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和涂膜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985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和涂膜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和涂膜转换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可更换式涂膜转换带的安装技术,在可更换涂膜转换带的涂膜转换器中,把涂膜转换带上的修正涂层、标记涂层或粘接剂涂层等转换至纸面等的上面。
在公开号为No.5-13800的日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了公开了这种结构的涂膜转换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在该涂膜转换器中,如图32所示,在可由手把持和操作的壳体a内,可转动地设有安装着涂膜转换带b的进给辊c和回收使用过的涂膜转换带b’的收卷辊d,涂膜转换头f从壳体a的前端延伸出来,以把涂膜转换带b贴在转换区域上。两个辊c、d都是自缠绕式,相互由连动部g相联系,以协调动作。连动部g与齿轮h、i相配合,齿轮h、i设置在两个c、d的外周面上。
壳体a呈扁平的箱体状,其轮廓形状、尺寸和厚度使其可容纳进给辊c和收卷辊d,扁平的表面和里面,即图32中的面对和背对纸面的表面,是由手把持和操作时的把持表面。
在这种涂膜转换器中,涂膜转换头f的加压部j几乎按壳体a的把持面的方向引导涂膜转换带b前进,因此,可以横向拉的方式使用。
当这种涂膜转换器用作修正错误字符等的消字器时,适合于修正横向书写的由字母构成的一部分字符。如图32所示,由手把持壳体a,涂膜转换头f的加压部j使涂膜转换带b紧紧地压靠在修正区域(转换区域)k处,壳体a沿特定方向(在图32中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移动。结果,在涂膜转换头f的加压部j处,涂膜转换带b的修正涂层粘接在修正区域k处,以消去字符,同时,使用过的涂膜转换带b’自动地收卷和回收在收卷辊d上。
最近,特别需要对地球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这种涂膜转换器从节约资源的观点看,希望采用所谓的可换芯式的结构,仅仅更换作为消耗品的涂膜转换带b。
然而,在这种以横向拉的方式使用的涂膜转换器中,由于涂膜转换头f的加压部j几乎按壳体a的把持面的方向引导涂膜转换带b前进,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仅更换涂膜转换带b的结构。
即,在这种涂膜转换器中,在结构上,涂膜转换带b在涂膜转换头f处扭转了90度。相应地,在生产者方面,难以使组装工作自动化,需要有技术的工人手工操作。
另外一方面,在可换芯式的结构中,要更换作为消耗品的涂膜转换带b,要求使用者做的工作是,分解和再组装涂膜转换器、以及更换涂膜转换带b。因此,在可更换涂膜转换带b的结构中,开发可由普通使用者简单、迅速地进行一系列步骤的结构一直是必要的课题。
根据该观点,本申请人提出过可换芯式结构的涂膜转换器,例如,在公开号为No.8-156495的日本专利中进行了公开。
在该涂膜转换器中,如图33所示,壳体a中设有可更换的带载架m。该带载架m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承基板n上的进给辊c和收卷辊d。两个辊c、d可与进给回转部o和收卷回转部p相配合,进给回转部o和收卷回转部p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a内,可以一起拆卸和一起转动。回转部o、p通过连动部g相互连动,连动部g通过进给回转部o的外O形圈r和收卷回转部p的外周面s之间的相互摩擦接触而实现。
在壳体a的前端,涂膜转换头f延伸出来。该涂膜转换头f可以在涂膜转换带的更换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转动。涂膜转换头f前端的加压部j在涂膜转换带的更换位置在两个辊c、d的卷绕状态下引导涂膜转换带b前进,该涂膜转换带b在使用位置几乎按壳体a的把持面的方向引导涂膜转换带b前进。
当使用这种涂膜转换器时,和如图32所示的涂膜转换器的情况相同,可以横向拉的方式使用,当更换涂膜转换带b时,涂膜转换头f可以从使用位置转动至涂膜转换带的更换位置。结果,在涂膜转换头f处,涂膜转换带b的姿势从与进给辊c和收卷辊d的卷绕姿势大约呈90度的扭曲状态转动至一平行状态,这样,涂膜转换带b可容易地从涂膜转换头f上拆卸下来或安装在涂膜转换头f上。
另外,在如图32和图33所示的可以横向拉的方式使用的涂膜转换器中,转换头的结构是按把持书写工具的理想和统一的姿势设计的,但是,事实上,每个使用者把持书写工具的方式都不同,这进一步有在实现最佳状态方面进行改进的余地,使每个使用者都有把持书写工具的感觉。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式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载架,其结构使得可以更简单、迅速和可靠地更换涂膜转换带,其改善了可以横向拉的方式使用的可换芯式结构的涂膜转换器。
本发明的一个不同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载架,其结构使得每个使用者都有自由把持书写工具的把持感觉。
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载架,其尺寸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不同目的是提供一种涂膜转换器,其具有上述结构的带载架。
在本发明的带载架的结构中,在扁平的支承基板上设有缠绕着涂膜转换带的可转动的进给辊;回收使用过的涂膜转换带的可转动的收卷辊;和把涂膜转换带压贴在转换区域上的涂膜转换头,支承基板支承在两个辊的回转轴的端部,该端部背对着两个辊可拆卸和可转动地支承在涂膜转换器的壳体的回转支承轴上的位置,涂膜转换头具有基端支承部,该基端支承部可绕转换头的轴线转动地保持在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涂膜转换器的结构中,这种带载架可拆卸地设置,更具体地说,在由手把持和操作的壳体内,具有一回转支承轴,该回转支承轴可拆卸和可转动地支承在带载架的进给辊和收卷辊上,通过回转支承轴和带载架的支承基板,两个辊可转动地从两侧被支撑和保持,在壳体的前端设有转换头插入部,使带载架的涂膜转换头延伸至壳体的外侧,在壳体的部分外周面上形成有一对相互面对的把持面,以如把持书写工具一样由手把持。
在本发明的带载架中,由于在扁平的支承基板上设有缠绕着涂膜转换带的可转动的进给辊;回收使用过的涂膜转换带的可转动的收卷辊;和把涂膜转换带压贴在转换区域上的涂膜转换头,因此,可迅速地进行更换。
即,支承基板支承着两个辊的回转轴的端部,该端部位于壳体的回转支承轴的支承点的另外一端,涂膜转换带安装在涂膜转换头上的操作在产品阶段就已经完成了。因此,使用者仅仅需要把持支承基板,从上侧使辊的回转轴与壳体的回转支承轴相配合,把带载架推入壳体内,同时,使涂膜转换头定位在壳体前端的特定位置上,这样,更换操作就完成了。
另外,由于涂膜转换头的前端支承部可绕转换头的轴线转动地保持在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上,在带载架置于壳体内的状态下,涂膜转换头可绕转换头的轴线在转角范围内转动,该转角范围由壳体的转换头插入部的转角限定部进行限定,因此,根据使用场合或使用者的把持方式,转换头的姿势可保持在一最佳状态。这意味着,在本发明的涂膜转换器中,如果转换头的基本结构是为右手使用者设计的,根据左手使用者的把持方式,和右手使用者一样,左手使用者也可使转换头的姿势保持在一理想的姿势。
特别是,转角限定部的设计使涂膜转换头可以转动,这样,涂膜转换头的前端加压部可从一中心角度位置沿两个方向在特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在中心角度位置处涂膜转换带几乎按壳体的把持面的方向被引导前进,因此,使用者把持涂膜转换器的姿势与把持书写工具一样,这样,和使用书写工具时一样可以采用横向拉的方式使用,从而产生了喜好的操作感觉。
下面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新颖主题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使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相关的目的和特征会更好地被理解。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消字器的透视图。
图2是消字器的主要内部零件的侧截面图。
图3是消字器内部的壳体打开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4是消字器的盒本体内部的前视图。
图5是消字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消字器的带载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消字器的涂膜转换头的回转支承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8是放大的前视图,示出了消字器的涂膜转换头的转动方向的操作。
图9是消字器的带载架的进给辊一侧的正面截面图。
图10是进给辊一侧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说明进给辊一侧安装步骤的正面截面图。
图12(a)是当修正部分字母字符时的消字器使用状态的透视图。
图12(b)是当修正图案的部分曲线时的消字器使用状态的透视图。
图13(a)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的分解透视图,关系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消字器的带载架的涂膜转换头的支承结构。
图13(b)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在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13(c)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在组装状态的正面截面图。
图14(a)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的分解透视图,关系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消字器的带载架的涂膜转换头的支承结构。
图14(b)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在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14(c)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在组装状态的正面截面图。
图15(a)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的分解透视图,关系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消字器的带载架的涂膜转换头的支承结构。
图15(b)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在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15(c)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在组装状态的正面截面图。
图16(a)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的分解透视图,关系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消字器的带载架的涂膜转换头的支承结构。
图16(b)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在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16(c)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在组装状态的正面截面图。
图17(a)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的分解透视图,关系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消字器的带载架的涂膜转换头的支承结构。
图17(b)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在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17(c)是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和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在组装状态的正面截面图。
图18(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消字器的带载架的主要零件的进给辊侧的正面截面图。
图18(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消字器的进给辊侧的配合支承元件的透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消字器的带载架的主要零件的进给辊侧的正面截面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消字器的带载架的主要零件的进给辊侧的正面截面图。
图21是进给辊侧的分解透视图。
图22(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消字器的带载架的主要零件的进给辊侧的正面截面图。
图22(b)是进给辊侧的配合支承元件的透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消字器的带载架的主要零件的进给辊侧的正面截面图。
图24(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消字器的带载架的主要零件的进给辊侧的正面截面图。
图24(b)是进给辊侧进给回转齿轮的透视图。
图25(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消字器的透视图。
图25(b)是消字器在壳体打开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26是从盒本体内取出带载架的状态的消字器的透视图。
图27是示出消字器中带载架的进给辊和收卷辊的位置的正面截面图。
图28是消字器中带载架的主要零件的进给辊侧的分解透视图。
图2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消字器的内部在壳体打开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30是消字器的盒本体内部的正面视图。
图31是消字器的主要零件内部的侧截面图。
图32是传统消字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正面视图。
图33是其它传统消字器的分解透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进行如下说明。
图1至图3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带载架和涂膜转换器,各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标记表示相同的组成部分或元件。实施例1图1至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涂膜转换器。特别是,该涂膜转换器1用作消字器,以改正错误的字符等,是以横向拉的方式使用的类型,该带载架具有可更换的结构,即,带载架的类型使涂膜转换带T可作为消耗件更换。
涂膜转换器1包括带载架C,该带载架C具有涂膜转换头H和带连动部(连动机构)D,如图3和图4所示,涂膜转换器1进一步具有壳体2,壳体2的外观和形状如图1所示。涂膜转换器1是所谓的双轴式辊结构,具有分别支撑在带载架C上的进给辊3和收卷辊4。下面对每个组件进行说明。I.壳体2壳体2呈扁平的盒形,其轮廓形状、尺寸和宽度足以容纳带载架C和带连动部D,如下所述,当用手把持和操作时,一对扁平的表面和里面2a、2b是把持面。
壳体2是塑料元件,由注射成形或类似的方法一体制成。壳体2具有盒本体5和盖体6,盖体6可打开和关闭,带载架C和带连动部(连动机构)D安装在盒本体5上。
如图3所示,盒本体5和盖体6通过铰部7而可相互打开地连接,在盒本体5位于铰部7的另外一侧和盖体6的开口部处分别设有快速弹性配合部8a、8b。在盖体6的开口部的内周缘的几乎全部周边处设有嵌合凸缘6a,该嵌合凸缘6a可与盒本体5的开口部的内周缘嵌合,另外,在盒本体5和盖体6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面对的三对定位嵌合部9a、9b。
在盒本体5和盖体6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呈凹口状的插入槽10a、10b,从而形成了转换头插入部10,以使涂膜转换头H可插入和拔出。在盒本体5的内侧面上,一体地设有空心的回转支承轴11、12,回转支承轴11、12转动和支承着带载架C的进给辊3和收卷辊4。
通过绕铰部7把盖体6转动并闭合在盒本体5上,嵌合凸缘6a与盒本体5的开口部的内周缘嵌合。三对定位嵌合部9a、9b也分别嵌合。弹性配合部8a、8b相互弹性配合,形成了闭合的壳体2。定位嵌合部9a呈定位销状,而定位嵌合部9b呈定位孔状,以与定位嵌合部9a相配合。定位嵌合部9a、9b也是下述的支承基板20的定位元件。
另外,通过相反的操作,壳体2可打开为盒本体5和盖体6。当闭合和形成壳体2时,在前端部开口和形成了几乎呈矩形的转换头插入部10。转换头插入部10也是转角限定部,以限定下述的涂膜转换头H的转角。
另外,在盖体6上,连续地设有用于检查涂膜转换带T残量的残量确认窗13和下文将说明的再卷绕钮71用的开口14。另外,还设有缝隙15,该缝隙15用于下文将说明的带载架C的操作钮23。II.带载架C带载架C是消耗品,是可更换的组件,其具体结构在图2至图9中示出。
在带载架C中,在支承基板20上可回转地安装着进给辊3和可回转的收卷辊4,进给辊3上缠绕着涂膜转换带T,收卷辊4回收使用后的涂膜转换带T’,涂膜转换头H用于通过加压把涂膜转换带T转换至被覆盖的部位,该涂膜转换头H绕转换头轴线可回转地安装。如图2-5所示,带载架C可拆卸地安装在上述盒本体5上。
平板状的支承基板20是由塑料制成的板状体,由注射成形等方法一体地制成,其形状和尺寸尽可能地薄和小型化,只要能够容纳上述两个辊3和4和涂膜转换头H。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平板状的支承基板20的平面形状几乎近似于三角形,在两个下斜边上设有支撑进给辊3和收卷辊4的轴承21、22,在上侧的前端集成一体地设有保持转换头H的转换头保持部53。
在上述支承基板20的三个顶端处设有定位配合部23a、23a、23a,这些定位配合部23a…都形成为配合孔,以与三对定位配合部9a、9b…相配合,定位配合部9a、9b…对应于盒本体5的内侧设置。通过与这三对定位配合部9a、9b…合作,形成了支承基板20的定位元件。在转换头保持部53一侧设有转换头定位配合部23b,在盒本体5上设有作为对应元件的转换头定位部19。
支承基板20的纵向尺寸,即三角形的上下侧的长度几乎等于两个辊3和4的最大分布尺寸。垂向宽度尺寸,即三角形的高度几乎等于进给辊3的外径。标记25表示在支承基板20的外侧表面上一体形成的直线状的操作钮。
支承基板20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其可回转地支承着上述两个辊3和4的回转轴31、32的上侧端部31a、32a,即与盒本体5的回转支承轴11、12的支承端的相反的一侧。
在支承基板20上,上述两个辊3和4的具体的回转支承结构是,在支承基板20上分别设有轴承21、22,上述两个辊3和4的回转轴31、32的上侧端部31a、32a的整个周面上分别设有环形配合槽37、38,该环形配合槽37、38可与上述轴承21、22可回转地相配合,并且支承着轴承21、22。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轴承21、22是向支承基板20的外周缘,即向平面三角形的两个下斜边开口的凹部轴承。该轴承21、22的平面形状的设计考虑了在制造现场安装方便。
即,轴承21、22包括圆形部21a、22a和安装插入部21b、22b,圆形部21a、22a的内径尺寸对应于上述环形配合槽37、38的外径尺寸,安装插入部21b、22b从圆形部21a、22a向支承基板20的外边缘呈锥形地开口。
上述轴承21、22的圆形部21a、22a分别对应于盒本体5的回转支承轴11、12进行配置。相应地,上述两个辊3和4在支承基板20上的布局如图4和图5所示,即,回转轴31、32分别与上述回转支承轴11、12同轴地设置。
随着回转轴31、32的环形配合槽37、38通过来自安装插入部21b、22b的力被压入和插入圆形部21a、22a,在上述两个辊3和4被定位和支撑在预定的位置上。安装插入部21b、22b和圆形部21a、22a先弹性扩张,然后再弹性地恢复,这样,环形配合槽37、38可回转地嵌合在圆形部21a、22a内,使两个辊3和4分别定位和支撑在预定的位置上。
由于轴承21、22设置在邻近支承基板20的外边缘处,当两个辊3和4分别定位和支撑在轴承21、22上时,两个辊3和4的一部分是暴露出来的,出现在支承基板20的外边缘的外侧。这使得可由手指转动和操纵两个辊3和4,当如下所述把带载架C安装在盒本体5上时,如果设置在进给辊3一侧的进给回转齿轮45与设置在盒本体中的收卷回转齿轮46的齿没有准确配合,就可以由手指进行转动和调节。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轴承21、22是向支承基板20的外周缘,即向平面三角形的两个下斜边开口的凹部轴承。该轴承21、22的平面形状的设计考虑了在制造现场安装方便。
进给辊3具有空心圆筒状的带芯40,该带芯40上卷绕着未使用的涂膜转换带T,进给辊3还包括与带芯40连动的离合机构50和带的连动部D的进给回转齿轮45。下面结合与离合机构50的关系对该进给辊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收卷辊4用于卷绕和回收使用过的涂膜转换带T’,因此,涂膜转换带T的前端与空心圆筒状的带芯41的外周部相连。
带芯41也作为收卷辊4的回转轴32的一部分,带芯41的轴向上端部与上述的上侧端部32a同轴地一体形成,该上侧端部32a可回转地支承在上述支承基板20上。另外,在带芯41(32)的中央设有安装孔41a,安装孔41a设有细齿或键槽等齿形配合部,可与下文将要说明的带的连动部D的收卷回转齿轮46的回转轴部46a在转动方向上可拆卸地相配合。
例如,涂膜转换带T是这样制成的,即采用膜基体(大约25-38微米厚),如聚脂、醋酸盐的塑料带、纸制带等;在膜基体的一表面上形成剥离剂层,如氯乙烯-醋酸乙烯脂共聚物、低分子聚乙烯等;在剥离剂层上形成白色修正涂料层;在白色修正涂料层上涂敷具有加压粘接性的聚氨脂等的粘接剂(压感粘接剂)层(具体结构没有示出)。上述白色修正涂料层是所谓的干式,这样,在涂膜粘接在纸上之后可立即在白色修正涂料层上写字。
对应于两个辊3和4,沿支承基板20的三角形的上下侧的边缘设有带的保护壁51。带的保护壁51的厚度与支承基板20的厚度相同,沿垂直方向形成,与支承基板20的周边集成一体,从而罩住了进给辊3和收卷辊4的外周面,更具体地说,罩住了缠绕在进给辊3和收卷辊4上的涂膜转换带T的外周面。
涂膜转换头H用于对涂膜转换带T加压,以把涂膜转换带T覆盖在纸面上的错字等被修正的部分(被覆盖部)上,涂膜转换头H具有对涂膜转换带T导向的功能和对涂膜转换带T加压的功能。
具体地说,涂膜转换头H呈矩形的板状,具有特定的弹性,其基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基端支承部52,基端支承部52可转动地保持在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
如图4所示,示出的实施例的涂膜转换头H呈比涂膜转换带T略宽的薄板状,具有如图7所示向前端逐渐变薄的锥形的断面,平坦的两个侧面形成了锥形的走行面,前端55是对涂膜转换带T加压的加压部。在涂膜转换头H的两个侧缘处,形成了导向凸缘56、56,以对涂膜转换带T进行导向。
如图6和7所示,基端支承部52包括圆杆54,该圆杆54沿转换头的轴线向后直线延伸,延伸起点是涂膜转换头H基端的中心,即转换头H的轴线的中心位置(转换头轴心)。圆杆54呈具有缝隙的形状,缝隙54a位于中心部,圆杆54的尾端设有防滑部54b。
相应地,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53具有保持孔。更具体地说,如图6和7所示,包括具有圆筒形的内侧面的半圆筒保持部53b、53b、53b,各半圆筒保持部53b交替地在保持主体53a的上下两侧凸起,这样,可保证容易模铸。
如图7所示,涂膜转换头H的圆杆54从前侧插入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半圆筒保持部53b),止定部54b钩在转换头保持部53的尾部。在该情况下,由于存在缝隙54a,圆杆54的直径可以缩小,以使防滑部54b插入转换头保持部53的尾部,在插入后,圆杆54弹性地恢复,止定部54b被止定和钩在转换头保持部53的尾部。结果,涂膜转换头H支承在转换头保持部53上,可绕转换头的轴心转动。
除了插入和拔出涂膜转换头H的本来功能以外,壳体2的转换头插入部10还作为转角限定部,以限定涂膜转换头H的转角。
转换头插入部10作为转角限定部的结构在图8中可特别看出,其中,转换头插入部10的前侧呈矩形,其垂直尺寸h和横向尺寸w由涂膜转换头H的转动轮廓直径的尺寸确定。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转换头插入部10的垂直尺寸h几乎等于但略小于涂膜转换头H的转动轮廓直径的尺寸,而横向尺寸w小于涂膜转换头H的转动轮廓直径的尺寸。
相应地,前端加压部55使涂膜转换带T几乎正对着壳体2的把持面2a、2b,即,涂膜转换头H只能从角度位置X(在图8中由实线表示的水平位置)沿两个方向在特定的θ角度范围内转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θ角约为43度,两个方向的总角度约86度),从而可以引导涂膜转换带T,使涂膜转换带T的表里两面和把持面2a、2b几乎沿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
通过根据需要设定转换头插入部10的前端形状尺寸,转动角度范围(2θ)可设定在理想的数值,例如,可适当地从10度或更小的小θ角度范围到80度或更大的大θ角度范围。
相应地,如图8所示,在盒本体5内转换头插入部10的后侧,设有转动支承肋56、56,该转动支承56的圆弧边缘对应于涂膜转换头H的圆形的转动轮廓,从而可引导和平稳地保持涂膜转换头H的转动。
如图5所示,从进给辊3上导出的涂膜转换带T沿上述涂膜转换头H的一侧面的带走行面被导向至前端加压部55,然后,在前端加压部55处反向,进一步沿另外一侧面的带走行面被导向前进,收卷在收卷辊4上。
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涂膜转换头H的前端加压部55与涂膜转换头侧面的带走行面协调动作,使涂膜转换带T几乎正对着上述壳体2的把持面2a、2b,即,对涂膜转换带T进行导向,使涂膜转换带T的表面和里面几乎沿与把持面2a、2b相同的延伸方向(平行)延伸。
根据涂膜转换头H和上述两个辊3、4的形状,在支承基板20的两个辊3、4和涂膜转换头H之间设有一对导向柱57、58,导向柱57、58的作用是带的姿势变换元件,以变换涂膜转换带T的走行姿势。
一个导向柱57用于变换从进给辊3上导出的涂膜转换带T的姿势,把它引导至涂膜转换头H。该导向柱57垂直延伸,在进给辊3和涂膜转换头H之间集成一体地设置在支承基板20的背面的适当位置上。另一个导向柱58用于变换来自涂膜转换头H的使用过的涂膜转换带T’的姿势,引导其到达收卷辊4,该导向柱58垂直延伸,在涂膜转换头H和收卷辊4之间集成一体地设置在支承基板20的背面的适当位置上。
在两个导向柱57、58设置于支承基板20上的结构中,在产品阶段就完成了涂膜转换带T的所有设置,普通的使用者仅仅需要更换带载架C,这是个很大的优点。
另外,在收卷侧的导向柱58上可转动地支承着具有凸缘的导向辊59。在这样的结构中,有助于涂膜转换带T’的顺利和整齐的收卷,如果由于转换不良,有涂膜残留在涂膜转换带T上,可确实地防止这样的涂膜转换带T’不理想地卷绕在导向柱58上。在进给侧的导向柱57上也可设有类似的导向辊。III.带连动装置D带连动装置(连动机构)D使进给辊3和收卷辊4相互连动。更具体地说,带连动装置(连动机构)D包括设置在进给辊3侧的进给回转齿轮45(连动齿轮)和设置在收卷辊4侧的收卷回转齿轮46(连动齿轮)。
进给回转齿轮45与设置在进给辊3处的离合机构50的回转驱动装置61集成一体,回转驱动装置61也是进给回转齿轮45的回转轴。回转驱动装置61呈空心的圆筒状,可拆卸和可转动地支承在盒本体5的回转支承轴11。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回转驱动装置61的轴向的下端面可转动地支承在盒本体5的内侧面上。标记62是设置在盒本体5的内侧面上环形的肋,该环形的肋62对应于进给回转齿轮45的外圆周进行设置,与回转支承轴11同心,可转动地支承在进给回转齿轮45的下侧,以防止进给回转齿轮45的过度的歪曲等。
在回转轴61的外周面上同心地和可转动地支承着进给辊3的带芯40。带芯40和进给回转齿轮45通过配合突起70、70、......相互摩擦接触,该配合突起70是下文要说明的离合机构50的摩擦接触元件。
收卷回转齿轮46可转动地支承在盒本体5的回转支承轴12上,以支承收卷辊4,该收卷回转齿轮46与进给回转齿轮45啮合,进给回转齿轮45在支承基板20上与进给辊3组合成一个机构。在回转支承轴12的前端设有防滑部12a,以防止收卷回转齿轮46滑脱。
在盒本体5的内侧面上,与回转支承轴12同心地设有环形的肋63,并对应于收卷回转齿轮46。该收卷回转齿轮46可滑动地支承在该环形的肋63上。
收卷回转齿轮46以特定的传动比与进给回转齿轮45啮合。因此,收卷回转齿轮46总是以特定的传动比和进给回转齿轮45协调转动。该传动比,即两个齿轮45和46之间的传动比,设置成适当的值,这样,涂膜转换带T可平稳地导出和收卷,这要考虑到如下所述的在进给辊3和收卷辊4处的涂膜转换带T的卷绕直径。
在这样的关系下,如图3至图6所示,支承基板20和收卷辊4的带芯41设有逆转防止机构65,以防止两个辊3、4的逆转。如图4和图6所示,该逆转防止机构65包括一弹性凸爪65a和数个逆转防止爪65b、65b、...,弹性凸爪65a可变形地设置在支承基板20上,逆转防止爪65b在带芯41的凸缘41a的外侧与回转轴32同心地以环形设置。
在该结构中,当两个辊3、4沿箭头方向转动时,弹性凸爪65a越过逆转防止爪65b、65b、...,同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允许正常的转动。另外一方面,当两个辊3、4试图沿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弹性凸爪65a与任何一个逆转防止爪65b、65b、...相抵靠,从而阻止反向的转动。
另外,逆转防止机构65也设置在盒本体5和收卷回转齿轮46或进给回转齿轮45之间。IV.离合机构50离合机构50的设计使进给辊3和收卷辊4处涂膜转换带T的进给速度和收卷速度同步,特别是,该离合机构50设置在进给辊3一侧。
该实施例的离合机构50与进给辊3和带连动装置D的进给回转齿轮45一起组装在带载架C中。和涂膜转换带T一样,离合机构50是可更换的消耗零件。因此,如下所述,离合机构50的特定结构简单并且成本低。
即,在图9至图11所示的离合机构50的特定结构中,离合机构50主要包括数个配合突起70、70、...和一个配合支承元件71,配合突起70与进给回转齿轮45集成一体。
配合突起70作为摩擦配合元件,形成了离合机构50的动力传递元件,沿径向朝内侧延伸,集成一体地形成在沿进给回转齿轮45周向的数个位置上(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为4个位置)。配合突起70可以从周向外侧的根部开始沿轴向发生弹性变形,在周向内侧的前端设有向上凸起的配合部70a。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配合突起70的内侧的周向的前端通过补强用的薄连接片72集成一体地连接和支承在回转驱动装置61上。
在与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a相面对的位置处,在通常状态下,配合突起70的配合部70a从进给回转齿轮45的上表面向上凸起,并且具有接触平面,该接触平面对应于轴向端面40a的平面。
具体地说,配合支承元件71是再卷绕钮,也是带的再卷绕机构的一个组成元件,以在两个辊3和4之间消除涂膜转换带T的松弛现象。
再卷绕钮71具有轴向配合部75和止定爪76,轴向配合部75与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b相配合,止定爪76与回转驱动装置61相配合。
轴向配合部75呈配合凸起状,从再卷绕钮71的外周面沿径向水平延伸,其功能也是带的再卷绕机构的回转配合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沿周向均布有五个轴向配合部75。相应地,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b沿周向均布有五个与轴向配合部75相配合的配合凹部77。
止定爪76在再卷绕钮71的安装圆筒部71a处设有垂直的缝隙,其前端配合部可沿径向弹性变形。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安装圆筒部71a的直径的两端设有一对止定爪76,止定爪76的前端配合部呈向下的楔形。
相应地,在回转驱动装置61的内周面上,设有沿轴向与止定爪76相配合的配合凸缘78。配合凸缘78的内径设定成适当的尺寸,以允许再卷绕钮71的安装圆筒部71a插入,可以防止止定爪76的前端配合部脱出。
因此,在进给辊3的带芯40插入回转驱动装置61之后,再卷绕钮71插入进给回转齿轮45的回转驱动装置61,这样,轴向配合部75、75、...可对应于带芯40的配合凹部77、77、...。因此,再卷绕钮71的止定爪76、76相对于回转驱动装置61的配合凸缘78沿径向向内侧弹性变形,沿轴向通过,然后再弹性复位,以与配合凸缘78相配合,而不脱出(见图11(a)和图11(b))。
因此,带芯40沿轴向从两侧被进给回转齿轮45的配合凸起70、70、......和再卷绕钮71的轴向配合部75、75、...夹持和支承,同时,在回转驱动装置61和再卷绕钮71的轴向配合力的作用下,进给回转齿轮45的配合凸起70、70、...与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a之间在特定压力的作用下沿转动方向弹性地摩擦接触。
即,离合机构50的动力传递采用了在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a和进给回转齿轮45的配合凸起70、70、...之间由于推力作用所产生的摩擦接触力,该摩擦接触力通过适当地调节回转驱动装置61和再卷绕钮71之间的轴向配合的尺寸关系设定成最佳数值。
更具体地说,考虑了进给回转齿轮45的配合凸起70、70、...的弹性常数和弹性变形量,带芯40和进给回转齿轮45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关系可通过再卷绕钮71的轴向配合部75和止定爪76进行适当的调节,配合凸起70、70、...与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a之间的摩擦接触力可设定为最优的数值。
当组装带载架C时,首先,把这样构成的进给辊3、进给回转齿轮45和再卷绕钮71的机构组件(图10)都沿轴向进行组装,以组成如图9和图11所示的机构。然后,按上述过程把机构的组件3、45、71和收卷辊4安装在支承基板20的轴承21、22上。最后,如上所述,把从进给辊3上导出的涂膜转换带T安置在涂膜转换头H的表面上,使其前端连接和绕过收卷辊4,从而形成了带载架C。
再卷绕钮71的设置如图1、图2和图14所示,通过在壳体2的盖体6上形成的开口14露出壳体2的外侧,被设置成平齐或低于壳体2的表面即把持面2a(见图2)。在再卷绕钮71的外端面即在外表面71b上,设有直线形状的操作槽71c,作为转动和操作元件,以进行再卷绕的转动操作,硬币等板形操作元件都可拆卸地与操作槽71c相配合。
现在看图2和图5,在这样组装成的带载架C中,通过用手指提操作钮25,进给回转齿轮45可与安装在盒本体5的回转支承轴12上的收卷回转齿轮46相配合,而进给回转齿轮45的回转轴61和收卷辊4的带芯41分别从上侧与盒本体5的回转轴11和收卷回转齿轮46的回转轴46a相配合,同时,涂膜转换头H定位和插入盒本体5的插入槽10a内,从而迅速就位。
在该情况下,如果进给回转齿轮45和收卷回转齿轮46没有准确地相配合,通过由手指转动和操纵延伸和暴露出支承基板20的外表面的收卷辊,可容易地使两个齿轮45、46相互啮合。
此时,支承基板20的定位和配合部23a、23a、23a和转换头定位和配合部23b可分别同时与盒本体5的定位销9a、9a、9a和转换头定位部19相配合。在支承基板20的定位安装状态下,通过与回转轴11、12协调动作,支承基板20从两侧可转动地保持和支承进给辊3和收卷辊4。
另一方面,通过用手指把支承基板20的操作钮25提至上侧,进给回转齿轮45、带芯41和涂膜转换头H可分别容易和迅速地从回转轴11、收卷回转齿轮46的回转轴46a和插入槽10a内拆卸下来。
因此,当把带载架C安装在盒本体5上时,通过按上述过程把盖体6闭合和止定在盒本体5上,就完成了涂膜转换器1的组装。在该情况下,再卷绕钮71和操作钮25分别通过盖体6上的开口14和缝隙15露出外侧,而涂膜转换头H从转换头插入部10伸出。
在该情况下,由于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支撑部52(54)可绕转换头的轴线转动地保持在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53上,因此,在带载架C安装在壳体2上的状态下,涂膜转换头H可绕转换头的轴线在转角范围内转动,该转角范围由壳体2的转换头插入部10限定,转换头插入部10也是转角限定部,涂膜转换头H的姿势可根据应用场合或使用者的把持方式被保持在最佳状态。
特别是,在所示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设定转角限定部10的结构,以允许涂膜转换头H转动,涂膜转换头H的前端加压部55可使涂膜转换带T只能从一角度位置沿两个方向在特定的θ角度范围内转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θ角约为43度),以使涂膜转换带T几乎正对着壳体2的把持面2a、2b,使用者可以与把持书写工具相同的姿势把持涂膜转换器1,这样,可和使用书写工具时一样采用横向拉的方法,采用横向拉的方法可保证有喜好感觉,其适合于修正以字母横向书写的一部分字符。
即,在这样构成的涂膜转换器1中,例如,当修正部分字符时,如图12(a)所示,手指把持壳体2的把持面2a、2b就如握着书写工具一样。在该把持姿势下,涂膜转换头H的前端加压部55紧紧地靠在纸面上的修正区域(转换区域)80的开始端(左端),以修正错误字符等,壳体2直接沿横向移动,即向纸面的右侧移动,并停止在修正区域80的结束端(右端)。
通过该操作,涂膜转换带T的可修正涂层(白色)81在涂膜转换头H的前端加压部55处从涂膜基体材料上剥离,转而覆盖在修正区域80上。结果,错误的字符被覆盖了,并且可以立即在修正涂层上书写正确的字符。
另外一方面,不仅上述的字符串等的直线部分可以修正,而且,举例来说,根据如图12(b)所示的曲线,还可以对图案的弯曲部分进行修正。
在上述的操作中,由于示出的涂膜转换器1具有如此的结构,其作为涂膜转换头H的基本结构适合于右手使用,因此是为右手使用者设计的,但是,由于涂膜转换头H可在特定的θ角度范围内转动,因此,如果左手使用者使用,和右手使用者一样,根据其自身的把持姿势,涂膜转换头H也可保持在最佳的姿势。
注意到涂膜转换器1的内部机构和操作,通过这样对涂膜转换头H的加压操作,当施加在涂膜转换带T上的拉力(在图4中沿箭头A的方向)以转动力矩作用在进给辊3上时,进给回转齿轮45通过进给辊3的带芯40和离合机构50向前转动。该力矩通过带连动机构D转动收卷回转齿轮46,进一步在转动方向上使收卷辊4连动,从而自动地把使用过的涂膜转换带T’收卷起来。
在该情况下,虽然进给回转齿轮45和收卷回转齿轮46的传动比(对应于带连动机构D的传动比)总是常数,但进给辊3上的涂膜转换带T的外径和收卷辊4上的涂膜转换带T’的外径的比值却在随时间发生变化,并不总是常数。即,随着反复使用,进给辊3上的涂膜转换带T的外径逐渐减小,而收卷辊4上的涂膜转换带T’的外径却逐渐增大。
因此,收卷辊4的收卷速度和进给辊3的进给速度相比变得越来越快,两个速度的同步被打破了,作用在进给辊3上的力矩逐渐增大。结果,该力矩克服了离合机构50的摩擦力,带芯40在进给回转齿轮45上滑动,两个辊3和4之间的力矩差消除了,进给速度又与收卷速度同步,从而保证涂膜转换带T的走行平稳。
如上所述,由于离合机构50中的动力传递采用了由带芯40和进给回转齿轮45的配合凸起70、70、...之间的由推力所产生的摩擦力,因此,通过适当地调节沿推力方向的组件3、45、71之间的尺寸关系,离合机构50的结构可把摩擦力设定在最佳值。
另外,由于使用者误操作等原因,如果涂膜转换带T在进给辊3和收卷辊4之间产生了松弛,可从壳体2的外侧沿再卷绕方向(在图4中沿箭头B转动的方向)转动再卷绕钮71,这样,可消除涂膜转换带T的松弛。
在该情况下,施加在再卷绕钮71上的沿再卷绕方向B的力矩通过还作为轴向配合部的回转配合部75、75、...直接传递至带芯40,这样,带芯40沿再卷绕方向B被转动。另外一方面,通过逆转防止机构65的逆转防止力和离合机构50的脱开作用,带的连动机构D的回转齿轮45、46以及收卷辊4的带芯41都处于停止状态。因此,可消除两个辊3和4之间的涂膜转换带T的松弛。
另外,通过使用涂膜转换器1,当卷绕在进给辊3上的涂膜转换带T作为使用过的带T’完全收卷和收集在收卷辊4上时,整个带载架C可更换为新的带载架,而该更换操作在可迅速完成。
即,如上所述,在带载架C中,支承基板20可转动地支承两个辊3、4的回转轴31、32的相面对的侧端21a,22a,两个辊3、4支承在壳体2的回转轴11、12上,把涂膜转换带T设置在涂膜转换头H上的操作在产品阶段就已经完成了。
相应地,使用者把持支承基板20,把两个辊3、4的回转轴31(特别是进给回转齿轮45的回转轴61)和回转轴32(特别是带芯41)配合在壳体2的回转轴11和回转轴12(特别是收卷回转齿轮46的回转轴46a)上,把带载架C置入壳体2内,同时使涂膜转换头H定位和设置在壳体2的特定的前端位置上,即插入槽10a内(该定位操作可容易地通过定位元件23a、23b、9a完成),这样,更换操作就完成了。实施例2图13示出了该实施例,其中,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支承部52和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53的特定结构进行了改变。
即,如图13(a)所示,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支承部52包括一对集成一体的细直杆90、90,细直杆90从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部沿转换头的轴线方向平行延伸。
直杆90的横截面呈圆形,呈圆柱形状,其直径几乎等于涂膜转换头H的本体部分的厚度。两个直杆90、90沿涂膜转换头H的转换头的轴线方向平行延伸,与该轴线方向的距离相等,尾部90a、90a垂直向外侧弯折,沿横向方向成形,从而形成了防滑部。
另外一方面,如图13(a)和图13(c)所示,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53近似于圆筒形,其内部设有环形配合槽91。
配合槽91的宽度对应于涂膜转换头H的直杆90的外径,配合槽91在转换头保持部53的顶部具有开口。开口91a作为涂膜转换头H的直杆90、90的安装开口。
转换头保持部53的长度l几乎等于直杆90的长度m,而配合槽91的内径91b几乎等于一对直杆90,90的外径。
如图13(b)和图13(c)所示,在两个直杆90、90安装在转换头保持部53的配合槽91内的状态下,两个直杆90、90可沿配合槽91滑动,更具体地说,沿圆筒形的内侧91b滑动,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面和直杆90、90的防滑部90a、90a从前后两侧与转换头保持部53相配合。结果,涂膜转换头H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内,而沿转换头的轴线方向被定位。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图14示出了该实施例,其中,和实施例2一样,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支承部52和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53的特定结构进行了改变。
即,如图14(a)所示,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支承部52包括一集成一体形成的板元件95,板元件95从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部沿转换头的轴线方向延伸。
板元件95的宽度小于涂膜转换头H的本体部分的宽度,其中心轴线与转换头的轴线重合,其厚度略微小于涂膜转换头H的本体部分的厚度。板元件95的两个侧边缘95a、95a是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板元件95的宽度就是该圆柱的直径;尾部95b沿横向向外延伸,从而形成了防滑部。
另外一方面,如图14(a)和图14(c)所示,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53近似于圆筒形,其顶部具有开口。开口96作为涂膜转换头H的板元件95的安装开口。
转换头保持部53的长度1几乎等于板元件95的长度m,而转换头保持部53的内径97几乎等于板元件95的两个侧边缘95a、95a的外径。
如图14(b)和图14(c)所示,在板元件95安装在转换头保持部53的圆筒形内侧97内的状态下,板元件95的两个侧边缘95a、95a可圆筒形内侧97滑动,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面和板元件95的防滑部95b从前后两侧与转换头保持部53相配合。结果,涂膜转换头H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53内,而沿转换头的轴线方向被定位。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图15示出了该实施例,其中,和实施例1略有不同,涂膜转换头H的调节转角的位置被设计成保持在特定的位置。
即,如图15(a)所示,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支承部52包括一集成一体形成的杆轴100,杆轴100从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部沿转换头的轴线方向延伸,环形摩擦元件101安装在杆轴100的外周面上。
更具体地说,和实施例1的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支承部52的圆杆54的结构一样,杆轴100的外周面也呈圆杆形,在杆轴100的外周面上设有O形或其它的弹性橡胶环形摩擦元件101。标记100a表示缝隙,标记100b表示防滑部。
另外一方面,如图15(a)和图15(c)所示,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53呈圆筒形,圆筒形内侧102的直径对应于环形摩擦元件101的外径,这样,环形摩擦元件101可转动地保持在摩擦配合状态。
如图15(b)和图15(c)所示,在涂膜转换头H的杆轴100通过环形摩擦元件101安装在转换头保持部53的圆筒形内侧102内的状态下,与杆轴100集成一体的环形摩擦元件101在与圆筒形内侧102的摩擦配合状态下可沿转动方向滑动,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面和杆轴100的防滑部100b从前后两侧与转换头保持部53相配合。结果,涂膜转换头H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53内,而沿转换头的轴线方向被定位。
另外,通过环形摩擦元件101和圆筒形内侧102的摩擦配合,在特定的保持力的作用下,涂膜转换头H定位和保持在特定的转角位置;在环形摩擦元件101的弹性力作用下,壳体2的转换头插入部10允许沿横向和垂向在微小范围内弹性倾斜。相反,作为环形摩擦元件101,通过采用非弹性摩擦元件制成的环形元件,还可以构成不允许涂膜转换头H倾斜的支承结构。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图16示出了该实施例,其中,和实施例4略有不同,在实施例4中作为环形摩擦元件101的由橡胶制成的环形摩擦元件被沿圆筒形内侧102设置的由橡胶制成的环形摩擦元件取代。
特别是,圆柱形摩擦元件101由如此的橡胶制成,其弹性与实施例4中的弹性相同,并固定在转换头保持部53的圆筒形内侧102上。涂膜转换头H的杆轴100以摩擦配合状态可转动地被支承。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4相同。实施例6图17示出了该实施例,其中,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支承部52和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53的特定结构进行了改变。
即,如图17(a)所示,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支承部52包括一集成一体形成的球形元件,该球形元件设置在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部。
球形元件105的球心位于涂膜转换头H的转换头轴线上,球形元件105的直径大于涂膜转换头H的宽度。
另外一方面,如图17(a)和图17(c)所示,支承基板20的转换头保持部53具有球形内表面106,球形元件105的直径根据球形内表面106的直径设定,涂膜转换头H的球形元件105可滑动和可转动地支承在球形内表面106上。
为此,转换头保持部53的上开口107被制成圆形,其直径略微小于球形内表面106的直径;转换头保持部53的前侧部设有凹口108,以允许涂膜转换头H转动及垂向和横向倾斜。
如图17(b)和图17(c)所示,在球形元件105安装在转换头保持部53的球形内表面106内的状态下,球形元件105可沿球形内表面106滑动和转动,涂膜转换头H在壳体2的转换头插入部10的允许情况下可沿横向和垂向在微小范围内转动和倾斜。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7图18示出了该实施例,其中,离合机构50的特定结构进行了改变。
即,在该实施例的离合机构50中,在再卷绕钮71上设有配合凸起110、110、...。
更具体地说,在再卷绕钮71的周向的数个位置(示出的实施例中有5个位置)上,集成一体地设有配合凸起110,该配合凸起110沿径向水平延伸。配合凸起110在周向内侧的根部可沿轴向弹性变形,该配合凸起100具有在周向外侧的前端向下隆起的配合部100a。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考虑到可方便地用注射成形等方法形成再卷绕钮71,配合凸起110在轴向配合部75、75之间均布设置。
配合凸起110的配合部110a设置在面对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b处,在轴向端面40b处具有平面,更具体地说,是配合平面,以对应于配合凹部77、77、...的外侧部。
与配合凸起110、110、...的结构对应,在进给回转齿轮45的上表面上,对应于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a的外侧的平面部设有配合肋111,以在摩擦配合状态下支承轴向端面40a。
随着再卷绕钮71的止定爪76、76与回转轴61的配合凸缘78嵌入相配合,带芯40沿轴向从两端被保持和支承,即被进给回转齿轮45的配合肋111和再卷绕钮71的配合凸起110、110、...夹持。
另外,配合凸起110、110、...与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b在特定的压力作用下沿转动方向弹性地摩擦接触,离合机构6的动力传递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即,利用了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b和再卷绕钮71的配合凸起110、110、...之间的由推力作用所产生的摩擦接触力。
在该情况下,和实施例1一样,摩擦接触力可通过适当调节进给回转齿轮45和再卷绕钮71沿轴向的配合尺寸关系而设定,但在该实施例中,再卷绕钮71的轴向配合部75的作用仅仅是带的再卷绕机构的转动配合部,不是轴向配合部。相反,在该实施例中,配合凸起110、110、...是轴向配合部。因此,在止定爪76、76与配合凸缘78相配合的状态下,尺寸关系是这样设计的,即,使配合部75仅仅在转动方向上与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b的配合凹部77、77、...相配合,沿轴向不接触。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8
图19示出了该实施例,其中,离合机构50的特定结构进行了改变。
即,该实施例的离合机构50是实施例1的结构(图1至图12)与实施例7的结构(图18)的组合。
更具体地说,配合凸起70、70、...与进给回转齿轮45集成一体,配合凸起110、110、...与再卷绕钮71集成一体,配合凸起70、110的特定结构分别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7相同。
随着再卷绕钮71的止定爪76、76与回转轴61的配合凸缘78相嵌入配合,带芯40沿轴向从两端被保持和支承,即被进给回转齿轮45的配合凸起70、70、...和再卷绕钮71的配合凸起110、110、...夹持。
另外,配合凸起70、110、...与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a、40b在特定的压力作用下沿转动方向弹性地摩擦接触,离合机构50的动力传递利用了作用在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a、40b和配合凸起70、110、...之间的摩擦接触力。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9图20和图21示出了该实施例,其中,离合机构50的特定结构进行了改变。
即,在实施例1的结构(图1至图12)中省略了带的再卷绕机构。
更具体地说,在离合机构50中,配合支承元件171的形状和尺寸使其可容纳在壳体7的内部,设置在配合支承元件171上的轴向配合部175呈配合凸缘的形状,如图所示,该配合凸缘从配合支承元件171的外周面上沿径向水平延伸。
相反,配合凹部177设置在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b上,该配合凹部177是环形凹槽,以与配合凸缘175的外周面配合。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10
图22示出了该实施例,其中,离合机构50的特定结构进行了改变。
即,和实施例9一样,离合机构50省略了带的再卷绕机构,摩擦配合元件集成一体地设置在配合支承元件171上。
更具体地说,该实施例的离合机构50是实施例9的结构和实施例7(图8)的结构的组合。在该情况下,和实施例7一样,考虑到可方便地用注射成形等方法形成配合支承元件171,配合凸起110在轴向配合部75、75之间均布设置。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9相同。实施例11图23示出了该实施例,其中,离合机构50的特定结构进行了改变。
即,该实施例的离合机构50是实施例1的结构(图1至图12)与实施例10的结构(图22)的组合。
更具体地说,配合凸起70、70、...与进给回转齿轮45集成一体,配合凸起110、110、...与配合支承元件171集成一体,配合凸起70、110的特定结构分别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10相同。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9相同。实施例12图24示出了该实施例,其中,离合机构50的特定结构进行了改变。
更具体地说,配合凸起(摩擦配合元件)270、270、...与进给回转齿轮45集成一体,从进给回转齿轮45的回转轴61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其配合凸起270a、270a、...与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a摩擦接触。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13图25至图28示出了该实施例,和实施例1至10相比,在实施例1至10中,进给辊3和收卷辊4分别独立地和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基板20上,形成了双轴式的辊结构,而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了单轴式的辊结构,进给辊3和收卷辊4同轴地和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基板20上,处于可相对转动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7和28所示,回转轴(回转驱动装置)161设置在收卷辊4的带芯41内,沿轴向凸出和延伸出带走行导向凸缘41b的上侧,进给辊3的带芯40同心地可转动地支承在回转轴161的外周面上,带芯40和收卷辊4通过配合凸起70、70、...相互摩擦接触,配合凸起70、70、...是离合机构50的摩擦配合元件。
离合机构50不仅是两个辊3和4之间的动力传递元件,还是带连动装置(连动机构)D,作为动力传递元件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本来的功能相同,作为带连动装置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连动两个辊3和4的回转驱动装置的功能相同。
更具体地说,在收卷辊4的带走行导向凸缘41b的内侧,集成一体地设有离合机构50的数个配合凸起70、70、...,在通常状态下,配合部70a从带走行导向凸缘41b的上侧向上凸起,该配合部70a凸起的位置面对着进给辊3的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a,配合部70a还具有对应于轴向端面40a的平面的配合平面。
作为配合支承元件的再卷绕钮71具有轴向配合部75,其在带芯40的轴向端面40a处与配合凹部77相配合;和止定爪76,其与收卷辊4的回转轴161相配合。为此,在回转轴161内设有配合凸缘78,其沿轴向与止定爪76相配合。止定爪76和配合凸缘78的结构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
在由再卷绕钮71这样组装的辊3、4的机构中,收卷辊4的回转轴161可拆卸和可转动地支承在盒本体5的回转轴11上。在该情况下,无论防止回转轴11从两个辊3、4上滑脱,涂膜转换头H和支承基板20与关闭状态的壳体2相配合。
在两个辊3和4安装在壳体2内的状态下,从进给辊3上导出的涂膜转换带T,尽管没有特别示出,还是由导向柱57进行导向,通过涂膜转换头H的前端加压部55反向,进一步由导向柱58导向,然后,缠绕在收卷辊4上。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14图29至图31示出了该实施例,其中,壳体2的结构进行了略微的修改。
即,本实施例的壳体2设有保持间距的元件,以分散作用在壳体2的两个把持面2a、2b上的把持力。
保持间距的元件的位置至少设置在使用者的把持力的集中位置,更具体地说,在如图12所示的把持姿势下,是壳体2的两个把持面2a、2b的由拇指和中指把持的位置,即收卷辊4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保持间距的元件包括第一保持间距部200和第二保持间距部201。
第一保持间距部200同轴地设置在回转轴11上,更具体地说,在盒本体5的内侧,是同轴地设置在空心的回转轴11内部的集成一体的保持间距轴。该保持间距的元件200呈空心圆筒状,如图31所示,其设置长度对应于壳体2的内侧表面之间的高度,而配合在保持间距的元件200上的配合支承部202设置在盖体6的内侧。相应地,在收卷辊4的回转轴32的端面处,用于插入保持间距的轴200的插入孔32b是开口的。
第二保持间距的元件201设置在收卷辊4的外周部,更具体地说,在盒本体5和盖体6的各内侧面上,是集成一体的保持间距的肋,该肋围绕在收卷辊4的周围。该保持间距的元件201包括一对板状的肋201a、201b,肋201a、201b相互面对地设置在盒本体5和盖体6的各内侧面上。板状的肋201a、201b呈平面圆弧状,围绕在收卷辊4的周围,尽管没有示出,其高度适应于壳体2的两个内侧面之间的高度,其两个前端面相互密贴。
在通过把盖体6盖在盒本体5上而关闭壳体2的状态下,保持间距的元件200和配合支承部202相互配合,板状的肋201a、201b相互密贴。这些保持间距的元件200、201与盒本体5和盖体6的开口边缘以及三对定位配合部9a、9b的配合结构协调动作,以分散使用者作用在壳体2两侧的把持面2a、2b上的把持力,这样,可实现对收卷辊4的平稳驱动。
当为了节约壳体2的材料和减轻重量使壁厚变薄时,这样的保持间距的结构特别有效。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
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1至14,例如,可进行下列修改。
(1)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壳体2的转换头插入部10还作为转角限定部,以限定涂膜转换头H的转角,但是,也可以单独地设置转角限定部。
(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离合机构50设置在进给辊3一侧,但是,根据需要也可设置在收卷辊4一侧,或进一步设置在辊3和4两侧。当离合机构设置在辊3和4两侧时,通过带的再卷绕机构的再卷绕操作,可有效地防止涂膜转换带T上过大的张力作用。
(3)在示出的涂膜转换器中,不使用涂膜转换带T的修正涂层,而采用透明荧光色涂层,在涂有该涂膜的位置产生可见字符的强调作用,这样,涂膜转换器也可用于所谓的标记笔。
(4)作为涂膜转换带T,通过在涂膜基体材料的一侧形成可剥离的粘接剂,涂膜转换器可用作涂浆糊的工具,其仅把粘接剂层转换至纸面上。
(5)只要可达到特定的目的,带载架C的组件、特别是涂膜转换头H的基端支承部52和支承基板20转换头保持部53的特定结构可以不局限于示出的实施例。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产生如下各种特定的效果,在以横向拉的方式使用的可换芯式涂膜转换器中,涂膜转换带可以简单迅速地进行更换,各使用者可按把持书写工具的方式就象使用书写工具一样使用该涂膜转换器,以低成本提供了小型、简单、结构。
(1)在本发明的带载架中,有涂膜转换带缠绕在其上的可转动的进给辊、回收使用过的涂膜转换带的可转动的收卷辊、以及把涂膜转换带贴附在转换区域上的涂膜转换头都设置在支承基板上,因此,可迅速地进行更换。
即,支承基板可转动地支承两个辊的回转轴的端部,该端部位于壳体的回转支承轴的支承点的另外一端,涂膜转换带安装在涂膜转换头上的操作在产品阶段就已经完成了。
相应地,使用者仅仅需要把持支承基板,从上侧使辊的回转轴与壳体的回转支承轴相配合,把带载架推入壳体内,同时,使涂膜转换头定位在壳体前端的特定位置上,这样,更换操作就结束了。
(2)涂膜转换头的前端支承部可绕转换头的轴线转动地支承在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上,在带载架置于壳体内的状态下,涂膜转换头可绕壳体的轴线在转角范围内转动,该转角范围由壳体的转换头插入部的转角限定部进行限定,因此,根据使用场合或使用者的把持姿势,转换头的姿势可保持在一理想的姿势。这意味着,在本发明的涂膜转换器中,如果转换头的基本结构是为右手使用者设计的,根据左手使用者的把持姿势,和右手使用者一样,左手使用者也可使转换头的姿势保持在一理想的姿势。
特别是,转角限定部的设计使涂膜转换头可以转动,这样,涂膜转换头的前端加压部可从一中心角度位置沿两个方向在特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在中心角度位置处涂膜转换带几乎按壳体的把持面的方向被引导前进,因此,使用者把持涂膜转换器的姿势与把持书写工具一样,这样,和使用书写工具时一样可以采用横向拉的方式使用,从而产生了喜好的操作感觉。
(3)在离合机构中,带芯和回转驱动装置沿转动方向在动力传递元件的作用下相互摩擦配合接触,动力传递元件利用了由推力产生的摩擦力,在同步的操作中,各组件可较平稳地滑动,操作的手感很好,不会产生不均匀的走行。
动力传递元件的摩擦接触力可设置成最佳数值,方法是适当地调节回转驱动装置和配合支承元件沿轴向的配合尺寸关系,并设定两者之间的轴向配合力,和利用通过径向载荷产生的摩擦力的形式相比,各组件的设计和制造要求都不严格,制造方便,组装也容易,制造成本和涂膜转换器本身的成本都降低了。
另外,离合机构的结构简单,组件数目少,制造容易,可实现高的组装精度,在这个方面,也可以节省涂膜转换器的成本。
本发明可由多种实施例实现,而不超出本发明实质特征的精神,因此,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局限性的,由于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而不是由上述的说明进行限定,因此,在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或在与权利要求书等价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都包含在权利要求书内。
权利要求
1.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可以更换地安装在壳体内,是自动卷绕式涂膜转换器,可使进给辊和收卷辊连动,进给辊卷绕着涂膜转换带,收卷辊回收使用过的涂膜转换带,所述带载架包括支承基板,进给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承基板上,缠绕着涂膜转换带,收卷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承基板上,以回收使用过的涂膜转换带,和涂膜转换头,其设置在所述支承基板上,以把涂膜转换带压贴在转换区域,其中,所述支承基板可转动地支承在两个辊的回转轴的端部,该端部背对着两个辊可拆卸和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的回转支承轴上的位置,和所述涂膜转换头具有基端支承部,基端支承部保持在所述支承基板的转换头支承部,可绕转换头的轴线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在邻近所述支承基板的外周边处设有轴承,该轴承可转动地支承两个辊的回转轴,和两个辊支承在所述轴承上,两个辊的一部分暴露和设置在所述支承基板的外边缘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呈圆杆状,该圆杆沿转换头的轴线延伸,和所述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形成为保持孔,以可沿其轴线转动地插入和保持所述涂膜转换头的圆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呈一对细直杆状,该细直杆沿平行于转换头的轴线方向延伸,和所述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具有圆筒形内表面,以可滑动地支承所述涂膜转换头的一对细直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呈一板元件状,该板元件沿转换头的轴线方向延伸,和所述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具有圆筒形内表面,以可滑动地支承所述涂膜转换头的板元件的两个侧边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呈一杆轴状,该杆轴沿转换头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具有圆筒形内表面,以支承所述涂膜转换头的杆轴,和所述涂膜转换头的杆轴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的圆筒形内表面上,通过一环形摩擦元件处于摩擦配合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环形摩擦元件包括诸如橡胶的弹性摩擦元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涂膜转换头的基端支承部呈一球形元件,和所述支承基板的转换头保持部具有球形内表面,以可转动地支承所述涂膜转换头的球形元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在所述支承基板上各辊的回转轴的回转支承结构是位于支承基板的外周边的轴承,在各辊的回转轴的背对的端部的整个周面上设有环形配合槽,该配合槽可转动地配合和支承在该轴承上,和所述轴承是凹部轴承,开口方向指向所述支承基板的外周边缘,该轴承的形状和尺寸使所述各辊的回转轴可转动地支承在特定的位置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用于变换涂膜转换带的走行姿势的带姿势转换元件在支承基板上设置在两个辊和涂膜转换头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在两个辊的至少其中一个上设有离合机构,使两个辊上的涂膜转换带的进给速度和收卷速度同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圆筒形带芯,其卷绕着涂膜转换带;回转驱动装置,其转动和驱动该带芯;和配合支承元件,其沿轴向与回转驱动装置相配合,和所述带芯沿轴向由回转驱动装置和配合支承元件从两侧被夹持和支承,所述带芯和回转驱动装置通过动力传递元件沿转动方向摩擦配合,采用了由推力产生的摩擦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离合机构的动力传递元件包括数个摩擦配合元件,可沿轴向弹性变形,集成一体地设置在回转驱动装置和配合支承元件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和这些摩擦配合元件通过回转驱动装置和配合支承元件的轴向配合力以特定的压力与带芯的轴向端面弹性配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带芯同心和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回转驱动装置的回转轴上,和所述动力传递元件的摩擦配合元件是配合凸起,该配合凸起集成一体地设置在回转驱动装置和配合支承元件至少其中之一的沿周向的数个位置上,这些配合凸起可沿轴向弹性变形,通过回转驱动装置和配合支承元件的轴向配合力以特定的压力弹性配合在与带芯相面对的轴向端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动力传递元件的配合凸起集成一体地形成在回转驱动装置沿周向的数个位置上,通过所述回转驱动装置和配合支承元件的轴向配合力以特定的压力弹性配合在与带芯相面对的轴向端面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动力传递元件的配合凸起集成一体地形成在配合支承元件沿周向的数个位置上,通过所述回转驱动装置和配合支承元件的轴向配合力以特定的压力弹性配合在与带芯相面对的轴向端面上。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动力传递元件的配合凸起集成一体地形成在回转驱动装置和配合支承元件沿周向的数个位置上,通过所述回转驱动装置和配合支承元件的轴向配合力以特定的压力弹性配合在与带芯相面对的轴向端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配合支承元件包括轴向配合部,其配合在所述带芯的轴向端面上;和止定爪,其与所述回转驱动装置的回转轴相配合,和当配合支承元件的止定爪与回转驱动装置的支承部相配合时,通过所述轴向配合部与带芯的配合力,配合凸起以特定的压力弹性配合在与带芯相面对的轴向端面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配合支承元件的止定爪沿径向可弹性变形,在回转驱动装置的回转轴的内周面上设有可沿轴向与止定爪相配合的配合凸缘,和所述止定爪通过沿径向指向内侧的弹性变形可沿轴向穿过配合凸缘,通过弹性恢复被嵌合在配合凸缘上。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配合支承元件的止定爪可拆卸地与回转驱动装置的回转轴相配合。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配合支承元件包括回转驱动部,其沿转动方向与所述带芯的轴向端面相配合;和转动操作部,其进行再卷绕的转动操作。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配合支承元件的轴向配合部呈配合凸起状,该配合凸起与配合凹部相配合,该配合凹部设置在所述带芯的轴向端部,其功能也作为回转配合部。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进给辊和收卷辊是分别独立和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承基板上的双轴式辊结构。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其中,所述进给辊和收卷辊是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承基板上的同轴可相对转动的单轴式辊结构。
25.一种涂膜转换器,是可更换涂膜转换带的可换芯式的涂膜转换器,所述涂膜转换器包括带载架,其可拆卸地安装在由手把持和操纵的壳体内,其中,带载架包括支承基板;进给辊,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承基板上,卷绕着涂膜转换带;收卷辊,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承基板上,用于回收使用过的涂膜转换带;和涂膜转换头,其设置在所述支承基板上,用于把涂膜转换带压贴在转换区域上,其中,所述支承基板可转动地支承在两个辊的回转轴的端部,该端部背对着两个辊可拆卸和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的回转支承轴上的位置,所述涂膜转换头具有基端支承部,基端支承部保持在所述支承基板的转换头支承部,可绕转换头的轴线转动。所述壳体包括一回转支承轴,其可拆卸和可转动地支承着所述带载架的进给辊和收卷辊,所述两个辊被转动和支承,由所述回转支承轴和所述带载架的支承基板从两侧被夹持,和转换头插入部,使带载架的转换头延伸至壳体的外侧,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壳体的部分外周面上形成有一对相互面对的把持面,以在把持书写工具的姿势下由手把持。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涂膜转换器,其中,所述涂膜转换头具有转角限定部,以限定所述涂膜转换头的转角。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涂膜转换器,其中,所述转角限定部的设计使涂膜转换头可以转动,这样,涂膜转换头的前端加压部可从一中心角度位置沿两个方向在特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在中心角度位置处涂膜转换带几乎按壳体的把持面的方向被引导前进。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涂膜转换器,其中,所述带载架形成双轴式辊结构,具有分别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承基板上的进给辊和收卷辊,所述壳体包括一对回转支承轴,其可拆卸和可转动地支承着所述带载架的进给辊和收卷辊,连动机构使所述进给辊和收卷辊连动,在设置在两个辊其中之一上的连动齿轮和设置在另外一个辊上的连动齿轮之间相啮合,和其中一个连动齿轮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其中一个辊的回转支承轴上,另外一个连动齿轮集成一体地设置在另外一个辊上的连动机构的回转驱动装置上。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涂膜转换器,其中,所述带载架形成单轴式辊结构,具有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承基板上的同轴设置和可相对转动的进给辊和收卷辊,和连动机构使进给辊和收卷辊连动,包括设置在两个辊其中之一上的连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元件。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涂膜转换器,进一步包括带再卷绕机构,以在两个辊之间消除和清除涂膜转换带的松弛,其中,带再卷绕机构包括所述离合机构的配合支承元件,其设置在背对壳体的外侧处;和回转操作部,其用于再卷绕转动操作,形成在该配合支承元件的外端。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涂膜转换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保持间距的元件,其分散作用在相面对的把持面上的把持力。
全文摘要
涂膜转换器的带载架,包括支承基板、进给辊、收卷辊和涂膜转换头,其中,支承基板可转动地支承在两个辊的回转轴的端部,该端部背对着两个辊可拆卸和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的回转支承轴上的位置,所述涂膜转换头具有基端支承部,基端支承部保持在所述支承基板的转换头支承部,可绕转换头的轴线转动。因此,带载架的零件数目少,结构尺寸小、结构本身简化、产品成本降低、可简单、迅速和可靠地更换涂膜转换带。
文档编号B65H35/07GK1245756SQ99108990
公开日2000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8日
发明者玉井繁, 小山格平, 新谷全利 申请人:粒状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