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气胀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776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气胀内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防气胀内盖。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国际上肥料发展的趋势是高浓度、液体化,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都在不断提高肥料的浓度。据有关资料介绍,一般来说,肥料浓度每提高10%,就可降低肥料包装、储存、运输和管理费用20%左右。液体肥料就是一种典型的髙浓度肥料,由于具有生产费用低、养分含量高、易于复合、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便于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和机械化施肥等诸多优点,液体肥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内迅速发展。然而受限于原料(硼砂,铵盐,填料和杂质),存储手段(瓶子原料中添加碳酸盐原料)的局限,液体肥料往往存在气胀的现象。气胀使包装瓶或包装袋变形、肿胀、破损,导致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打击了液体肥料在中国的发展势头,使农民及经销商排斥液体肥料。国内外资料显示,尚无理想的化学解决方案,目前一般采用物理方法解决气胀问题:1)采用特殊的瓶盖和瓶盖内膜进行包装,这些瓶盖内膜能够使气体透过,不能使液体和固体透过;2)增加瓶的厚度,提高抗压能力。两种方法有一定效果,但均存在缺陷,第一种解决方案生产技术难度大,成本高,难普及;第二种方案虽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瓶子胀破,但瓶内压强增大,会使瓶体发生形变,影响包装形象,同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也加大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能防止瓶内液态物质渗漏,又能避免瓶体产生气胀现象的防气胀内盖。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防气胀内盖,包括封闭瓶口的盖体,所述盖体内设有具有内腔的圆台体,此圆台体的上端与盖体的上端平齐,所述圆台体的上端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下端与内腔相通,所述排气孔的上端与外界相通;所述内腔与瓶腔相通;所述内腔内设有内塞,所述内塞将内腔分隔成至少2个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内腔单元,且各个内腔单元的容积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各个内腔单元依次相通,同时,位于最下方的内腔单元与瓶腔连通。内腔单元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瓶子的大小。
[0005]优选的,所述内塞包括杆体和至少2张封板,所述杆体的上端连接于内腔的上端,所有封板均匀固定于杆体,且最下方的封板位于杆体的下端端部;所有所述封板的外沿与内腔的腔壁相贴,各张封板均设有孔隙,此孔隙贯穿封板的上、下面。
[0006]优选的,所述封板的数量为3张,其中一张封板固定于杆体的下端,剩下的2张封板均匀固定于杆体。
[0007]优选的,位于各张封板上的孔隙不处于同一垂直面。
[0008]优选的,所述内腔的上方设有与内腔相通的卡槽,所述杆体的上端设有卡头,此卡头的直径大于杆体的上端的直径;所述卡头卡接于卡槽中。
[0009]优选的,所述排气孔位于圆台体的中间,所述排气孔通过卡槽与内腔相通。
[0010]优选的,所述排气孔的下端直接与位于最上方的内腔单元连通。
[0011 ] 优选的,所述圆台体与盖体一体成形。
[0012]优选的,所述圆台体位于盖体的几何中心;所述内腔位于圆台体的几何中心,且所述内腔呈圆台体形。
[0013]优选的,所述盖体上端设有外缘部。
[0014]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15]1、本防气胀内盖在盖体内固装了具腔圆台体及内塞,且内塞使圆台体内腔形成多个体积逐渐变小的内腔单元,从而可使气体排出,而瓶腔的液体不会漏出,而且防气胀内盖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成本低,易于普及。
[0016]2、本防气胀内盖可有效使气体排出,且令液体滞留,避免瓶体内气胀而发生形变,从而避免影响包装形象,而且还降低了安全隐患。
[0017]3、使用本防气胀内盖,则不需要增加瓶体的厚度,进一步降低了生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例1的防气胀内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排气孔没画出。
[0019]图2是实施例1的圆台体的剖视图。
[0020]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是实施例2的圆台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的防气胀内盖,包括封闭瓶口的盖体1,所述盖体I内设有具有内腔3的圆台体2,此圆台体2的上端与盖体I的上端平齐,所述圆台体2的上端设有排气孔8,所述排气孔8的下端与内腔3相通,所述排气孔8的上端与外界相通;所述内腔3与瓶腔相通;所述内腔3内设有内塞4,所述内塞4将内腔3分隔成至少2个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内腔单元,且各个内腔单元的容积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各个内腔单元依次相通,同时,位于最下方的内腔单元与瓶腔连通。为使内盖的工作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的盖体I及圆台体2均采用硅胶制成。
[0025]所述内塞4包括杆体441和3张封板42,3张封板42均匀固定于杆体42,且最下方的封板42位于杆体41的下端端部;所述杆体41的上端连接于内腔3的上端,所有所述封板42的外沿与内腔3的腔壁相贴,各张封板42均设有孔隙5,此孔隙5贯穿封板42的上、下面。此结构中内塞4的结构简单,3张封板42将内腔3分割成3个内腔单元,从而可建立3个平衡系统,保证气体排出的同时,防止液体外泄。具体的封板42的中部厚度比其外沿的厚度大,即封板42的形状类似凸透镜,这保证了封板42的强度,同时使封板42的外沿与内腔3的腔壁更好的贴合。
[0026]位于各张封板42上的孔隙5不处于同一垂直面。孔隙5不处于同一垂直面是为了保证排气的同时,可更有效的使液体滞留。
[0027]所述内腔3的上方设有与内腔3相通的卡槽7,所述杆体41的上端设有卡头6,此卡头6的直径大于杆体41的上端的直径;所述卡头6卡接于卡槽7中。此结构简单方便内塞4的安装固定。
[0028]所述排气孔8位于圆台体2的中间,所述排气孔8通过卡槽7与内腔3相通。利用排气孔8与卡槽7相通,而卡槽7是与内腔3连通的,这相当于排气孔8与内腔3连通,从而可保证气体可自排气孔8排出,防止发生气胀。
[0029]所述圆台体2与盖体I 一体成形。圆台体2与盖体I 一体成形可保证圆台体2与盖体I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0030]所述圆台体2位于盖体I的几何中心;所述内腔3位于圆台体I的几何中心,且所述内腔3呈圆台体形。即内腔3的截面呈梯形,这方便加工制造。而为了使制造更方便,内腔3的截面呈等腰梯形。
[0031]所述盖体I上端设有外缘部(未图示)。外缘部的直径较大,这可防止盖体被塞进瓶子里。
[0032]本防气胀内盖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在使用时,盖体塞紧瓶口,使内腔的开口朝下,即使内腔与瓶腔连通;因内塞具有多张封板,本实施例中采用封板数量为张,则多张封板将内腔分割成3个内腔单元,这3个内腔单元自下而上依次分布。且沿自下而上的方向,3个内腔单元的容积是逐渐减小的。当瓶腔的气压上升时,由于各个内腔单元通过孔隙连通,帮气体可自孔隙排出而不会积存在瓶体内,这就解决了瓶子的气胀问题,避免瓶子因气胀而发生变形。而当瓶体倾斜或移动时,液体接触内塞,由于封板的存在,大部分液体被阻隔,极少部分往外漏进入内腔单元中,此时内腔单元里面气压逐渐减小,直到外面的大气压等于内腔单元里面的气压加上液体压,此时孔隙处的液体受力平衡,不再流出。由于本实施例中内腔单元有3个,则这种平衡过程也有3个,根据液体递减的情况可知,最终瓶内液体不会漏出,达到了气体排出,液体滞留的目的。故本防气胀内盖既可保证气体排出,也防止了液体外泄。
[0033]实施例2
[0034]本防气胀内盖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同实施例1:如图4所示,所述排气孔8的下端直接与位于最上方的内腔单元连通。此设置时排气孔8倾斜,同时盖体I内设有与排气孔8相通的透气孔,从而保证排气孔8也外界相通。本实施例的排气孔8与实施例1中的排气孔8的设置的效果一样,都是保证气体可自排气孔排出,防止发生气胀。
[0035]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防气胀内盖,包括封闭瓶口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设有具有内腔的圆台体,此圆台体的上端与盖体的上端平齐,所述圆台体的上端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下端与内腔相通,所述排气孔的上端与外界相通;所述内腔与瓶腔相通;所述内腔内设有内塞,所述内塞将内腔分隔成至少2个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内腔单元,且各个内腔单元的容积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各个内腔单元依次相通,同时,位于最下方的内腔单元与瓶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胀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包括杆体和至少2张封板,所述杆体的上端连接于内腔的上端,所有封板均匀固定于杆体,且最下方的封板位于杆体的下端端部;所有所述封板的外沿与内腔的腔壁相贴,各张封板均设有孔隙,此孔隙贯穿封板的上、下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气胀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的数量为3张,其中一张封板固定于杆体的下端,剩下的2张封板均勾固定于杆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气胀内盖,其特征在于:位于各张封板上的孔隙不处于同一垂直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气胀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上方设有与内腔相通的卡槽,所述杆体的上端设有卡头,此卡头的直径大于杆体的上端的直径;所述卡头卡接于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气胀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位于圆台体的中间,所述排气孔通过卡槽与内腔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胀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的下端直接与位于最上方的内腔单元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胀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体与盖体一体成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胀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体位于盖体的几何中心;所述内腔位于圆台体的几何中心,且所述内腔呈圆台体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胀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端设有外缘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气胀内盖,包括封闭瓶口的盖体1,所述盖体1内设有具有内腔的圆台体,此圆台体的上端与盖体的上端平齐,所述圆台体的上端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下端与内腔相通,所述排气孔的上端与外界相通;所述内腔与瓶内腔体相通;所述内腔内设有内塞,所述内塞将内腔分隔成至少2个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内腔单元,且各个内腔单元的容积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各个内腔单元依次相通,同时,位于最下方的内腔单元与瓶腔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使气体排出,而瓶腔的液体不会漏出,而且防气胀内盖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成本低,易于普及。
【IPC分类】B65D51-16
【公开号】CN204548850
【申请号】CN201520211920
【发明人】沈宏, 王海涛
【申请人】华南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