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丝防止构件及注射成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271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丝防止构件及注射成形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丝防止构件及注射成形机。
技术背景以往,如专利文献l记载所述,众所周知,在注射成形时,分离成形 品与用于注射成形的喷嘴内的熔融树脂的时候,发生树脂没有被完全切断 而产生拉丝的问题。如产生拉丝,则在将成形品从模取出时产生切断线的 劳力和时间,而且,所产生的线成为障碍,发生影响处理成形品等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通过对用于注射成形的喷嘴的前端开口的形状进行设 定,来防止拉丝产生的技术。而且,在专利文献2记载有,在与用于注射成形的喷嘴前端紧贴的浇 口套的树脂注入口设置圆形凹部,使树脂固化产生,由此防止拉丝的技术。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1-22535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4-188951号公报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l所记载的方法中,需要加工用于注射成形的 喷嘴本身,注射成形机的用户需要向注射成形机厂家请求特别加工。因此, 由于注射成形机的成本上升,而且交货期限变长,所以存在对于用户来说 便利性降低的问题。而且,由于拉丝的产生状况因树脂材料、成形条件(温 度、注射压力等)而不同,因此在加工用于注射成形的喷嘴自身的方法中, 难以根据材料、成形条件的变化来防止拉丝产生。因此,期待着在注射成 形机的用户一方不原封不动地使用作为注射成形机本体的功能部的用于 注射成形的喷嘴而依靠注射成形机厂家的情况下,由用户方准备用于防止 拉丝的构件,根据材料、成形条件来更换该构件,由此防止拉丝产生。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中,由于在用于注射成形的喷嘴前端设置 了树脂积存部(凹部),所以存在如下的问题树脂在积存部分固化,在之后注射时,固化的树脂被注射而混入成形品中。特别是成形透明透镜时, 由于凝固的树脂作为异物混入成形品中,所以存在如下的问题透镜的透 明度降低,难以获得所希望的性能。发明内容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可靠地抑制拉 丝产生、新颖且被改良的拉丝防止构件及注射成形机。为解决所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某种观点,提供一种一种拉丝防止构 件,其在具备注射树脂的注射喷嘴、由固定模及可动模构成的模的注射成 形机中,具备将从所述注射喷嘴注射的树脂送至所述模的开口部,所述拉 丝防止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由比注射树脂的所述注射喷嘴的开口 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形成该开口部的轮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开口部的有 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与内侧的树脂接触的内壁面的表面积的比设为0.6以下,所述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所述注射喷嘴的所述 开口的面积的比设为0.6以上。根据所述构成,注射成形机具备注射树脂的注射喷嘴、由固定模及可 动模构成的模,其中,拉丝防止构件具备将从注射喷嘴注射的树脂送至模 的开口部。开口部由比注射树脂的注射喷嘴的开口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形 成该开口部的轮廓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开 口部的与内侧的树脂接触的内壁面的表面积的比设为0.6以下,开口部的 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注射喷嘴的开口的面积的比设为0.6以上。若开口部 的与内侧的树脂接触的内壁面的表面积变大,则基于拉丝防止构件的树脂 的冷却性变高,另一方面,若开口部的面积变大,则树脂的冷却性变低。 因而,通过将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开口部的内壁面的表面积的比 设定为最佳值,可以将基于拉丝防止构件的树脂的冷却性调整至最佳,通 过将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开口部的内壁面的表面积的比设为0.6 以下,在固定模从成形品分离时,可以可靠地抑制在喷嘴内的熔融树脂和 成形品之间产生拉丝。另外,若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注射喷嘴的 开口的面积的比变小,则树脂的流动被开口部阻碍,所以通过将开口部的 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注射喷嘴的开口的面积的比设为最佳值,将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注射喷嘴的开口的面积的比设为0.6以上,可以抑制 成形不良而可靠地进行注射成形。另外,所述开口部具有从中心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槽而构成,且所述 突起部设于邻接的所述槽间。根据所述构成,开口部具有从中心以放射状 延伸的多个槽而构成,且设于突起部邻接的槽间,由此,可以大大地确保 开口部的与内侧的树脂接触的内壁面的表面积,可以提高树脂的冷却性。另外,所述开口部在树脂的流动方向的厚度设为lmm以上2mm以下。 根据所述构成,若开口部的树脂的流动方向的厚度变得过薄,则突起部因 树脂的压力而变形,另一方面,若厚度变得过厚,则成形品不易从拉丝防 止圈脱离,所以可以将开口部的树脂的流动方向的厚度调整至最佳,通过 将厚度设为lmm以上2mm以下,可以抑制因树脂的压力而引起的突起部 的变形,并且将成形品可靠地从拉丝防止圈分开。另外,为解决所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一种注射成形 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注射喷嘴,其注射树脂;模,其由固定模和可动 模构成,所述可动模相对于所述固定模可动,且设有用于在与所述固定模 之间形成成形品的腔;拉丝防止构件,其具备将从所述注射喷嘴注射的树 脂送至所述模的开口部,所述拉丝防止构件的所述幵口部由比注射树脂的 所述注射喷嘴的开口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形成该开口部的轮廓的至少一 部分,在所述拉丝防止构件中,所述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所述开 口部的与内侧的树脂接触的内壁面的表面积的比设为0.6以下,所述开口 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所述注射喷嘴的所述开口的面积的比设为0.6以 上。根据所述构成,注射成形机具备注射喷嘴,其注射树脂;模,其由 固定模和可动模构成,所述可动模相对于固定模可动,且设有用于在与固 定模之间形成成形品的腔;拉丝防止构件,其具备将从注射喷嘴注射的树 脂送至模的开口部。拉丝防止构件的开口部由比注射树脂的注射喷嘴的开 口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形成该开口部的轮廓的至少一部分。而且,幵口部 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开口部的与内侧的树脂接触的内壁面的表面积的 比设为0.6以下,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注射喷嘴的开口的面积的 比设为0.6以上。若开口部的与内侧的树脂接触的内壁面的表面积变大,则基于拉丝防止构件的树脂的冷却性变高,另一方面,若开口部的面积变 大,则树脂的冷却性变低。因而,通过将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开 口部的内壁面的表面积的比设定为最佳值,可以将基于拉丝防止构件的树 脂的冷却性调整至最佳,通过将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开口部的内 壁面的表面积的比设为0.6以下,在固定模从成形品分离时,可以可靠地 抑制在喷嘴内的熔融树脂和成形品之间产生拉丝。另外,若开口部的有效 开口面积相对于注射喷嘴的开口的面积的比变小,则树脂的流动被开口部 阻碍,所以通过将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注射喷嘴的开口的面积的 比设为最佳值,将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注射喷嘴的开口的面积的比设为0.6以上,可以抑制成形不良而可靠地进行注射成形。另外,所述开口部具有从中心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槽而构成,且所述 突起部设于邻接的所述槽间。根据所述构成,开口部具有从中心以放射状 延伸的多个槽而构成,且设于突起部邻接的槽间,由此,可以大大地确保 开口部的与内侧的树脂接触的内壁面的表面积,可以提高树脂的冷却性。另外,所述开口部在树脂的流动方向的厚度设为lmm以上2mm以下。 根据所述构成,若开口部的树脂的流动方向的厚度变得过薄,则突起部因 树脂的压力而变形,另一方面,若厚度变得过厚,则成形品不易从拉丝防 止圈脱离,所以可以将开口部的树脂的流动方向的厚度调整至最佳,通过 将厚度设为lmm以上2mm以下,可以抑制因树脂的压力而引起的突起部 的变形,并且将成形品可靠地从拉丝防止圈分开。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可以可靠地抑制拉丝产生的拉丝防止构件及 注射成形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备拉丝防止圈的注射成形 机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备拉丝防止圈的注射成形 机的示意图。图3是详细地表示拉丝防止圈的构成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根据拉丝防止圈的开口面积Sd和表面积Sc的比率而验证是否产生拉丝的结果的示意图。图中10-喷嘴,10a-开口, 12-拉丝防止圈,12a-开口部,12c-槽,12d-突起部,16-固定模,18-可动模,100-注射成形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一边参照附图, 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 在本说明书及图面中,关于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构成的构成要素,标注相 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图1及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备拉丝防止圈12 的注射成形机100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注射成形机100具有喷 嘴10、拉丝防止圈12、浇口套14、固定模16、可动模18而构成。图1表示注射成形时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固定模16的接合面16a 和可动模18的接合面18a紧贴。在该状态中,用于成形的树脂由喷嘴IO 以规定压力向箭头A方向被注入,树脂在由固定模16和可动模18构成的 腔内固化,形成成形品20。成形品20由浇口部20a和作为透镜起作用的 透镜部20b构成。另一方面,图2表示分离了固定模16和可动模18的状态。在该状态 中,可动模18向从固定模16离开的方向移动,成形品20在附着于可动 模18上的状态下和可动模18—同移动。此时,固化的浇口部20a被可动 模18牵引,树脂在喷嘴10内熔融,所以在位于固化的树脂和熔融的树脂 的边界的拉丝防止圈12的位置,浇口部20a从喷嘴10内的熔融树脂被切 断。可动模18从固定模16分离后,成形品20被从可动模18卸除。成形 品20在从可动模18被卸除后,在闸门20c的位置被切断。由此,透镜部 20b被从浇口部20a分离,作为成形透镜而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成形品20的树脂材料,例如使用非晶形聚烯 烃类树脂。作为适合透镜成形的非晶形聚烯烃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曰本 f'才y株式会社的商品名(if才氺:y夕7 (ZEONEX、注册商标))。非晶 形聚烯烃类树脂成形品的折射率高,是特别适用于透镜用途的树脂材料。 另一方面,非晶形聚烯烃类树脂从熔融时的流动性来看,存在浇口部20a的端部和残留在喷嘴10内的熔融树脂之间容易产生拉丝的特性。本实施 方式中作为成形品20的材料所使用的非晶形聚烯烃类树脂的流动性在MFR(melt flow rate;测定方法根据JIS K6719)值的表示下为9g/10min 21g/10min左右的值。在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形机100中,从喷嘴10注射树脂时的注射压 力可在700kgf/cm" 1000kgf/cn^左右的范围内调整,注射压力的上限为 1000kgf/cm2左右。在固定模16插入有浇口套14。浇口套14具备面向可动模16侧展开 的锥形孔14a,由被注入孔14a的树脂形成成形品20的浇口部20a。喷嘴10的前端紧贴在拉丝防止圈12上。喷嘴10前端设有开口 10a, 熔融树脂从开口 10a被注射,被填充到固定模16和可动模18的腔内以及 浇口套14的孔14a内。在拉丝防止圈12设有供树脂通过的开口部12a。 开口部12a的开口面积形成为比喷嘴IO前端的开口 10a窄。另外,开口 部12a的开口面积形成为比浇口套14的孔14a的喷嘴IO侧的开口面积窄。因此,成形品20的浇口部20b在拉丝防止圈12的位置壁厚比其他部 分薄。而且,通过将壁厚弄薄,在拉丝防止圈12位置的树脂的冷却性比 其他区域高。从而,若打开可动模18,将浇口部20b拉向可动模18侧, 则浇口部20b在壁厚薄的拉丝防止圈12的位置被切断。另外,由于切断 部位的浇口20a的壁厚比其它部位薄,因此,冷却性高,树脂较早固化。 从而,可以可靠地抑制从切断面产生拉丝。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拉丝防止圈12与喷嘴10、浇口套14 分体构成,因此,即使拉丝防止圈12因多次注射的成形而磨损时,也可 以容易地更换拉丝防止圈12。而且,可以根据树脂材料、成形条件等来更 换为具有最合适形状的开口部12a的拉丝防止圈12,即使树脂材料、成形 条件变化时,也可以可靠地抑制拉丝的产生。另外,拉丝防止圈12也可 以与浇口套14构成为一体。图3是详细表示拉丝防止圈12的构成的示意图。在此,图3 (A)与 图1及图2同样,表示拉丝防止圈12的剖面图。图3 (B)是表示从喷嘴 10侧看的拉丝防止圈12的俯视图。图3 (C)是将图3 (B)所示的开口 部12a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3 (A)表示的剖面是沿图3 (B)中的单点划线i-r的剖面。如图3 (A)及图3 (B)所示,在拉丝防止圈12的喷嘴10侧,设有 与喷嘴10前端的曲面形状对应的凹面12b。如图1及图2所示,喷嘴10 的前端与凹面12b紧贴配置。在拉丝防止圈12设有固定在浇口套14上的 固定螺纹件所贯通的螺孔12e。如图3 (C)所示,在拉丝防止圈12形成有从中心向被分为6等分的 方向延伸的槽12c,由槽12c形成有+标记状的开口部12a。穿过6个槽12c 的前端的外接圆C的直径,与喷嘴10前端的开口 10a的直径大致相同。 而且,在6个槽12c之间形成有比圆C向内侧突出的6个突起部12d。另 外,外接圆C的直径比喷嘴10前端的开口 10a的直径大或小都无妨。从而,形成于6个槽12c之间的6个突起部12d比喷嘴10的开口 10a 的内壁向内侧突出,而且,比浇口套14的孔14a的喷嘴IO侧的内壁向内 侧突出。由此,由于浇口部20a的壁厚被突起部12d拉深而变薄,因此, 树脂的冷却效果变高,可以抑制拉丝的产生。图3 (C)中,若使开口部12a的面积较小,使圆C内的突起部12d 的投影面积更大,则由于浇口部20a的壁厚被突起部12d拉深,因此,在 拉丝防止圈12的位置树脂的冷却被促进,可以可靠地抑制拉丝的产生。另一方面,若使圆C内的突起部12d的投影面积过大,则由突起部 12d从开口 10a被注射的树脂的流动被阻碍。而且,若树脂的流动被大大 地阻碍,则在注射压力达到限界压力,或者注射压力产生离散等原因下, 可以知道树脂不能完全填充于固定模16及可动模18的腔内。从而,圆C 内的突起部12d的投影面积、突起部12d的突出量需要根据有无产生拉丝、 及拉丝防止圈12的树脂的流动状态这双方来设定为最佳。本发明者关于拉丝防止圈12的开口部12a的形状及面积、突起部12d 的形状反复进行了锐意硏究,其结果是,发现了如下事实通过将开口部 12a的开口面积(有效开口面积)Sd和拉丝防止圈12的开口部12a的内 壁面的表面积Sc (开口部12a的内壁面和浇口 20a的接触面积)的比设定 为最佳,可以可靠地抑制拉丝的产生。在此,拉丝防止圈12的有效开口 面积Sd是在喷嘴10的前端和拉丝防止圈12紧贴时,双方的开口重合而 形成的开口的面积。即,有效开口面积Sd是在喷嘴IO前端的凸面与拉丝防止圈12的凹面12b紧贴时,在喷嘴10前端的开口 10a内限定的开口部 12a的面积。若将开口部12a的边缘长设为L,将开口部12a的拉丝防止圈12的树 脂流动方向的厚度设为t,则开口部12a的内壁面的表面积Sc可用以下式 表示。Sc=LXt由于开口部12a的边缘长L值变得越大,圆C内的突起部12d的投影 面积越扩大,突起部12d的突出量变得越大,因此,开口部12a的内壁与 构成浇口部20a的树脂的接触面积变大。而且,厚度t变得越大,开口部 12a的内壁与构成浇口部20a的树脂的接触面积变得越大。从而,开口部 12a的内壁面的表面积Sc变得越大,与树脂的接触面积变得越大,对于树 脂的冷却效果变高,所以可以抑制拉丝的产生。如此,由于开口部12a的 内壁面的表面积Sc为表示对冷却的贡献的参数,因此,通过将开口部12a 的内壁面的表面积Sc调整为最佳,可以可靠地抑制拉丝的产生。另一方面,拉丝防止圈12的开口部12a的开口面积Sd变得越大,拉 丝防止圈12位置的浇口部20a的壁厚变得越厚,树脂的冷却被阻碍。从 而,为了提高树脂的冷却性,防止拉丝的产生,除了表面积Sc之外还需 要考虑开口面积Sd,需要将表面积Sc和开口面积Sd的比率设定为最佳。图4是表示根据开口面积Sd和表面积Sc的比率而验证是否产生拉丝 的结果的示意图,准备多个形状作为拉丝防止圈12的开口部12a的形状, 表示关于各形状的测试结果及判定结果。测试结果关于是否产生了拉丝进 行了评价,并且评价了注射成形机100的注射压力的变动。图4 (A)表示基于图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拉丝防止圈12的开口部 12a的结果。图4 (B)表示将开口部12a的形状设为三股形状时的结果, 图4 (C)表示将开口部12a的形状设为葫芦形时的结果,图4 (D)表示 将开口部12a的形状设为十字形时的结果。另外,图4 (A) 图4 (D) 中,开口部12a的拉丝防止圈12在树脂流动方向的厚度t为1.5mm,是一 定的。另外,喷嘴10的开口 10a的直径(开口部12a的外接圆C的直径) 为4mm。另外,在图4中,树脂材料使用了所述的非晶形聚烯烃类树脂。在图4 (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拉丝防止圈12中,开口面积Sd为9.96mm2,表面积Sc为19.43mm2。从而,开口面积Sd相对于表面积Sc 的比如以下所示。Sd/Sc=9.96/19.43=0.51图4 (B)所示的三股形状时,开口面积Sd为5.41mm2,表面积Sc 为10.82mm2。从而,开口面积Sd相对于表面积Sc的比如以下所示。 Sd/Sc=5.41/10.82=0.50图4 (C)所示的葫芦形时,开口面积Sd为8.24mm2,表面积Sc为 12.27mm2。从而,开口面积Sd相对于表面积Sc的比如下所示。 Sd/Sc=8.24/12.27=0.67图4 (D)所示的十字形状时,开口面积Sd为7.37mm2,表面积Sc 为12.74mm2。从而,开口面积Sd相对于表面积Sc的比如下所示。 Sd/Sc=7.37/12,74=0.58根据图4 (A) 图4 (D)所示的各形状的开口部12a,验证了有无 拉丝,其结果是,在图4 (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12a,没有产生 拉丝。而且,图4 (B)、图4 (D)所示的形状的开口部12a的情况下,也 没有产生拉丝。另一方面,图4 (C)所示的形状的开口部12a的情况下, 产生了拉丝。如图4 (C)所示,若开口面积Sd相对于表面积Sc的比超出0.6,则 表面积Sc相对于开口部12a的开口面积Sd的比率变小,突起部12d的投 影面积变少,所以不能充分地拉深浇口部20a的外径。从而,在浇口部20a 的切断部的冷却变得不充分,产生拉丝。从以上结果判明了如下事实若将开口面积Sd相对于表面积Sc的比 设为0.6 (60%)以下,则可以抑制拉丝的产生,更理想为,若将开口面积 Sd相对于表面积Sc的比设为50%以下,则可以提高在切断部的树脂的冷 却效果,可以可靠地抑制拉丝的产生。另一方面,图4 (B)、图4 (D)的情况下,虽未产生拉丝,但发生 了注射压力的峰值变得过大,或注射压力产生离散的问题。图4 (B)的 情况下,成形品20的成形时,注射压力的峰值达到界限值(1000kgf/cm2), 在界限值的状态也不能将树脂充分地注入模内。另外,图4 (D)的情况下,在成形品20的成形时,注射压力的峰值的离散变大,发生成形不良,不能稳定地进行成形。图4 (B)、图4 (D)的任意一种情况中,相对于喷嘴10的开口 10a 的面积,开口部12a的开口面积Sd过小,所以发生树脂的流动被突起部 12d较大地阻碍的情况,从而注射压力的峰值达到界限值,或注射压力产 生了离散。因此,如图4所示,除了开口面积Sd相对于表面积Sc的比(Sd/Sc) 之外,还将开口部12a的开口面积Sd相对于喷嘴IO的开口 10a的面积Sn(浇口套14的孔14a的喷嘴IO侧的开口面积)的比率(Sd/Sn)作为第2 评价值而进行了验证。在此,由于开口 10a的直径为4mm,因此,开口 10a的面积Sn为7tr2=2X2X:rt=12.5mm20其结果是,图4 (B)的情况下,开口部12a的开口面积Sd相对于喷 嘴10的开口 10a的面积Sn的比率为0.43,图4 (D)的情况下,开口部 12a的开口面积Sd相对于喷嘴10的开口 10a的面积Sn的比率为0.59,开 口部12a的开口面积Sd相对于开口 10a的面积Sn的比率全都小于0.6(60%)。另一方面,开口部12a的开口面积Sd相对于开口 10a的面积Sn的比 率为0.6 (60%)以上的图4 (A)、图4 (C)的情况下,注射压力的峰值 正常,成形品20没有产生不良。根据以上结果判明了如下事实为了防止突起部12d阻碍树脂流动, 使注射压力稳定而不产生成形不良,优选将开口部12a的开口面积Sd相 对于开口 10a的面积Sn的比率设为0.6(60%)以上,更优选设为0.7(70%) 以上。在图4的判定结果中,只有图4 (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12a 的形状可以在拉丝的产生及注射压力双方获得良好的结果。而且,根据本 实施方式的开口部12a的形状而成形的透镜20b也没有产生像差。另外,作为其他条件,开口部12a的拉丝防止圈12的厚度t设为l.Omm 以上为好。这是因为己确认了如下事实,即,在将注射压力设为通常的 700kgf/cm2 1000kgf/cm2左右时,若厚度t小于1.0mm,则突起部12d因 施加于突起部12d上的压力而变形。从而,通过将突起部的厚度t设为 l.Omm以上,可以可靠地抑制突起部12d的变形。另外,开口部12a的拉丝防止圈12的厚度t设为2.0mm以下为好。 这是因为已确认了如下事实,即,由于拉丝防止圈12的开口部12a的内 壁为平行于树脂流动方向的直线形状,因此,若厚度t超出2.0mm,则在 分离可动模18时,浇口部20a难以从开口部12a的内壁脱离,可动模18 在成形品20附着在固定模16上的状态下被打开。此时,成形品20没有 被从熔融树脂切断,而工程停止。从而,通过将突起部的厚度t设为2.0mm 以下,可以在使成形品20附着于可动模18侧的状态下,可靠地将成形品 20取下。根据如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拉丝防止圈12的开口部12a 的内壁面的表面积Sc和开口部12a的开口面积Sd的比率设定为最佳,将 开口面积Sd相对于表面积Sc的比设为50%以下,可以提高在浇口部20a 的切断部的树脂的冷却效果,从而可靠地抑制拉丝的产生。另外,通过将拉丝防止圈12的开口部12a的开口面积Sd相对于喷嘴 IO的开口 10a的面积Sn的比率设定为最佳,将开口部12a的开口面积Sd 相对于面积Sn的比率设为0.7 (70%)以上,可以将开口部12a对树脂流 动的阻碍抑制至最小限度,可以使注射压力稳定且抑制成形不良的产生。以上,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 并不限定于所涉及的例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然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记 载的范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这些变更例和修正例当然也属于本 发明的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拉丝防止构件,其在具备注射树脂的注射喷嘴、由固定模及可动模构成的模的注射成形机中,具备将从所述注射喷嘴注射的树脂送至所述模的开口部,所述拉丝防止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由比注射树脂的所述注射喷嘴的开口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形成该开口部的轮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与内侧的树脂接触的内壁面的表面积的比设为0.6以下,所述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所述注射喷嘴的所述开口的面积的比设为0.6以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防止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具有从中心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槽而构成,且所述突起部设于邻接的所述槽间。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丝防止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在树脂的流动方向的厚度设为lmm以上2mm以下。
4. 一种注射成形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注射喷嘴,其注射树脂;模,其由固定模和可动模构成,所述可动模相对于所述固定模可动, 且设有用于在与所述固定模之间形成成形品的腔;拉丝防止构件,其具备将从所述注射喷嘴注射的树脂送至所述模的开 口部,所述拉丝防止构件的所述开口部由比注射树脂的所述注射喷嘴的开 口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形成该开口部的轮廓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拉丝防止构件中,所述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与内侧的树脂接触 的内壁面的表面积的比设为0.6以下,所述开口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对于所述注射喷嘴的所述开口的面积 的比设为0.6以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成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具有从中心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槽而构成,且所述突起部 设于邻接的所述槽间。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注射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在树脂的流动方向的厚度设为lmm以上2mm以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可靠地抑制拉丝产生的拉丝防止构件及注射成形机。在具备注射树脂的注射喷嘴(10)、固定模(16)及可动模(18)的注射成形机(100)中,配置于注射喷嘴(10)和固定模(16)之间的防拉丝圈(12)设有开口部(12a),该开口部(12a)使从注射喷嘴(10)注射的树脂通过,且由比注射喷嘴(10)的开口(10a)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12d)形成轮廓,在开口部(12a)中,在树脂的流动方向具有规定厚度(t),开口部(12a)的面积(Sd)相对于与开口部(12a)的内侧的树脂接触的内壁面的表面积(Sc)的比设为0.6以下,开口部(12a)的面积(Sd)相对于注射喷嘴(10)的开口(10a)的面积的比设为0.6以上,规定厚度(t)设为1mm以上2mm以下。
文档编号B29C45/17GK101274477SQ200810087619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30日
发明者榊毅史 申请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