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机械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及二次顶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148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模具的机械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及二次顶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注塑模具的机械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及二次顶出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装置,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机械形式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组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外观等各种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汽车保险杠的结构也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复杂,这样就使得模具制造技术难度提升。在注塑模具设计方面,对于汽车保险杠等需要二次顶出的模具一般采用两组油缸实现(第一组油缸负责第一次顶出,第二组油缸负责第二次顶出)。这种形式增加了模具的成本(需要采购两组油缸、油管,并且要加工两组油路),同时油缸动作较慢,降低了模具的生产效率。[0003]目前对于一般的汽车前后保险杆模具等第一次顶出后取件困难,需要二次顶出的情况,一般采用两组油缸顶出(第一组油缸负责第一次顶出,第二组油缸负责第二次顶出)。[0004]附图的图1以某款汽车保险杆模具为例简述该二次顶出结构及动作原理。[0005]该图1为保险杆后模结构示意图,在模具生产时第一次顶出油缸在液压油的控制下向前顶出,顶出一段距离后(一般根据产品结构设计一定的顶出距离)第二次顶出油缸顶出,将产品上不宜取件的筋位等脱出,便于制品从模具上取出。[0006]对于汽车保险杆类需要二次顶出的模具,一般采用两组油缸顶出。采用两组油缸实现二次顶出的缺点如下[0007]1.成本高,两组油缸都需要另行采购,并需要配备油缸抽芯所需要的相关配套设施(油泵、液压油等);另外,需要在模板上打油路,这都将造成模具加工等成本升高,从而使造成模具单价上升。[0008]2.动作周期长,油缸顶出需要有单独的油路控制,这将大大增加模具的生产周期, 降低制品的生产效率,对于以注塑周期作为衡量模具成败的今天,此结构逐渐显露出弊端。[0009]3.装配及拆卸困难,需将整个后模主要部件拆卸,给模具生产和日常维修带来很大不便,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和浪费。实用新型内容[0010]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机械形式的二次顶出组件,主要针对需要二次顶出的注塑模具,运用机械形式的二次顶出结构组件来代替二次顶出油缸,实现在机构的复杂程度、成本、稳定性、生产周期、日常维修等各方面的优化和提升。[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0012]该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包括拉钩撞块1、拉钩体2、拉钩块3、弹块4、至少一个弹簧5、 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螺钉7、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螺钉8、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螺钉9,其中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螺钉9将拉钩撞块1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中动模侧的成型推件板26上,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螺钉8将拉钩体2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中动模侧的面针板25上,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将弹块4和至少一个弹簧5 —起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中动模侧的底针板M上,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螺钉7将拉钩体2与拉钩块3固定在一起,弹块4的一端可滑动的搭接在拉钩块3上并与拉钩体2接触。[0013]进一步的,拉钩撞块1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螺钉9对应的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孔,上述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螺钉9分别穿过对应的上述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孔,从而能将拉钩撞块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中动模侧的、用于成型产品形状的成型推件板上;拉钩撞块1上还设有与拉钩体2的外形相适应、能容纳拉钩体2的拉钩体容纳部。[0014]进一步的,该拉钩体容纳部可为设置在该拉钩撞块1上的、朝向成型推件板一侧的凹槽,其能够与成型推件板26形成凹陷空间,当然,该拉钩体容纳部也可为其它结构,例如单独在该拉钩撞块1内部形成的凹陷空间。[0015]进一步的,拉钩体2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螺钉8对应的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孔,上述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螺钉8分别穿过对应的上述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孔,从而能将拉钩体2与模具注塑装置中的面针板固定在一起;该拉钩体2的形状适于从其上端开始被拉钩撞块1中的拉钩体容纳部所容纳;并且,该拉钩体2的形状适于从其下端开始被拉钩块3所嵌合,并在下端具有至少一个与拉钩块固定螺钉7所对应的拉钩块固定孔。[0016]进一步的,拉钩块3上设有能够/适于嵌合拉钩体2下端的拉钩体下端嵌合部,该拉钩体下端嵌合部适于嵌合拉钩体2的下端,并且,在该拉钩块3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螺钉7对应的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孔,上述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螺钉7穿过对应的拉钩块3上的上述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孔、以及拉钩体2上的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孔,从而将拉钩体2与拉钩块3连接在一起;并且拉钩块3与拉钩体2的连接体适于容纳弹块4。[0017]进一步的,弹块4上设有能够/适于容纳至少一个弹簧5的弹簧容纳部,以及与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对应的至少一个限位螺钉固定孔,上述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穿过对应的上述至少一个限位螺钉固定孔,从而能将弹块4连接到注塑模具模板的动模一侧的面针板上。[0018]进一步的,拉钩体固定螺钉8和拉钩体固定螺孔的数量可以为4个,显而易见的, 也可以为其他数量。[0019]进一步的,拉钩撞块1上端还设有第一凸出部,适于嵌合到成型推件板中相应位置的容纳部中。[0020]进一步的,拉钩体2的上端还设有第二凸出部,适于嵌合到面针板中相应位置的容纳部中。[0021]进一步的,拉钩撞块1的下端设有第一斜面,弹块4与拉钩体2、拉钩块3相配合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上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适于相互撞击作用。[0022]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械形式的二次顶出系统,该二次顶出系统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模具注塑装置的两个以上的侧面或者两个以上的角上。[0023]进一步的,所述侧面或者角的数量为2-4个。[0024]本项实用新型能够避免两组油缸顶出带来的以上缺点,给模具设计带来新的方法和思路。主要优点如下[0025]1.结构简单,由原来的两组油缸顶出改为全部机械顶出,模具装配及油路设计全部优化掉;[0026]2.降低了模具成本,采用机械结构的二次顶出机构节省了两组油缸、相关配件及加工油路的成本。[0027]3.模具稳定性提高,对于此全机械式的动作结构,利用弹块的开合动作实现模具的二次顶出,动作稳定性高。[0028]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二次顶出机构可以实现模具动作顺畅,节省顶出时间;从而降低模具的生产周期,提高模具生产出来制品的竞争力,减少能源的浪费。[0029]5.装配及拆卸工艺相对简单,与原来的两组油缸相比,采用此实用新型的机械机构不需拆卸其他部件即可实现单独拆装,便于保养及维修。


[0030]下面根据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31]图1是现有技术的保险杆后模结构示意图;[003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械形式二次顶出机构组成部分示意图;[003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械形式二次顶出机构组成部分在另一方向上的示意图;[003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械形式二次顶出机构的安装示意图。[0035]图中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分别是[0036]1、拉钩撞块;2、拉钩体;3、拉钩块;4、弹块;5、弹簧;6、限位螺钉、7、拉钩块固定螺钉、8、拉钩体固定螺钉、9、拉钩撞块固定螺钉;11、第一组的两个油缸;12、第二组的两个油缸;13、底板;14、底针板;15、面针板;23、底板;24、底针板;25、面针板;26、成型推件板; 31、拉钩撞块1下端的第一斜面;41、弹块4上的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7]该顶出机构组件包括拉钩撞块1、拉钩体2、拉钩块3、弹块4、至少一个弹簧5、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螺钉7、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螺钉8、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螺钉9,其中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螺钉9将拉钩撞块1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中动模侧的成型推件板上,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螺钉8将拉钩体2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中动模侧的面针板上,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将弹块4和至少一个弹簧5 —起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中动模侧的底针板上,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螺钉7将拉钩体2与拉钩块3固定在一起,弹块 4的一端可滑动的搭接在拉钩块3上并与拉钩体2接触。[0038]拉钩撞块1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螺钉9对应的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孔,上述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螺钉9分别穿过对应的上述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孔,从而能将拉钩撞块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注塑模具模板)中动模侧的、用于成型产品形状的成型推件板上;拉钩撞块1上还设有与拉钩体2的外形相适应、能容纳拉钩体2的拉钩体容纳部;[0039]该拉钩体容纳部可为设置在该拉钩撞块1上的、朝向成型推件板一侧的凹槽,其能够与B板形成凹陷空间,当然,该拉钩体容纳部也可为其它结构,例如单独在该拉钩撞块 1内部形成的凹陷空间;[0040]拉钩体2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螺钉8对应的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孔,上述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螺钉8分别穿过对应的上述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孔,从而能将拉钩体2与模具注塑装置中的面针板固定在一起;该拉钩体2的形状适于从其上端开始被拉钩撞块1中的拉钩体容纳部所容纳;并且,该拉钩体2的形状适于从其下端开始被拉钩块3所嵌合,并在下端具有至少一个与拉钩块固定螺钉7所对应的拉钩块固定孔;[0041]拉钩块3上设有能够/适于嵌合拉钩体2下端的拉钩体下端嵌合部,该拉钩体下端嵌合部适于嵌合拉钩体2的下端,并且,在该拉钩块3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螺钉 7对应的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孔,上述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螺钉7穿过对应的拉钩块3上的上述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孔、以及拉钩体2上的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孔,从而将拉钩体2与拉钩块3连接在一起;并且拉钩块3与拉钩体2的连接体适于容纳弹块4 ;[0042]弹块4上设有能够/适于容纳至少一个弹簧5的弹簧容纳部,以及与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对应的至少一个限位螺钉固定孔,上述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穿过对应的上述至少一个限位螺钉固定孔,从而能将弹块4活动连接到注塑模具模板的动模一侧的面针板上。[0043]优选的,拉钩体固定螺钉8和拉钩体固定螺孔的数量可以为4个,显而易见的,也可以为其他数量。[0044]优选的,拉钩撞块1上端还设有第一凸出部,适于嵌合到成型推件板中相应位置的容纳部中。[0045]优选的,拉钩体2的上端还设有第二凸出部,适于嵌合到面针板中相应位置的容纳部中。[0046]优选的,拉钩撞块1的下端设有第一斜面,弹块4与拉钩体2、拉钩块3相配合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上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适于相互撞击作用。[0047]本实用新型中的拉钩式二次顶出机构组件的装配方法如下[0048]步骤a,准备四组本实用新型中的拉钩式二次顶出机构组件,拿出一组开始装配;[0049]步骤b,将至少一个弹簧5放入弹块4内对应的弹簧容纳部中,用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将弹块4及至少一个弹簧5 —起固定在动模的底针板上;[0050]步骤c,将拉钩块3与拉钩体2用至少一个固定螺钉7固定在一起,然后将拉钩体 2与拉钩块3 —起固定在面针板上的一个侧面或者一个角,将弹块4的一端可滑动的搭接在拉钩块3上,并且弹块4的该端与拉钩体2接触(要保证拉钩块3与弹块4之间搭接紧密);同时也就将模具注塑装置中的底针板通过拉钩块3及弹块4与面针板固定在一起;[0051]步骤d,将拉钩撞块1固定在成型推件板上与上述拉钩体2、拉钩块3相同的一侧,[0052]步骤e,重复上述步骤,将另外三组拉钩式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分别固定在模板的另外三个侧面或者角上。[0053]该组件的拆卸方法与上述的装配方法相反。[0054]本实用新型中的该拉钩式二次顶出机构组件的作用原理如下[0055]为了实现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动作,该机构组件按动作顺序分分为三个步骤来实现。[0056]步骤一,在注塑机顶出杆推动面针板向前顶出时,底针板通过拉钩块3及弹块4与面针板固定在一起,在注塑机顶出力的作用下一起向前运动200mm(该数据仅为优选实施例,显而易见的,其具体距离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模具的结构来自行设定)。[0057]步骤二,当弹块4的斜面与拉钩撞块1的斜面接触时,弹块4在拉钩撞块1的作用下向内压缩弹簧5,当弹块4向内压缩8mm(具体距离可根据模具结构自行设定)后脱出拉钩块3的范围时,此时面针板与底针板分开。[0058]步骤三,在第二组动作结束后,面针板在注塑机顶出杆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运动 100mm (具体距离可根据模具结构自行设定),而底针板侧不再运动,实现第二次顶出。[0059]同理,在复位过程中面针板在氮气弹簧的作用下向后运动100mm,当拉钩撞块1的斜面逐渐脱出弹块4的斜面时,弹块4逐渐进入拉钩块3的范围内,直到被弹簧弹出8mm碰到限位螺钉6的坯头。此时面针板碰到底针板,在氮气弹簧力的作用下,面针板与底针板一起再向后运动200mm,直到复位到底。[0060]本实用新型巧妙地采用机械压回及弹块机构实现模具顶出板的分离与联接,保证模具顶出过程分为两次,实现模具所生产制品的顺利脱模及方便取件。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和操作方法,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如下[0061]1.结构简单,本机构采用全机械式压缩及弹出动作,结构简单,动作顺畅,不会对模具结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0062]2.成本低,省去了油缸等采购费用,避免了配备油缸抽芯所需要的相关配套设施 (油泵、液压油等),省去了深孔钻等加工费用。[0063]3.模具稳定性提高,对于此全机械式的动作结构,利用弹块的开合动作实现模具的二次顶出,动作稳定性高。[0064]4.动作周期短,无单独的油缸动作时间,模具顶出及复位过程中直接实现模具的分离与联接,从而缩短了注塑周期。[0065]5.装配及拆卸工艺相对简单,零部件直接从模具的外部即可拆装,无需拆卸后模即可取出,方便维修。[0066]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内。
权利要求1.一种机械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该二次顶出机构组件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其特征在于,该顶出机构组件包括拉钩撞块(1)、拉钩体( 、拉钩块C3)、弹块(4)、至少一个弹簧(5)、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螺钉(7)、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螺钉(8)、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螺钉(9),其中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螺钉(9)将拉钩撞块(1)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中动模侧的成型推件板06)上,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螺钉(8) 将拉钩体O)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中动模侧的面针板0 上,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将弹块(4)和至少一个弹簧( 一起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中动模侧的底针板04)上,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螺钉(7)将拉钩体( 与拉钩块(3)固定在一起,弹块(4)的一端可滑动的搭接在拉钩块( 上并与拉钩体( 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拉钩撞块(1)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螺钉(9)对应的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孔,上述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螺钉(9)分别穿过对应的上述至少一个拉钩撞块固定孔,从而能将拉钩撞块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中动模侧的成型推件板06)上;并且,拉钩撞块(1)上还设有与拉钩体的外形相适应、能容纳拉钩体(2)的拉钩体容纳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拉钩体(2)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螺钉(8)对应的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孔,上述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螺钉(8) 分别穿过对应的上述至少一个拉钩体固定孔,从而能将拉钩体( 与模具注塑装置中的面针板0 固定在一起;该拉钩体( 的形状适于从其上端开始被拉钩撞块(1)中的拉钩体容纳部所容纳;并且,该拉钩体的形状适于从其下端开始被拉钩块(3)所嵌合,并在下端具有至少一个与拉钩块固定螺钉(7)所对应的拉钩块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拉钩块(3)上设有能够嵌合拉钩体( 下端的拉钩体下端嵌合部,该拉钩体下端嵌合部适于嵌合拉钩体( 的下端, 并且,在该拉钩块C3)上设有与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螺钉(7)对应的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孔,上述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螺钉(7)穿过对应的拉钩块C3)上的上述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孔、以及拉钩体( 上的至少一个拉钩块固定孔,从而将拉钩体( 与拉钩块C3)连接在一起;并且拉钩块(3)与拉钩体的连接体适于容纳弹块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弹块(4)上设有能够容纳至少一个弹簧(5)的弹簧容纳部,以及与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对应的至少一个限位螺钉固定孔,上述至少一个限位螺钉(6)穿过对应的上述至少一个限位螺钉固定孔,从而能将弹块(4)活动连接到注塑模具模板的动模一侧的面针板0 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拉钩撞块(1)上端还设有第一凸出部,适于嵌合到成型推件板06)中相应位置的容纳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拉钩体(2)的上端还设有第二凸出部,适于嵌合到面针板05)中相应位置的容纳部中。
8.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该拉钩体容纳部可为设置在该拉钩撞块(1)上的、朝向成型推件板06) —侧的凹槽,其能够与成型推件板06)共同形成一个凹陷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拉钩撞块(1)的下端设有第一斜面(31),弹块(4)与拉钩体0)、拉钩块C3)相配合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41),上述第一斜面(31)和第二斜面Gl)适于相互撞击作用。
10.一种机械形式的二次顶出系统,该二次顶出系统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模具注塑装置的两个以上的侧面或者两个以上的角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二次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或者角的数量为2-4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机械形式的二次顶出机构组件及二次顶出系统,该组件包括拉钩撞块1、拉钩体2、拉钩块3、弹块4、以及弹簧、限位螺钉和多个固定螺钉,并将拉钩撞块1固定在模具注塑装置中动模侧的成型推件板上,将拉钩体2固定在动模面针板上,将弹块4和弹簧一起固定在动模底针板上,将拉钩体2与拉钩块3固定在一起。该二次顶出组件主要针对需要二次顶出的注塑模具,可省去传统结构中的两组顶出油缸,实现在机构的复杂程度、成本、稳定性、生产周期、日常维修等各方面的优化和提升。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2293232SQ2011203910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4日
发明者张彦书, 李秀玲, 郑建伟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