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层注塑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085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层注塑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叠层注塑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塑模具结构,只分动模部分及静模部分,这两个部分之间只有一个注塑产品分型面,只能成型1模注塑产品;而叠层注塑模具,为多层模具,至少存在2个取件分型面,一次可同时成型2模注塑产品,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注塑设备的利用率及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生产效率、注塑设备的利用率及节省人力的叠层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叠层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动模侧部分、静模侧部分,其特征在于:在动模侧部分与静模侧部分之间设置中模部分,所述的中模部分与动模侧部分、静模侧部分之间分别设有取件分型面,所述的动模侧部分、中模部分与静模侧部分之间通过齿条传动机构实现动力传送。

所述的齿条传动机构包括齿条、齿轮,在中模部分中心处安装齿轮,静模侧部分与中模部分之间安装齿条Ⅰ,在中模部分与动模侧部分之间安装齿条Ⅱ。

所述的中模部分上设有5个大方导柱。

在动模侧部分的上方、下方及静模侧部分上方、下方,分别设有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中模部分。中模部分与动模侧部分、静模侧部分之间分别设有取件分型面,两个取件分型面可同时开启,2模注塑产品可同时在两个分型面处取出。在注塑件取出后,两个分型面可同时闭合。提高单套注塑模具的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设备效率,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闭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叠层注塑模具结构,包括静模侧部分1、中模部分2、方导柱3、齿轮齿条传动机构4、油缸5、动模侧部分6。具体装配结构如下:在静模侧部分1与动模侧部分6之间设置中模部分2,所述的中模部分2与静模侧部分1、动模侧部分6之间分别设有取件分型面,所述的静模侧部分1、中模部分2与动模侧部分6之间通过齿条传动机构4实现动力传送。齿条传动机构4包括齿条、齿轮42,在中模部分2中心处安装齿轮42,静模侧部分1与中模部分2之间安装齿条Ⅰ43,在中模部分2与动模侧部分6之间安装齿条Ⅱ41。所述的中模部分2上设有5个大方导柱3。在动模侧部分的上方、下方及静模侧部分上方、下方,分别设有油缸5。

各部件具体功能如下:

静模侧部分1:用于成型产品及含有用于产品脱模的顶出机构。

中模部分2:为静模侧部分产品及动模侧部分产品的型腔。

方导柱3:为中模部分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并起到导向作用,保证叠层模具静模侧部分、中模部分、动模侧部分这三个部分,在开模及合模过程中,保证运动可靠、平稳、安全。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4,保证叠层模具静模侧部分、中模部分、动模侧部分这三个部分,在开合过程中动作同步。

油缸5:为静模侧部分产品的脱模顶出及动模侧部分的产品的脱模顶出提供动力,并保证顶出机构在模具闭合后复位。

动模侧部分6:用于成型产品及含有用于产品脱模的顶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方导柱结构及齿轮齿条的传动机构实现了注塑模具的分层,并实现了注塑模具应该具有的功能。

以上所述技术方案,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