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电缆线的方法、用于这种方法的模具和缆线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42115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造电缆线的方法、用于这种方法的模具和缆线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沿缆线纵向方向延伸的、尤其是带有缆线芯部和包裹缆线芯部的外护套的电缆线的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在该方法中使用的缆线和模具。



背景技术:

在这种电缆线中的外护套通常通过成型方法由在制造过程中可凝固的塑性物质构造。在此,首先施加液态的或粘稠的塑料物质,其随后固化。这例如通过本身凝固或主动地通过输送(激活)能量例如通过辐射等实现,从而实现主动的硬化。随后,如果没有从说明书中得到不同的描述,概念“硬化”包含被动的凝固和主动的硬化。

通常,将其他附加的功能单元整合到外护套中。因此,例如在外护套上直接浇注有密封元件,例如套管,或者防弯折元件或其他的加宽部例如也安置在端部区域中,插头布置在加宽部上。为了构造附加的功能单元,在此通常从已经预制造的、必要时带有已经存在的部分外护套的单元出发,附加的过程步骤是需要的,以便将附加的功能单元安置在外护套上。这通常通过压注法实现,其中,预制造的缆线束置入到模具中,并且随后,将可硬化的物质引入到模具中,以便构造功能元件。

所提到的外护套因此通常在两阶段的过程中制造。为此,在第一阶段中,外护套例如通过连续的挤压方法施加,以便因此将带有缆线芯部和外护套的缆线坯件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货物提供。缆线坯件随后缩短到期望的长度,并且在端部侧例如抵靠插头元件,并且最后浇注外护套的功能单元,例如防弯折元件、插头包封件、密封元件等。

总体上,该两阶段的方法是比较昂贵的。对于在使用状态下是可见的且例如由最终用户使用的缆线,这也通常导致并不十分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任务是能够实现简化地制造这种类型的电缆线。

该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制造沿缆线纵向方向延伸的电缆线的方法解决,电缆线具有缆线芯部和包裹缆线芯部的外护套。外护套在此总体上在持续的成型方法中借助模具构造,其中,在该成型方法中,外护套的各个护套区段连续地通过以可凝固的或可硬化的塑性物质包裹缆线芯部来构造。在至少一个部分区段中,在此产生带有沿缆线纵向方向改变的横截面几何形状的外护套。

缆线芯部优选连续地或持续地输送给模具,并且区段式地设有外护套。换言之:缆线芯部连续地或持续地引导穿过模具,并且外护套施布到缆线芯部上。适宜地,模具为此具有输送开口,通过输送开口,缆线芯部引导到模具中。在改进方案中,适宜地,模具也具有离开开口,通过离开开口,设有外护套的缆线芯部从模具中运输出来。模具尤其是封闭的模具,除了输送开口和必要时离开开口以外,也就是说,该模具沿周边方向完全包裹缆线芯部。替选地,涉及根据阴模类型的敞开的模具,也就是说,其朝一径向侧不包裹缆线芯部。

因此利用成型方法,总体上在持续的方法中产生外护套的变化的横截面几何形状。由此实现的是,尽管是持续的方法,但之前描述的功能单元还是可以直接在外护套的造型中构造在外护套上。因此,不需要附加的压注步骤来安置功能单元。在功能单元的区域中(在功能单元中,外护套具有改变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外护套因此总体上均质并且均匀地构造,也就是说没有构造出材料分离部位。

电缆线在此优选是非刚性的、弯曲灵活的缆线,也就是说其不具有固有的形状稳定状态。这种电缆线尤其是考虑作为用于电气设备的连接缆线。

适当地,缆线芯部在方法期间至少在模具内部保持被牵引,由此,尤其是避免了缆线芯部相对于外护套的不期望的错位。这种错位通常在常规的压注法中由于通过在侧面注入模具中的塑性材料导致的侧向作用的力得到。因此,通常借助附加的牵引负载与力作用特别有效地且以简单的方式相抗。因此,尤其是在缆线的旋转对称的部分区段中,缆线芯部布置在中央,也就是说沿缆线的中心轴线布置。在带有圆形的部分区段的缆线的情况下,例如,缆线芯部在整个部分区段上沿在此是圆形的横截面几何形状的中心点延伸。通常可行的是,缆线芯部借助该方法沿预定的纵轴线布置,也就是说,阻止缆线芯部在期望的位置方面的在过程技术上引起的滑动。沿旋转对称的部分区段,纵轴线尤其是对应于上面提到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尤其是圆形、正方形或另外的规则的多边形,但也例如是矩形,其是关于中心轴线双重旋转对称的。

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给模具至少配属引导元件,缆线芯部通过引导元件引导,并且保持牵引。引导在此尤其是理解为根据引导元件前置或后置于模具地要么是输送要么是输出。该设计方案是特别简单的,并且同时能够实现至少在缆线芯部的以给定的时间点穿过模具的部分区段上提供适当的牵引力。在适宜的改进方案中,第一引导元件前置于模具,第二引导元件后置于模具,用以使缆线芯部保持牵引。引导元件优选构造为运输元件,并且尤其是构造为所谓的履带,其中,在至少两个引导元件的情况下,第一引导元件作用为制动履带,根据需要阻碍将缆线芯部输送到模具中,并且其中,第二引导元件是进给履带,其为了产生牵引负载将由外护套包裹的缆线芯部运输离开模具。通过适当选择两个引导元件的滚动或运输速度产生适当的牵引力,借助牵引力使缆线芯部保持伸展。优选地,牵引负载也在引入塑性物质期间起作用,从而直接补偿缆线芯部的可能的由温度导致的膨胀,也就是说,缆线芯部保持绷紧。尤其是周期性交替地进行,首先在引入物质时固定缆线芯部,并且随后进行运输,从而类似于走停运行(stopandgobetrieb)地得到缆线芯部的履带式的运输。

在适当的变型方案中,引导元件构造为保持件,尤其是保持爪。该变型方案特别适用于近似连续的方法,其中,缆线芯部为了在各自的部分区段上构造外护套而与模具一起运动,也就是说相对于模具静止。模具和定位在其中的缆线芯部在此相对于注入点运动。通过注入点,给模具沿压注缝隙输送塑性材料。然后,在材料输送结束后,保持爪松开,并且将部分区段从模具中运输出来,并且输送缆线芯部的还未包覆的下一部分区段。保持爪于是又被激活,并且构造缆线的下一部分区段。

在优选的改进方案中,为了构造外护套,塑性物质引入到模具中,其中,模具具有至少一个成型模块,其具有带有沿缆线纵向方向变化的横截面几何形状的成型腔,用于构造带有相应变化的横截面几何形状的部分区段。由此尤其可行的是,制造带有几乎任意的外轮廓的缆线。在此尤其地,侧凹部也是可以实现的。横截面几何形状不必是对称的,而且原则上可以假定是所有可想到的形状。以该方式,一个或多个部分区段沿缆线可以装备有不同的功能元件。如果还必须添加附加的例如电子的构件,那么功能元件或至少功能元件的壳体由于与外护套一起构造而有利地是外护套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与外护套一体式地制造。由此,已制成的缆线明显变得美观,而且也获得特别是在密封性和牢固性方面的功能性。

在方法的适宜的变型方案中,外护套借助模具以调整的挤压方法产生,挤压方法也被称为喷注挤压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在挤压步骤中,缆线芯部持续地穿过成型模块,并且外护套的带有恒定的横截面几何形状的部分区段压挤到缆线芯部上。在随后的结束步骤中,缆线芯部保持在成型模块内,并且引入的塑性物质在成型模块中硬化。因此,在结束步骤中,部分区段构造为端部区段。该变型方案的特别的优点在于,在挤压步骤中和在结束步骤中,在模具中存在均匀的、径向的且同中心的压力。由此,结束步骤尤其是与常规的压注法不同。调整的挤压方法可以不仅以在常规的挤压器上构建的方式而且也可以以在常规的喷注组件上构建的方式在机械技术方面实现。

成型模块在此尤其是满足两个功能:一方面,成型模块在挤压步骤中用作挤压喷嘴或通向其中一个这种挤压喷嘴的输送部,并且另一方面用作结束步骤中的注模。在此,塑性材料的输送在两个步骤中以相同的方式实现,即,尤其是基本上沿纵向方向并且相对中心轴线同中心地进行。然而在结束步骤中,输送中断,并且代替运输地对材料进行硬化。

原则上,在适当的改进方案中可行的是,将以上述方式制成的缆线重新作为子缆线输送给该过程,从而在已经制成的子缆线上借助上述方法添加另外的子缆线。已经制成的子缆线在此是半成品,用作初始点,并且后置于模具地布置,以便进一步模制附加的子缆线。优选地,半成品置入到模具中,并且外护套至少区段式地施加到该半成品上。也就是说:半成品包括缆线芯部,外护套借助在此描述的方法施布到缆线芯部上。代替仅一个缆线芯部地使用已经在其上模制部件的缆线芯部。这例如在制造耳机的情况下是有意义的。半成品在此包括y形的用于分为两个单独的子绳的分叉部以及连接缆线的从分叉部延伸的缆线芯部,在子绳的端部上分别布置有耳塞。半成品在方法开始时置入到模具中,随后,使得连接缆线的缆线芯部设有外护套。在此,连接缆线有利地可以以任意的长度实施。

针对半成品的上面描述的改进方案非强制必要的是,成型腔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在缆线纵向方向上发生改变。更确切的说,上面描述的成型方法也适用于如下变型方案,在该变型方案中,成型模块具有带有沿缆线纵向方向不变的横截面几何形状的成型腔。由此,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制造带有适当的密封性和形状稳定性的更长的缆线。在此,更长的缆线理解为如下缆线,其长度几乎不适合用于压注法,也就是说,例如在1和5m之间。这种方法,尤其是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但不带有变化的横截面几何形状的特征的方法被视为独立的发明。由此保留提出分案。

适当地,成型模块是可分开的,在硬化后分离,从而将设有外护套的缆线芯部从成型模块中取出。因此可以实现已制成的缆线的特别简单的取出。该取出在此尤其是类似于在常规的压注法结束时取出已制成的压注部件。

适宜地,成型模块被调温,并且至少在结束步骤中被主动冷却,由此,可以在结束步骤中特别快地执行硬化。调温也能够实现在挤压步骤方面的优化,从而尤其是塑性材料的流动特性可调节的。在特别适当的设计方案中,成型模块沿缆线纵向方向具有特定的温度曲线,由此能够实现对挤压步骤的特别全面的控制。为了得到尽可能均匀的硬化,在结束步骤中也选出适当的温度曲线,其通常与挤压步骤中的温度曲线不同。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成型模块构造为嘴型件,或者具有至少一个这种嘴型件。挤压芯轴前置于嘴型件,缆线芯部又引导通过挤压芯轴。在此,在构造环形的空心空间的情况下挤压芯轴容纳在材料分配器中,通过材料分配器输送塑性物质。该设计方案特别适用于挤压步骤和与压注类似的结束步骤的组合。此外,基于环形的空心空间,有利地不进行像在常规的压注法中那样的直接的侧面浇注,而是沿缆线芯部的周边方向均匀地、同中心地且环形地注入塑性材料。塑性材料在此有利地通过挤压芯轴的外壁且基本上沿缆线纵向方向导入到成型模块中。

尤其是为了在离开成型模块时硬化塑性物质,将冷却模块后置于成型模块,借助冷却模块,在挤压步骤期间冷却施加到缆线芯部上的物质。因此,冷却模块此外有利地用作例如在轮廓挤压中的校准工具。为了实现特别有效的冷却,一定数量的冷却剂钻孔引入到冷却模块中,通过冷却剂钻孔泵吸适当的冷却剂。此外,冷却模块类似于成型模块地有利地是可分开的,以便在结束步骤后简化已制成的缆线的取出。

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冷却模块相对于成型模块热绝缘,并且两个模块至少在挤压步骤期间被不同地调温。以该方式,也能够与冷却模块中的最佳硬化同时地实现对成型模块中的塑性物质的最佳调温。因此在挤压步骤中,尤其是加热成型模块以及对冷却模块进行冷却,在结束步骤中相反地,冷却两个模块。于是,基于热绝缘,至少在挤压步骤中不同调温的模块的相互影响有利地得到减小,或者完全阻止。

替选地或与一个或多个上面描述的设计方案组合地,作为成型方法使用与如下方法相仿的方法,像其例如在wo2006/045720a1或wo2009/043755中描述的那样。连续的成型方法是组合式的挤压方法和压注法,其使两个方法的优点相互关联,也就是说一方面,在连续的方法的范围内产生外护套,并且同时不连续地构造带有改变的横截面几何形状的部分区段。

也被称为喷出(exjection)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已经设定模块化地构建的模具,其具有相互串接的各个成型模块。各个成型模块在此要么线性地要么圆形地运动,并且在尤其是固定的注入点处,也就是说尤其是在注入喷嘴上经过,通过注入点或注入喷嘴,作为熔化物提供的可硬化的物质分别注入到单个成型模块中,随后,下一成型模块引导到浇注部位上。在此,成型模块尤其是连续地在过程方向上沿浇注部位引导,并且沿压注缝隙进行填充,压注缝隙沿过程方向引入到成型模块中。在填充第一成型模块后,将该成型模块引导离开浇注部位,也就是说,压注缝隙不再与注入点连接,从而不会输送另外的物质,并且引入的熔化物可以凝固。缆线的凝固的部分区段可以从成型模块中导出。为此,成型模块例如分为两个子半体,其是敞开的,以便导出凝固的部分区段。由此总体上可以制造连续构件,其在连续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模具的模块化的结构产生。通过将模具分为各个成型模块,在成型模块内变化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可以作为成形腔保持。与两个所提到的申请wo2006/045720a1和wo2009/043755不同地,并且补充地,导体芯部连续地输送给模具。

优选地使用多个成型模块,其中的至少一个成型模块为了构造直线的部分区段构造有平行于缆线纵向方向延伸的外轮廓,也就是说恒定的横截面几何形状。通过使用多个成型模块尤其是可以制造多个彼此不同的部分区段。

根据优选的设计方案,在连续的成型方法的范围内,在至少一个部分区段中连续扩大横截面几何形状。外护套因此在其中一个部分区段中优选地具有锥形的扩大部,尤其是在在端部侧与线缆相邻的功能元件的区域中例如具有插头元件。尤其是在上面描述的带有挤压步骤和结束步骤的方法中,借助连续扩大的部分区段可以制造出缆线的增厚的端部区段。

为此替选地或补充地,在至少一个部分区段中构造出如下元件的其中一个元件或者如下元件的组合:径向向外凸出的肋、防弯折件、密封套管。构造为肋的元件在此要么作为圆环分别彼此间隔开地绕剩余的外护套延伸,要么螺旋形延伸地布置,要么以其他的几何形状布置。借助肋,以简单的方式提供特别防滑的表面,由于该表面,针对缆线使用者的操纵尤其是特别舒适地设计。在此,通过凸出的肋尤其是构造出防弯折件。这又优选地在缆线的端部区域中进行。此外,适当变化的横截面几何形状也适用于作为防弯折件。在构造密封套管时,在装入的状态下在后面尤其是密封贯通开口,缆线引导穿过贯通开口。代替上面提到的实施方案地或者除了上面提到的实施方案以外,还可想到部分区段作为用于功能元件(例如用于插头、耳机、传感器或阀)的壳体或基本结构的许多另外的实施方案。

优选地,在至少一个部分区段中,横截面几何形状总体上得到改变。因此,通过横截面几何形状的变化,横截面积和环绕的轮廓发生改变。由此例如能够实现的是,在至少一个部分区段中,横截面几何形状从圆形变为椭圆形、棱角形等,或者相反地变化。借助横截面几何形状的改变有利地可以实现的是,在运行中避免缆线的平移、扭曲或同时避免这两种情况。因此,三角形的横截面几何形状例如能够实现平移,然而不会实现缆线的扭曲。

适宜地,预定一长度,并且在至少一个部分区段之前或之后,外护套在预定的长度上,以相同的横截面几何形状产生。在变型方案中也可行的是,在至少一个部分区段之前和之后,产生带有相同的横截面几何形状的外护套。通过这两个变型方案尤其是可以构造出如下缆线,其首先是带有特定的长度,也就是基本上带有预定的长度的线缆,该缆线带有沿线缆或在线缆端部上布置的功能元件。在此,功能元件或至少其壳体有利地是线缆外护套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与外护套一体式地制造,并且具有与之相关的已经提到的优点。

在优选的改进方案中,像已经在上面说明的那样,至少一个部分区段沿缆线纵向方向在端部侧构造,并且构造为端部区段。端部区段在此例如具有整合到外护套中的电气功能元件,例如插头元件、开关或传感器。由此得到将功能元件的(插头)端部区域在无附加件、视觉上吸引人的情况下整合到外护套中。此外,通过这种整合确保了特别高的密封程度。

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使用多部件成型方法,尤其是所谓的2k方法,其中,使用多个尤其是两个不同的塑料用于构造外护套。为此使用多个尤其是两个(压)注组件,通过(压)注组件输送不同塑性的塑料物质。外护套因此在不同的区域中具有不同的塑料,塑料在其特性,例如物理特性方面有所不同。在此,尤其是构造出带有不同的硬度的区域。特殊地,在带有与基本形状不同的、变化的横截面几何形状的区域中,特殊的功能元件或功能区例如由与基本形状不同的,尤其是更硬的材料构造。

优选地,多个成型模块布置在模块箱中,由此,该方法可以特别简单地模块化地设计。在此,多个成型模块尤其是沿纵轴线依次安装到模块箱中。以适宜的方式附加地布置有取向元件,用于成型模块的取向和尤其是锁定。为此适当地,一定数量的引导轨或引导绳平行于纵轴线地引导,并且引导穿过成型模块,尤其是其中每个成型模块。为了在执行方法期间确保最佳的保持,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在模块箱中的成型模块沿纵向方向相互挤靠。为此,模块箱在端部侧具有封闭的壁或其他的配对靠置部,成型模块的堆叠件向配对靠置部压紧。在另外的端部上,模块箱尤其是敞开的。为了产生特别均匀的挤压力,在另外的端部上,尤其是根据封闭板的类型构造的第二配对靠置部添加到堆叠件上,其中,封闭板尤其是同样具有用于取向元件的适当的穿引部。

通过模块化的结构,不同的缆线类型可以低成本地利用一组成型模块制造。为此,仅不同的成型模块得到组合,或者其顺序得到变化。由此能够实现低成本的、灵活的方法。

该任务此外通过带有权利要求20的特征的缆线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改进方案和变型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缆线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分别包括多个周期性交替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区段,其中,第一部分区段分别具有预定的长度和沿缆线纵向方向恒定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并且其中,第二部分区段构造为紧固点。紧固点例如构造为所谓的枝状按钮(tannenbaum-knopf)或者也构造为扣眼、舌板等。在适当的设计方案中,缆线优选是带形的导体,尤其是设有外护套的铜带,其以周期性重复的间距具有一定数量的紧固点,紧固点优选构造为枝状按钮,并且基于该方法一体式地在外护套上成形。替选地,带有特殊的紧固点的缆线构造为(圆)线缆。借助所说明的方法,这种缆线特别简单地制造,并且此外尤其是在势能上有强烈要求的紧固点上具有高的形状稳定性。

通常,缆线尤其是具有沿缆线纵向方向和沿纵轴线延伸的缆线芯部。在延伸出的状态下,缆线芯部在整个缆线上因此直线地延伸。尤其是在其横截面几何形状旋转对称的部分区段中,缆线芯部因此在中央在中心轴线上延伸。通过缆线芯部的特别精确的取向或定心,外护套在缆线的每个区段上具有适当的和尤其是均匀的径向厚度。

缆线适宜地是用于电气设备的可见的连接电缆。连接电缆在此尤其是用于传递声音文件、视频文件或数据文件的媒体数据电缆。但除此以外,也可以涉及用于家用电器,尤其是那些在其中连接电缆持续是可见的家用电器的连接电缆。通过在此描述的电线缆实现电缆线的特别的设计效果。

该任务此外通过带有权利要求23的特征的模具解决。在此,结合该方法和缆线提到的优点和改进方案根据意义也适用于模具。

模具包括成型模块,其具有带有改变的横截面几何形状的成形腔以及用于输送缆线芯部的输送开口。借助这种模具,可以制造带有特别有利地取向的缆线芯部的缆线。成型模块构造为可分开的挤压喷嘴,并且在该情况下特别适用于执行上面描述的带有挤压步骤和结束步骤的喷注挤压方法。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随后借助附图详细阐述。其分别以简化的图示示出: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变型方案的电缆线的视图;

图2示出根据第二实施变型方案的电缆线的视图;

图3a以第一视图示出连续的第一成型方法的非常简化的示意图;

图3b以第二视图示出根据图3a的第一成型方法;

图3c示出根据图3a的成型方法的变型方案;

图3d以分解图示出图3c的布置;

图4示出第一成型方法的第一设计方案;

图5示出第一成型方法的第二设计方案;

图6示出替选的第二成型方法;

图7示出用于根据图6的第二成型方法的模具;和

图8示出根据第三实施变型方案的电缆线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所示的电缆线2分别沿缆线纵向方向4延伸,并且包括缆线芯部6,其被外护套8包裹。外护套8在此由各个直接相互邻接的护套区段10构造。在最后制成的状态下,护套区段10由于随后还要描述的特殊的成型方法不能够被单个地识别,也就是说,各个护套区段10相互邻接的部位是不可辨别的。

外护套8是保护或绝缘套,其通常由可硬化的塑性聚合物物质构造。缆线芯部6是一个或多个电导体芯线12,其例如作为成束的单个芯线或也作为同轴线等存在。缆线芯部6也可以具有由不同的缆线部件构成的复杂结构。在此,光学传递纤维和/或其他的部件也可以整合到缆线芯部6中。然而优选地,缆线芯部6仅是电导体芯线12,其分别具有被绝缘部包裹的电导体。

电缆线2优选是柔软的,也就是形状不稳定的缆线,其例如用作针对尤其是娱乐电器的不同的技术设备的连接电缆。

图1所示的电缆线2具有两个特殊的部分区段14,在部分区段中,外护套8具有与剩余的护套区段10相比不同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在此,在中间位置中构造有密封套管16,也就是说其是外护套8的一部分。在左侧的端部区域中,插头壳体18最后直接成形为外护套8的一部分。密封套管16在此沿径向方向从外护套8的基本形状出发延伸。通常在此,外护套8扩大到是正常直径的许多倍的径向端部直径。在实施例中,密封套管16包括环绕的环槽。此外在实施例中设置的是,密封套管16在其一个端部侧上根据封闭板的类型大致垂直于缆线纵向方向4地延伸。密封套管16例如具有圆形的横截面轮廓或者替选地也具有矩形的横截面轮廓。

以相同的方式,在插头壳体18中还设置的是,该插头壳体选择性地具有圆形的或矩形的横截面轮廓,其沿径向方向凸出于外护套8的基本横截面。然而原则上可以实现基本上任意的横截面轮廓。此外,侧凹部也是可行的。在图1的实施例中,在此设置了突然的更换和因此在插头壳体18开始处的横截面跳变。

图2示出了带有整合的入耳式耳塞20的耳机线缆作为用于电缆线2的实施例。入耳式耳塞20在此也直接一起整合到外护套8中,其中,该外护套为此在端部区域中朝入耳式耳塞20锥形地扩大。在对置的端部上同样构造有外护套8的锥形扩大的端部件,插头元件22从该端部件中露出。连续的成型方法随后借助图3a和3b详细阐述:

为了制造电缆线2考虑到模块化的模具24,模具具有多个直接相互排列的成型模块26。为了输送缆线芯部,在此示出的模具24包括输送开口27a,通过输送开口,在该方法期间,缆线芯部6连续地或持续地导入到模具24中。此外,在图3a和3b中示出的模具也包括离开开口27b,通过离开开口,缆线芯部6可以从模具24中导出。

各个成型模块26根据常见的模具的类型构造,并且例如在中间沿分型面分开。每个成型模块26具有至少一个沿运输方向36延伸的压注缝隙28,其特别明显地可以在图3b所示的俯视图中看到。通过各自的压注缝隙28引入作为熔化物存在的塑性物质30。这借助注入单元32进行,注入单元将物质30在各自的注入点34上注入到各自的成型模块26中。在此,注入点34连续地沿压注缝隙28引导。

各个成型模块26在成型方法期间沿运输方向36在尤其是固定的注入点34处经过。在实施例中,各个成型模块26线性地相互串接。在替选的优选设计方案中,各个成型模块26圆形地相互邻接地布置,从而成型模块沿圆轨总是又在注入点34处经过。在组合中也可行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线性的连续制造,即,多个成型模块26线性地布置,并且重复性地,该列中的相应最后一个成型模块26借助适当的机构置于该列的第一成型模块26之前。该方法特别适用于首先是笔直的缆线2的连续制造。

在各个成型模块26内,成形腔38通过自由的内部空心空间限定,其确定和限定了待构造的外护套8的形状。通过模块化的结构在此能够实现提供不同的成形腔38,以便构造用于各个护套区段10的不同的横截面几何形状。

在图3a和3b的非常简化的示例中,两个外置的成型模块26分别具有带有锥形地扩大的形状的成型腔38。两个中间成型模块26的左边的那个示出成型腔38,其带有正常的、圆形的横截面几何形状,不带有径向的扩大部。最后,在相邻的右边成型模块26示出用于构造径向向外凸出的肋40的肋结构。

在根据图3a和3b的简化的图示中没有示出缆线芯部6,其在引导物质30之前引入到模块化的模具24中。在该实施例中涉及在两侧封闭的模具24,从而所制造的端部线缆已经以限定的长度产生。为此替选地,尤其是在各个成型模块26的圆形的布置中也能够实现连续制造循环缆线,其中,在周期性重复的纵向区段中,特殊的护套区段10重复地构造。这尤其是对于制造标准线缆来说是有利的,标准线缆例如此后还通过切割得到期望的成品长度。

在制造时,各个成型模块26的压注缝隙28依次在注入点34处引导经过,并且通过各自的压注缝隙28引入物质30,直到各自的成型模块26被填充。随后,下一成型模块26被填充,从而连续填充模块化的模具24的通过各个成型模块26形成的内部空心空间。在首先被填充的成型模块26中,在此,物质30已经被硬化,从而缆线2的各个区段在打开各自的成型模块26后可以被连续取出。也就是说,呈线形的形成件连续地从模块化的模具24中取出。

为了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适当的设计方案,图3c和3d以立体图示出了图3a和3b的布置的变型方案。在此,图3d以分解图示出图3a的布置。可以明显看到多个成型模块26,其在此在模块箱41中并且关于纵轴线l依次布置。此外,为了成型模块26的取向,一定数量的取向元件43沿纵向方向l引导通过模块箱41。成型模块26分别具有被取向元件43穿过的相应的穿引部。在成型模块26的堆叠件的下端部上布置有封闭板45,适当的压紧力施加到封闭板上,以便相互固定地定位成型元件26,并且避免或减小成型元件26之间的间隙。

为了进一步的解释,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上面描述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模具24在此包括多个成型模块26,其分别可以分为两个半体26a、26b。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中,三个成型模块26在一列中,也就是线性地布置,其中,两个注入点34安置到中间成型模块26上。为了阻止物质30从压注缝隙28的没有被注入点34覆盖的区域流出,成型模块附加地在此被两个密封板42围住。

给模具24连续地输送缆线芯部6,塑性物质30施布到缆线芯部上。缆线芯部6和成型元件在此沿运输方向36并且相对于注入点34运动。成型元件26在此重复地分成各自的半体26a、26b,并且通过在此未详细示出的机构运输返回,以便再次组合且重新地在注入点34处引导经过。

缆线芯部6在生产过程期间通过两个在此构造为运输元件的引导元件44a、44b输送给模具24,并且以具有所施加的外护套8的方式从模具24中导出,也就是运输出来。在此,缆线芯部6借助引导元件44a、44b也保持牵引,以便阻止在注入物质30时,缆线芯部6相对于预定的纵轴线l滑动,并且补偿缆线芯部6的可能的膨胀,以避免滑动。为了实现牵引负载,在此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一个引导元件44a构造为制动履带,而另一引导元件44b构造为进给履带。

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用于制造缆线2的第二实施例。与上面描述的方法不同地,缆线6借助两个构造为保持爪的引导元件44a、44b保持在模具24上,并且缆线6与模具24一起在注入点34处引导经过。在此尤其地,缆线2完整地制成。在注入物质30且硬化后,缆线2从模具24中取出,并且引导返回,缆线芯部6的新的区段被输送。与在图4中描述的完全连续的方法不同地,该方法因此是在一定程度上连续的。

在图6中示出了成型方法的替选的设计方案,其具有连续的方法部分和类似压注的方法部分,也就是挤压步骤和结束步骤。在此,在图6中示出的系统首先包括模具24,模具具有成型模块26,成型模块在挤压步骤中用作嘴型件,并且在结束步骤中作为用于缆线2的尤其是端部侧的部分区段14的成形件。

为了制造缆线2,给成型模块26通过挤压芯轴46输送缆线芯部6和塑性物质30。在此,缆线芯部6通过挤压芯轴46的凸出部48定中心地输送给成型元件26,也就是沿着纵轴线l,纵轴线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中同时是已制成的缆线2的中心轴线。

塑性物质30通过挤压芯轴46的外壁输送给成型模块26,挤压芯轴在此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到材料分配器50中,并且与其一起构造出呈锥形套形的、通常是环形的空心空间52。通过空心空间52,借助在此未示出的注入单元32引入到材料分配器50中的物质30特别均匀地沿关于纵轴线l的径向方向施布到缆线芯部6上。在此,成型模块26尤其是适当地调温,以便使塑性物质30保持流动性。

然后,缆线芯部6和物质30穿过成型模块26沿运输方向36运输到冷却模块54中。冷却模块相对于成型模块26借助绝缘体56热绝缘,并且此外具有一定数量的冷却剂钻孔58,通过冷却剂钻孔泵吸冷却液体。在冷却模块54中冷却和硬化物质30,从而缆线芯部6在冷却模块的端部上设有已制成的外护套8,用以构造护套区段10。

此外在图6中示出的是,缆线2也可成形到已经制成的半成品60上。在此示出的半成品60包括分叉部,用于分为两个单独的子绳,这例如在耳机中是常见的。半成品60于是在方法开始时适当地置入到模具24中,从而随后,缆线2可以直接且以任意的长度模制。

为了结束缆线2,在图6所示的方法的结束步骤中,中止运输缆线芯部6,并且在成型模块26中保留的物质30硬化。为此,成型模块26尤其是被冷却。通过成型模块26的成型腔38的相应的设计方案,现在,在端部侧在缆线2上布置的部分区段14可以几乎任意地设计。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中,外护套8在部分区段14上与运输方向36反向地扩开地构造。

在图7中以截面视图的分解图示出图6的模具24。可明显看到挤压芯轴46、材料分配器50、成型模块26、绝缘体56和冷却模块54。成型模块26和冷却模块54在此尤其是可分开的,以便有助于在结束步骤后取出缆线2。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缆线2的第三实施例,其尤其是可以利用其中一个结合图4和图5描述的成型方法以简单的方式制造。缆线2设计为循环缆线,即,可以以根据应用要求在制造方法期间是可调节的预定的长度制造。缆线2包括在此实施为带的缆线芯部6,类似扁平带的外护套8施布到缆线芯部上。沿缆线2,以预定的间距a重复地布置一定数量的成形为紧固点62的部分区段14,其在此构造为枝状按钮。紧固点62在此在构造外护套8期间制成,也就是说,与外护套一体式地制造。在两个紧固点62之间相应延伸有护套区段10,其沿纵轴线l具有不可改变的横截面几何形状。

然而,图8所示的缆线2也可以借助图6所描述的方法制造。为此,成型模块26具有适用于构造紧固点62的成形腔36。在挤压步骤中,首先制造护套区段10,在随后的结束步骤中,紧固点62作为部分区段14添加到护套区段上。在硬化后,打开成型模块26,取出缆线2,并且作为半成品60用于模制具有随后的紧固点62的另外的护套区段10。在此,缆线芯部6有利地不需要切割。由此,任意长的缆线2可以以预定的间距a制造有多个紧固点62,其中,在紧固点62之间相应布置有护套区段10。

附图标记列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