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以及再加工薄膜软管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4214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制造以及再加工薄膜软管的方法以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4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制造以及再加工薄膜软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种方法中,在挤出工具中将合成材料熔体转变为柱形的熔体流。这经常在螺旋分配器中进行,然而已知能够用于所述目的的冲孔工具(dornwerkzeuge)。随后所述熔体流从环型喷嘴中拉出,该环型喷嘴配属于所述挤出工具并且尤其是所述挤出工具的组成部分。为了形成薄膜软管,现在对其进行冷却。这种冷却能够托付给周围空气,然而实践中使用调温装置,用该调温装置将流体的被调温的体积流导引到所述薄膜软管上,优选到其外周缘上,然而在需要时也或者备选地到其内周缘上。所述调温装置经常划分成周缘区段,从而能够以所述体积流的不同的大小(也就是说在此能够理解为“大小”的是流体量每时间单位)并且/或者以所述体积流的不同的温度对所述薄膜软管的相应的周缘区段进行加载。以这种方式能够平衡薄膜厚度的不均匀性,如所述不均匀性在已知的挤出工具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那样。如果用较小的体积流并且/或者用较高的温度来加载所述薄膜软管的周缘区段,则在此相比于相邻的周缘区段保留了还没有固化的薄膜软管的较低的粘性,从而在此使得所述薄膜软管较强地“潮解(zerfließt)”并且由此变得较薄。在相比于相邻的区域较强的冷却的情况下出现相反的情况。在此,所述薄膜至少首先在其厚度方面进行维持。尽管如此,在所述薄膜软管的厚度方面即使小的不均匀性也在所述薄膜软管的周缘上经常出现。为了使所述不均匀性不影响后面的加工步骤,该薄膜软管如下进行再加工。所述薄膜软管通常在其制造之后被整扁(flachgelegt)。这意味着在引入侧向上的折合边缘(falzkanten)的情况下使得两个所产生的薄膜层相互置于接触。

在此,经常将整扁装置(用其来执行前面所述步骤)相对于通常固定的挤出工具进行转动。然而此后由此所述折合边缘在所述薄膜软管的外周缘上“偏移”,并且薄膜厚度的不均匀性也由此“偏移”。

为了不同的目的,对这种薄膜软管进行再加工。这经常是包装任务,需要所述薄膜以用于所述包装任务。

与所述薄膜的使用类型无关地已证实的是,经常这种薄膜在一定的部位处比在其它部位处强地受到负荷。所生产的薄膜的厚度匹配这种最强的负荷,此后当然其中,所述薄膜的如下区域得到维持,在所述区域中保守设计了所述薄膜厚度。因此,能够容易地看到的是,使用太多薄膜材料并且由此造成过高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用于制造并且用于再加工薄膜软管的方法和装置,用该方法和装置能够节省材料并且由此节省成本。

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所有特征得到解决。

在此设置成,在所述调温装置的至少一个周缘区段中的第一体积流不同于其它周缘区段的体积流,其中,在所述薄膜软管处产生至少一个厚部位,其中,相继以相邻的周缘区段产生所述第一体积流,其中,所述第一体积流以匹配所述整扁机构的转动的方式通过相应至少一个周缘区段来产生,从而所述至少一个厚部位相对于所述整扁机构基本上占据相同的位置。

在本公开文件的范围内,词语“一”以及类似词语仅仅是随其后的名词的不定冠词。它们无论如何不应理解为关于数量的限制,除非明确如此标明。

也就是说生产至少一个厚部位,那么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厚部位有意识地来制造,以便此后能够在所涉及的部位处例如提供所述薄膜的较高的机械强度。也就是相较于用于一定的所设置的使用目的的常规的薄膜软管能够整体上降低所述薄膜厚度,其中,在随后施加的厚部位中能够设置原有的薄膜厚度。然而在此用厚部位不是指在制造尽可能均匀厚度的薄膜的范围内不可避免地出现的较厚的部位,而是指有意识的厚部位,其与理论厚度或者实际上的平均厚度偏差了至少10%、尤其至少20%、优选30%。

为了产生这样的厚部位设置成,使所述薄膜软管的所涉及的周缘区段比相邻的区段快地冷却。为此,所述调温装置的所涉及的周缘区段相较于周围的周缘区段产生具有较低温度的体积流和/或较大的体积流。也就是说调整改变的参数。

然而所述改变的参数没有与所述调温装置的周缘区段固定地结合。更确切地说,在转动的整扁装置中设置成,在所述调温装置的相邻的周缘区段中相继调整所述改变的参数,而在其中调整了所述改变的参数的周缘区段中撤回所述改变的参数。以这种方式能够使所述厚部位在所述薄膜软管的周缘上运动。在此,取决于所述整扁装置的转动运动地进行所述调温装置的周缘区段的连续的加载。在此设置成,所述厚部位相对于所述整扁装置基本上占据相同的位置并且没有相对于所述整扁装置移位。

在此,所述薄膜的厚度能够通过控制或调节进行调整。原则上能够设置成,制造具有与理论厚度或平均厚度尽可能小的偏差的薄膜软管。厚部位此后叠加于这种厚度,从而在所述周缘上产生了所述薄膜软管的所希望的厚度轮廓(dickenprofil)。在此能够用厚度测量仪器测量所述厚度。测量数据能够引入给控制和/或调节机构,该控制和/或调节机构此后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调温装置的周缘区段处。也能够将关于所述厚部位的数据传达给所述控制和/或调节机构,从而所述控制和/或调节机构能够通过相应地操控所述调温装置的周缘区段来产生所述厚部位。所述控制和/或调节机构也有利地控制所述整扁机构的转动运动或者至少获得关于所述转动运动的数据。那么能够匹配厚部位产生。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设置成,将所述薄膜软管在其整扁之后通过可逆式装置(reversiervorrichtung)进行引导。可逆式装置是在其中转向辊子和换向杆与软管轴线间隔开布置的装置,其中,该装置的轴向延伸横向于所述软管轴线伸延。所述转向辊子与换向杆围绕所述软管轴线的摆动实现了即使在整扁机构转动时也借助于固定布置的输送辊子对来拉出所述薄膜软管。用这种可逆式装置确保了所述厚部位也保留在所设置的位置处并且不会事后相对于所述折合边缘移位。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将至少两个厚部位引入到所述薄膜软管中。这样的数量提供了优势,因为在许多应用中需要对称构造的薄膜。由此例如能够设想的是,由所述软管来制造袋子(beutel)。那么所述厚部位能够围绕折合边缘周围环绕地(laufend)布置,从而能够补偿所述材料的、由所述折合边缘产生的薄弱部。

也有利的是,在偶数数量的厚部位中相应两个厚部位对置、也就是以180度的周缘角度错开地布置,这又随之带来对称的构造。

在本发明的其它优选设计方案中,将侧折叠部(seitenfalten)置入到所述薄膜软管中。由厚部位与侧折叠部构成的组合在薄膜制造的同时已经实现了所述薄膜的合适的预批量生产以用于不同的使用目的。

在此特别优选的是所述薄膜的如下位置的厚部位的引入,在所述位置处放置了侧折叠部的外边缘。以这种方式即使在侧折叠部软管(seitenfaltenschläuchen)中也能够有针对性地使得在随后的加工中强地受到负荷的部位持久耐用(haltbar),而不是为此将整个薄膜软管制造成持久耐用并且由此材料密集(materialintensiv)。

用前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制造的薄膜软管能够以不同的类型进行再加工。

在此,再加工的最简单的类型是卷起所述薄膜软管。在此,所述薄膜软管能够卷起为软管。此外,所述薄膜软管能够在两个侧边缘的区域中被切开。以这种方式分开的薄膜幅面能够相互独立地各在卷绕机构中再加工成卷。最后能够将仅仅一个侧边缘切开并且将随后打开的软管卷起。这种薄膜能够直接由最终消费者使用。所述最终消费者经常需要在其中所述侧边缘被增强的薄膜,所述侧边缘能够用按本发明的方法非常简单地产生。

在所述再加工的另一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设置成,所整扁的薄膜软管引入给用于包装多个相叠堆叠的物体的装置,其中,用牵引机构将所述薄膜抓住在保持位置处并且将所述薄膜在所述物体上进行牵引。这种装置经常称为拉伸罩设备(stretchhaubenanlagen)。“相叠堆叠的物体”这个概念例如能够基于在其上布置有单个的其它物体的托盘(palette)、如例如家用仪器。其它例子是多个尤其相同的物体的堆叠的组件。这种组件同样能够位于托盘上,然而也能够设计成没有托盘的。包括多个保持元件处的牵引机构在一定的保持位置处抓住所述薄膜并且随后将所述薄膜在相叠堆叠的物体上进行牵引。所述保持位置优选是放入所述薄膜软管中的侧折叠部的外边缘。所述牵引机构也能够会从所述保持位置出发来容纳所述薄膜软管的部分,从而所述薄膜软管的牵引更确切地说等同于将所述薄膜软管放到堆叠的物体上。在相叠堆叠的物体的所描述的包装中,所述薄膜尤其在所述保持位置处强地受到负荷,从而所述薄膜在所述部位处必须足够厚。在其它部位处,所述负荷以及由此还有对所述薄膜厚度的要求较小,从而通过按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达成成本节省。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成,所整扁的薄膜软管引入给用于形成、填充以及封闭包袋(säcken)的装置。在这种装置中,首先由所述薄膜软管生产空的包袋,其中,在前面行进的端部的横向焊接以及分离的情况下来制造上面打开的软管件。该软管件引入给填充站,由此对所述软管件进行填充。此后在关闭站中将上面的端部同样封闭。这种装置的特别之处在于,将所述软管件从其分离之前的时间点由装置组成部分、通常由抓握件来保持直到在关闭的上面端部之后为止。同样在此,所述侧折叠部尤其于在其处所述横向焊接与所述外边缘相交或者碰到所述外边缘上的部位处强地受到负荷。也就是说所述薄膜软管在所述侧折叠部的外边缘处的较大的厚度相较于其余的部分在此也是有利的。

在另一本发明变型方案中,所整扁的薄膜软管也能够引入给拉伸设备(streckanlage),在所述拉伸设备中所述薄膜软管沿着输送方向被拉伸。在这种拉伸设备中,对所述薄膜软管或者也对由此产生的薄膜幅面进行加热,并且沿着其输送方向拉伸了直到其原始长度的十倍。在此,在所述薄膜软管的缘边或者所述薄膜幅面处的厚部位能够有助于降低在这种过程中出现的缩幅(neck-in),因为通过所述厚部位使得所述薄膜较固定地通过辊子间隙来保持。代替或者除了厚部位之外,也能够设置有薄部位,所述薄部位能够事先补偿随着所述缩幅同时出现的加厚部。

按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的改进方案设置成,所述调温机构的相应的周缘区段(用所述相应的周缘区段来产生所述第一体积流)与如下角度位置偏差了一角度,所述整扁机构在其转动运动期间占据所述角度位置。也就是说这涉及所述第一体积流的卷绕位置相对于如下位置的“提前”,所述厚部位应该相对于所述整扁机构布置在所述位置处。这是有利的,因为在一时间点上用体积流加载的薄膜区段需要一定的持续时间,直到其到达所述整扁机构。如果没有设置有这种提前,那么在被整扁的薄膜软管中能够在不期望的位置处观察到厚部位。然而在此在所述整扁机构的换向点处没有发生提前。当所述整扁机构可逆地转动,也就是在两个角度位置之间来回转动时能够观察到换向点。所述整扁机构的可逆式运行在本发明中原则上是有利的。

所述提前有利地为至少5°、尤其至少10°。

开头所述的任务也能够根据权利要求14的特征通过以下方法得到解决,即在所述调温装置的至少一个周缘区段中的第一体积流与其它周缘区段的体积流不同,其中,在所述薄膜软管处产生至少一个薄部位,其中,相继以相邻的周缘区段产生所述第一体积流,其中,所述第一体积流以匹配所述整扁机构的转动的方式通过相应至少一个周缘区段来产生,从而所述至少一个薄部位相对于所述整扁机构基本上占据相同的位置。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针对性地在如下角度位置处将所述薄膜软管成型得较薄,在所述角度位置处相对于其它角度位置仅仅要求所述薄膜的较小的强度。此外也能够组合权利要求1和14的特征,以便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材料以及成本节省。

所述任务此外通过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得到解决。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以及细节从下面的描述中得知,在其中参照附图详细地解释不同的实施例。在此,在权利要求以及说明书中提到的特征分别能够本身单个地或者所提到的特征的任意组合对本发明来说都是重要的。结合按本发明的方法、当然还有结合按本发明的装置所描述的特征以及细节在整个公开的范围内适用,并且相应地反之亦然,从而在关于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公开方面始终能够相互地参照。各个附图:

图1示出用于制造薄膜软管的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用于制造薄膜软管的装置1,所述装置1首先包括至少一个挤出机2,用其能够塑化例如以颗粒形式存在的合成材料。由此产生的合成材料熔体通过管路3引入给挤出工具4,在这里所述熔体转变为柱状的熔体流,从而该熔体流能够从附图中不可见的环型间隙5中沿着拉出方向z拉出。现在存在有还没有凝固的薄膜软管6。该薄膜软管从内部通过轻微的过压进行充气,从而所述薄膜软管在可选的校准装置7内部具有较大的直径。通过调温装置8进行所述薄膜软管的凝固,该调温装置经常由于其环状的圈住所述薄膜软管的设计也称作冷却环。

所述薄膜软管6在经过所述校准装置之后到达整扁装置9的作用区域内,在所述整扁装置中圆形的薄膜软管转变为具有增加的偏心率的椭圆形的横截面,直到其最后在拉出辊子的影响区域内形成两个处于相叠的薄膜幅面,所述薄膜幅面在其侧处相互连接。

所述整扁机构布置成可转动的,其中,转动轴线基本上与图1中通过点划线说明的软管轴线11对齐。用箭头12说明了所述整扁机构的可转动性。

所述调温装置8分成不同的周缘区段。该调温装置的每个周缘区段能够用单独的体积流(流体量每时间单位)和/或用具有单独温度的体积流来加载所述薄膜软管。优选地,设置为流体的是空气。由此能够对所述薄膜软管的、配属于所述调温装置的所涉及的周缘区段的周缘区段进行单独调温、尤其冷却。所述薄膜软管的、由于所述调温装置的较强冷却作用而不再如此强烈“潮解”的周缘区段构造出附图中用双线说明的厚部位13。

为了使所述厚部位总是到达所述整扁装置的固定的位置处,还需要的是,使该厚部位沿着周缘运动,这在附图中用箭头14说明。所述厚部位的这种“偏移”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即使得所述调温装置的沿着箭头14的方向最近的周缘区段在其参数方面进行改变,以便现在相邻于刚好具有厚部位的、所述薄膜软管的周缘区段地产生厚部位。当前的厚部位回退(zurückgefahren),方法是所述调温装置的所涉及的周缘区段现在再对配属于其的角度区段产生较少冷却作用。

此外,图1示出了可逆式机构15,其具有将所整扁的薄膜软管从所述整扁装置引导到位置固定的辊子16的任务,而不出现损伤。箭头17说明了所述薄膜软管现在被引导至进行再加工,所述再加工在这里没有进一步进行说明。

附图标记列表

1装置

2挤出机

3管路

4挤出工具

5环型间隙

6薄膜软管

7校准装置

8调温装置

9整扁装置

10

11软管轴线

12箭头

13厚部位

14箭头

15可逆式机构

16辊子

17箭头

18

19

20

21

22

23

2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