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层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672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积层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高效率制作且轻质化的积层式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地进步,各种生活用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尤其是消费性电子产品,其零组件大多由模具(Tooling)等机械加工技术所制成,而要完成零组件加工制程,首先,必须提供欲铸造出此产品的模具,利用灌模成型方式进行大量制造。
模具是一种可供熔融成型液注入,来成型预定形状、构造物品的专用器具,而常见的成型液例如塑料溶液、金属溶液等,将高温的成型液灌入模具中,再将此模具冷却使模型固定成型,再由顶出系统将模型顶出,所以此模型由于灌注于模具内的成型液必需先经过高温加热,因此一般模具在设计上皆具有冷却系统,另外在冷却后也必须通过顶出系统将模型顶出,因此模具在设计上也必须要有顶出系统,又加原有的模具内模穴,因此模具在制造时的过程非常的繁复,且上述模穴、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制程以现今的技术大多是使用钻孔方式分次进行,所以也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另外也因传统模具必须经由钻孔等制程,因此在模具的材质和体积需考虑每一钻孔制程所能承受的结构强度和预留的空间,因此传统模具不论在体积或材质皆是考虑的因素,导致模具的体积和重量无法缩小或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积层式模具,利用积层方式制造模具,可一次将模穴、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同时完成,大幅降低模具的制作成本和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积层式模具,有别公知技术结构,可免除模具本身多余的体积,使模具的体积缩小,进而使模具达到轻质化的要求。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供一种积层式模具,由多个切片叠设而成,每一该切片设有至少一图案化开口,当该些切片叠设时,该图案化开口通过堆叠而形成至少一空腔。
该切片的材质是选自金属或耐热材质。
该图案化开口可由刀具切割或激光切割形成。
每一该切片是由激光点焊、电阻焊或超声波接合方式相互叠设。
该空腔为模穴、顶出信道或冷却信道。
该空腔为多个时,该空腔选自模穴、顶出信道、冷却信道。
每一该切片是利用粘着方式相互叠设。
该粘着方式是由粘着剂或合金型态进行粘合。
实施本实用新型,预先通过计算机仿真,得知每一切片的数据,如此可节省昂贵的模具制作费用,且可制作出任意复杂形状或细微机构的雏型,完全摆脱切削加工的限制,克服手工模型易失真的缺失,如此在制作模具时可一次将模穴、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同时完成,大幅降低模具的制作成本和时间,并且可免除模具本身多余的体积,使模具的体积缩小,进而使模具达到轻质化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叠设时的立体示意图。
10模具 12公模14母模 16灌入孔18模穴 20通道22通孔 24切片24a切片24b切片24c切片26图案化开口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公知技术高成本、低效率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积层式模具,此积层式模具制造成本远低于公知模具,并且制造效率也比公知技术高,以下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予以解说。
如图1和图2所示,此积层式模具10包括一公模12和一母模14,此公模12上设有一灌入孔16,而在公模12和母模14之间设有一模穴18,灌入孔16可与此模穴18相通,此灌入孔16可供一熔融的成型液灌入并流至此模穴18内;此外模具10内另设有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此冷却系统在此实施例是以多个通道20形式呈现,而顶出系统在此实施例则是在公模12设置四通孔22形式呈现,此冷却系统可使灌入的成型液冷却形成一模型体,而顶出系统则可将模型体顶出。
而本实用新型的积层式模具10在制作前会先通过计算机仿真,亦即将设计者的概念在计算机中建立产品模型,并且在所建立的模型上建立出模具,并在模具内加入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接着将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切片(slicing),以层层堆叠的方式和形态迅速制作出雏型,现今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可选择Autocad、Solid-work或PRO-ENGINEER等,因此由计算机仿真可得知每一切片的最小面积、厚度和设置位置,以叠设的方式制造出模具。
如图2和图3所示,因此利用上述计算机仿真,得知由多个切片24叠设成模具10,每一切片24的大小、面积、厚度和位置等数据皆可由计算机仿真取得;另外此切片24的材质为金属或耐热材质,每一切片24叠设的方式是利用激光点焊、电阻焊、粘着方式或超声波接合等方式达成,其中粘着方式可由粘着剂或合金型态进行粘合,而在此实施例中是使用激光点焊进行,因为激光点焊将激光直接射在切片24表面的焊接点上做精密的焊接,因此这种焊接只产生少许的热量,因此其它部分并不会受影响,但其中切片24的材质为金属材质。
此外在模具10中除了模穴以外,另设有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此二系统在模具10中皆是以通孔、信道等型式呈现,因此模具10以多个切片24叠设形成时,每一切片24上设有数个图案化开口26,如图3中切片24a上具有部分的顶出系统的通孔22及模穴18,而图3中切片24b上则有更大区域的部分模穴18,而图3中切片24c则具有部分的灌入孔16和冷却系统的信道20,因此每一切片24上的图案化开口26可选自模穴18、灌入孔16、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其中一部分,此图案化开口26是由刀具切割或激光切割形成,将每一切片24根据计算机仿真所提供的数据(设置位置、厚度及面积)相互叠设,叠设完成后在模具10中形成多个空腔,这些空腔也就是包括模穴18、灌入孔16、冷却系统的信道20和顶出系统的通孔22。
因此本实用新型预先通过计算机仿真,得知每一切片的数据,如此可节省昂贵的模具制作费用,且可制作出任意复杂形状或细微机构的雏型,完全摆脱切削加工的限制,克服手工模型易失真的缺失,如此在制作模具时可一次将模穴、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同时完成,大幅降低模具的制作成本和时间,并且可免除模具本身多余的体积,使模具的体积缩小,进而使模具达到轻质化的要求。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通过以上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其目的是使熟习该技术者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形状、特征及精神所为之均等变化及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积层式模具,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切片叠设而成,每一该切片设有至少一图案化开口,当该些切片叠设时,该图案化开口通过堆叠而形成至少一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层式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切片的材质是选自金属或耐热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层式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开口可由刀具切割或激光切割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层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切片是由激光点焊、电阻焊或超声波接合方式相互叠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层式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空腔为模穴、顶出信道或冷却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层式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空腔为多个时,该空腔选自模穴、顶出信道、冷却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层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切片是利用粘着方式相互叠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积层式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粘着方式是由粘着剂或合金型态进行粘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积层式模具,由多个切片叠设而成,每一切片设有多个图案化开口,当这些切片叠设时,每一图案化开口通过堆叠而形成至少一空腔。本实用新型可免除模具本身多余的体积,使模具的体积缩小,进而使模具达到轻质化的要求,并且大幅降低模具的制作成本和时间。
文档编号B29C33/00GK2925692SQ200620012279
公开日2007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5日
发明者林承洋 申请人:林承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