅合咬齿板,两个辅合咬齿板呈对称结构,两个斗状颚板底部均开设有贯穿至内部的穿槽,其穿槽内安装有过滤板,本技术通过在两个斗状颚板底部并合处均设置了辅合咬齿板,当两个斗状颚板并合处卡入岩石无法完全闭合时,通过两个辅合咬齿板可使卡入岩石处单独形成缺口,其余部位通过两个辅合咬齿板辅助闭合,有效避免了两个斗状颚板内部容物空间内碎石掉落状况。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骏,林楚新,何纪好,陈佳林,马凯,吴伟涛,黄泽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长信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1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