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纱线卷绕装置、张力部件及张力付与方法

文档序号:827555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纱线卷绕装置、张力部件及张力付与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就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纱线卷绕装置、张力部件及张力付与方法,使纱线的绒毛倒伏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我们知道卷绕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作成卷装的自动络纱机等纱线卷绕装置。
[0003]并且,还知道在卷绕纱线作成卷装之际给纱线付与规定的张力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参照日本特开平6-107374号公报)。
[0004]纱线卷绕装置在从喂纱筒管高速退绕纱线之际存在使纱线的绒毛增加这样的问题。由于纱线绒毛的增加会给纱线品质带来影响,因此希望尽可能抑制。
[0005]因此,在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的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利用压缩空气产生的捻回流使绒毛倒伏的绒毛倒伏装置、使旋转辊与纱线接触使绒毛倒伏的绒毛倒伏装置。
[0006]但是,为了使这样的绒毛倒伏装置动作,需要提供压缩空气、使电动机驱动的电力,消耗能量,因此存在花费运行成本这样的问题。并且,还存在必须在纱线卷绕装置中另外设置绒毛倒伏装置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使纱线的绒毛倒伏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纱线卷绕装置、张力部件及张力付与方法。
[0008]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来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0009]S卩,发明第I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为通过使行走的纱线弯曲来付与张力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具备:并列设置有多个第I张力部件的第I棚栏体和并列设置有多个第2张力部件的第2棚栏体。第2棚栏体隔着纱线的行走路径而配置在与第I棚栏体相反一侧、并且能够沿接近或远离第I棚栏体的方向移动地设置。第I张力部件和第2张力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将纱线向行走路径引导的引导部。在引导部上形成有规定行走的纱线的位置的凹状部。
[0010]发明第2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为发明第I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凹状部的底部形成为确保与行走的纱线规定的接触区域的弧的形状。
[0011]发明第3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为发明第I或第2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引导部形成为弯曲形状,凹状部被形成在相当于引导部的弯曲点的位置上。
[0012]发明第4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为发明第I?第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第2棚栏体相对于上述第I棚栏体摆动自由地设置。
[0013]发明第5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为发明第I?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凹状部这样形成:具有直线状的侧壁和弧状的底壁,侧壁的构成角度在O。以上、170°以下。
[0014]发明第6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为发明第5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凹状部形成为在V字的谷底带圆角的近似V字形状。
[0015]发明第7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为发明第5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凹状部形成为U字形状。
[0016]发明第8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为发明第I?第7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第I张力部件和第2张力部件两者都具有形成有凹状部的引导部。
[0017]发明第9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为发明第8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第I张力部件的凹状部和第2张力部件的凹状部形成为相同的形状。
[0018]发明第10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具备:保持喂纱筒管的喂纱部、将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的行走速度设定在600m/min以上的设定单元、以及发明第I?第9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给被设定单元设定在600m/min以上的行走速度而行走的纱线付与张力。
[0019]发明第11方案的张力部件为用于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给纱线付与张力的张力部件,具有将纱线向规定的位置引导的引导部。在引导部上形成有规定行走的纱线的位置的凹状部。
[0020]发明第12方案的张力付与方法在使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以600m/min以上的行走速度行走的状态下,利用发明第I?第9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给纱线付与张力。
[0021]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纱线卷绕装置、张力部件、及张力付与方法,纱线的行走位置被规定在凹状部内,边与凹状部的内壁适当地接触边行走。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纱线的绒毛倒伏。并且,由于能够有效地使绒毛倒伏,因此具备没有必要另外设置绒毛倒伏用的装置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表示自动络纱机100的图;
[0023]图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3 (待机位置)的图;
[0024]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3 (动作位置)的图;
[0025]图4为表示图3的A-A剖面的图;
[0026]图5A为表示第I张力部件32的图;
[0027]图5B为表示第2张力部件42的图;
[0028]图6A为表示第2张力部件42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图;
[0029]图6B为表示第2张力部件42处于动作位置的状态的图;
[0030]图7为从图6B的箭头X方向看的图;
[0031]图8为表示纱线Y的行走速度与绒毛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使用图1至图8对发明实施形态的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3、以及应用了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3的作为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100进行说明。
[0033]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面中用交叉箭头和前后、左右、上下表示的方向规定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100卷绕从喂纱筒管B退绕的纱线Y作成卷装P。
[0034]自动络纱机100以主体框F作为基体而构成。在主体框F上,沿从下向上延伸的纱线Y的行走路径配置有喂纱部1、退绕辅助装置2、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3、张力传感器4、接头装置5、纱疵检测装置6及卷绕部7等各装置。
[0035]喂纱部I保持提供给自动络纱机100的喂纱筒管B。退绕辅助装置2限制从喂纱筒管B退绕的纱线Y的膨胀(气圈),使退绕张力稳定。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3给从喂纱筒管B送来的纱线Y付与规定的张力。张力传感器4设置在通过了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3的纱线Y的行走路径中,测量纱线Y的张力,输出获得的测量数据。
[0036]接头装置5在由纱疵检测装置6检测到纱疵、纱线Y被切断等时,将(除去了纱疵部分以后的)卷装P侧的上纱和喂纱筒管B侧的下纱接合。在主体框F上设置有接头时捕捉下纱并交给接头装置5的中继管(第I纱线捕捉装置)12和捕捉上纱并交给接头装置5的吸嘴(第2纱线捕捉装置)13。纱线Y往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3的导入是通过中继管12将下纱交给接头装置5的过程而进行的。卷绕部7将纱线Y卷绕到卷取管9上作成卷装P。
[0037]卷绕部7由使纱线Y横动的带沟槽的横动鼓14和支承卷装P的卷取管9的摇架15等构成。另外,卷绕部7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取代横动鼓14而具备没有沟槽的接触辊和与该接触辊相独立设置的横动机构的结构。
[0038]接着,对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3进行说明。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3如图2?图4所示,主要具备壳体21、第I支架22、第2支架23、第I棚栏体(固定侧张力付与体)30、第2棚栏体(可动侧张力付与体)40及驱动机构51。
[0039]壳体21构成棚栏式张力付与装置3的基体。在壳体21的上部设置有第I支架22。在壳体21的下部设置有第2支架23。第I支架22及第2支架23分别形成为平板状,具有第I导入槽24或第2导入槽25。第I导入槽24及第2导入槽25为前侧为开放端、沿前后方向长的缝隙状的沟槽。第I导入槽24及第2导入槽25在接头时将纱线Y引导到第I棚栏体30与第2棚栏体40之间。
[0040]第I棚栏体30及第2棚栏体40配置在第I支架22与第2支架23之间。如图2所示,在待机位置,第2棚栏体40离开第I棚栏体30,准备纱线Y向第I棚栏体30与第2棚栏体40之间的导入。并且,如图3所示,在动作位置,第I棚栏体30与第2棚栏体40协作而夹入纱线Y,使行走的纱线Y弯曲,通过这样给纱线Y付与张力。
[0041]第I棚栏体30具有底座31及多个第I张力部件32。底座31固定在壳体21上。多个第I张力部件32沿纱线行走方向D (参照图4)互相隔开间隔而并列设置在底座31上,整体成为梳齿状。第I张力部件32为陶瓷制,在底座31上装卸自由。由于是装卸自由的,因此在第I张力部件32磨损之际,能够容易地进行部件更换。但是,第I张力部件32也可以是陶瓷制以外的部件,并且也可以不是装卸自由的。
[0042]如图4、图5A及图7所示,第I张力部件32为板状体。第I张力部件32的面向纱线通道(纱线Y的行走路径)的边缘部为与纱线Y接触的部分,纵剖面(沿上下方向剖切的剖面)形成为圆弧状(第I张力部件32的外周面形成为圆角:参照图5A的Kl所指的部分)。但是,并不局限于圆弧状,只要以不切断纱线Y的程度带圆角就可以。
[0043]如图2、图3及图5A所示,第I张力部件32的平面形状形成为能够顺畅地将纱线Y从前方引导到后方、定位在规定位置的形状。具体为,为了能够顺畅地导入由第I支架22和第2支架23的第I导入槽24及第2导入槽25导入的纱线Y,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