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转盘夹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3740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旋转转盘夹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领域,提供一种可实现在转盘上通过安装气缸,并通过控制气缸的动作实现主动控制夹持手进行夹取操作的旋转转盘夹取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电滑环,可将外部电源引入到转盘上,以为电磁阀提供电能,电磁阀通过气旋转接头将气源引入到转盘上为气缸供气,并且可避免导线与气源打结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气缸实现对夹持手的主动控制,而且由于气缸和电磁阀均同步的随转盘转动,因此不会导致管路出现打结的问题。
【专利说明】
旋转转盘夹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转盘夹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技术中,在旋转转盘夹取装置中,夹持手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设置凸块结构,当夹持手转动到合适位置时,由凸块结构与夹持手上相应的结构发生接触,触发夹持手进行夹取操作。然而,上述设置凸块结构的方式,其对夹持手的控制为被动控制,必须依靠夹持手转动到特定角度后才能触发,因此无法实现主动的控制夹持手进行夹取操作。另外,由于转盘为旋转运动,因此在转盘上不能简单的安装用于控制夹持手进行夹取操作的气缸,然后直接由外部的气源为气缸供给气流,否则当气缸随转盘一起转动后将导致与气缸相连的导气管路出现打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导气管路打结的旋转转盘夹取装置,可实现在转盘上通过安装气缸,并通过控制气缸的动作实现对夹持手夹取操作的主动控制。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旋转转盘夹取装置,包括底座、转盘和夹持手,所述转盘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上,在转盘的外周边缘上间隔的设置有多个随转盘转动的夹持手,还包括导电滑环、气旋转接头、电磁阀和气缸,外部电源通过导线并经导电滑环后与电磁阀连接;外部气源通过管路与气旋转接头的一端连通,气旋转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管路后与电磁阀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气缸随转盘转动的安装在转盘上,每个夹持手对应与一个控制其进行夹取操作的气缸连接,每个气缸通过管路与电磁阀的出气端连通。
[0005]进一步的是:所述导电滑环包括可发生相对转动并保持电性连通的转体部和固定部,所述转体部随转盘转动的安装在转盘上,并且转体部的转动轴线与转盘的转动轴线共线;外部电源通过导线与固定部连接,转体部通过导线与电磁阀连接。
[0006]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导电滑环安装架,所述导电滑环安装架固定安装在转盘上,导电滑环上的转体部固定的安装在导电滑环安装架上。
[0007]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设置在转盘和底座之间,并且安装座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上,转盘随安装座转动的安装在安装座上。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气缸随安装座转动的安装在安装座上。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夹持手有12个,12个夹持手沿转盘周向均匀分布。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电滑环,可将外部电源引入到转盘上,以为电磁阀提供电能,电磁阀通过气旋转接头将气源引入到转盘上为气缸供气,并且可避免导线与气源打结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气缸实现对夹持手的主动控制,而且由于气缸和电磁阀均同步的随转盘转动,因此不会导致管路出现打结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转盘夹取装置的主视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转盘夹取装置隐藏了导气滑环后的俯视图;
[0013]图3为导电滑环、气旋转接头、电磁阀的连接示意图;
[0014]图中标记为:导电滑环1、气旋转接头2、电磁阀3、转体部4、固定部5、安装座6、被夹持件7、底座8、转盘9、夹持手10、气缸11、导电滑环安装架12、夹持手指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至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转盘夹取装置,包括底座8、转盘9和夹持手10,所述转盘9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8上,在转盘9的外周边缘上间隔的设置有多个随转盘转动的夹持手10,还包括导电滑环1、气旋转接头2、电磁阀3和气缸11,外部电源通过导线并经导电滑环I后与电磁阀3连接;外部气源通过管路与气旋转接头2的一端连通,气旋转接头2的另一端通过管路后与电磁阀3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气缸11随转盘转动的安装在转盘9上,每个夹持手10对应与一个控制其进行夹取操作的气缸11连接,每个气缸11通过管路与电磁阀3的出气端连通。
[0017]其中,导电滑环I以及气旋转接头2的作用是将外部电源以及气源分别引入到转盘9上,以为电磁阀3提供电能以及为气缸11提供气压源。由于外部电源通常为固定设置的电源连接端,例如电源插座、电闸等;而转盘9在工作时需要发生转动,如果直接通过导线将外部电源与电磁阀3连接,则因转盘9工作时的转动,将出现导线打结的问题。因此设置导电滑环I的目的正是为了避免发生导线打结的情况;同理,设置气旋转接头2则是避免发生气管打结的情况。至于导电滑环I以及气旋转接头2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详细介绍。其中,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如下结构的导电滑环1:该导电滑环I包括可发生相对转动并保持电性连通的转体部4和固定部5,所述转体部4随转盘转动的安装在转盘9上,并且转体部4的转动轴线与转盘9的转动轴线共线;外部电源通过导线与固定部5连接,转体部4通过导线与电磁阀3连接。这样,既可保证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导线和与电磁阀3连接的导线不会发生打结的情况。
[0018]另外,导电滑环I可直接安装到转盘9上;也可通过额外设置的导电滑环安装架12间接的安装到转盘9上,如先将导电滑环安装架12固定安装在转盘9上,再导电滑环I上的转体部4固定的安装在导电滑环安装架12上。通过设置导电滑环安装架12可更便于对导电滑环I的安装。
[0019]上述气旋转接头2的作用是将从气源引出的气流通过管路与气缸11相连接,以为气缸11提供动力,并驱动气缸11进行相应的动作;而为了便于控制气缸11,相应的设置有电磁阀3。电磁阀3是通过经导电滑环I引入的电能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幸运气流通道的控制,其具体结构和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在详细介绍。
[0020]另外,还可设置安装座6,安装座6设置在转盘9和底座8之间,并且安装座6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8上,转盘9随安装座6转动的安装在安装座6上。安装座6的主要作用是便于安装转盘9,同时也可将气缸安装在安装座6上。如图1中所示,气缸11随安装座6转动的安装在安装座6上,这样一方面便于安装转盘9和气缸11,同时也确保了气缸与转盘9的相对静止。当然,此时驱动机构应当驱动安装座6转动,进而带动转盘9和气缸11 一起转动。
[0021]具体的,在转盘9上安装的夹持手10的具体数量并没有限制,在保证足够间距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夹持手10。例如图2中所示,在转盘9的周向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12个夹持手10;当然,相应的应当设置至少12个电磁阀3与上述12个夹持手10——对应连接,以便分别控制夹持手1进行夹取操作。
[0022]更具体的,夹持手10可根据产品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结构,其目的是通过气缸11的驱动控制夹持手10进行夹取等操作。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可设置夹持手10由两个可相对转动的夹持手指13组成,当两个夹持手指13相向转动时,可实现对被夹持件7的夹紧,SP实现取件的操作,而当两个夹持手指13相反转动时,可实现对被夹持件7的松开,即实现放件的操作。当然,夹持手指13的形状、结构、大小等可根据被夹持件7的具体结构特征而定,例如,当被夹持件7为瓶体时,可设置相应的夹持手指13为半包围的环形手指,并且当两个夹持手指13相向转动后可形成一与被夹持件7相匹配的圆形夹持区域。
【主权项】
1.旋转转盘夹取装置,包括底座(8)、转盘(9)和夹持手(10),所述转盘(9)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8)上,在转盘(9)的外周边缘上间隔的设置有多个随转盘转动的夹持手(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滑环(1)、气旋转接头(2)、电磁阀(3)和气缸(11),外部电源通过导线并经导电滑环(I)后与电磁阀(3)连接;外部气源通过管路与气旋转接头(2)的一端连通,气旋转接头(2)的另一端通过管路后与电磁阀(3)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气缸(11)随转盘转动的安装在转盘(9)上,每个夹持手(10)对应与一个控制其进行夹取操作的气缸(11)连接,每个气缸(11)通过管路与电磁阀(3)的出气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转盘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滑环(I)包括可发生相对转动并保持电性连通的转体部(4)和固定部(5),所述转体部(4)随转盘转动的安装在转盘(9)上,并且转体部(4)的转动轴线与转盘(9)的转动轴线共线;外部电源通过导线与固定部(5)连接,转体部(4)通过导线与电磁阀(3)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转盘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滑环安装架(12),所述导电滑环安装架(12)固定安装在转盘(9)上,导电滑环(I)上的转体部(4)固定的安装在导电滑环安装架(12)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转盘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6),安装座(6)设置在转盘(9)和底座(8)之间,并且安装座(6)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8)上,转盘(9)随安装座(6)转动的安装在安装座(6)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转盘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1)随安装座(6)转动的安装在安装座(6)上。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转盘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手(10)有12个,12个夹持手(1)沿转盘周向均匀分布。
【文档编号】B65G47/90GK205687134SQ201620539879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日 公开号201620539879.1, CN 201620539879, CN 205687134 U, CN 205687134U, CN-U-205687134, CN201620539879, CN201620539879.1, CN205687134 U, CN205687134U
【发明人】李明飞, 万维根, 罗军
【申请人】成都泓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