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防震内衬包装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98145阅读:来源:国知局
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8]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2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2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0]如附图1所示,该全方位防震内衬包装盒包括盒底板1、左侧板2、右侧板3、盒盖板、盒体内衬下卡座4和盒盖内衬上卡座;盒底板I的两侧连接安装有竖直的左侧板2和右侧板3,在左侧板2与右侧板3的上端铰接安装有水平的盒盖板;盒盖板、左侧板2、右侧板3和盒底板I之间形成盒体;在盒底板I的顶部固定有盒体内衬下卡座4并与盒底板1、左侧板2和右侧板3之间形成下隔离空腔41;盒体内衬下卡座4位于盒体的下部内;在盒盖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盒盖内衬上卡座并与盒盖板、左侧板2和右侧板3之间形成上隔离空腔;盒盖内衬上卡座位于盒体的上部内并扣合在盒体内衬下卡座4上;在盒体内衬下卡座4的中部固定有定位下卡槽,与定位下卡槽对应的盒盖内衬上卡座的中部设有定位上卡槽10,定位上卡槽10与定位下卡槽之间形成定位内腔。包装时,将易碎或易变形产品放置在盒体内衬下卡座4的定位下卡槽内,再取盒盖内衬上卡座扣合在盒体内衬下卡座4上,使易碎或易变形产品恰好能够固定在定位内腔内;定位内腔中的产品通过盒体内衬下卡座4与盒底板1、左侧板2和右侧板3之间形成的下隔离空腔41,以及盒盖内衬上卡座与盒盖板、左侧板2和右侧板3之间形成的上隔离空腔完全与外部的盒体相隔离,下隔离空腔41和上隔离空腔能够减缓传递到产品的外部冲击力,使包装内部产品达到360度的防震隔离保护,减小因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保护产品性能和形态,防震效果好;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硬质外包装盒内即可,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贵重物品的放置。
[0021]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全方位防震内衬包装盒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2]如附图1、2、3所示,盒体内衬下卡座4包括盒体内衬前半卡座和盒体内衬后半卡座;盒体内衬前半卡座为一个固定在盒底板I前端的前翼板28折叠而成;在前翼板28上前后间隔分布有两条折痕线11,并将前翼板28分隔成前半卡座后侧板29、前半卡座顶部撑板30和前半卡座前侧板31;前翼板28沿折痕线11使前半卡座后侧板29、前半卡座顶部撑板30、和前半卡座前侧板31环绕折叠在盒底板I前部上端并形成下隔离空腔41;盒体内衬后半卡座为一个固定在盒底板I后端的后翼板32折叠而成;在后翼板32上前后间隔分布有两条折痕线11,并将后翼板32分隔成后半卡座前侧板33、后半卡座顶部撑板34和后半卡座后侧板35;后翼板32沿折痕线11使后半卡座后侧板35、后半卡座顶部撑板34和后半卡座前侧板33环绕折叠在盒底板I后部上端并形成下隔离空腔41;在前半卡座顶部撑板30的后部设有前定位下卡槽26,在后半卡座顶部撑板34的前部设有后定位下卡槽27,在前定位下卡槽26与后定位下卡槽27之间的前半卡座后侧板29和后半卡座后侧板35上设有让位缺口,让位缺口使前定位下卡槽26和后定位卡槽相连通并形成以让位缺口下端前半卡座后侧板29和后半卡座后侧板35作为腰撑的定位下卡槽。盒体内衬下卡座4采用固定在盒底板I上的前翼板28和后翼板32折叠而成;折叠后形成的带有腰撑的定位下卡槽,对包装内部产品起到支撑及减缓外部冲击力的作用,提高防震效果;同时在生产加工时,可利用模切机直接切膜成型后进行折叠包装,机械化程度高,方便加工制造。
[0023]如附图3所示,前半卡座后侧板29的下端和后半卡座前侧板33下端分别固定有能将盒体内衬前半卡座和盒体内衬后半卡座限位安装在盒底板I上端的卡座限位插片21,与卡座限位插片21对应的盒底板I上设有卡座限位插孔22,卡座限位插片21插在卡座限位插孔22内。由于盒体内衬前半卡座和盒体内衬后半卡座本身因采用的是前翼板28和后翼板32折叠而成,容易翘边;而在前半卡座后侧板29的下端和后半卡座前侧板33下端增设的卡座限位插片21,通过将卡座限位插片21插在卡座限位插孔22中对盒体内衬前半卡座和盒体内衬后半卡座的进一步限位,可防止翘边,使包装服帖平整。
[0024]如附图1、2所示,盒盖板包括左半盒盖板5和右半盒盖板6;盒盖内衬上卡座包括盒盖内衬左半卡座7和盒盖内衬右半卡座8;在左侧板2的右侧上端连接有水平的左半盒盖板5,在左半盒盖板5的下端连接有盒盖内衬左半卡座7,左半盒盖板5的右端连接有竖直向下的左盒盖固定插板37;盒盖内衬左半卡座7分别与左半盒盖板5、左侧板2和左盒盖固定插板37之间形成上隔离空腔;在右侧板3的左侧上端连接有水平的右半盒盖板6,在右半盒盖板6的下端连接有盒盖内衬右半卡座8,在右半盒盖板6的左端连接有竖直向下的右盒盖固定插板38;盒盖内衬右半卡座8分别与右半盒盖板6、右侧板3和右盒盖固定插板38之间形成上隔离空腔;在前半卡座顶部撑板30和后半卡座顶部撑板34的中部前后间隔设有盒盖插孔39,左盒盖固定插板37和右盒盖固定插板38分别插入至盒盖插孔39内;在盒盖内衬左半卡座7的中部下端和盒盖内衬右半卡座8的中部下端分别设有与定位下卡槽对应的定位上卡槽10。为方便使用,盒盖设计为左半盒盖板5和右半盒盖板6呈对开形式启闭,并分别在左半盒盖板5和右半盒盖板6上固定有能固定产品并使其与外部盒体隔离的盒盖内衬左半卡座7和盒盖内衬右半卡座8;这样,即方便了使用,又能够对包装内部产品达到全方位的隔离保护,实用性强。
[0025]如附图2、3所不,盒盖内衬左半卡座7包括盒盖内衬左前卡座和盒盖内衬左后卡座;盒盖内衬左前卡座8是一个固定在左半盒盖板5前端的左前盒盖翼板23折叠而成;在左前盒盖翼板23上前后间隔分布有三条折痕线11,并将左前盒盖翼板23分隔成左前卡座底板15、左前卡座后侧板12、左前卡座顶部撑板13和左前卡座前侧板14;左前盒盖翼板23沿折痕线11使左前卡座底板15、左前卡座后侧板12、左前卡座顶部撑板13和左前卡座前侧板14环绕折叠在左半盒盖板5的前侧下端;左前卡座底板15、左前卡座后侧板12、左前卡座顶部撑板13、左前卡座前侧板14、右半盒盖板6、右侧板3与右盒盖固定插板38之间形成上隔离空腔;盒盖内衬左后卡座是一个固定在左半盒盖板5后端的左后盒盖翼板16折叠而成;在左后盒盖翼板16上前后间隔分布有三条折痕线11,并将左后盒盖翼板16分隔成左后卡座后侧板17、左后卡座顶部撑板18、左后卡座前侧板19和左后卡座底板20;左后盒盖翼板16沿折痕线11使左后卡座后侧板17、左后卡座顶部撑板18、左后卡座前侧板19和左后卡座底板20环绕折叠在左半盒盖板5的后侧下端;左后卡座后侧板17、左后卡座顶部撑板18、左后卡座前侧板19、左后卡座底板20、右侧板3与右盒盖固定插板38之间形成上隔离空腔;在前半卡座顶部撑板30上设有两个呈轴对称分布的前定位下卡槽26,与前定位下卡槽26对应的后半卡座顶部撑板34上分别设有两个后定位下卡槽27;与左侧的前定位下卡槽26对应的左前卡座顶部撑板13上设有前横向缺口,在前横向缺口后侧的左前卡座后侧板12的上部设有前纵向缺口,前横向缺口与前纵向缺口之间形成能够将包装内部产品前端扣合限位的定位上卡槽10;与左侧的后定位下卡槽27对应的左后卡座顶部撑板18的前侧设有后横向缺口,在后横向缺口前侧的左后卡座后侧板17的上部设有后纵向缺口,后横向缺口与后纵向缺口之间形成能够将包装内部产品后端扣合限位的定位上卡槽10;定位上卡槽10分别与其对应的前定位下卡槽26和后定位下卡槽27之间形成定位内腔;盒盖内衬右半卡座8包括盒盖内衬右前卡座9和盒盖内衬右后卡座36;盒盖内衬右前卡座9与盒盖内衬左前卡座结构相同且左右方向相反;盒盖内衬右后卡座36与盒盖内衬左后卡座结构相同且左右方向相反。盒盖内衬右半卡座8采用固定在左半盒盖板5上的左前盒盖翼板23和左后盒盖翼板16折叠而成;盒盖内衬左半卡座7也采用与盒盖内衬右半卡座8相同的结构形式折叠而成;这样可利用利用模切机直接切膜成型后进行折叠包装,机械化程度高,方便加工制造。
[0026]如附图2所示,在左前卡座后侧板12和左后卡座前侧板19之间的左半盒盖板5上设有标识窗口 25;或/和,在盒盖内衬右前卡座9与盒盖内衬右后卡座36之间的右半盒盖板6上设有标识窗口 25。标识窗口 25可方便购买者更为直观的了解包装内部产品的标示信息,在不破坏外包装的情况下,方便购买者挑选商品。
[0027]如附图2所示,在前定位下卡槽26左右两侧的前半卡座顶部撑板30上连接有内斜向下的斜撑板40;在后定位下卡槽27左右两侧的后半卡座顶部撑板34上连接有内斜向下的斜撑板40。斜撑板40不仅能够将位于前定位下卡槽26和后定位下卡槽27形成的下定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