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盖和用于制造该封闭盖的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197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封闭盖和用于制造该封闭盖的注塑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闭盖,其中,该封闭盖具有用于封闭容器孔的盖底部和周缘壁,其中,在周缘壁处构造有内螺纹,其中,内螺纹具有螺纹轴线并且通过至少两个在封闭盖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的螺纹区段形成,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该封闭盖的注塑模。



背景技术:

由文件US 4,721,220已知一种用于拧到容器的外螺纹上的封闭盖。封闭盖具有内螺纹,内螺纹的部段在封闭盖的周向上彼此分离并且在垂直方向上不重叠。这种封闭盖以注塑方法制成,并且在注塑方法结束之后,用于使内螺纹成型的模芯在封闭盖的周缘壁延展的情况下在内螺纹的轴向方向上被拔出。通过内螺纹的无重叠的分段方式,可更简单地取出模芯,因为底切分别仅仅由一个部段形成。

尽管如此,为了取出模芯必须消耗能量并且用于制造封闭盖所用的材料必须具有相应的柔性。此外,不排除,用于拉出模芯所需的封闭盖的膨胀使封闭盖变形并且持续地损坏封闭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将这种类型的封闭盖改进成,使得简单且成本适宜的制造成为可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给出一种用于制造封闭盖的注塑模。

在封闭盖方面,该目的通过一种封闭盖实现,其中,该封闭盖具有用于封闭容器孔的盖底部和周缘壁,其中,在周缘壁处构造有内螺纹,其中,内螺纹具有螺纹轴线且通过至少两个在封闭盖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的螺纹区段形成,其中,封闭盖在盖底部处具有至少一个脱模孔,其中,至少一个螺纹区段在内螺纹的螺纹轴线方向上观察由封闭盖的盖底部处的脱模孔覆盖。

在注塑模方面,该目的通过一种注塑模实现,其中,该注塑模具有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其中,第一半模具有模制封闭盖的周缘壁的外侧的第一模壁,并且其中,在第一半模处布置有至少一个接片,该接片以相对于模壁的径向距离在螺纹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在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之间形成空腔,并且其中,至少一个接片伸过该空腔并且具有关于螺纹轴线径向位于外部的外面和关于螺纹轴线径向位于内部的内面,该两者限制空腔。

在根据本发明的封闭盖中设置成,封闭盖在盖底部处具有至少一个脱模孔,其中,至少一个螺纹区段在内螺纹的螺纹轴线的方向上观察由封闭盖的盖底部处的脱模孔覆盖。通过脱模孔在封闭盖的盖底部中的布置,实现了在不使用注塑模芯的情况下以注塑方法制造封闭盖。根据本发明的封闭盖可利用注塑模的仅仅两个半模制造。在此,两个相对的且从封闭盖的周缘壁的内侧中突出的封闭盖的内螺纹的纵向侧分别由注塑模的两个半模中的一个形成。面向封闭盖的盖底部的内螺纹的第一、上部的纵向侧在此通过注塑模的第一半模的接片形成。两个半模共同形成无底切的空腔。在被注入的材料硬化之后,可通过简单地拉开两个半模彼此来取出第一半模的穿过根据本发明的脱模孔的接片。以该方式实现了简单且快速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封闭盖。

有利地,为每个螺纹区段设置刚好一个脱模孔。由此,可借助于脱模孔由彼此间隔开的螺纹区段形成封闭盖的整个内螺纹。此外,由此可使脱模孔的垂直于螺纹轴线的横截面协调到从属的螺纹区段的垂直于螺纹轴线的横截面的大小上。以该方式使得在封闭盖中的脱模孔的尺寸最小并且封闭盖是稳定的。

有利地,设置多个均匀地在周缘上分布的脱模孔和多个螺纹区段。此外,有利地设置成,在周向上并排的脱模孔之间的距离为螺纹区段的在周向上测得的长度的0.5倍至2倍、尤其地1倍至2倍。通过多个均匀地在周缘上分布的螺纹区段的布置,构造稳定的内螺纹。通过使在周向上并排的脱模孔之间的距离为螺纹区段的在周向上测得的长度的0.5倍至2倍、尤其地1倍至2倍,尽管存在脱模孔,封闭盖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盖底部和带有内螺纹的周缘壁有利地构造成一件式的构件。由此,为了制造封闭盖需要更少的工作步骤,并且盖部的稳定性很高。

有利地设置成,内螺纹具有最多一圈。由螺纹区段形成的、在周向上断开的内螺纹在周缘壁的内侧上相应地绕螺纹轴线在小于360°上延伸。在多圈的情况中,螺纹区段须布置成,使得其在螺纹轴线的方向上不重叠,以便于实现脱模。在仅一圈的情况中,螺纹区段可构造成足够长,从而通过封闭盖的内螺纹的螺纹区段形成稳定的内螺纹并且螺纹区段之间的在周向上的距离可很小地选择,而不会由于脱模孔使封闭盖的稳定性极度减小。

有利地设置成,封闭盖在其外侧处具有成型部。由此,封闭盖可在不滑脱的情况下由操作者可靠地且简单地旋转。成型部赋予封闭盖更高的稳定性。

有利地设置成,成型部通过在螺纹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抬高部形成。在螺纹轴线的纵向上延伸的抬高部为封闭盖赋予在其周向上附加的稳定性。

有利地设置成,抬高部延伸直到盖底部上,其中,抬高部尤其地在封闭盖的盖底部处分别伸入邻近的脱模孔之间。以该方式,在由在封闭盖的盖底部中的脱模孔构成的孔之间的区域附加地通过抬高部强化和加强。通过抬高部使在脱模孔之间的区域中的盖底部加强导致封闭盖的更高的稳定性并且导致令人满意的外观。

有利地设置成,在盖底部处构造有用于接合模具的接合凹部。用于旋转封闭盖的模具可被引入该接合凹部中。由此,简化了封闭盖在相应的配合螺纹上的打开和拧紧。有利地设置成,在封闭盖的内侧处构造有用于防遗失部的区段的容纳部。通过构造用于防遗失部的区段的容纳部,可使封闭盖与防遗失部相连接,防遗失部在待封闭的对象处保护封闭盖以防丢失。容纳部尤其地构造在接头的端侧处。通过在接头的端侧处构造容纳部,防遗失部可布置在待封闭的对象的内部中并且可以该方式可靠地被保存。

有利地设置成,在封闭盖的盖底部的内侧处构造有密封环贴靠面,并且在密封环贴靠面上布置有密封环。密封环有利地密封脱模孔且可靠地封闭待封闭的对象。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避免污物通过脱模孔渗到封闭盖的内侧处。

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封闭盖的根据本发的注塑模具有第一和第二半模,其中,第一半模具有第一模壁,第一模壁模制封闭盖的周缘壁的外侧,并且其中,在第一半模处布置至少一个接片,其以相对于模壁的径向距离在螺纹轴线的方向延伸。在第一半模与第二半模之间形成空腔。至少一个接片伸过空腔。至少一个接片具有关于封闭盖的内螺纹的螺纹轴线径向位于外部的外面和关于封闭盖的内螺纹的螺纹轴线径向位于内部的内面。当注塑模闭合并且包含封闭盖时,封闭盖的内螺纹的螺纹轴线是关于注塑模在封闭盖的内螺纹的螺纹轴线延伸所在位置处相对于半模延伸的轴线。不仅接片的内面而且接片的外面限制在第一与第二半模之间的空腔。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注塑模可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封闭盖的制造。在此,不需要使用相对昂贵的、为脱模而旋转的注塑模芯来构成封闭盖的内螺纹。因此这是可行的,因为根据本发明的封闭盖不具有底切。在注塑材料固化之后,所制成的封闭盖可通过简单地将第一和第二半模彼此拉开从注塑模中被取出。该注塑模可无旋转且无膨胀地从已制成的封闭盖中取出。不仅注塑模自身而且封闭盖在此既不受磨损也不受损害。封闭盖可由形状稳定的塑料以厚的壁厚制成,因为不需要封闭盖的膨胀以用于脱模。封闭盖可以简单的方式作为一件式的构件以塑料注塑制成。

有利地,为注塑模设置多个在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的接片,其中,这些接片的端侧形成内螺纹的第一纵向侧的区段。以该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封闭盖的内螺纹的螺纹区段在不使用铸芯的情况下无底切地来制造。在所使用的注塑材料硬化之后,在螺纹轴线的方向将注塑模的接片拉过穿过盖底部的脱模孔。

有利地设置成,在注塑模的第二半模处构造有铸型区段,其形成内螺纹的第二纵向侧的区段。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以朝向盖底部的外侧的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封闭盖的透视图,

图2以朝向盖底部和周缘壁的内侧的视图显示了图1中的封闭盖的透视图,

图3显示了图1和2中的封闭盖的周缘壁的外侧的侧视图,

图4显示了在图3中的箭头IV的方向上的图1至3中的封闭盖的盖底部的外侧的俯视图,

图5显示了在图3中的箭头V的方向上的图1至4中的封闭盖的盖底部的内侧的俯视图,

图6显示了沿着在图4中的线VI-VI的截面连同防遗失部的附加图示,

图7显示了穿过带有根据图1至6的封闭盖的封闭的注塑模的截面,

图8显示了穿过图7中的封闭盖和注塑模的截面,其中,从封闭盖中取出了第二半模,

图9和10显示了图7和8中的封闭盖和注塑模的分解图,

图11显示了在布置在从属的容器上的情况中穿过图1至10中的封闭盖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显示了封闭盖1,其用于封闭容器。该封闭盖1例如可用作罐式容器、尤其地在手操纵式工作器械、例如机动锯、切断机、自由切屑机等中的燃料箱或油箱的封闭部。

封闭盖1具有盖底部2,其用于封闭容器孔。从盖底部2的边缘延伸有空心圆柱形的周缘壁3,其与盖底部2构造成一件式。

在封闭盖1的盖底部2中布置有排气孔5。在该实施例中,排气孔5是阀,其负责用于消除可能的在利用封闭盖1封闭的容器的内腔中存在的过压。排气孔5也可设计成通风孔。

封闭盖1具有外侧9和内侧10。周缘壁3具有外侧43和内侧18。在周缘壁3的内侧18处构造有内螺纹11。也可设置成,在周缘壁3处构造有外螺纹。

封闭盖1在其外侧9处具有成型部7。该成型部7通过在周缘壁3的外侧43处的抬高部8形成,周缘壁3在关于在图3中示出的螺纹轴线16的径向方向上延伸。抬高部8在螺纹轴线16的方向上在周缘壁3的整个外侧43上延伸到直至盖底部2上。抬高部8在平行于螺纹轴线16的方向上在盖底部2的外侧9处突出。抬高部8彼此以均匀的距离布置在封闭盖1的周向上。由抬高部8形成的成型部7实现了封闭盖1的无滑动的旋转,以用于在容器孔的配合螺纹上拧紧和松开封闭盖1。成型部7的抬高部8在封闭盖1的盖底部2处相应地凸出在邻近的脱模孔6之间。

在盖底部2的外侧9上构造有用于接合模具的在横截面中矩形的接合凹部4。经由被引入接合孔4中的模具的旋转,可使封闭盖1旋转以用于在容器孔的配合螺纹上松开或拧紧封闭盖。

如在图2中所示,接合凹部4在封闭盖1的内侧10处构造在接头12处。接头12构造在封闭盖1的盖底部2的内侧10处并且在螺纹轴线16的方向上延伸。接头12具有端侧17。端侧17背对盖底部2。在端侧17处模制有用于防遗失部19的区段的容纳部13。

内螺纹11通过多个在封闭盖1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的螺纹区段14形成。这些螺纹区段14具有面向盖底部2的上侧24。上侧24共同地形成内螺纹11的第一、上部的纵向侧37。螺纹区段14具有背对盖底部2的下侧25。下侧25共同形成内螺纹11的第二、下部的纵向侧38。螺纹区段14的上侧24和下侧25在图3中示出的螺纹轴线16的方向上限制螺纹区段14。

图4和5显示了封闭盖1的外侧9和内侧10的俯视图。在封闭盖1的盖底部2中,在封闭盖1的周向上,圆形环绕螺纹轴线16(图3)地以彼此均匀的距离布置有脱模孔6。这些脱模孔6是在盖底部2中的孔并且完全穿过盖底部2。在根据图4和5的视图中,在图3中示出的螺纹轴线6的方向上观察,脱模孔6具有近似梯形的横截面。在此,该梯形面的平行相对的侧被倒圆。在此,两个被倒圆的侧中较宽的一侧更加远离螺纹轴线16并且更靠近周缘壁3。

在图4中示出的在平行于螺纹轴线16的方向上的盖底部2的外侧的俯视图中,通过在盖底部2中的连续的脱模孔6可看出内螺纹11的螺纹区段14。在内螺纹11的螺纹轴线16的方向上观察,螺纹区段14完全位于脱模孔6的梯形的横截面之内。在内螺纹11的螺纹轴线16的方向上观察,每个螺纹区段14分别被一个在封闭盖1的盖底部2处的脱模孔6覆盖。脱模孔6在螺纹轴线16的方向上观察的横截面仅仅稍微大于在螺纹轴线16的方向上观察的相关联的螺纹区段14的横截面。同样如脱模孔6那样,螺纹区段14均匀地分布在封闭盖1的周缘壁3的内侧18的周缘上。总共设置12个脱模孔6和12个相关联的螺纹区段14。在周向上并排的脱模孔6之间的距离a为在周向上测得的螺纹区段14的长度c的0.5倍至2倍。所有12个螺纹区段在周向上都具有相同的长度c。在该实施例中,在周向上并排的脱模孔6之间的距离a为在周向上测得的螺纹区段14的长度c的1倍至2倍。在螺纹区段14之间在周向上存在距离b。在周向上并排的螺纹区段14之间的距离b稍微大于在周向上并排的脱模孔6之间的距离a。在周向上并排的螺纹区段14之间的距离b为在周向上测得的螺纹区段14的长度c的0.5倍至2倍、尤其地1倍至2倍。

图5显示了在螺纹轴线16的方向上观察的封闭盖1的内侧10。由所有螺纹区段14形成的内螺纹11自螺纹开始部99起在周缘壁3的内侧18的整个周缘上延伸直至螺纹终端100,并且由所有12个螺纹区段14形成。螺纹开始部99由最远离盖底部2的螺纹区段14形成。螺纹终端100由最少远离盖底部2的螺纹区段14形成。如可在图2中看出的那样,螺纹区段14相对于盖底部2的距离从封闭盖1的螺纹开始部99直至螺纹终端100顺时针连续地减小。如图4中所示,螺纹开始部99具有进入斜面15。由此,螺纹开始部99可被轻易地引入配合螺纹中。为此,螺纹开始部99的平行于螺纹轴线16延伸的面倾斜成使得其相对于周缘壁3的距离(如图5所示)在周向上以顺时针连续增加。如可在图2中看出的那样,内螺纹11具有仅仅只有一圈。内螺纹11在周向上在周缘壁3的内侧18的周缘的小于360°上延伸。在内螺纹11的螺纹轴线16的方向上观察,螺纹区段14不重叠。

图11显示了在容器接头22上的封闭盖1。封闭盖1封闭了从属的容器20的容器孔21。为此,将封闭盖1拧到容器接头22上。在此,封闭盖1的内螺纹11和容器接头22的外螺纹23接合到彼此中。容器接头22具有背对容器孔21的端侧44。在盖底部2的内侧10处构造有圆形地环绕的密封环贴靠面41。密封环42贴靠在该密封环贴靠面41处。密封环贴靠面41和密封环42完全覆盖脱模孔6。密封环42径向地在容器接头22与周缘壁3的内侧18之间延伸。当封闭盖1如在根据图11的实施例中那样被拧到容器接头22上时,密封环42布置在封闭盖1的密封环贴靠面41与容器接头22的端侧44之间。以该方式,密封环42与封闭盖1共同作用地密封容器孔21。容器接头22具有内半径r。容器接头22的内半径r小于在螺纹轴线16与脱模孔6之间的最小距离R。由此保证,封闭盖1的盖底部2的密封环42在容器接头22的周向上连续地被压紧到容器接头22的端侧44处。以该方式,通过封闭盖1与密封环42共同作用完全密封容器孔21。也可设置不带有密封环的实施方案。如果容器接头22的内半径r小于在螺纹轴线16与脱模孔6之间的最小距离R,则封闭盖1的盖底部2在不带有密封环的情况下也完全封闭容器孔21。如在图6所示,防遗失部19由卡箍51、铰接元件54、绳52和固定元件55组成。卡箍51具有两个钩形区段56,卡箍51利用这些钩形区段与容器20的容器孔21相邻地支撑在容器20的内壁处(图11)。卡箍51的两个钩形区段56的距离大于待封闭的容器孔21的直径。卡箍51是大致U形的。钩形区段56与卡箍51的“U”形的敞开的端部相连接并且关于“U”形向外弯曲。在卡箍51的“U”形的与敞开的端部相对的顶端处设置有容纳部53,铰接元件54可旋转地且在设定的角度范围中可摆动地保持在容纳部53中。由此,卡箍51绕“U”形的纵轴线可旋转地且可摆动地保持在铰接元件54处。铰接元件54经由绳52与固定元件55相连接。在图6中的固定元件55是球形的。固定元件55被容纳在封闭盖1的接头12的容纳部13中。为了防止封闭盖1丢失,防遗失部19布置在图11中显示的容器20的内部中。在从容器接头22松开并取下封闭盖20的情况中,防遗失部19的钩形区段56贴靠在容器20的包围容器孔21的壁处。即使当封闭盖1不被拧到容器接头22的外螺纹23上时,防遗失部19也使封闭盖1与容器20相连接并且如此防止了封闭盖1的可能的丢失。

图7显示了穿过在封闭的注塑模30中的封闭盖1的截面。截平面包含螺纹轴线16。注塑模30具有第一半模31和第二半模32。第一半模31形成封闭盖1的外侧9的大部分而第二半模32形成封闭盖1的内侧10的大部分。第一半模31具有模壁35,其模制封闭盖1的周缘壁3的外侧43。在第一半模31处布置有12个接片33。这些接片33平行于螺纹轴线16以关于螺纹轴线16相对于模壁35的径向距离d延伸。接片33不仅形成脱模孔6而且形成周缘壁3的内侧18的一部分。距离d相应于周缘壁3在接片33的区域中的壁厚。在接片33之间的周缘壁3的周向上,由注塑模30成型的周缘壁3的壁厚也相应于距离d。在接片33之间的周缘壁3的周向上,由第二半模32的在图9中示出的外面48形成周缘壁33的内侧18。外面48在围绕螺纹轴线16的周向上被凹口49断开。在注塑模30闭合的状态中,第二半模32的凹口49部分地容纳第一半模31的接片33。

如图7中所示,在第一半模31与第二半模32之间形成空腔40。接片33伸过空腔40。接片33具有关于螺纹轴线16径向位于外部的外面39和关于螺纹轴线16径向位于内部的内面45。位于外部的外面39背对螺纹轴线16。位于内部的内面45面向螺纹轴线16。空腔40不仅在整个外面39的侧上而且在内面45的一部分的侧上延伸。两者、即不仅整个外面39而且内面45的一部分限制了空腔40。接片33在封闭盖1的盖底部2中模制脱模孔6。

在图10中可看出,12个接片33在第一半模31的周向上围绕螺纹轴线16均匀地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如在图7、8和10中所示,接片33具有端侧36,端侧36模制内螺纹11的第一、上部的纵向侧37的区段。在第二半模32处构造有铸型区段47,其模制内螺纹11的第二、下部的纵向侧38的区段。铸型区段47构造在凹口49的背对盖底部2的侧处。

在封闭盖1的周缘壁3的外侧43中的成型部7通过在螺纹轴线16的方向上延伸的抬高部8构造成。如图10所示,在封闭盖1的周缘壁3中的抬高部8通过在第一半模31的模壁35中对应的凹入部34模制。模壁35圆形地绕螺纹轴线16在第一半模31的第一内壁上延伸。凹入部34以彼此均由的距离来布置。凹入部34在整个模壁35上延伸并且也在第一半模31的底部46的内侧的一部分上延伸。

所说明的带有第一和第二半模的注塑模也可设置成用于制造带有外螺纹的封闭盖。在此,通过第一半模在封闭盖处模制外螺纹的第一、上部的纵向侧,其中,有利地在盖底部中不产生脱模孔。封闭盖的内侧有利地同样如外螺纹的下部的第二纵向侧由第二半模模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