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动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0922阅读:1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机动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的部件,具体讲是一种安装在四根拉杆上与注塑机 的定模板配合使用的注塑机动模板。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各种规格注塑机的动模板一般包括带模具安装孔、顶出孔和四个拉杆导向座 的模板本体以及带连杆孔座的过桥。这种结构注塑机动模板的模板本体一般采用等厚板结构, 即作为模板本体的厚板,其内部为实心且壁厚相等。采用等厚板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1、铸 造模板本体的材料用量太多,动模板制造成本高;2、模板本体的厚壁在铸造时容易产生气孔, 从而使模板本体疏松,材质密度不均匀,材料的强度减弱;而且在合模时容易使动模板受力 不均匀而大大削弱动模板纠正成型模具不平行的能力,使模具变形不一致,使制品出现飞边 即毛边的现象;3、当动模板长期处在受力不均匀的工作状态下,其本身也会受到一定的磨损 而縮短动模板的使用寿命。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页上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注塑机活动模板的实用新型专利,如图5 所示,它主要由四周封闭的外壁51、 52、 53、 54、纵向筋61、 62和横向筋71、 72组成;所 述纵向筋61、 62连接顶部外壁51与底部外壁53;所述横向筋71连接纵向筋62和右边外壁 52;所述横向筋72连接纵向筋61与左边外壁54;所述纵向筋61、 62之间的中上部及中下 部还有两根圆弧状的横向筋73、 74连接纵向筋61和纵向筋62;所述纵向筋61、 62之间还 设有纵向加强筋81、 82、 83、 74,所述纵向加强筋81、 82—端连接横向筋73,所述纵向加 强筋连接横向筋74;所述纵向筋61、 62都粗于横向筋71、 72、 73、 74;所述各横向筋、纵 向筋、加强筋以及各外壁之间形成该实用新型活动模板的型腔101。上述实用新型与现有的 注塑机活动模板相比,其优点就在于它在一定厚度下具有更好的强度,应力分布较为平均, 能避免模具变形不一致且出现飞边的现象,而且型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及废品率低。但是, 该实用新型仍然存在以下两个不足之处1、如图6所示,图中R1、 R2为铰座,L为铰座中
心距,Ll为模具尺寸,S为动模板变形量,箭头表示受力方向;从图6中不难看出,弯曲变 形最大的是在动模板的中部,结合图5我们可以从一般定性分析得出,该实用新型虽然整体 强度比较高,但是其模板本体中部的强度比较弱且分布不均,这是因为筋板的分布不够合理 造成的,所以其强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该实用新型中纵、横筋板的厚度不一致即宽、 窄不一,而且其外壁为四周封闭型,因此容易造成动模板在铸造时冷却速度快慢不一,最终 使动模板硬度减弱且强度分布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保持现有技术动模板制造成本及废品率低、 型腔简单、能避免模具变形不一致及出现飞边现象的原有优点的同时,还具有铸造时筋板能 够均匀冷却、模板材质硬度更均匀、强度更好等优点的注塑机动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注塑机模板,它包括带模具安 装孔、顶出孔和四个拉杆导向座的模板本体以及带连杆孔座的过桥板;所述模板本体内部设 有纵向筋、横向筋以及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筋与靠近顶部外壁的横向筋和靠近底部外壁的 横向筋分别相连接;所述圆弧状横向筋位于模板本体的中部,且分别连接在靠近模板本体中 间的纵向筋上;所述纵向加强筋位于靠近模板本体中间的纵向筋之间且分别连接在靠近顶部 外壁和底部外壁的横向筋上;所述纵向筋、横向筋以及纵向加强筋之间为型腔;所述纵向筋、 横向筋以及纵向加强筋的厚度均等。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保持现有 技术注塑机动模板制造成本及废品率低和型腔简单等优点的基础上,使注塑机动模板内的各 纵向筋、横向筋及加强筋分布变得更加合理,尤其是动模板中部筋板的分布状况得到了更好 更合理地设计与安排,强度更加好;另外纵向筋、横向筋以及纵向加强筋采用均等厚度可以 使筋板在铸造时均匀冷却,使动模板的模板材质硬度更加均匀。正因为这些优点也使本实用 新型纠正模具不平行的能力更强,使用寿命也更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两相邻筋之间的型腔的宽度大于两相邻筋的厚度之和;所述纵向筋或横向筋与外壁之间的型腔的宽度大于纵向筋厚度或横向筋厚度与外壁的壁厚之 和。这种改进可以有效地减慢型砂在受热作用时升温的速度,便于筋的散热,避免了严重粘
砂现象的发生,而且铸件的清砂比较方便,容易清洗干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二,所述各筋之间的连接处可均为圆角。采用圆角方式可以有 效防止动模板铸件在收缩时产生裂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三,所述外壁上开有若干通孔。通孔的设置不但便于清砂,而 且也使动模板铸件的冷却变得更加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四,所述靠近左边外壁的纵向筋和靠近右边外壁的纵向筋的中 间部位呈圆弧形。中部圆弧形的纵向筋使动模板中部筋的分布更加合理,动模板中部的强度 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五,所述模板本体的肋板上开有若干小圆孔,小圆孔的设置不 但使肋板的厚度可准确的由小圆孔的深度来控制,而且更能使组装好的型芯连成一体,使动 模板内的筋不易偏移。另外,小圆孔的设置也是动模板的清砂工作变得更加方便。

: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机动模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机动模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沿"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对比文件中动模板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6为对比文件中动模板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受力状况分析示意图。
图中所示1、拉杆导向座,2、模板本体,3、连杆孔座,4、过桥板,51、 52、 53、 54、
外壁,61、 62、 63、 64、纵向筋,71、 72、 73、 74、横向筋,81、 83,加强筋,9、通孔,101、
102、型腔,11、各筋之间的连接处,12、肋板,13、小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l、图2、图3和图4所示,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机动模板包括带模 具安装孔、顶出孔和四个拉杆导向座1的模板本体2以及带连杆孔座3的过桥板4;所述模 板本体内部设有纵向筋、横向筋以及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筋、横向筋以及纵向加强筋之间为型腔101。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共有四条纵向筋即纵向筋61、 62、 63、 64; 所述横向筋71靠近顶部外壁51,所述横向筋72靠近底部外壁53;所述纵向筋61、 62、 63、 64与横向筋71和横向筋72分别相连接;圆弧状横向筋73、 74位于模板本体1的中部,且 分别连接在靠近模板本体l中间的纵向筋61、 62上;纵向加强筋81、 83位于纵向筋61、 62 之间且分别连接在横向筋71、 72上;纵向筋61、 62、 63、 64、横向筋71、 72、 73、 74以及 纵向加强筋81、 83的厚度均等。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各相邻筋之间的型腔101的宽度大于两相邻筋的厚度之和;纵向筋 63、 64或横向筋71、 72与外壁51、 52、 53、 54之间的型腔102的宽度也大于纵向筋63、 64 厚度或横向筋71、 72厚度与外壁51、 52、 53、 54的壁厚之和。所述各筋之间的连接处11可 均为圆角。所述的外壁51、 52、 53、 54上开有若干通孔9。所述靠近左边外壁54的纵向筋 63与靠近右边外壁52的纵向筋64的中间部位呈圆弧形。所述模板本体1的肋板12上开有若干小圆孔13。
权利要求1. 一种注塑机动模板,包括带模具安装孔、顶出孔和四个拉杆导向座(1)的模板本体(2)以及带连杆孔座(3)的过桥板(4);所述模板本体(2)内部设有纵向筋、横向筋以及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筋、横向筋以及纵向加强筋之间为型腔(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筋(61、62、63、64)与靠近顶部外壁(51)的横向筋(71)和靠近底部外壁(53)的横向筋(72)分别相连接;所述圆弧状横向筋(73、74)位于模板本体(1)的中部,且分别连接在靠近模板本体(1)中间的纵向筋(61、62)上;所述纵向加强筋(81、83)位于纵向筋(61、62)之间且分别连接在横向筋(71、72)上;所述纵向筋(61、62、63、64)、横向筋(71、72、73、74)以及纵向加强筋(81、83)的厚度均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邻筋之间的型腔(101) 的宽度大于两相邻筋的厚度之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筋(63、 64)或横向筋 (71、 72)与外壁(51、 52、 53、 54)之间的型腔(102)的宽度大于纵向筋(63、 64)厚度或横向筋(71、 72)厚度与外壁(51、 52、 53、 54)的壁厚之和。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筋之间的连接处 (11)均为圆角。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壁(51、 52、 53、 54)上开有若干通孔(9)。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左边外壁(54)的纵向 筋(63)与靠近右边外壁(52)的纵向筋(64)的中间部位呈圆弧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的肋板(12) 上开有若干小圆孔(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机动模板,模板本体内部的纵向筋(61、62、63、64)与靠近顶部外壁的横向筋(71)和靠近底部外壁的横向筋(72)分别相连接;圆弧状横向筋(73、74)位于模板本体(1)的中部,且分别连接在靠近模板本体(1)中间的纵向筋(61、62)上;纵向加强筋(81、83)位于纵向筋(61、62)之间且分别连接在横向筋(71、72)上;纵向筋(61、62、63、64)、横向筋(71、72、73、74)以及纵向加强筋(81、83)的厚度均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铸造时筋板冷却更均匀且弯曲变形更小、模板材质硬度更均匀、强度更好。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1077141SQ20072010903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9日
发明者夏善海, 宋祖勇, 宁 杜, 童哲王 申请人:夏善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