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线收线装置及收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722454发布日期:2024-04-23 11:5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铜线收线装置及收线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铜线生产加工,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铜线收线装置及收线方法。


背景技术:

1、生活中,实用铜线做导线;导电性很好,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等;导热性好,常用来制造须防磁性干扰的磁学仪器、仪表,如罗盘、航空仪表等;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可制成管、棒、线、条、带、板、箔等铜材;而在生产铜线的过程中,需要将铜线缠绕到线轴上,以方便运输和储藏。

2、目前的铜线收线装置,通常缺少导向结构,导致铜线收线时只能缠绕在同一位置,容易出现收线不均匀的情况,再就是,铜线收线前无法进行自动拉紧,导致收线后的铜线容易发生松动,降低了铜线的收线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铜线收线装置及收线方法,其具有安装组件、驱动组件一、铜线收卷架、夹持组件、导向组件和驱动组件二,铜线只有在驱动电机一工作时才能移动,保证了铜线的收卷紧度,提高了铜线的收线效果,当驱动电机二工作时,t型活动块带动两个圆形导向环前后往复移动,使得铜线收线时更加均匀。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线收线装置,具体包括安装组件、驱动组件一、铜线收卷架、夹持组件、导向组件和驱动组件二;所述驱动组件一安装在安装组件上;所述铜线收卷架安装在驱动组件一的外部;所述夹持组件安装在安装组件的顶部;所述导向组件安装在安装组件的顶部,且导向组件位于夹持组件的左侧;所述驱动组件二安装在安装组件和导向组件上;

3、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底板、矩形安装块一和矩形插接块;所述安装底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安装底板的拐角处开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矩形安装块一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的顶部;所述矩形插接块插入在安装底板的内部。

4、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夹持弹簧和u型拉手二;所述夹持弹簧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夹持弹簧安装在两个圆形引导轴的外部,并且两个夹持弹簧位于夹持板块二和两个阻挡圆环之间;所述u型拉手二固定安装在夹持板块二的顶部。

5、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矩形安装块二、球形滚珠和u型拉手一;所述矩形安装块二固定安装在矩形插接块的顶部;所述球形滚珠共设有两组,且两组球形滚珠转动安装在矩形安装块一和矩形安装块二的内部,并且每组球形滚珠的数量为四个;所述u型拉手一固定安装在矩形安装块二的顶部。

6、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燕尾轨道和t型活动块;所述燕尾轨道共设有两个,且两个燕尾轨道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的顶部;所述t型活动块滑动安装在两个燕尾轨道的外部。

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一包括:驱动电机一和矩形驱动杆;所述驱动电机一固定安装在矩形安装块一的前侧;所述矩形驱动杆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一的后侧。

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圆形支撑杆二和圆形导向环;所述圆形支撑杆二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圆形支撑杆二固定安装在t型活动块的顶部;所述圆形导向环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圆形导向环固定安装在两个圆形支撑杆二的顶部。

9、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圆形支撑杆一、夹持板块一和圆形引导轴;所述圆形支撑杆一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圆形支撑杆一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的顶部;所述夹持板块一固定安装在两个圆形支撑杆一的顶部;所述圆形引导轴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圆形引导轴固定安装在夹持板块一的顶部。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二包括:驱动电机二和螺纹杆;所述驱动电机二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的顶部;所述螺纹杆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二的后侧,且螺纹杆与t型活动块螺纹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夹持板块二和阻挡圆环;所述夹持板块二滑动安装在两个圆形引导轴的外部;所述阻挡圆环共设有两个,且两个阻挡圆环固定安装在两个圆形引导轴的外部。

12、本发明第二目的是一种利用上述收线装置进行收线的方法:

13、1)、通过螺栓和四个螺栓安装孔将安装底板安装在合适位置,再将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与外部电源接通;

14、2)、向上拉动u型拉手二,再将加工后的铜线放置在夹持板块一和夹持板块二之间,之后将铜线的左端固定在铜线收卷架上;

15、3)、开启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使得t型活动块带动两个圆形导向环前后往复移动,铜线缓慢缠绕在铜线收卷架上;

16、4)、铜线收线完成后,向上拉动u型拉手一,使得矩形插接块与安装底板分离,再将收线后的铜线收卷架取下。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发明,设置有矩形插接块插入在安装底板的内部,且u型拉手一固定安装在矩形安装块二的顶部,方便工作人员将矩形安装块二取下,便于铜线收卷架的安装与拆卸,还设置有两组球形滚珠转动安装在矩形安装块一和矩形安装块二的内部,且两组球形滚珠与铜线收卷架相切,减轻了装置的磨损。

19、2、本发明,设置有夹持板块二滑动安装在两个圆形引导轴的外部,且两个夹持弹簧安装在两个圆形引导轴的外部,并且两个夹持弹簧位于夹持板块二和两个阻挡圆环之间,对加工后的铜线起到了夹持作用,使得铜线只有在驱动电机一工作时才能移动,保证了铜线的收卷紧度,提高了铜线的收线效果。

20、3、本发明,设置有t型活动块滑动安装在两个燕尾轨道的外部,且螺纹杆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二的后侧,并且螺纹杆与t型活动块螺纹连接,当驱动电机二工作时,t型活动块带动两个圆形导向环前后往复移动,使得铜线收线时更加均匀。



技术特征:

1.铜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组件(1)、驱动组件一(2)、铜线收卷架(3)、夹持组件(4)、导向组件(5)和驱动组件二(6);所述驱动组件一(2)安装在安装组件(1)上;所述铜线收卷架(3)安装在驱动组件一(2)的外部;所述夹持组件(4)安装在安装组件(1)的顶部;所述导向组件(5)安装在安装组件(1)的顶部,且导向组件(5)位于夹持组件(4)的左侧;所述驱动组件二(6)安装在安装组件(1)和导向组件(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铜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还包括:矩形安装块二(104)、球形滚珠(105)和u型拉手一(106);所述矩形安装块二(104)固定安装在矩形插接块(103)的顶部;所述球形滚珠(105)共设有两组,且两组球形滚珠(105)转动安装在矩形安装块一(102)和矩形安装块二(104)的内部,并且每组球形滚珠(105)的数量为四个;所述u型拉手一(106)固定安装在矩形安装块二(104)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铜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一(2)包括:驱动电机一(201)和矩形驱动杆(202);所述驱动电机一(201)固定安装在矩形安装块一(102)的前侧;所述矩形驱动杆(202)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一(201)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铜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圆形支撑杆一(401)、夹持板块一(402)和圆形引导轴(403);所述圆形支撑杆一(401)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圆形支撑杆一(401)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101)的顶部;所述夹持板块一(402)固定安装在两个圆形支撑杆一(401)的顶部;所述圆形引导轴(403)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圆形引导轴(403)固定安装在夹持板块一(402)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铜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还包括:夹持板块二(404)和阻挡圆环(405);所述夹持板块二(404)滑动安装在两个圆形引导轴(403)的外部;所述阻挡圆环(405)共设有两个,且两个阻挡圆环(405)固定安装在两个圆形引导轴(403)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铜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还包括:夹持弹簧(406)和u型拉手二(407);所述夹持弹簧(406)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夹持弹簧(406)安装在两个圆形引导轴(403)的外部,并且两个夹持弹簧(406)位于夹持板块二(404)和两个阻挡圆环(405)之间;所述u型拉手二(407)固定安装在夹持板块二(404)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铜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5)包括:燕尾轨道(501)和t型活动块(502);所述燕尾轨道(501)共设有两个,且两个燕尾轨道(501)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101)的顶部;所述t型活动块(502)滑动安装在两个燕尾轨道(501)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铜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5)还包括:圆形支撑杆二(503)和圆形导向环(504);所述圆形支撑杆二(503)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圆形支撑杆二(503)固定安装在t型活动块(502)的顶部;所述圆形导向环(504)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圆形导向环(504)固定安装在两个圆形支撑杆二(503)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铜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二(6)包括:驱动电机二(601)和螺纹杆(602);所述驱动电机二(601)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101)的顶部;所述螺纹杆(602)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二(601)的后侧,且螺纹杆(602)与t型活动块(502)螺纹连接。

10.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装置进行铜线收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线收线装置及收线方法,涉及铜线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组件、驱动组件一、夹持组件、导向组件和驱动组件二;所述驱动组件一安装在安装组件上;所述铜线收卷架安装在驱动组件一的外部;所述夹持组件安装在安装组件的顶部;所述导向组件安装在安装组件的顶部,且导向组件位于夹持组件的左侧;所述驱动组件二安装在安装组件和导向组件上;所述矩形安装块一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的顶部;所述矩形插接块插入在安装底板的内部;本发明,当驱动电机二工作时,T型活动块带动两个圆形导向环前后往复移动,使得铜线收线时更加均匀;解决了铜线收线时只能缠绕在同一位置,容易出现收线不均匀的情况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致远,李明,刘原丞,罗平,牛占先,何剑辉,李刚,高鹏,纪久印,耿俊超,苗淼,张潇莹,张海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铜(昆明)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