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3D打印机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58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3D打印机喷头。



背景技术:

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成形技术,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金属或塑料粉末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粘合材料来制造出三维物体。具体到现有的3D打印机喷头来说,其所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3D打印机喷头中一般都有加热装置,但该加热装置内的温度往往分布不均,从而导致喷头内的材料无法得到均匀的受热,进而融化也不匀称,另一方面对位于喷头内的材料也不能够进行良好的搅拌混合,从而大大影响了3D打印机的打印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材料进行更加均匀的加热并有效降低热量损失,同时还能大大增强对材料的搅拌效果的新型3D打印机喷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3D打印机喷头,包括喷头壳体,在所述喷头壳体的顶部左端设有干粉料进料口,在所述喷头壳体的顶部右端设有液体料进料口,在所述喷头壳体的底部还设有出料口;

在所述喷头壳体的顶部中间分别设有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的减速机,同时在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端还连接有竖直向下设置并伸至所述喷头壳体内部的搅拌轴,在所述搅拌轴上还从上至下分布有多个搅拌叶片,在所述搅拌叶片上还均匀分布有多个叶片孔;

在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还设有圆锥体,且所述圆锥体的尖部朝上,在所述喷头壳体的竖向内侧壁上还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在所述喷头壳体的竖向外侧壁上还设有电加热套,在所述电加热套的外部还设有保温套,同时在位于所述圆锥体下方的所述喷头壳体的竖向内侧壁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

上述新型3D打印机喷头,其中位于所述搅拌轴上部的搅拌叶片的长度小于位于所述搅拌轴下部的搅拌叶片的长度。

上述新型3D打印机喷头,其中在竖直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搅拌叶片之间的间距从上至下依次递减。

上述新型3D打印机喷头,其中所述圆锥体的底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料口的内径。

上述新型3D打印机喷头,其中在所述喷头壳体上还设有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喷头壳体之间为可拆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能够对材料进行更加均匀的加热并有效降低热量损失,同时还能大大增强对材料的搅拌效果,从而大大保证了3D打印机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新型3D打印机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喷头壳体1,干粉料进料口2,液体料进料口3,出料口4,电机5,减速机6,搅拌轴7,搅拌叶片8,圆锥体9,电加热套10,保温套11,温度传感器12,安装座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3D打印机喷头,包括喷头壳体1,在喷头壳体1的顶部左端设有干粉料进料口2,在喷头壳体1的顶部右端设有液体料进料口3,在喷头壳体1的底部还设有出料口4;

在喷头壳体1的顶部中间分别设有电机5和与电机5的输出轴端连接的减速机6,同时在减速机6的输出轴端还连接有竖直向下设置并伸至喷头壳体1内部的搅拌轴7,在搅拌轴7上还从上至下分布有多个搅拌叶片8,在搅拌叶片8上还均匀分布有多个叶片孔;

在搅拌轴7的底端还设有圆锥体9,且圆锥体9的尖部朝上,在喷头壳体1的竖向内侧壁上还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在喷头壳体1的竖向外侧壁上还设有电加热套10,在电加热套10的外部还设有保温套11,同时在位于圆锥体9下方的喷头壳体1的竖向内侧壁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2。

在上述结构下,通过设置搅拌轴7和搅拌叶片8,能够对进入喷头壳体1内的材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通过在喷头壳体1的竖向外侧壁上还设有电加热套10,在电加热套10的外部还设有保温套11,从而使得喷头内的材料能够得到均匀的受热,并且还能大大降低热量的损失速度,通过在搅拌轴7的底端设有圆锥体9,便有效防止了喷头壳体1内的材料未经充分搅拌便直接落至出料口4处,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对材料的搅拌效果。

作为优选,对于上述新型3D打印机喷头,其中位于搅拌轴7上部的搅拌叶片8的长度小于位于搅拌轴7下部的搅拌叶片8的长度。

并且,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3D打印机喷头,其中在竖直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搅拌叶片8之间的间距从上至下依次递减。这样,随着喷头壳体1内的材料不断下落,其所受到的搅拌混合作用越强,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材料在从出料口4流出之前得到充分的搅拌。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3D打印机喷头,其中圆锥体9的底面的直径大于出料口4的内径。

作为再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3D打印机喷头,其中在喷头壳体1上还设有安装座13,且安装座13与喷头壳体1之间为可拆连接。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能够对材料进行更加均匀的加热并有效降低热量损失,同时还能大大增强对材料的搅拌效果,从而大大保证了3D打印机的使用性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