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式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277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袋式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袋式传送带,其具有一个环式牵引机构,该机构在驱动鼓轮、转向鼓轮和换向鼓轮上运行并且具有至少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载运传送带,传送带之间设有多个相互隔开的横梁,并带有装料袋,每个装料袋上都具有用橡胶或橡胶类材料制成的底壁,其从相邻的横梁之间伸出。
一种这种类型的袋式传送带已由DE3837115A1,DE-PS966618和DE6603142U公开。在前两份公开出版物中公开的袋式传送带,即所谓内传送带,它是在回转的牵引机构的内侧进行松散材料的输入和输出。该传送带具有相互隔开一定距离的环式载运传送带,并借助于固定装置将横梁固定到该载运传送带上。在载运传送带之间设有向内开口的装料袋,该装料袋由环形皮带构成。每个装料袋的边侧缘都与一个用刚性材料制成的侧壁紧密相连,所以侧壁对装料袋起成型支承件的作用。在DE3837115A1所述的袋式传送带中,每个相邻横梁的端部都通过连结板相互连接,由此使横梁和连接板形成铰链,该铰链与载运传送带平行相接并随其回转。这种装料袋结构所涉及的牵引机构和附加设置的铰链导致了袋式传送带结构上的浪费,从而使其具有很高的返修率和很高的生产成本。此外,侧壁要求用刚性材料制成,以便使装料袋的底壁能相对于牵引机构保持在合适的位置上。DE6603142U所述的袋式传送带设有设置侧壁,而是使用了单个柔性装料袋,其以撑杆的形式固定在横梁上。这种公知的袋式传送带的缺点特别在于,由于它的结构简单,特别是由于这种在载运传送带上使用的横梁固定的简单方式不适合于使其承受较重的物料。随着袋式传送带的发明以及对袋式传送带耐久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提供一种新型袋式结构和装料袋的固定方式,以便为广泛的应用领域提供一种整体可靠的传送带。
DE3835619C2中公开了一种普通的传送带,在它的基带上固定着多个与柱体配合的柱脚,这些柱体在输送方向上横向延伸并在输送方向上与传送带同步运行。在每个相邻的柱体之间悬挂着一个筛布,该筛布从一个柱体的顶端向在输送方向上处于柱体之前的柱脚延伸。为了将筛布固定到柱脚上而设置了固定夹板,利用该固定板将每个筛布通过柱脚间接地固定到基带上。当在这种已知的传送带中上述夹板就是柱体时,则由柱体携带在它之间伸展的筛布并将筛布固定到柱体上,如果对装料袋本身和对装料袋与载运传送带的固定有特别高的要求则应将袋式传送带的装料袋直接悬挂到载运传送带上。由于将各装料袋直接固定到载运传送带上,在载运传送带围绕驱动鼓轮、转向鼓轮或换向鼓轮运行时,对装料袋的要求要高于悬挂在公知的柱体之间的筛布。
DE-AS1263591中公开了一种斗式输送机,它的“固定部件”是装料袋(在该文献中称为“装料斗”)上的部件,该装料袋由位于后面的固定部件和位前面的柔性部件组合而成。与目前的袋式传送带上的横梁相比,其具有单个的横杆,该横杆的结构与横梁不同。
DE1829977中公开了一种袋式传送带,其中斗形底由非柔性材料,也就是说由钢制板构成,而且伸向回转栓的平整截面,包括其与回转栓的运行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在内,由钢板构成。
DE3802078描述了一种袋式传送带,该传送带具有上下链轮,一个环式链条在链轮上运行。通过支承架将装料袋固定到链条上。每个装料袋均包括由经过加固的橡胶构成的侧壁和由具有横向强度的布构成的与侧壁相连的壁。加固的侧壁与具有横向强度的布的连接构成了形状相对稳定的装料袋,该装料袋与牵引机构倾斜的和无间隙地相互连接。在牵引机构的横梁高出处使装料袋底壁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变曲,从而使其与相邻装料袋的下边缘或前边缘相重叠。在此将相邻装料袋相互重叠的边缘互相粘接或用螺栓固定。
最后,由DE1080480公开的袋式传送带的牵引机构上设有用填充物加固的横杆。相互间以一定间隔安置在牵引机构上的装料袋各自固定在两个相邻的横杆之间。由此,装料袋的柔性底壁一直延长到横杆区并固定在横杆上。此外,装料袋受到钢性形状的侧壁的限制。装料袋相对于环式回转的牵引机构有一定的倾斜度,该倾斜度由刚性形状的侧壁确定。
本发明所提出的任务是,进一步改善由DE6603142U公开的那种袋式传送带,该传送带具有更高的效率。
本任务在上述类型的袋式传送带的基础上是这样完成的,即在用于固定底壁的横梁上设置一个平面固定面,该固定面与载运传送带的平面形成一定角度。从而使固定在固定面上的装料袋柔性底壁与固定面的延续部分对准,该延续部分保证了使松散材料从装料袋内部完全排出。特别重要的是,利用上述固定面与装料袋的对准,也就是装料袋相对于载运传送带平面的倾斜,使得没必要再将装料袋的侧壁制成成型侧壁或刚性侧壁。由此,使固定面起到了松散材料导向面的作用。固定面相对于牵引平面的倾斜程度可根据当时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因此本发明的袋式传送带具有用很少部件构成的简单结构。由于所用的部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而且也没必要用铰链,所以使袋式传送带实现了在低磨损下的高稳定性和平稳运行。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体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例如横梁可以具有三角形截面形状,该形状最好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通过这种造型可以在两侧形成松散材料的倾斜导向面,由此可以使松散材料均匀的和可靠的到达相互间连续相连的装料袋内。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倾斜角适应于不同应用场合。这种结构进一步保证了,使松散材料不会残留在各装料袋之间的中间区域上。根据袋式传送带的实施例,三角形横梁或者与具有相应凹槽的驱动鼓轮、转向鼓轮和换向鼓轮相互作用,或者,并最好是在使用纯粹的摩擦驱动时只与相应结构的换向鼓轮相互作用。在第一种情况下横梁设在载运传送带的运行侧上,而在优选的第二实施例中,该横梁设在载运传送带的支承侧上并且在局部上与换向轮相互作用以便使两个相隔的载运传送带同步运行。
在另一种结构中,横梁在其纵向上具有不同截面形状。由于位于载运传送带之间的截面形状仍然可以为三角形,所以它的斜面构成了固定底壁的固定面,而在与载运传送带相固定处的横梁截面形状应这样选择,即,使一个尽可能大的截面压在载运传送带上。此外,对牵引载运机构区域上的横梁截面形状可以这样选择,即如果载运传送带围绕鼓轮运行,则要求横梁的截面有特殊的尺寸。
为此在优选方式中所设置的变换结构或附加结构是,横梁端部形成塞式结构,将该塞式端部可转动地置于支承座中,支承座固定在载运传送带上。由于在载运传送带围绕鼓轮回转时支承座受到挤压或被拉长,而且由于这种造型对支承座和载运传送带的连接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每个支承座除了设置用于接纳横梁塞式端部的孔之外,最好再设置其它一些通孔,这些通孔设置在支承座的中心孔和下表面之间的区域上。这些附加的通孔以很好的方式吸收了扭转力,该力是围绕驱动鼓轮、转向鼓轮或换向鼓轮回转时产生的。由此获得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减小出现在围绕鼓轮回转时作用在每个支承座下表面上使支承座从载运传送带上松驰的力。
横梁最好是用像胶或橡胶类材料制成,该材料中加有钢筋。由此能使袋式传送带实现平稳的运行。钢筋可以是单个钢索和/或设在中心上的钢管。为了进一步实现稳定的连接,使部件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最好是将横梁端区与具有一定间隔的载运传送带相粘合,载运传送带同样由橡胶或橡胶类材料构成。显然,也可以考虑用合适的材料制造横梁以及载运传送带或是这些部件之一。
在横梁的固定面上可以设置另一种结构的装料袋固定装置,该装置最好是U形螺栓结构。装料袋以可松开的形式固定在螺栓上。由此可以在不影响其它装料袋的情况下更换各装料袋。
能够这样实现对整个装置更好的固定和装料袋侧壁的理想定位,可以在用于固定底壁的固定面上设置用于接纳装料袋侧壁的槽。因此,装料袋最好具有U形截面形状,其中底壁具有横向钢性而且装料袋还具有侧壁,侧壁之间设有底壁,底壁对装料袋起成型支承件的作用。通过底壁的重叠放置和固定将会使相邻装料袋在固定面上的安装变得更容易。
以上述类型的袋式传送带所存在的问题为基础而提出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是提供一种殊殊外形的装料袋侧壁结构装料袋的侧壁具有至少两个皱褶区,该皱褶区在牵引机构的不同侧面上,即运行侧和承载侧上伸出。由于位于牵引机构运行侧上的侧壁区在围绕驱动鼓轮或转向鼓轮回转时被压紧而同时位于承载侧上的另一个侧壁区将拉长,所以分布在侧壁上两个不同皱褶区的磨损将大幅度降低。
在设在牵引机构运行侧上的第一皱褶区最好形成扇形而在牵引机构承载侧上的第二皱褶区具有与牵引机构平行的皱褶,其中第二皱褶区上的皱褶可以是例如锯齿形。皱褶可以在径向上将装料袋压紧,其中非对称皱褶便于松散材料倒空,同时使装料袋的内侧不残留松散材料。通过具有这种结构的侧壁可以使装料袋在围绕鼓轮回转时能特别好地适应载运传送带平面区域上形成的弯曲。
在另一种结构中,装料袋上具有经过变换的或附加的边缘平行的皱褶区。通过该皱褶区来防止产生缩短或压紧,这种缩短或压紧一直传递到载运传送带的下面。优选的方式是可以这样形成围绕在边缘上的皱褶,即使其在边缘上形成完整的凸台,装料袋底部可平面重叠地粘合到该凸台上。
此外,装料袋还可以具有用橡胶或橡胶类材料制成的在底壁上硫化的端件,该端件最好用钢筋加固。装料袋处于安装状态下时,这些端件位于横梁的固定面上。钢筋提高了该区域的稳定性,由此可以避免出现折裂。
为了实现对松散材料特别好的导向,使装料袋的端件在固定位置上高出横梁。此外,借此可以使高出的端件盖住各个梁并由此避免了使横梁与松散材料直接接触。除此以外,交出的端件还保护了横梁的正面边缘。
根据袋式传送带的实施例,在驱动鼓轮和转向鼓轮的周边上具有用于接纳支承座或横梁端部的凹槽,其中驱动鼓轮以及转向鼓轮用于使载运传送带同步运行,或者仅仅在换向鼓轮的周边上设置用于接纳支承座或横梁端部的凹槽并由此保持必要的同步运行。
在传送带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载运传送带相对驱动鼓轮、转向鼓轮以及换向鼓轮滑脱的现象,该滑脱是这样形成的,即横梁或支承横梁的支承座不再精确地与鼓轮的凹槽相配合,而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设在两个相邻凹槽之间的鼓轮段上。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最好将鼓轮段设置成径向可调的结构。通过对鼓轮段进行径向调节可以改变鼓轮的周长,从而使横梁或支承座再次与凹槽形成啮合,所以可以纠正这种滑脱。这样可以避免横梁或保持横梁的支承座传送横梁或支承座所不能承受的驱动鼓轮的驱动力。
简要地说,本发明提出一种袋式传送带,具有环式牵引机构,该牵引机构在驱动鼓轮、转向鼓轮和换向鼓轮上运行并且具有至少两个相互隔开的载运传送带,在两个传送带之间设有多个相互隔开的横梁,并设有装料袋,每个装料袋均具有由橡胶或橡胶类材料制成的底壁,底壁从相邻的横梁之间伸出,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底壁的横梁上具有一个平面固定面,该固定面与载运传送带的平面构成一定角度;
横梁具有三角形截面,最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状态;
横梁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
横梁的两端形成塞式结构,该塞式结构以可转动的方式置于支承座中,支承座固定在载运传送带上;
每个支承座上除了具有容纳横梁的塞式部分的孔之外还具有其它的孔,该孔设在支承座的孔和下表面之间的区域上;
横梁是将钢筋加入橡胶或橡胶类材料中制成的;
在横梁的固定面上设置用于装料袋的固定装置,该装置由U形螺栓构成;
在运动方向上位于后面的装料袋的底壁的端部和处于前面的下一个相邻装料袋的底壁的端部是重叠固定的;
在固定面上形成用于容纳装料袋侧壁的槽;
装料袋具有U形截面,其包括具有横向刚性的底壁和侧壁,底壁设在侧壁之间且对装料袋起成型支承元件的作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袋式传送带,包括环式牵引机构,该牵引机构在驱动鼓轮、转向鼓轮上运行,并且带有多个与该牵引机构固定的装料袋,其特征在于,装料袋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皱褶区,该皱褶区在牵引机构的不同侧面上伸出;
第一皱褶区形成扇形而且设在牵引机构的内侧上,而第二皱褶区上具有与牵引机构平行的皱褶并且设置在牵引机构的外侧方向上;
第二皱褶区上的皱褶是锯齿形的;
装料袋具有边缘平行的皱褶;
每个装料袋上都具有一个由橡胶或橡胶类材料制成的且硫化到底壁上的端件(30),该端件最好用钢筋加固;
处于装料袋固定位置上的端件在横向梁上伸出;
在驱动鼓轮和/或转向鼓轮和/或换向鼓轮的周边上设有用于容纳支承座或横梁端部的凹槽;
凹槽在鼓轮段之间形成,鼓轮段是径向可调的;
横梁在输送方向的横向上仅部分地盖住载运传送带,因此在横梁的端部和载运传送带的外边缘之间分别形成一个自由旁侧带。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袋式传送带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箭头Ⅱ所示方向上的袋式传送带的局部透视俯视图;
图3是安装在牵引机构上的装料袋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线Ⅳ-Ⅳ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单独描述袋式传送带中一个装料袋的透视图;
图6和图7是不同结构的横梁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袋式传送带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是图8所示袋式传送带的几个装料袋的局部剖视图(同图4);
图10是图9所示一种可能的横梁截面形式的局部俯视图;
图11和图12是不同支承座结构类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支承座处在正常位置上和需要弯曲的状态下的放大侧视图;
图14是一个可调鼓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5是一个与图2相应的附图,然而其具有侧面高于横梁的载运传送带。
图1表示本发明的袋式传送带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该袋式传送带实际上包括一个环式牵引机构1,该牵引机构沿箭头17的方向经过下、上驱动鼓轮2,下、上转向鼓轮4并围绕一系列换向鼓轮6进行输送,还包括多个相邻固定到牵引机构1上的装料袋48以便接收来自装料溜槽16的松散材料和向排出溜槽15排出松散材料。在此换向鼓轮6的任务是,其可以带动向前运行中的牵引机构1回转,因此可以使牵引机构成为一个可前后运行的普通通道式传送带,或者仅作为在按比例变窄的线路上前后运行的通道。为了简化对在狭窄通道上前后运行的输送装置的冗长描述,下面只对间断表示的处于运行中的三个装料袋48的示意性侧视图进行描述。
牵引机构1由两个相互平行且具有一定间隔的载运传送带8、10(参见图2和3)构成,在两带之间设有相隔一定距离的横梁12,横梁12的端部41、42固定在载动传送带8、10上。在横梁12上以及载运传送带8、10之间固定有下垂的装料袋48。在该实施例中驱动鼓轮2和转向鼓轮4的周边上带有凹槽38,该凹槽在鼓轮段20之间形成并在牵引机构1转动时接纳横梁12的端部41、42。由于在这个实施例中横梁12位于牵引机构1或载运传送带8、10的运行面上,而换向鼓轮6仅仅作用于牵引机构1的承载面44上,所以换向鼓轮6的周边是光滑的,也就是说,它没有凹槽。横梁12与驱动鼓轮2和转向鼓轮4的凹槽38相啮合的作用首先是使两条相互独立的载运传送带8、10同步运行而不是如上述那样由换向鼓轮6驱动牵引机构1。由于运行时有剪切力作用于横梁12上,因此在驱动鼓轮2转动时,驱动力会将横梁12毁坏或使横梁从载传送带上切掉。因此要尽可能避免在齿轮驱动的类型中用驱动轮2驱动牵引机构1。
图2表示在图1中箭头Ⅱ的方向上看到的袋式传送带的局部透视图。该图清楚地解释了横梁12可能具有的基本形状,在此它具有三角形截面。在该实施例中横梁12的端部41、42比处在载运传送带8、10之间的横梁部分具有更大的截面,由此可以使端部41,42以可能大的斜面在载运传送带8、10上硫化或与载运传送带8相粘合。在相邻的横梁12、13之间挂有一个装料袋48而且在输送方向17上将装料袋48的前端45固定在横梁12的平面固定面21上并在输送方向17上将装料袋48的后端46(见图3和图4)固定在后续横梁13的平面固定面21上。为了使每个装料袋48的装料截面尽量少受损害,横梁12上与平面固定面21相对的三角面在载运传送带8、10之间的区域上只构成作为腹板的导向面35,由此使横梁12在载运传送带8、10之间的区域上保持已在上面提过的减小的截面。载运传送带最好是由用硫化钢索加固的橡胶或与橡胶类似的材料构成并且具有细长的矩形截面。横梁12最好同样用橡胶或与橡胶类似的材料制成并且为了加固同样加入了钢筋22、36,所用钢筋将在下面结合图6和图7进行说明。从图2中已经明显看出,装料袋48的侧壁26在载运传送带8、10的运行侧43上和与之相对的承载侧上具有不同的皱褶。位于运行侧43上部的第一皱褶区27形成扇形而只能在袋式传送带的右侧上看到的位于承载侧44上的第二皱褶区28具有与牵引机构1平行的皱褶。
图3表示图2中一个装料袋48的俯视图。该图清楚地表示,横梁12在其位于两个载运传送带8、10之间的长度方向上的部分和位于载动传送带8、10本身的区域上的端部41、42相比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在竖向截面上所形成的相同结构的U形袋48具有底壁24以及上面已经提到的侧壁25、26,侧壁25、26可以是皱褶式结构。底壁24具有横向刚性,例如该刚性可以通过加入钢筋来实现。横梁12上设有槽29,它接纳侧壁25、26并且它的尺寸范围与第一皱褶区27的宽度相适应。
图4是沿图3中的线Ⅳ-Ⅳ的纵向剖视图并且通常说明,在该实施例中横梁12、13具有三角形截面形状,特别是直角等腰三角形。当将三角形的斜面固定到载运传送带8上时,梁12、13的一个侧面形成用于固定装料袋48的平面固定面。固定面21相对于牵引机构1或者相对于由载运传送带8、10撑紧的载运传送带平面倾斜,所以该固定面与牵引机构1或载运传送带面形成一定角度。该角度在这个实施例中为45°。如上所述,横梁由橡胶或橡胶类材料构成并且具有硫化钢筋22、36以增加它的强度。此外将螺栓23、37硫化,该螺栓从固定面21垂直伸出并用于装料袋48的固定。由此,装料袋48相对于载运传送带平面的倾斜角由固定面21与载运传送带平面或与牵引机构1的运行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来确定。为了使装料袋48不致于脱落,在梁12的固定面区域中每个装料袋48的底壁24上都硫化一个端件30,该端件用钢筋加固以提高其稳定性。在端件30上,与从固定面21伸出的螺栓23、37的部分相对应设有盲孔31而且底壁24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前面的端部45和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后面的端部46上设有相应的安装孔47,因此可以将每个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前面的装料袋49的端部45和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后面的前一个装料袋48的端部46一起装到固定螺栓23、37上,并借助于螺母将其固定。因此,螺栓23、37上带有螺纹,螺母可以在盲孔31中固紧。经加固的端件30在其向内延伸的端区上形成在底壁24上表面上的倾斜伸延,这使得在袋48排料时可以使松散材料无阻碍地流出。在向排料溜槽15排料时端件30上向外引出的自由端区34还作为松散材料的导向装置,该端区从横梁12上伸出并且在最佳实施例中该端区还高于侧壁25、26的第一皱褶区27。由此可以防止松散材料下落时在袋中残留材料。总的说来,具有弯曲刚性的端件30使装料袋48或者它的底壁24相对于牵引机构1具有可预先确定的倾斜度。该倾斜度为松散材料提供了一个导向面,由此可以使装料袋48中的袋容量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此外,横梁12的三角形表面还提供了一个导向面35,该导向面由与固定面21相对设置的三角形表面构成。通过导向面35能够确保在该区域内能很好地输送装料袋48中的松散材料而且在相邻的装料袋48、49之间不残留松散材料。
根据图4还进一步表明,在这里仅用侧壁26来表示侧壁25、26上形成两个皱褶区27、28,它们的第一皱褶区27具有扇形结构并设在牵引机构1的运行侧43上,而第二皱褶区28具有与牵引机构1走向相平行的波浪形皱褶并且设在牵引机构1的承载侧44上。
在图5中特别清楚地表示了每个装料袋48侧壁25、26上的皱褶区,该图中只示出了一个装料袋48,而且它被挂在牵引机构1或者载运传送带8、10中。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在牵引机构1的运行侧上伸延的第一皱褶区27可以使侧壁25、26在围绕驱动鼓轮2或转向鼓轮4回转时被压紧而在围绕换向鼓轮6回转时可使侧壁25、26伸开。第二皱褶区28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在牵引机构1的承载侧上并且具有与牵引机构1基本上平行的皱褶,该皱褶与载运传送带同步运行并且最好是锯齿形。第二皱褶区28的皱褶能够使侧壁25、26压紧并且使装料袋48在围绕鼓轮2、4、6回转时处于径向方位。在围绕鼓轮回转时是很有必要,利用牵引机构1的转向在可调的曲度范围内将袋形调整合适。在此,侧壁25、26的非对称皱褶在实现松散材料倒空时完成了其与第二皱褶区28的传递任务。由于将第二皱褶区28的皱褶优选为锯齿形而使得倒空时不会挂有松散材料,所以避免了剩余材料在皱褶中聚集。
图5再度清楚地表示,在传输方向上底壁24的前端45以及在传输方向上的后端46上设有安装孔47,或者,就端件30而言,在输送方向上底壁24的前端45上的端件30上具有盲孔31,其中盲孔31与传输方向中处于前面的端部45上的安装孔47对准。借助于安装孔47和盲孔31可以将装料袋48悬挂在两个相邻的横梁12、13之间,在此,通过从横梁固定面21上垂直伸出的螺栓23、37将装料袋48在传输方向上处于前面的端部45装到在传输方向上处于前面的横梁12上,而且将在传输方向上处于后面的端部46通过同样的螺栓23、37装到后面的横梁13上(参见图4,其上的输送方向用箭头17表示)。
图6和图7表示不同结构的三角形截面的横梁的纵剖图。图6所示的是在图4中已知的横梁12的截面结构,其具有硫化的U形螺栓23和同样的硫化钢筋22,图7中描述了另一种钢筋结构,它由钢管36构成,在钢管的周边上固定一个在此为棒形结构的螺栓37,该螺栓在其长度方向上穿过横梁12向外伸出。在横梁12的两个实施例中,螺栓23、37上带有螺纹的一端在平面固定面21上垂直伸出并且在固定装料袋48时,通过安装孔47和盲孔31将其别住。
图8表示本发明的袋式传送带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第二实施例与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将用于固定装料袋48的横梁12设置在牵引机构1的承载面或是载运传送带8、10的承载面44上,而且在驱动鼓轮2和转向鼓轮4上不需要设置凹槽38,但是为了接纳横梁12而在换向鼓轮6上设置了凹槽38。由于只设置了两个换向鼓轮6而不是如图1所示的那种多个换向鼓轮,所以为了减小牵引机构1的振动而在换向鼓轮6之间和之后附加设置了减振器3。在该实施例中横梁12仍然是与载运传送带8、10相粘合,但也可以借助于横梁上所带有的U形螺栓将其与载运传送带8用螺栓固紧。由于后者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因此优选粘接,这样,在连接固定的方式上两者没有区别。
在载运传送带8、10围绕换向鼓轮6回转时凹槽38接纳横梁的端部41、42并且使两个载运传送带同步而且不会向载运传送带8、10传递值得重视的力。牵引机构1的驱动是通过上下驱动鼓轮以摩擦传动的方式实现的,其中使用一个驱动鼓轮2就足够了。此外,在此还借助于转向鼓轮4和换向鼓轮6迫使袋式传送带从正向运行进入反向运行,以便使通道式传送带或与之共同的线路导向装置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伸展。这是通过对袋式传送带的局部描述来说明的。
图9表示与图4基本上相对应的三个相邻装料袋48的纵向剖面图。在此所表示的是,借助于横梁12将装料袋48固定到载运传送带8上,这里的横梁从载运传送带8的方向上偏移而且其端部41、42也具有不同于以前的结构。在此,横梁12的端部41、42形成塞式结构,它们可以在支承座5中可转动地放置,支承座5固定在载运传送带8、10上。图8的上部表示位于载运传送带8、10之间中部的横梁12,该横梁实际上仍具有三角形截面,它与放大了的平面固定面21相接,与固定面相接触的面是三角形的斜面。在放大的固定面21上以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述类型和方式固定两个相邻的装料袋48、49的各半面。放大的固定面21使装料袋得到足够的固定并且还在某一倾斜角的作用下相对于载运传送带提供了相应的良好导向。
图9的下部用以说明如何借助于支承座5将横梁13固定到载运传送带8上。将横梁13的塞式结构的端部41可转动地置入支承座5的孔7中,而且将支承座5的下部平面14固定到牵引机构1的承载侧44上或载运传送带8、10的承载侧上。此外,装料袋48、49在此也可以带有具有第一皱褶区27和第二皱褶区28的侧壁,其中第一皱褶区27实际上位于牵引机构1的运行侧43上,而第二皱褶区28位于承载侧44上。
图10表示将一个装料袋48或装料袋的底壁24固定到横梁12上的局部俯视图,横梁12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与图8所示不同的截面形状。清晰可见的是放大的平面固定面21,在固定面21上固定着装料袋48的底壁24。在两个端部41、42上将横梁12置于支承座5中,支承座5的一侧固定到在此未示出的载运传送带8、10上。
图11是表示支承座5的截面图,支承座5带有一个容纳横梁12上塞式结构的端部41、42的孔7并且具有与载运传送带8、10固定特别是粘接在一起的底表面14。图12表示支承座5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该支承座5上容纳横梁12塞式部分的孔7的外侧设有在区域11上位于孔7和支承座5下表面14之间的其它通孔9。设置该通孔是考虑到支承座5的材料在其围绕鼓轮2、4、6回转时容易产生变形,因此利用该通孔来极大地减小突然出现的材料疲劳。也就是说,通孔9吸收了进一步出现的变形能量并由此减弱了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和将支承座材料绷得过紧。
根据图12所述的支承座5的结构的优点,图13进一步表示支承座在其直线运行状态下的位置并用虚线表示其处于回转状态下而产生弯曲的位置。该附图清楚地表明,支承座5上孔7和底表面14之间的区域11在回转时绷得很紧,因此通常对该区域11有很高的材料要求。对该材料的要求在设置通孔的情况下将大大降低,因此很显然,使用附加的通孔9或其它形状的通孔是很有利的。
图14表示换向鼓轮6以及围绕鼓轮运行的牵引机构1或载运传送带8的示意性侧视图。在载运传送带8的运行侧上设有图8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袋式传送带的支承座5,该支承座5在围绕换向鼓轮6回转时与凹槽38相啮合。在此,凹槽38在鼓轮段20之间形成,鼓轮段的侧面是径向可调的。因此可以借助于调节圈18上的各长圆孔39和各螺栓40对鼓轮段20进行调节并且例如可以进行使其中心位置径向向外和向内的调整。如果将鼓轮段20向外调,鼓轮6的周长增大,从而会在围绕轮毂19回转的换向鼓轮6和往复运行的载运传送带之间产生平稳的滑动。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换向鼓轮6上值得注意的力传递到支承座5上,由于存在使支承座5从载运传送带8、10上被削掉的危险。所有鼓轮段20的中心调整都可以用已知的方式通过在轮毂19中加入的机构来实现。
图15表示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所述袋式传送带的局部透视俯视图相对应的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横梁12、13设置在载运传送带8、10的运行侧43上。在该图中对载运传送带8、10上的横梁12、13进行了非常有利的变换。在此,载运传送带8、10穿越横梁12、13的端部41、42在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由此使载运传送带8、10形成自由的旁侧带50、51,在其上横梁12、13在与载运传送带8、10摩擦传动的驱动鼓轮上不产生任何作用。旁侧带的宽度与其上固定有横梁的载运传送带8、10相比,显然应首先满足传送带的需要;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将旁侧带50、51选得如此之宽,即干脆将横梁12、13的固定区域称为“旁侧带”。这种变化的优点在于,可以在运行侧43上设置横梁12、13,而不会出现驱动鼓轮2和载运传送带8、10之间的滑脱问题或在链式驱动中公知的问题。显然,在用旁侧带50、51形成载运传送带8、10时同样不需要在驱动鼓轮2和转向鼓轮4上设置上述的凹槽38。
权利要求
1.一种袋式传送带,具有环式牵引机构(1),该牵引机构(1)在驱动鼓轮、转向鼓轮和换向鼓轮(2、4、6)上运行并且具有至少两个相互隔开的载运传送带(8、10,),在两个传送带之间设有多个相互隔开的横梁(12),并设有装料袋(48),每个装料袋(48)均具有由橡胶或橡胶类材料制成的底壁(24),底壁(24)从相邻的横梁之间伸出,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底壁(24)的横梁(12)上具有一个平面固定面(21),该固定面与载运传送带的平面构成一定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横梁(12)具有三角形截面,最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横梁(12)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横梁(12)的两端(41,42)形成塞式结构,该塞式结构以可转动的方式置于支承座(5)中,支承座(5)固定在载运传送带(8、10)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承座(5)上除了具有容纳横梁(12)的塞式部分的孔(7)之外还具有其它的孔(9),该孔(9)设在支承座(5)的孔(7)和下表面(14)之间的区域(11)上。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横梁(12)是将钢筋(22)加入橡胶或橡胶类材料中制成的。
7.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在横梁(12)的固定面(21)上设置用于装料袋(48)的固定装置(23、37),该装置由U形螺栓(23)构成。
8.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在运动方向上位于后面的装料袋(48)的底壁(24)的端部(46)和处于前面的下一个相邻装料袋(49)的底壁(24)的端部(45)是重叠固定的。
9.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在固定面(21)上形成用于容纳装料袋(48)侧壁(25、26)的槽(29)。
10.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装料袋(48)具有U形截面,其包括具有横向刚性的底壁(24)和侧壁(25、26),底壁(24)设在侧壁(25、26)之间且对装料袋(48)起成型支承元件的作用。
11.一种袋式传送带,包括环式牵引机构(1),该牵引机构在驱动鼓轮、转向鼓轮(2、4)上运行,并且带有多个与该牵引机构(1)固定的装料袋(48),其特征在于,装料袋(48)的侧壁(25、26)上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皱褶区(27、28),该皱褶区在牵引机构(1)的不同侧面上伸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第一皱褶区(27)形成扇形而且设在牵引机构(1)的内侧上,而第二皱褶区(28)上具有与牵引机构(1)平行的皱褶并且设置在牵引机构(1)的外侧方向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第二皱褶区(28)上的皱褶是锯齿形的。
14.如权利要求11-13之一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装料袋(48)具有边缘平行的皱褶。
15.如权利要求11-14之一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每个装料袋(48)上都具有一个由橡胶或橡胶类材料制成的且硫化到底壁(24)上的端件(30),该端件最好用钢筋加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处于装料袋(48)固定位置上的端件(30)在横向梁(12)上伸出。
17.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在驱动鼓轮(12)和/或转向鼓轮(4)和/或换向鼓轮(6)的周边上设有用于容纳支承座(5)或横梁(12)端部的凹槽(38)。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凹槽(38)在鼓轮段(20)之间形成,鼓轮段(20)是径向可调的。
19.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袋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横梁(12)在输送方向(17)的横向上仅部分地盖住载运传送带(8、10),因此在横梁(12)的端部(41、42)和载运传送带(8、10)的外边缘之间分别形成一个自由旁侧带(50、51)。
全文摘要
一种袋式传送带,其上具有一个环式牵引机构,该机构在驱动鼓轮、转向鼓轮和换向鼓轮上运行,并且具有至少两个相互间隔的载运传送带,在载运传送带之间设有多个互相隔开的横梁,该横梁的端部固定到载运传送带上。在横梁之间悬挂着装料袋,每个装料袋都具有一个由橡胶制成的底壁。为了固定底壁,每个横梁上都具有一个平面固定面,该固定面与载运传送带的平面形成一定角度。
文档编号B65G17/12GK1085867SQ9310878
公开日1994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17日
发明者京特·诺尔特 申请人:康拉德·朔尔蒂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