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啤酒除氧除菌保鲜防伪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6501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瓶装啤酒除氧除菌保鲜防伪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装啤酒瓶盖,特别是一种瓶装啤酒除氧除菌保鲜防伪瓶盖。
啤酒是一种营养丰富、酒精度低、爽快可口、消耗量大的国际性饮料。啤酒对氧、温度和微生物极为敏感。氧极易与啤酒中的风味物质氧化,引起氧化变质、氧化异味,使啤酒混浊,颜色加深,失去啤酒特有的风味和鲜度。尤其是瓶装啤酒,由于灌酒时瓶内混入了约1.33mg(或约1300ppb)的氧气,使啤酒很快氧化变质,降低了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和风味稳定性,保鲜期缩短。啤酒中丰富的营养物质,更是各种微生物优良的培养基,如不除菌,啤酒将迅速变质以至酸败。为了克服啤酒的氧化变质问题,本申请人曾提出过一种啤酒除氧保鲜瓶盖的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94242444.1。它包括由金属片冲压而成的本体、压制在本体内表面的密封垫片、高效除氧保鲜剂和带有微孔的隔离膜构成。这种瓶盖可迅速地吸除啤酒中的氧气,在灌酒后的48个小时内,将啤酒中的氧气由现在的约1300ppb降低到100ppb以下,从而有效地防止啤酒灌装后的氧化变质问题,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和风味的稳定性,延长了保鲜期。但是这种啤酒除氧保鲜瓶盖存在如下不足1、由于除氧剂表面上的隔离膜是纸塑薄膜,纸上印刷的油墨会与啤酒直接接触,从而污染啤酒。故隔离膜不能印刷,无防伪效果;2、该瓶盖不能消除高温巴氏杀菌所引起的风味伤害,且只能用于熟啤酒,不能用于鲜啤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能印刷字符、标志并可防伪的瓶装啤酒除氧除菌保鲜防伪瓶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本体、密封垫片、除氧除菌保鲜剂,其特征在于在除氧除菌保鲜剂的表面包覆有隔离防伪膜。其中隔离防伪膜是由耐高温并可印刷的透明塑料薄膜、铝箔和以聚乙烯为基材的复合塑料膜复合而成。
将瓶装啤酒除氧除菌保鲜防伪瓶盖压装到啤酒的瓶口上后,啤酒瓶中的氧气将迅速通过防伪隔离膜的微孔进入除氧除菌保鲜剂中,从而被除氧除菌保鲜剂吸收,使瓶中的含氧量迅速降低、起到保鲜和除菌的作用。防伪隔离膜既能使除氧除菌保鲜剂的组分与啤酒液体相隔离,又可以在透明塑料薄膜的内表面印刷字符、标记等厂名、品牌、商标,使瓶盖内外的厂名和品名一致,起到防伪的效果,同时防止了印刷油墨与啤酒液体的直接接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1、隔离防伪膜为三层材料复合而成,在位于最外层的透明塑料薄膜的内表面,可以印刷啤酒厂的厂名、啤酒的品名、商标等,使瓶盖内外厂名与品名一致,消费者只要一启开瓶盖,即可辩认真伪,防伪效果明显;2、既可以用于经过高温巴氏杀菌的瓶装啤酒除氧保鲜,又可用于不经高温巴氏杀菌的瓶装啤酒除氧保鲜。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附图是瓶装啤酒除氧除菌保鲜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制作的瓶装啤酒除氧除菌保鲜防伪瓶盖是由本体1、密封垫片2、除氧除菌保鲜剂3和隔离防伪膜4构成。密封垫片2热压在本体1的内表面,除氧除菌保鲜剂3设在密封垫片2的中央。除氧除菌保鲜剂2是一种经过钝化处理的、高速、高效、无毒、耐高温和耐水的氧气吸收剂,用量为50~150mg/只,以70~90mg/只为最佳。隔离防伪膜4包覆在除氧除菌保鲜剂3的表面,并通过焊边5与密封垫片2热压密封。隔离防伪膜4是由透明塑料薄膜4-1、铝箔4-2和塑料膜4-3复合而成。其中透明塑料薄膜4-1既耐高温,又可印刷。而复合塑料膜4-3是以聚乙烯为基材。在透明塑料薄膜4-1的内表面可根据需要印制厂名、品名、商标等识别标志,以起到防伪识别作用。本实用新型经反复试验,效果极为显著,如在5ml的容器中,一个瓶盖可在24~48小时内将氧气由1ml吸除到0.05ml以下。在透明塑料薄膜4-1的内表面油印的油墨与啤酒液体相隔离,油墨不可能污染啤酒,同时防伪效果得到啤酒行业的认可。
权利要求1.一种瓶装啤酒除氧除菌保鲜防伪瓶盖,它包括本体〔1〕、密封垫片〔2〕、除氧除菌保鲜剂〔3〕,其特征在于在除氧除菌保鲜剂〔3〕的表面包覆有隔离防伪膜〔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装啤酒除氧除菌保鲜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隔离防伪膜〔4〕是由耐高温并可印刷的透明塑料薄膜〔4-1〕、铝箔〔4-2〕和以聚乙烯为基材的复合塑料膜〔4-3〕复合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瓶装除氧除菌保鲜防伪瓶盖,它由本体、密封垫片、除氧除菌保鲜剂和隔离防伪膜构成,其中隔离防伪膜是由透明塑料薄膜、铝箔和复合塑料膜复合而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隔离防伪膜由三层构成,可印刷厂名、品名、商标等标志,起到防伪作用,同时不污染啤酒。该瓶盖既可用于经高温巴氏杀菌的瓶装啤酒除氧保鲜,又可用于不经高温巴氏杀菌的鲜啤酒的除氧保鲜。
文档编号B65D51/24GK2326557SQ9724734
公开日1999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26日
发明者杨文渊, 李秀芝 申请人:杨文渊, 李秀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