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潜浇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0387阅读:26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模具的潜浇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潜浇口,主要适用于加工的产品是带有斜度边壁的塑料产品。
背景技术
当加工的产品是带有斜度边壁的塑料制品,且需要在该斜度边壁潜胶时,以前的模具通常采用(其结构如图4所示)斜潜流道,斜潜流道与产品型腔边壁直接相通,并在该直接相通的地方形成全开潜浇口 10。产品成型脱模后,潜浇口所对应位置的产品会有过多的塑胶残余8留存于产品上(如图5所示),造成产品外观和装配达不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模具的潜浇口结构,以减少产品边壁上对应于潜浇口位置的塑胶残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斜潜流道与产品边壁相通,在斜潜流道底部设一斜潜流道底壁,该斜潜流道底壁与型腔边壁及斜潜流道下部相交,且未将斜潜流道全部封住。通过设置斜潜流道底壁,缩小了以前工艺采用的潜浇口面积注塑模具的潜浇口包括斜潜流道和主流道,斜潜流道的出口端面一部分为半开潜浇口,另一部分为斜潜流道底壁,斜潜流道的出口即与倾斜状型腔边壁的连接处为半开潜浇口,半开潜浇口下方设有斜潜流道底壁。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通过封堵部分的斜潜流道,减少了潜浇口面积,可将浇口塑料残余减少,并在注塑成型时加快进胶速度,也可减低成型型腔内压力并降低产品成型内应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产品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模具的全开潜浇口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产品示意图。图中产品型腔1,倾斜状型腔边壁2,斜潜流道3,顶针4,主流道5,半开潜浇口 6,斜潜流道底壁7,塑胶残余8,小塑胶残余9,全开潜浇口 1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3,产品型腔1的边壁为倾斜状型腔边壁2,主流道5与产品型腔1之间通过斜潜流道3连接相通,注塑料可以通过斜潜流道3及半开潜浇口 6从主流道5到达产
3品型腔1,主流道5下方设有顶针4。斜潜流道3与倾斜状型腔边壁2的连接处为半开潜浇口 6,在斜潜流道3底部设一斜潜流道底壁7,该斜潜流道底壁7与斜潜流道下部连接,且未将斜潜流道3全部封住,未封住的部分就是半开潜浇口 6。注塑料通过斜潜流道3及半开潜浇口 6从主流道5到达产品型腔1成型后,浇口塑料残余为小塑胶残余9,残余部分减少很多,容易达到产品要求。
权利要求1. 一种注塑模具的潜浇口,它包括斜潜流道(3)和主流道(5),其特征是斜潜流道 (3)的出口端面一部分为半开潜浇口(6),另一部分为斜潜流道底壁(7),斜潜流道(3)的出口即与倾斜状型腔边壁(2)的连接处为半开潜浇口(6),半开潜浇口(6)下方设有斜潜流道底壁(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潜浇口,它包括斜潜流道(3)和主流道(5),其特征是斜潜流道(3)的出口端面一部分为半开潜浇口(6),另一部分为斜潜流道底壁(7),斜潜流道(3)的出口即与倾斜状型腔边壁(2)的连接处为半开潜浇口(6),半开潜浇口(6)下方设有斜潜流道底壁(7)。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通过封堵部分的斜潜流道,减少了潜浇口面积,可将浇口塑料残余减少,并在注塑成型时加快进胶速度,也可减低成型射胶压力并降低产品成型内应力。
文档编号B29C45/27GK202169676SQ201120308618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
发明者戚永幸, 陈有桦, 黄具源 申请人:思柏精密模具注塑(无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