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密封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8452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密封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容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密封罐。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密封罐的罐盖常设置在密封罐罐体的顶部,待进行热处理、急冷等反应工艺结束后,卸料时,先打开罐盖,把物料捞出或者将罐体倾斜倒出物料,然而这种常规的下料方式容易出现卡料现象,导致物料不能完全卸下,另外操作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密封罐。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密封罐,包括一端开口的罐体、用于密封罐体开口的罐盖、设置在罐体上的罐体法兰、设置在罐盖上的罐盖法兰;所述罐盖底部设有数根支撑立柱,罐体倒立安装于罐盖上;所述罐体法兰设有环形凸起,罐盖法兰上设有与罐体法兰上的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槽。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密封罐,其中,该新型密封罐还包括设置在罐体外部的进气管、直立地设置在罐体内部的排气管、可拆卸地安装在罐体内部的固定板和穿设在罐盖上的抽气管;排气管上端直立地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排气管下端通过连接接头与罐盖上的抽气管连接,抽气管的另一端与罐体外的抽气系统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密封罐,其中,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固接在排气管下端的凸接头和固接在抽气管上端的凹接头;所述凹接头包括连接部和固接部;连接部与凸接头连接,固接部与抽气管连接;连接部的内径大于固接部的内径,凸接头的外径与连接部的内径相匹配致使凸接头与凹接头的连接部紧密套合。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密封罐,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连接部的内径与凸接头的外径相匹配,下连接部的内径由上连接部下端向下逐渐缩小至小于或等于固接部的内径。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密封罐,其中,该新型密封罐还包括均匀设置在罐体法兰和罐盖法兰上的多个釜卡,所述釜卡用于锁紧所述罐体与罐盖。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密封罐,其中,所述罐体和罐盖均由310S不锈钢板制成。
[0010]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密封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I)所述罐盖底部设有数根支撑立柱,罐体倒立安装于罐盖上,该结构打破了传统密封罐的罐盖常设置在密封罐罐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罐,下料时,只要起吊罐体即能下料,且不会出现卡料现象。
[0012](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接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与现有技术中管道连接为丝扣连接的连接方式相比,丝扣在急冷急热的工作环境下容易破坏其密封性,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接头利用凸接头的自重作用与凹接头紧密套合,密封效果更好;第二,丝扣连接需要旋转才能完成装配,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接头只需对准凹、凸接头,靠重力作用即可实现装配,装配更简便,进一步缩短人工的高温操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新型密封罐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连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连接接头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罐的装料过程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罐的卸料过程示意图。
[0019]其中,10、罐体;20、罐盖;30、支撑立柱;40、罐体法兰;50、罐盖法兰;60、进气管;70、排气管;80、固定板;90、抽气管;100、连接接头;101、凸接头;102、凹接头;1021、连接部;10211、上连接部;10212、下连接部;1022、固接部;110、釜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1]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密封罐,包括一端开口的罐体10、用于密封罐体10开口的罐盖20、用于支撑罐盖20的支撑立柱30、设置在罐体10上的罐体法兰40、设置在罐盖20上的罐盖法兰50、设置在罐体10外部的进气管60、直立地设置在罐体10内部的排气管70、可拆卸地安装在罐体10内部的固定板80和穿设在罐盖20上的抽气管90。所述罐体10和罐盖20均由31S不锈钢板制成。
[0022]所述罐盖20底部设有数根支撑立柱30,罐体10倒立安装于罐盖20上,该结构打破了传统密封罐的罐盖20常设置在密封罐罐体10的顶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罐,下料时,只要起吊罐体10即能下料,且不会出现卡料现象。所述罐体法兰40设有环形凸起(图中未标示),罐盖法兰40上设有与罐体法兰40上的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槽(图中未标示),使罐体法兰40和罐盖法兰50紧密连接。进一步地,该新型密封罐还包括均匀设置在罐体法兰40和罐盖法兰50上的多个釜卡110以进一步锁紧所述罐体10与罐盖20,达到密封效果O
[0023]其中,排气管70上端直立地固定安装在固定板80上,排气管70下端通过连接接头100与罐盖20上的抽气管90连接,抽气管90的另一端与罐体10外的抽气系统(图中未示)连接。具体地,如图2-3所示,连接接头100包括固接在排气管70下端的凸接头101和固接在抽气管90上端的凹接头102 ;凸接头101和凹接头102均为中空的管道;其中,凹接头102包括连接部1021和固接部1022 ;连接部1021与凸接头101套合连接,固接部1022与抽气管90固定连接;连接部1021的内径大于固接部1022的内径,凸接头101的外径与连接部1021的内径相匹配致使凸接头101与凹接头102的连接部1021紧密套合。该结构的设置至少有两点好处,第一,与现有技术中管道连接为丝扣连接的连接方式相比,丝扣在急冷急热的工作环境下容易破坏其密封性,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接头100利用凸接头101的自重作用与凹接头102紧密套合,密封效果更好;第二,丝扣连接需要旋转才能完成装配,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接头100只需对准凹、凸接头101、102,靠重力作用即可实现装配,装配更简便,进一步缩短人工的高温操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
[0024]具体地,所述凹接头102的连接部1021包括上连接10211部和下连接部10212 ;上连接部10211的内径与凸接头101的外径相匹配,下连接部10212的内径由上连接部10211下端向下逐渐缩小至小于或等于固接部1022的内径,大致呈半球形,如图2-3所示。对应地,凸接头101与凹接头连接部1021连接的部位也与凹接头上、下连接部10211、10212的形状相匹配,大致呈半球形。
[0025]本密封罐的装料过程如下:
[0026]如图4所示,利用夹具将不锈钢密封罐罐体10翻倒过来(即罐体10开口端朝上)固定在一个支撑台上,将连接有排气管的固定板80放入罐体10内,排气管70固接凸接头101端朝上,装入物料(即反应原料),盖上罐盖20且对准抽气管的凹接头102使凹、凸接头紧密配合,用釜卡锁紧,利用夹具将不锈钢密封罐翻倒过来,吊上台车。
[0027]本密封罐的卸料过程如下:
[0028]如图5所示,出料时,先卸下釜卡110,利用夹具起吊不锈钢密封罐罐体10,让后再起吊固定板80,将排气管70吊走,即可完成卸料,且不会出现卡料现象。
[0029]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罐盖20和罐体10的底部均呈半球形,相比现有密封罐体底部和罐盖呈平底状,其在承压耐压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使用范围更广,另外,该结构回收物料更方便。
[0030]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密封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开口的罐体、用于密封罐体开口的罐盖、设置在罐体上的罐体法兰、设置在罐盖上的罐盖法兰;所述罐盖底部设有数根支撑立柱,罐体倒立安装于罐盖上;所述罐体法兰设有环形凸起,罐盖法兰上设有与罐体法兰上的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密封罐,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密封罐还包括设置在罐体外部的进气管、直立地设置在罐体内部的排气管、可拆卸地安装在罐体内部的固定板和穿设在罐盖上的抽气管;排气管上端直立地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排气管下端通过连接接头与罐盖上的抽气管连接,抽气管的另一端与罐体外的抽气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密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固接在排气管下端的凸接头和固接在抽气管上端的凹接头;所述凹接头包括连接部和固接部;连接部与凸接头连接,固接部与抽气管连接;连接部的内径大于固接部的内径,凸接头的外径与连接部的内径相匹配致使凸接头与凹接头的连接部紧密套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密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连接部的内径与凸接头的外径相匹配,下连接部的内径由上连接部下端向下逐渐缩小至小于或等于固接部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新型密封罐,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密封罐还包括均匀设置在罐体法兰和罐盖法兰上的多个釜卡,所述釜卡用于锁紧所述罐体与罐盖。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新型密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和罐盖均由310S不锈钢板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密封罐,包括一端开口的罐体、用于密封罐体开口的罐盖、支撑立柱、设置在罐体上的罐体法兰、设置在罐盖上的罐盖法兰;所述罐盖底部设有数根支撑立柱,罐体倒立安装于罐盖上;所述罐体法兰设有环形凸起,罐盖法兰上设有与罐体法兰上的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槽。其中,所述罐盖底部设有数根支撑立柱,罐体倒立安装于罐盖上,该结构打破了传统密封罐的罐盖常设置在密封罐罐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罐,下料时,只要起吊罐体即能下料,且不会出现卡料现象。
【IPC分类】B65D90-54, B65D90-08
【公开号】CN204507845
【申请号】CN201520154955
【发明人】阙南平, 阙龙翔, 韩艺娇
【申请人】阙龙翔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