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打包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625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新型打包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器具,尤其是一种新型打包带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日常工作、生活中,通常需要将物品进行打包,目前,在打包过程中经常要依赖打包器械,因此投资成本过大,涉及到打包设备的作业一旦遇到打包的空间狭窄或被打包物位置上受到约束则难以应用;另外,常规的包装带往往先是一端与扣紧件固定连接,而另一端作为自由端,在预捆扎被包装对象后再拉紧该插入到扣紧件的自由端以实现固定连接。上述单向拉紧包装带的打包方式,缺点很明显,在结合件的位置调整、拉动自由端的施力方式、包装带送带调整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申请号为201520080462.9的“新型方便包装带结构”介绍了一种可以实施双向拉紧的技术方案,然而,该技术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打包扣环的结构较为复杂,双层的通道设计明显会增加打包扣环的厚度,对打包作业的适用范围带来或多或少影响;二、包装带的表面排列的是单向齿,通用性尚不够强;三、使用该技术方案打包物件,打包后伸出打包扣环的余量由于会沿被包装物表面延伸,因此很有可能会因此不方便使用者对余量进行剪削。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新型方便包装带结构,其包装带的两端均为自由端,利用打包扣件并使伸入打包扣件内的包装带两自由端被锁紧,即可实现对被包装物的捆扎固定,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了不同于201520080462.9文件记载的技术方案解决前述的技术问题,与201520080462.9所记载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更,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包装带,该包装带的一面上设置有沿包装带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矩形齿;
[0006]打包扣件,该打包扣件内设置有用于供包装带穿过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出带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出带通道的内侧端部在打包扣件中部连通,第一通道延伸至打包扣件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入口,第二通道延伸至打包扣件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入口,出带通道延伸至打包扣件的外表面形成一出带口,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与包装带上的矩形齿配合以阻止插入后的包装带从出带口向第一入口退回的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通道内设置有与包装带上的矩形齿配合以阻止插入后的包装带从出带口向第二入口退回的第二结合部。
[0007]优选地,包装带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加强筋。
[0008]优选地,第一通道内供包装带一自由端插入的方向与第二通道内供包装带另一自由端的插入方向彼此相反。
[0009]优选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一端连接于打包扣件、另一端为自由端的第一弹性座,第一结合部为设置在第一弹性座上与矩形齿扣合的第一单向齿条;第二通道内设置有一端连接于打包扣件、另一端为自由端的第二弹性座,第二结合部为设置在第二弹性座上与矩形齿扣合的第二单向齿条。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方便包装带结构,利用包装带上的矩形齿和打包扣件彼此配合,实现包装带在打包扣件上被双向拉紧,方便了操作者在拉紧时对包装带自由端施力,具有更好的打包位置适应性;另外,对比起201520080462.9文件记载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打包扣件相对扁平,更有利于适应不同被打包物,而且,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方便包装带结构进行打包作业后伸出打包扣件的余量会沿出带通道往外部伸出,因此方便使用者对包装带余量进行剪削。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结合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包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包扣件的俯视图;
[0015]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装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装带的俯视图;
[0018]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包装带矩形齿其中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002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剖面视图。
[0022]附图标记:10、打包扣件;11、出带通道;12、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14、第一弹性座;15、第二弹性座;16、第一单向齿条;17、第二单向齿条;20、包装带;21、矩形齿;2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进一步的描述:
[0024]如图1、图4、图8所示的一种新型方便包装带结构,其包括包装带20,打包扣件10。包装带20的其中一面沿包装带20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矩形齿21,此处,可以是在包装带20的正面和反面中的一面设置上述的多个矩形齿21,也可以是在正反两面均设置上述的个矩形齿21,如果是选用正反两面均设置矩形齿21的方案,如图7所示,可以采用在包装带20的正反两面交错地设置矩形齿21的方案,当然,矩形齿21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几种。如图2、图3所示,打包扣件10内设置有用于供包装带20穿过的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出带通道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出带通道11的内侧端部在打包扣件10中部连通,第一通道12延伸至打包扣件10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入口,第二通道13延伸至打包扣件10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入口。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均用于供包装带20自由端插入至打包扣件10的内部。出带通道11延伸至打包扣件10的外表面形成一出带口,出带口是用于供已插入至打包扣件10内部的包装带20两自由端彼此会合并且往打包扣件10外部伸出。第一通道12内设置有与包装带20上的矩形齿21配合以阻止包装带20从出带口向第一入口退回的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通道13内设置有与包装带20上的矩形齿21配合以阻止插入后的包装带20从出带口向第二入口退回的第二结合部。如此,可以在被扣紧前使用者可以随意调整设置打包扣件10的位置,包装带20分别穿过第一通道12和第二通道13的两自由端可以方便地被施加拉紧力,将被包装物圈紧。
[0025]如图5、图6所示,为了增强包装带20的强度,该包装带20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加强筋22。
[0026]如图1、图3所示,为了使得包装带20和打包扣件10的锁紧效果更牢固,锁紧操作更合理,该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在打包扣件10内部呈彼此相反的方向设置,该插入第一通道12的包装带20的插入方向与第插入第二通道13的包装带20的插入方向相反。
[0027]如图3所示,为了让包装带20在打包扣件10内锁紧的效果更合理,第一通道12内设置有一端连接于打包扣件10、另一端为自由端的第一弹性座14,第一结合部设置在第一弹性座14上与矩形齿21啮合的第一单向齿条16 ;该第一弹性座14为第一单向齿条16提供抵贴于矩形齿21的弹性挤压力,在第一单向齿条16与矩形齿21的配合下,在第一通道12内的包装带20能从第一入口往出带口顺利穿行,而不能往相反方向退回。相同地,第二通道13内设置有一端连接于打包扣件10、另一端为自由端的第二弹性座15,第二结合部为设置在第二弹性座15上与矩形齿21啮合的第二单向齿条17 ;该第二弹性座15为第二单向齿条17提供抵贴于矩形齿21的弹性挤压力,在第二单向齿条17与矩形齿21的配合下,在第二通道13内的包装带20能从第二入口往出带口顺利穿行,而不能往相反方向退回。
[0028]根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第一单向齿条16、第二单向齿条17上的单向卡齿可以是三角形的斜面齿,也可以是其他只允许单向相对运动的卡齿。对于包装带20上的矩形齿21,该矩形齿21也可以是其他能与斜面齿配合且达到阻止包装带20回退的结构。
[0029]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用包装带20先将被打包物先裹起来,再把包装带20两自由端分别穿入打包扣件10的第一通道12和第二通道13,让两自由端从出带口伸出适度的余量。调整好打包位置后,使用者再抓紧包装带20两自由端,不断拉紧,包装带20所圈成的环状结构不断缩小,直至套牢在被打包物上,在第一单向齿条16和第二单向齿条17各自扣紧所对应的矩形齿21情况下,包装带20牢固地栓紧在被打包物上,最后,使用者再在出带口附近剪削包装带20的伸出余量。当需要松开被包装物的时,使用者只需要剪断包装带20即可实现。剪断后的包装带20还可以再进行单向运动,直至从打包扣件10中脱出,如此,打包扣件10就可在新的打包作业中再次使用,另外,被剪断后的包装带20如果尚能满足其他较小尺寸被包装物的打包作业,同样可以被再次利用。
[0030]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新型打包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装带,该包装带的一面上设置有沿包装带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矩形齿; 打包扣件,该打包扣件内设置有用于供包装带穿过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出带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出带通道的内侧端部在打包扣件中部连通,第一通道延伸至打包扣件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入口,第二通道延伸至打包扣件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入口,出带通道延伸至打包扣件的外表面形成一出带口,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与矩形齿配合以阻止插入后的包装带从出带口向第一入口退回的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通道内设置有与包装带上的矩形齿配合以阻止插入后的包装带从出带口向第二入口退回的第二结合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打包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装带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加强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打包带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通道内供包装带一自由端插入的方向与第二通道内供包装带另一自由端的插入方向彼此相反。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打包带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通道内设置有一端连接于打包扣件、另一端为自由端的第一弹性座,第一结合部为设置在第一弹性座上与矩形齿扣合的第一单向齿条;第二通道内设置有一端连接于打包扣件、另一端为自由端的第二弹性座,第二结合部为设置在第二弹性座上与矩形齿扣合的第二单向齿条。
【专利摘要】新型打包带结构,包括,包装带,该包装带的一面上设置有沿包装带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矩形齿;打包扣件,该打包扣件内设置有用于供包装带穿过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出带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出带通道的内侧端部在打包扣件中部连通,第一通道延伸至打包扣件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入口,第二通道延伸至打包扣件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入口,出带通道延伸至打包扣件的外表面形成一出带口,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与包装带上的矩形齿配合以阻止包装带从出带口向第一入口退回的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通道内设置有与包装带上的矩形齿配合以阻止插入后的包装带从出带口向第二入口退回的第二结合部。本实用新型实现包装带在打包时被双向拉紧,适应性佳,结构简单。
【IPC分类】B65D63/14
【公开号】CN204688705
【申请号】CN201520282013
【发明人】潘张文
【申请人】潘张文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