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安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2068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掰安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封安瓿的器具。
目前,安瓿制剂很多,开封方法一般是先用砂锯划痕,然后用手从安瓿颈部划痕处掰断,这种方法不但易将操作者手指划破,而且易将碎玻璃末儿带入药液中,给用药者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带保护壳体,消毒方便,安全可靠的掰安瓿器。
掰安瓿器,其特征在于,由保护壳体1和砂锯2组成,在保护壳体1的两端径向对称开设缝隙4,把保护壳体1分割成局部连体的三段,两端两段的截面制成开口圆形或U型,中段的截面制成中间空心的圆形,在保护壳体1的A内侧面的两端各镶嵌一件砂锯2,在B内侧面的两端各开设一个消毒孔3,消毒孔3与端面斜向相通,保护壳体1选用工程塑料加工成形,使用时,在消毒孔3内放入消毒用酒精棉球,手持掰安瓿器,安瓿被砂锯2划痕后马上受到消毒孔3内放入的酒精棉球消毒处理,并可擦掉划痕时产生的碎玻璃末儿,能够避免碎玻璃末儿进入药液中,利用塑料保护壳体1的弹性进行调节,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安瓿。
本实用新型,外带保护壳体,使用时,操作者的手指不会被玻璃碴儿划破,保护壳体端面的消毒孔内,可放一消毒酒精棉球,安瓿划痕后马上受到消毒处理,并可擦掉碎玻璃末儿,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两端均设置砂锯和消毒孔,两端均可使用,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医院临床配液工作,也为当前大量生产的安瓿瓶装营养液的服用提供方便。



图1为圆形掰安瓿器示意图。
附图2为U型掰安器示意图。
结合附图描述下列实施例1.一种圆形掰安瓿器,如
图1所示,由圆管状保护壳体1和砂锯2组成,砂锯2镶嵌在保护壳体1的A内侧面两端各1件,在保护壳体1的B内侧面两端各开设一个消毒孔3,消毒孔3与端面斜向相通,在保护壳体1的两端径向对称开设缝隙4,把保护壳体1分割成局部连体的三段,两端两段的截面制成开口圆形,中段的截面制成中间空心的圆形,保护壳体1选用ABS注塑成形,总长度为50mm,外圆直径φ22mm,砂锯2的锯刃与消毒孔3出口之间的距离为12mm。
2.一种U型掰安瓿器,如图2所示,由保护壳体1和砂锯2组成,砂锯2镶嵌在保护壳体1的A内侧面两端各1件,在保护壳体1的B内侧面的两端各开设一个消毒孔3,消毒孔3与端面斜向相通,缝隙4把保护壳体1分割成局部连体的三段,两端两段的截面制成U形,中段的截面制成中间空心的圆形,保护壳体1选用ABS注塑成形,总长度为50mm,砂锯2的锯刃与消毒孔3出口之间的距离为12mm。
权利要求1.一种掰安瓿器,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由保护壳体1和砂锯2组成,在保护壳体1的两端径向对称开设缝隙4,把保护壳体1分割成局部连体的三段,两端两段的截面制成开口圆形或U型,中段的截面制成中间空心的圆形,在保护壳体1的A内侧面两端各镶嵌一件砂锯2,在B内侧面,两端各开设一个消毒孔3,消毒孔3与端面斜向相通,保护壳体1选用工程塑料加工成形。
专利摘要一种掰安瓿器,由保护壳体1和砂锯2组成,在保护壳体1的两端径向对称开设缝隙4,把保护壳体1分割成局部连体的三段,两端两段的截面制成开口圆形或U形,中段的截面制成中间空心的圆形,在保护壳体1的A内侧面两端各镶嵌一件砂锯2,在B内侧面两端各开设一个消毒孔3,消毒孔3与端面斜向相通,掰安瓿时,在消毒孔3内放入消毒用的酒精棉球,安瓿划痕后马上消毒,并擦掉碎玻璃末儿,安全可靠,适宜医院临床配液应用,也为当前大量生产的安瓿瓶装营养液的服用提供方便。
文档编号B67B7/00GK2134388SQ92230708
公开日1993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21日
发明者金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