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402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打开插销即可将主杆81的第二端从第二滑槽中旋出。
[0024]本实施例中,在第四竖杆14的上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竖杆11的一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贯通并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能够使主杆81的第二端更容易被取出。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根挂杆61的第二端(前端)还向上方倾斜一定角度,以使得所述前门后视镜腰板加强件在挂设过程中,未关闭主杆81之前,不轻易从该挂杆61中掉落。作为相应的,所述插管82也倾斜设置,所述插管82插向挂杆61的一端向下倾斜,倾斜程度与所述挂杆61的倾斜程度相匹配。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杆81的两端可以同时在第一滑槽71和第二滑槽内前后移动。具体可以通过下述结构实现:
在第一滑槽71的下槽壁和上槽壁对称设置有供主杆81的铰接轴前后滑动的凹槽,所述主杆81穿设在所述铰接轴上,绕该铰接轴转动。同样的,在第一滑槽71上设置有对主杆81的第一端进行限位的限位件,例如与上述结构相同的插销,能够用于将主杆81限位于所述挂杆71的前端面,防止主杆81带动插管82脱离于所述挂杆61。工作人员需要打开主杆81时,打开两端的限位件,使主杆81的两端同时向外移动(便于插管82脱离于所述挂杆61),然后再旋转主杆81,即可打开主杆81。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不必如上设置,仅需要将所述插管82的长度缩短,便于在不前后移动主杆81的情况下,能够使插管82插入所述挂杆中即可。
[0027]本发明实施例,用户在挂汽车配件时,直接打开所述主杆81,即可将汽车配件挂在所述挂杆61上,当挂完汽车配件后,直接将主杆81关闭,再通过限位件将主杆81的两端限位在所述挂杆61的前端面,以拦截位于第一挂杆61上的汽车配件。采用这种结构,工作人员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打开和插上每一挂杆上的防掉件才能取放汽车配件,为工作人员节约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效率。
[0028]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每一根插管82可以采用凸条、或弧形球体替代,若采用凸条替代所述插管82,那么该凸条的轴向长度由需要小于所述挂杆61的内径,若采用弧形球体体替代所述插管82,那么该弧形球体的外径则与所述挂杆61的内径相匹配,与所述挂杆61的内径摩擦配合。如此,在打开主杆81时,不需要先将主杆81的两端同时向远离所述挂杆61的方向移动,即可将凸条或弧形球体移出所述挂杆61外。即不需要在第一滑槽71内设计供所述主杆81的铰接轴前后移动的滑槽,主杆81的铰接轴亦不需要前后移动。
[0029]请参见图3及图4,图3和图4是本发明挂具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挂具可以包括与上述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架体以及移动部件,可选择的包括上述防掉装置。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防止挂设于每一根限位管上的多个前门后视镜腰板加强件前、后、左、右碰撞的防碰撞结构。具体地,所述防碰撞结构包括:
以与挂杆61相同位置、相同形状设置在第四加强杆44上的限位管91,每一根限位管91位于相应的挂杆61的正下方,所述限位管91用于使所述前门后视镜腰板加强件下端的圆孔穿过,因此,该限位管91防止了每一挂杆61上的前门后视镜腰板加强件左右摆动。
[0030]沿所述每一根限位管91长度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穿孔910,每一根限位管91上的每一个第一穿孔910从限位管91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每一根限位管91上的第一穿孔910数量、位置、方向均相同,因此,多根限位管91上相同位置的第一穿孔910之间连线后形成与限位管91相垂直的直线(即与所述第四加强杆44相平行),位于多根限位管91上相同位置的第一穿孔910均连线后,形成多条前后平行的直线。在第三加强杆43和第五加强杆45上对称设置有多个第二穿孔92,所述第二穿孔92的位置、数量以及方向与所述第一穿孔910相应。
[0031]所述防碰撞结构还包括能够依次穿过一侧的第二穿孔92、每一根限位管91上相同位置的第一穿孔910以及另一侧的第二穿孔92的固定杆94,所述固定杆94的数量与一根限位管91上的第一穿孔910的数量相同。所述固定杆94与所述第一穿孔910及第二穿孔92配合后,它的两端外分别外露于第三加强杆43和第五加强杆45的外侧面。
[0032]在所述第三加强杆43和第五加强杆45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杆94的固定件93,所述固定件93用于防止所述固定杆94的端头从第二穿孔92中脱落。所述固定件93例如可以是固定销、固定锁、固定卡件等结构。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93为门形卡箍,所述门形卡箍位于第二穿孔92附近,所述门卡箍包括一固定轴931以及卡箍本体932,所述固定轴931的一端固定于相应的加强杆的外侧面,所述卡箍本体932套设于所述固定轴931上,并可绕该固定轴931转动。
[0034]在固定杆94的端头处开设有与所述卡箍本体932配合的卡口 941,所述卡口 941由固定杆94的上表面向下开设,该卡口 941的深度小于所述固定杆94的内径。当所述固定杆94穿设在相应的第一穿孔910和第二穿孔92后,所述固定杆94的两端分别外露于第三加强杆43和第五加强杆45的外侧面,位于固定杆94两端的卡口 941亦外露于相应的加强杆的外侧面,此时,旋转位于第三加强杆43和第五加强杆45上的卡箍本体932,使卡箍本体932与卡设在所述卡口 941上,从而,从所述固定杆94的长度方向上限制了固定杆94的移动。
[0035]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形卡箍还可以包括现有结构中的限位结构,使门形卡箍卡设在卡口 941上时,不轻易从卡口 941中脱落,需要工作人员对卡箍本体932施力才能使卡箍本体932脱离相应的卡口 941。例如:在卡箍本体932的侧端的相对的一面对称设置弧形凸部933。
[0036]本发明实施例,每一根挂杆上均挂有一个汽车的前门后视镜腰板加强件时,将固定杆94穿设在位于限位管91最里端的第一穿孔910中,并固定所述固定杆94 ;再在每一根挂杆上挂设一个汽车的前门后视镜腰板加强件,再将所述固定杆94穿设在相应的第一穿孔910中,以此类推,直到挂满所述汽车的前门后视镜腰板加强件。本结构可以防止汽车的前门后视镜腰板加强件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杜绝了汽车的前门后视镜腰板加强件因摆动碰撞而损坏的现象,保证每一汽车的前门后视镜腰板加强件在汽车运输出完好无损。
[003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挂具,包括架体、位于架体底部的移动部件、位于架体顶端的用于挂置所述前门后视镜腰板加强件的挂件以及设于所述架体顶端的用于防止所述前门后视镜腰板加强件从所述挂件上掉落的防掉装置,所述架体包括位于架体顶端的第一顶横杆、第二顶横杆以及第三顶横杆,所述挂件包括均匀间隔的设于所述第二顶横杆朝向前的前侧面的多根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呈圆筒状,在所述第一顶横杆相对于第三顶横杆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第一顶横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顶横杆相对于所述第一顶横杆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对称的第二滑槽; 所述防掉装置包括一主杆,所述主杆的长度与第一滑槽的槽底部至第二滑槽的槽底部之间的平行距离相匹配;所述主杆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滑槽内,所述主杆的第二端以第一端为圆心,可绕该圆心在水平方向上旋转,所述主杆的第二端能够容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在所述主杆上相对于所述挂杆的一面,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多根插管,多根插管与多根挂杆一一对应配合,所述插管的外径与所述挂杆的内径相匹配; 在所述第一滑槽的下槽壁和上槽壁上对称设置有供主杆的铰接轴前后移动的凹槽,所述主杆的铰接轴能够在凹槽内前后移动,从而能够带动主杆的第一端前后移动; 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将主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限位于所述挂杆的前端面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插销。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挂具,包括架体、位于架体底部的移动部件、挂件以及防掉装置,所述架体包括位于架体顶端的第一顶横杆、第二顶横杆以及第三顶横杆,所述挂件包括均匀间隔的设于所述第二顶横杆朝向前的前侧面的根挂杆,在所述第一顶横杆相对于第三顶横杆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第一顶横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顶横杆相对于所述第一顶横杆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对称的第二滑槽;所述防掉装置包括一主杆,其第一端铰接于第一滑槽内,第二端能够容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在所述主杆上相对于所述挂杆的一面开设有多根插管,多根插管与多根挂杆一一对应配合,所述插管的外径与所述挂杆的内径相匹配。
【IPC分类】B65D61/00
【公开号】CN105398678
【申请号】CN201510712597
【发明人】陈至宇, 冯渝
【申请人】重庆至信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