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幅薄膜生产用双螺杆挤出机片膜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267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宽幅薄膜生产用双螺杆挤出机片膜机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塑料薄膜制品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宽幅薄膜生产用双螺杆挤出机片膜机头,适用于制作广告灯箱布等宽幅薄膜。



背景技术:

目前,广告灯箱布生产方法分为以下三种:

1、压延法:

压延法是将PVC粉与液态增塑剂等多种原料充分搅拌,后经高温热的压力作用,与基布粘合成一个整体。其特点是表面平整度较好,且透光均匀,在内打光灯布上较有优势。但受设备的限制,幅宽一般不超过3米。

2、刀刮法:

刀刮法灯箱布工艺是将液态PVC浆料用若干反刮刀均匀地涂于基布的正反两面,然后通过烘干工艺使其完全结合成一个整体,之后冷却成形,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灯布称之为刀刮布。其特点是防渗透性、抗拉力、抗剥离能力较强。由于刀刮法产品上下是一个整体,使剥离现象得以杜绝,而且通过焊接可使拼接处的强度大于产品本身。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制作设备比较昂贵。

3、贴合法:

贴合法灯箱布是将上下两层成型PVC膜,通过加热,在热辊的压力下与中间的导光纤维网贴合在一起,冷却成形。此种工艺最大的特点是具备优良喷绘吸墨性和较强的色彩表现力。目前,此类灯箱布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

传统的塑料灯箱布的生产方法,多采用先生产单层塑料压延薄膜,再通过预加热压延薄膜、与编织布热复合、再经冷却导辊定型而制成夹网膜产品。这种方法不能实现连续生产,间歇式生产人力投入大,生产成本高;而且压延设备投资非常大。

以上方法生产常规系列产品最大幅宽3.2m,由于巨幅广告产品应用增多,市场常用方法为焊接或缝纫搭接,效率低,但接缝产品使用寿命偏低。

双挤出流延成型方法,原料主要采用树脂、高填充填料(填充量50-150份)及其它功能性助剂,制成的薄膜制品经流延拉伸,膜的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基材塑料与填充料之间产生微孔,从而降低了膜的密度。因此,相同配比条件下,双挤出流延成型工艺生产的夹网膜产品比重小,单位重量轻,而且设备组成相对简单,制作成本是贴合法设备的1/4左右,更具有竞争力。而生产宽幅薄膜的关键为片膜机头的结构,设计一种挤出薄膜厚度均匀延展性好的片膜机头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提出的广告灯箱布焊缝搭接效率低、不能连续生产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宽幅薄膜生产用双螺杆挤出机片膜机头。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双模体控制动模唇和定模唇的配合以及通过油路保温出口物料的温度,从而达到挤出产品连续性好、拉伸强度高、减轻单位体积产品质量等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宽幅薄膜生产用双螺杆挤出机片膜机头,包括挤压工作部和模唇温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工作部包括模体Ⅰ和模体Ⅱ,所述模体Ⅰ和所述模体Ⅱ构成横向贯通于所述挤压工作部内的衣架式模具型腔,所述模体Ⅰ上设有用于调整阻尼块位置的、使物料横向均匀流动到模唇部的阻尼调整螺栓,所述模体Ⅱ上设有与所述阻尼调整螺栓端部相匹配的、用于物料流通的凹槽流道;所述模体Ⅰ下部为动模唇,所述动模唇通过模唇调整螺栓控制与所述模体Ⅱ下部的定模唇之间设有均匀间隙;所述模唇温控部包括用于提供热源的模温控制器,所述模温控制器通过油管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定模唇端部的进油口和设置在所述动模唇端部的出油口相连构成温控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工作部还包括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模体Ⅰ和所述模体Ⅱ内的加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是分别设置在所述定模唇端部和所述动模唇端部横向打出的孔。

进一步地,所述模温控制器内的导热油经油管输入到所述进油口,进入模唇部的导热油与所述定模唇和所述动模唇经热交换后通过所述出油口排出,返回至所述模温控制器。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动模唇与定模唇的配合及模唇温控部的 配合,挤出均匀拉伸的薄膜制品,改变了老式模体加热系统采用加热管加热的设计,从而避免了加热管间隔排列受热不均的弊端,保证了原料受热均匀,塑化效果好,流动性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连续生产,具有较强竞争力。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宽幅薄膜生产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中:1、模体Ⅰ;2、模体Ⅱ;3、进料口;4、衣架式模具型腔;5、加热管;6、阻尼块;7、阻尼调整螺栓;8、模唇调整螺栓;9、动模唇;10、定模唇;11、模温控制器;12、油管;13、进油口;14、出油口;15、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宽幅薄膜生产用双螺杆挤出机片膜机头,包括挤压工作部和模唇温控部,如图2所示,所述挤压工作部包括模体Ⅰ1和模体Ⅱ2,所述模体Ⅰ1和所述模体Ⅱ2构成横向贯通于所述挤压工作部内的衣架式模具型腔4,所述模体Ⅰ1上设有用于调整阻尼块6位置的、使物料横向均匀流动到模唇部的阻尼调整螺栓7,所述模体Ⅱ2上设有与所述阻尼调整螺栓7端部相匹配的、用于物料流通的凹槽流道;所述模体Ⅰ1下部为动模唇9,所述动模唇9通过模唇调整螺栓8控制与所述模体Ⅱ2下部的定模唇10之间设有均匀间隙,确保在挤压过程中有均匀的薄膜挤出;所述模唇温控部包括用于提供热源的模温控制器11,所述模温控制器11通过油管12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定模唇10端部的进油口13和设置在所述动模唇9端部的出油口14相连构成温控循环回路。所述挤压工作部还包括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模体Ⅰ1和所述模体Ⅱ2内的加热管5。

所述进油口13和所述出油口14是分别设置在所述定模唇10端部和所述动模唇9端部横向打出的孔。

所述模温控制器11内的导热油经油管12输入到所述进油口13,进入模唇部的导热油与所述定模唇10和所述动模唇9经热交换后通过所述出油口14排出,返回至所述模温控制器11,构成一个循环回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物料通过进料口3进入衣架式模具型腔4均匀地横向扩展充满整个模腔,由于压力作用向前流动,通过阻尼调整螺栓7调整阻尼块6的位置使横向料流均匀向前流动到模唇部,模唇调整螺栓8用于调整动模唇9的位置,目的是使定模唇10、动模唇9之间的间隙一致,以获取厚薄均匀的产品。

由于加热管5的排列是有间隔的,难以保证整个横向模体温度的一致性,温度有差别,物料的流动性也有差别,这就会造成模唇出口物料流速不一致(有快有慢)造成产品厚薄不均匀,无法生产出合格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有效控制模唇温度,加入模唇温控部,由模温控制器11提供热源,通过管道泵将导热油打入模唇油路15中,这样模唇温度是均匀一致的,以便原料受热均匀,原料塑化效果、流动性也好。有效解决PVC宽幅薄膜的生产难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