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棱镜层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154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棱镜层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反光膜是利用光学的逆反射原理,其反射单元可分为玻璃微珠和微棱镜两种类型,具有微棱镜反射单元的反光膜由于其卓越的逆反射性能,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各种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志牌和车辆被动安全防护装置等领域。其原理是在塑料基膜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微棱镜阵列结构,所谓的微棱镜阵列结构是指由三个彼此两两垂直的平面所构成的结构,可以对来自正表面的入射光进行全内反射,从而极大的提高对入射光的反射效率。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薄膜热压法来成型微棱镜层,这种方法需要使塑料薄膜瞬间达到熔融温度并将熔融后的塑料薄膜挤进模具,导致微棱镜层成型后产生许多气泡、结构成型不够饱满、亮度偏低且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微棱镜层成型装置,成型的微棱镜层饱满、没有气泡、反光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微棱镜层成型装置,用于形成微棱镜反光膜的微棱镜层,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热辊和冷辊、环绕张紧在热辊和冷辊之间且外表面具有微棱镜成型模的环形模具带、驱动冷辊和热辊转动使环形模具带循环运转的驱动机构、以环形模具带的运转速度被连续输送的导带、用于在导带顶面流延形成流延层的流 延装置,导带的一段张紧在热辊与冷辊之间并叠置在环形模具带的外表面,导带从热辊输入冷辊输出,流延装置将流延层流延到输入热辊前的导带顶面,使流延成型尚未固化的流延层被热辊处的微棱镜成型模热压形成微棱镜结构并经冷辊冷却定型。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续输送导带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与所述热辊平行相切的第一压辊、与所述冷辊平行相切的第二压辊,导带从热辊和第一压辊之间穿过后叠置在所述环形模具带的外表面,经所述热辊热压成型的微棱镜层经所述冷辊冷却定型后从冷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穿过后进入后续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导带为PET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流延装置为流延机。

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成型模分布有形成微棱镜结构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流延装置将流延层流延到输入热辊前的导带顶面,使流延成型尚未固化的流延层被热辊处的微棱镜成型模热压形成微棱镜结构并经冷辊冷却定型,充分利用塑胶材料熔融后的流动性及可塑性,成型的微棱镜层饱满、没有气泡、亮度均匀、反光性能更好,且导带为耐热光滑的PET薄膜,在高温下能够保持光滑,使微棱镜反光膜更为光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形成微棱镜反光膜的微棱镜层,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热辊1和冷辊2、环绕张紧在热辊1和冷辊2之间且外表面具有微棱镜成型 模的环形模具带3、驱动冷辊2和热辊1转动使环形模具带3逆时针循环运转的驱动机构、以环形模具带3的运转速度被连续输送的导带4、用于在导带4顶面流延形成流延层的流延装置5和连续输送导带的输送装置,导带4的一段张紧在热辊1和冷辊2之间并叠置在环形模具带3的下外表面,导带4从热辊1输入冷辊2输出,在本实施例中,导带4为PET薄膜,输送装置包括与热辊1平行相切的第一压辊6、与冷辊2平行相切的第二压辊7,导带4从热辊1和第一压辊6之间穿过后叠置在环形模具带3的外表面,经热辊1热压成型的微棱镜层9经冷辊2冷却定型后从冷辊2和第二压辊7之间穿过后进入收卷、与微棱镜反光膜其他层复合等后续操作,流延装置6为流延机,环形模具带3外表面的微棱镜成型模分布有形成微棱镜结构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PC塑料材料经流延机高温熔融后在输入热辊前的导带4顶面流延形成一定厚度的流延层8,使流延成型尚未固化的流延层被热辊1处的微棱镜成型模热压形成微棱镜结构并经冷辊2冷却定型即可形成微棱镜层9,通过调整流延机参数可调整流延层8的厚度,冷却定型后的微棱镜层9还包括可剥离的导带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