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570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
【背景技术】
[0002]在铸造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用到泥芯,小型的泥芯可以用人力抬,但对于中型或大型的泥芯来说,由于泥芯的重量大,现有的方法一般是在泥芯中埋设吊钩,再用行车勾取泥芯吊钩来实现搬运及下芯,但由于在合箱前埋入吊钩的凹坑要填平,以避免铁水进入凹坑形成多肉或冲刷形成砂孔,但在补平凹坑时砂子易掉入型腔,由此形成砂孔,同时如用行车勾取泥芯下芯,泥芯平衡难控制,易晃动,其与外模型腔擦砂后必然形成砂孔或粘砂,此外埋入泥芯中钩子也极易从泥芯内脱出,导致泥芯从高处掉落后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又能保证铸件成型质量的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吊运或下芯时需在泥芯中埋设吊钩,不仅费时费力,且在下芯或拆除泥芯吊钩时易破坏型腔,从而无法保证铸件质量等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包括管状的第一开口定位环和管状的第二开口定位环,在第一开口定位环的中孔内穿插着吊索,吊索的两端延伸至第一开口定位环的开口外并相互连接,对应于第一开口定位环外的吊索一端贯穿第二开口定位环的中孔后与吊索的另一端相对接。通过设置两个开口环,并在两个开口环间设置吊索,使用时一个开口环套挂在泥芯侧面,另一个开口环套挂在泥芯另一侧或底部的凸起上,行车勾取两个开口环间的吊索即可吊运泥芯,相对于在泥芯中埋设吊钩来说,不仅结构简单,且不会出现吊运过程泥芯脱出坠落等问题,使用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同时吊运过程中泥芯稳定性好,下芯时不会破坏型腔,从而保证了铸件的成型质量。
[000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开口定位环和第二开口定位环由弹性管弯折而成。弹性管弯折而成的开口定位环可缓冲吊运过程对泥芯的压力,有效的保护了泥芯的完整性。
[0006]作为优选,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定位环开口处的吊索通过第一卡扣并列固定在一起;靠近第二开口定位环开口处的吊索通过第二卡扣并列固定在一起。对应于定位环开口外的吊索通过卡扣并列固定时,固定方式简单可靠。
[0007]作为优选,所述吊索为钢丝绳。钢丝绳强度高,承载力大。
[0008]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具有下述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泥芯吊运过程稳定性好,安全性高,铸件成型质量好,废品率低,节约了成本。
[0009]【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1]【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3]实施例: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包括由弹性管弯折而成的第一开口定位环I和第二开口定位环2,在第一开口定位环I的中孔内穿插着吊索3,吊索3由钢丝绳制成,吊索3的两端延伸至第一开口定位环I的开口外并通过第一卡扣4并列固定在一起,对应于第一开口定位环I外的吊索3 —端又贯穿通过第二开口定位环2的中孔后与吊索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卡扣5并列固定在一起,第一卡扣4和第二卡扣5均靠近对应的第一开口定位环I开口或第二开口定位环2开口。
[001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的第一开口定位环(I)和管状的第二开口定位环(2),在第一开口定位环(I)的中孔内穿插着吊索(3),吊索(3)的两端延伸至第一开口定位环(I)的开口外并相互连接,对应于第一开口定位环(I)外的吊索(3 )一端贯穿第二开口定位环(2)的中孔后与吊索(3)的另一端相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定位环(I)和第二开口定位环(2)由弹性管弯折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定位环(I)开口处的吊索(3)通过第一卡扣(4)并列固定在一起;靠近第二开口定位环(2)开口处的吊索(3)通过第二卡扣(5)并列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索(3)为钢丝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工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又能保证铸件成型质量的预防铸件砂孔的吊装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吊运或下芯时需在泥芯中埋设吊钩,不仅费时费力,且在下芯或拆除泥芯吊钩时易破坏型腔,从而无法保证铸件质量等的技术问题,它包括管状的第一开口定位环和管状的第二开口定位环,在第一开口定位环的中孔内穿插着吊索,吊索的两端延伸至第一开口定位环的开口外并相互连接,对应于第一开口定位环外的吊索一端贯穿第二开口定位环的中孔后与吊索的另一端相对接。
【IPC分类】B66C1-12
【公开号】CN204454230
【申请号】CN201520019788
【发明人】孙袁, 唐彬, 齐国锋
【申请人】桐乡合德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