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炼机及其调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586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精炼机及其调距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调距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调距装置的精炼机。
背景技术
精炼机是对再生橡胶进行加工的一种主要设备,其上设置有多个两两接触的辊筒,辊筒表面光滑,呈腰鼓形,精炼机在工作时,其能够使高温脱硫后的橡胶胶粉进入到两个辊筒之间,使两个辊筒对其进行高速剪切、薄通,进而将橡胶胶粉中的杂质从辊筒的中间部位挤向辊筒的两端,使杂质聚集在再生橡胶形成的胶片边缘,然后用刮刀将胶片边缘的杂质清除,最终使再生橡胶回复弹性。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常调整辊筒之间的间距以适应各种炼胶工艺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用于调整辊筒间距的调距装置有两种,一种为手动调距装置,在需要调整辊筒的间距时,操作人员需要人工转动设置在精炼机机架上的转轮,通过连接转轮和辊筒轴承座的传动机构来带动辊筒轴承座的移动,进而带动设置在辊筒轴承座上的辊筒移动,以实现调整不同辊筒间距离的目的,但是,由于精炼机上的辊筒体积都较大、较重,操作人员在转动转轮的过程中,非常的费时费力,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大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种调距装置为电动调距装置,同样由于需要驱动较大、较重的辊筒移动,所以需要大功率的电动机来进行驱动,这样就使得电动调距装置不仅体积较大,而且传动结构也较为复杂,即不利于精炼机平常的保养维修,也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其外形的美观程度。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调距装置,以实现使其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距装置,实现了使其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距装置,用于调整精炼机不同辊筒之间的间距,其包括设置在精炼机的机架上的液压马达;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以传递所述液压马达输出动力的蜗杆;与所述蜗杆配合,且连接所述精炼机的辊筒轴承座的蜗轮。优选的,上述调距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蜗轮上且随所述蜗轮旋转以测量所述辊筒轴承座移动距离的刻度装置。优选的,上述调距装置中,所述蜗轮与所述辊筒轴承座通过丝杠连接。优选的,上述调距装置中,所述液压马达为两个。优选的,上述调距装置中,所述液压马达的转速均为300-400r/min。优选的,上述调距装置中,所述液压马达的扭矩均为120N/m-180N/m。[0016]基于上述提供的调距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精炼机,所述精炼机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调距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距装置中,启动液压马达使其开始工作,与液压马达连接的蜗杆在液压马达的带动下旋转以将动力传递给蜗轮,蜗轮在旋转时带动与其连接的辊筒轴承座移动,进而带动设置在辊筒轴承座上的辊筒移动,以实现调整不同辊筒之间间距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距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手动调距装置相比,无需进行手动操作,而是由液压驱动,使得操作过程更加的简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电动调距装置相比,液压装置的结构更加的简单,无需使用体积较大的大功率电动机以及较为复杂的传动机构,也提高了精炼机的美观程度。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精炼机的侧视图。以上图1-图2中辊筒1、机架2、液压马达3、蜗杆4、蜗轮5、丝杠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距装置,实现了使其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距装置,用于调整精炼机不同辊筒I之间的间距,其包括设置在精炼机的机架2上的液压马达3 ;与液压马达3连接以传递液压马达3输出动力的蜗杆4 ;与蜗杆4配合,且连接精炼机的辊筒轴承座的蜗轮5。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距装置中,启动液压马达3使其开始工作,与液压马达3连接的蜗杆4在液压马达3的带动下旋转以将动力传递给蜗轮5,蜗轮5在旋转时带动与其连接的辊筒轴承座移动,进而带动设置在辊筒轴承座上的辊筒I移动,以实现调整不同辊筒I之间间距的目的。[0031]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距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手动调距装置相比,无需进行手动操作,而是由液压驱动,使得操作过程更加的简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电动调距装置相比,液压装置的结构更加的简单,无需使用体积较大的大功率电动机以及较为复杂的传动机构,也提高了精炼机的美观程度。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距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蜗轮5上且随蜗轮5旋转以测量辊筒轴承座移动距离的刻度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距装置的作用就是调整不同辊筒I之间的相对距离,在改变驱动方式的同时,还设置了刻度装置,该刻度装置上设置有刻度,在蜗轮5旋转时,其随蜗轮5 —同旋转,通过测量蜗轮5的旋转角度或外边缘的周向旋转距离来得到精炼机的辊筒轴承座的移动距离,进而实现对间距改变量的精确控制,使得辊筒I之间的间距能够更加适合不同橡胶的工艺要求。优选的,蜗轮5与辊筒轴承座通过丝杠6连接。为了降低对原有精炼机的改造程度,以节省改造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距装置中,采用原精炼机上的丝杠6来连接蜗轮5与辊筒轴承座,进而实现动力的传递,此外,对于体积、重量都较大的辊筒I来说,采用丝杠6来进行传动更加适合工作要求,是优选方案。当然,在不影响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距装置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蜗轮5与辊筒轴承座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传动部件连接,例如齿轮。具体的,液压马达3为两个。液压马达3的数量以能够满足工作要求为准,即以能够驱动辊筒I移动为准,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个。当然,在能够满足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距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液压马达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更多个。进一步的,上述两个液压马达3的转速均为300-400r/min,扭矩均为120N/m-180N/m。本实施例提供的工艺参数为满足工艺要求的最佳参数范围,而不是对工艺参数范围的绝对限定,在满足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距装置工作要求的前提下,调距装置的工艺参数还可以为其他的范围。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调距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精炼机。由于该精炼机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调距装置,所以该精炼机由调距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应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调距装置,用于调整精炼机不同辊筒(I)之间的间距,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精炼机的机架(2)上的液压马达(3);与所述液压马达(3)连接以传递所述液压马达(3)输出动力的蜗杆(4);与所述蜗杆(4 )配合,且连接所述精炼机的辊筒轴承座的蜗轮(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蜗轮(5)上且随所述蜗轮(5 )旋转以测量所述辊筒轴承座移动距离的刻度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距装置,所述蜗轮(5)与所述辊筒轴承座通过丝杠(6) 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3)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3)的转速均为 300-400r/min。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调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3)的扭矩均为 120N/m-180N/m。
7.一种精炼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调距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调距装置,用于调整精炼机不同辊筒之间的间距,其包括设置在精炼机的机架上的液压马达;与液压马达连接以传递液压马达输出动力的蜗杆;与蜗杆配合,且连接精炼机的辊筒轴承座的蜗轮。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距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手动调距装置相比,无需进行手动操作,而是由液压驱动,使得操作过程更加的简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电动调距装置相比,液压装置的结构更加的简单,无需使用体积较大的大功率电动机以及较为复杂的传动机构,也提高了精炼机的美观程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精炼机。
文档编号B29B7/56GK202878521SQ201220530388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
发明者易泽文, 尹成 申请人:河南新艾卡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