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切粘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5195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切粘一体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全自动切粘一体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诸如圆环状发绳、发圈或者橡皮筋等类似物品由于具有弹性好、质量轻、使用方便、价格实惠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或者产品捆扎包装等诸多领域。以橡皮筋为例,传统的生产工艺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即:预先将橡皮筋原料切成一段绳状或带状的坯料,在将坯料做成圆环状时,需要人工在坯料的断面处添加胶水,然后使坯料粘合成环状的成品。

然而,传统的生产工艺却存在如下缺陷:1、加工时间长、生产效率低、无法进行批量生产且人工成本高;2、产品质量取决于工人本身的技能熟练程度,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一致性差;3、无法准确控制胶水的使用量,容易造成胶水浪费或者粘结不牢固等问题;4、坯料一般只是单纯地采用粘结的形式进行定型,成品容易断开,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严重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发热速度快、热量分布均匀,兼有保健理疗功能的全自动切粘一体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切粘一体机,它包括:

工作台;

用于使若干根线料沿Y轴方向呈并排状态分布的布线转向机构,所述布线转向机构装设于工作台上并位于工作台的进料端;

用于夹持线料的前端头并沿X轴方向将线料由布线转向机构内拉出的夹线旋转机构,所述夹线旋转机构装设于工作台上并位于工作台的出料端,所述夹线旋转机构相对于工作台沿X轴方向作进给运动并在X-Z轴平面内作旋转运动;

用于夹持线料并配合夹线旋转机构将由布线转向机构内拉出的线料进行拉直处理的前端固线机构,所述前端固线机构装设于工作台上并位于布线转向机构与夹线旋转机构之间;

用于对被拉直的线料进行切断处理的线料断切机构,所述线料断切机构装设于工作台上并紧靠前端固线机构的出料侧分布;

用于夹持被切断的线料的后端头的夹线机械手机构,所述夹线机械手机构吊设于工作台上,所述夹线机械手机构相对于工作台沿Y轴方向作进给运动并在X-Z轴平面内作旋转运动;

以及

点胶粘合机构,所述点胶粘合机构装设于工作台上并位于夹线旋转机构的出料侧,所述点胶粘合机构相对于工作台沿X轴方向作进给运动;

所述夹线机械手带动被切断的线料的后端头进行转动,所述夹线旋转机构带动被切断线料的前端头进行转动并使线料的前端头的端面与后端头的端面重合相拼,所述点胶粘合机构向线料的后端头的端面与前端头的端面之间注胶以使被切断的每根线料均黏粘呈一圆圈状结构体。

优选地,所述点胶粘合机构包括沿X轴方向装设于工作台上的点胶驱动气缸、沿Y轴方向装设于点胶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上的点胶筒以及装设于工作台上并向点胶筒供给胶水的注胶调控装置,所述点胶筒上且与夹线旋转机构相对的侧壁上、沿Y轴方向开设有一点胶槽;所述点胶驱动气缸驱动点胶筒沿X轴方向靠近或远离夹线旋转机构。

优选地,所述夹线旋转机构包括沿X轴方向装设于工作台上且相互间沿Z轴方向并行分布的两根点胶导向轨、置于两根点胶导向轨之间的点胶传动螺杆、装设于工作台上并与点胶传动螺杆相连的点胶传动马达、螺纹套接于点胶传动螺杆上且两侧同时嵌合于点胶导向轨上的点胶传动座、装设于点胶传动座上且位于点胶筒的前侧下方的夹线旋转驱动马达、装设于夹线旋转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的第一夹线驱动气缸、沿Z轴方向布置于第一夹线驱动气缸的两侧且相互间呈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一夹线臂以及沿Z轴方向固定于第一夹线驱动气缸的顶部的第一夹线导向轨;

每个所述第一夹线臂上均沿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并排分布的夹线梳齿,两个所述第一夹线臂均装设于第一夹线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上且同时套接于第一夹线导向轨的两端,所述点胶驱动气缸装设于点胶传动座的顶面上且位于夹线旋转驱动马达的后端侧;

所述点胶传动马达通过点胶传动螺杆带动点胶传动座相对于工作台沿点胶导向轨作进给运动,所述第一夹线驱动气缸驱动两个第一夹线臂相对于第一夹线驱动气缸的本体沿第一夹线导向轨作相对或相背运动,所述夹线旋转驱动马达通过第一夹线驱动气缸带动两个第一夹线臂相对于点胶筒在X-Z轴平面内作旋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夹线机械手机构包括沿Y轴方向装设于工作台上且相互间沿X轴方向并行分布的两根机械手导向轨、置于两根机械手导向轨之间的机械手传动螺杆、装设于工作台上并与机械手传动螺杆相连的机械手传动马达、螺纹套接于机械手传动螺杆上且两侧同时嵌合于机械手导向轨上的机械手传动座、沿X轴方向装设于机械手传动座上且位于机械手传动座的右侧壁上的机械手驱动气缸、装设于机械手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上且相对于机械手驱动气缸的本体沿X轴方向作进给运动的机械手旋转马达、装设于机械手旋转马达的输出轴上的第二夹线驱动气缸、沿Z轴方向布置于第二夹线驱动气缸的两侧且相互间呈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二夹线臂以及沿Z轴方向固定于第二夹线驱动气缸的底部的第二夹线导向轨;

每个所述第二夹线臂上均沿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并排分布的夹线梳齿,两个所述第二夹线臂均装设于第二夹线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上且同时套接于第二夹线导向轨的两端;

所述机械手传动马达通过机械手传动螺杆带动机械手传动座相对于线料断切机构沿机械手导向轨作进给运动,所述机械手驱动气缸驱动机械手旋转马达相对于线料断切机构沿X轴方向作进给运动,所述机械手旋转马达通过第二夹线驱动气缸带动两个第二夹线臂相对于线料断切机构在X-Z轴平面内作旋转运动,所述第二夹线驱动气缸驱动两个第二夹线臂相对于第二夹线驱动气缸的本体沿第二夹线导向轨作相对或相背运动。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用于将成型的圆圈状结构体从夹线机械手机构上取出的卸料取出机构,所述卸料取出机构沿Z轴方向布置于夹线机械手机构的左端侧且装设于工作台上;

所述卸料取出机构包括沿Z轴方向布置于工作台上的固定板、至少一个沿Z轴方向装设于固定板上的取料导向轨、嵌合于取料导向轨上的移动吊装板、装设于固定板上以驱动移动吊装板相对于固定板沿取料导向轨作进给运动的传动装置、装设于移动吊装板上的取料旋转驱动马达、装设于取料旋转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的取料驱动气缸以及装设于取料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上的取料夹手;

所述取料旋转驱动马达通过取料驱动气缸带动取料夹手在Y-Z轴平面内作旋转运动,所述取料驱动气缸驱动取料夹手靠近或远离第二夹线臂。

优选地,所述线料断切机构包括沿Z轴方向布置于工作台上且相互间呈相对分布的左切刀治具和右切刀治具;所述左切刀治具和右切刀治具均包括一固定于工作台上且后侧壁上沿Z轴方向设置有若干根切刀导向轨的切刀固定座、沿Z轴方向装设于切刀固定座上的切刀驱动气缸、嵌合于切刀导向轨上并与切刀驱动气缸的输出轴相连的切刀移动座以及装设于切刀移动座上且位于切刀固定座的后侧壁与切刀移动座的前侧壁之间的切刀;

所述切刀驱动气缸驱动相对应的切刀移动座沿切刀导向轨作进给运动,所述前端固线机构吊设于左切刀治具和右切刀治具之间。

优选地,所述前端固线机构包括吊设于左切刀治具和右切刀治具之间的上方空间内的固线驱动气缸、沿Z轴方向布置于固线驱动气缸的两侧且相互间呈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三夹线臂以及沿Z轴方向固定于固线驱动气缸的底部的固线导向轨,所述固线驱动气缸通过一悬吊臂装设于工作台上,两个所述第三夹线臂均装设于固线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上且同时套接于固线导向轨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三夹线臂上均沿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并排分布的夹线梳齿,且所述第三夹线臂位于切刀的前方侧;所述固线驱动气缸驱动两个第三夹线臂相对于固线驱动气缸的本体作相对或相背运动。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用于对线料进行预加热处理的搓线加热机构,所述搓线加热机构装设于工作台上并位于布线转向机构与前端固线机构之间,所述搓线加热机构包括沿Z轴方向布置于工作台上且相互间呈相对分布的固定加热装置和移动加热装置;

所述固定加热装置包括装设于工作台上的第一固定立板、布置于第一固定立板的右侧的固定加热臂以及装设于第一固定立板上以驱动固定加热臂相对于第一固定立板沿Y轴方向作进给运动的固定驱动气缸,所述固定加热臂的中部且沿Y轴方向设置有一固定加热片;

所述移动加热装置包括装设于工作台上的第二固定立板、装设于第二固定立板上的移动驱动气缸、沿Z轴方向布置于第二固定立板的左侧的加热导向轨、嵌装于加热导向轨上并与移动驱动气缸的输出轴相连的移动座、布置于移动座的左侧的移动加热臂以及装设于移动座上以驱动移动加热臂相对于移动座沿Y轴方向作进给运动的移动驱动气缸,所述移动加热臂的中部且沿Y轴方向设置有一移动加热片,所述移动加热臂的运动方向与固定加热臂的运动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工作台上装设有一龙门座,所述搓线加热机构和线料断切机构顺序地装设于龙门座上,所述龙门座的横壁板上且位于搓线加热机构的进料侧沿X轴方向开设有一滑道;

所述布线转向机构包括装设于龙门座的进料端的斜置框、沿Z轴方向装设于斜置框内且相互间呈并排分布的若干根转向导杆、装设于龙门座上且位于斜置框的出料端的中部的转向座以及装设于龙门座上且位于线料断切机构的进料侧的梳料座,所述转向座上装设有一转向板,所述转向板上沿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转向孔,所述梳料座上装设有若干片沿X轴方向并行分布的梳料板,所述梳料板上沿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夹线梳齿;且所述梳料板与转向板沿X轴方向呈直线分布,所述转向孔的数量大于等于转向杆的数量;

它还包括一调线送线机构,所述调线送线机构包括沿X轴方向装设于龙门座的横壁板的底面上的调线导向轨、嵌合于调线导向轨上的导向座、装设于龙门座的底面上以驱动导向座沿调线导向轨作进给运动的调线驱动气缸、贯穿于滑道分布且底端与导向座相连的立臂,所述立臂上沿X轴方向并行地装设有若干片调线板,所述调线板上沿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夹线梳齿。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用于使若干根线料沿Z轴方向呈并排状态分布并向布线转向机构供给线料的布线拉伸机构,所述布线拉伸机构位于布线转向机构的进料端;

所述布线拉伸机构包括料架、沿Z轴方向装设于料架内且相互间沿X轴方向呈并行状态分布的布线导杆、沿Z轴方向架设于料架的出料端且位于布线导杆的上方的检测治具、沿Z轴方向架设于料架的出料端且位于检测治具的出料侧的压线治具以及架设于料架侧出料端且位于检测治具与压线治具之间的预拉线治具;

所述检测治具包括沿Z轴方向架设于料架的出料端的第一横梁座,所述第一横梁座上开设有若干个沿X轴方向贯穿第一横梁座分布的过线孔,所述第一横梁座的顶面上且沿Z轴方向装设有一断料检测连杆,所述断料检测连杆上套接有若干个用于盖合对应的过线孔的前端口的断料检测板,所述第一横梁座的顶面上还设置有一与断料检测连杆并行分布的打结检测连杆,所述打结检测连杆位于过线孔的后端口侧;

所述压线治具包括沿Z轴方向架设于料架的出料端的第二横梁座、装设于第二横梁座的顶面的左右两端的升降气缸、装设于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上且位于第二横梁座的进料端的压线板以及装设于第二横梁座上且位于第二横梁座的出料端的梳齿板,所述升降气缸驱动压线板相对于第二横梁座沿Y轴方向作进给运动;

所述预拉线治具包括沿Y轴方向装设于料架的出料端的左右两侧的两根导向杆、通过两根导向杆架设于料架上的预拉线固定板、套接于两根导向杆上的预拉线联动座以及装设于预拉线固定板上并驱动预拉线联动座相对于料架沿导向杆作进给运动的预拉线驱动气缸。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平布线、竖直转向布线、搓线加热、断切、粘合成型以及下料等自动处理工序,可实现对多根诸如橡皮筋、发圈等物品进行全自动的成型处理,在能够批量生产的同时,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一致性;其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结构装配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结构装配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线旋转机构与点胶粘合机构的结构关系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线旋转机构与点胶粘合机构的结构关系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线机械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线机械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卸料取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料断切机构与前端固线机构的结构关系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料断切机构与前端固线机构的结构关系图(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搓线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搓线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布线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线送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线送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布线拉伸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布线拉伸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a、工作台;a1、龙门座;a2、滑道;b、布线转向机构;c、夹线旋转机构;d、前端固线机构;e、线料断切机构;f、夹线机械手机构;g、点胶粘合机构;h、夹线梳齿;k、限位履带;m、卸料取出机构;n、下料输送带;p1、左切刀治具;p2、右切刀治具;r1、固定加热装置;r2、移动加热装置;s、调线送线机构;t、布线拉伸机构;

100、注胶调控装置;101、点胶驱动气缸;102、点胶筒;103、点胶槽;

201、点胶导向轨;202、点胶传动螺杆;203、点胶传动马达;204、点胶传动座;205、夹线旋转驱动马达;206、第一夹线驱动气缸;207、第一夹线臂;208、第一夹线导向轨;

301、机械手导向轨;302、机械手传动螺杆;303、机械手传动马达;304、机械手传动座;305、机械手驱动气缸;306、机械手旋转马达;307、第二夹线驱动气缸;308、第二夹线臂;309、第二夹线导向轨;

401、固定板;402、取料导向轨;403、移动吊装板;404、传动装置;405、取料旋转驱动马达;406、取料驱动气缸;407、固定梳齿;408、梳齿错位驱动气缸;409、活动梳齿;

501、切刀导向轨;502、切刀固定座;503、切刀驱动气缸;504、切刀移动座;505、切刀;

601、固线驱动气缸;602、第三夹线臂;603、固线导向轨;604、悬吊臂;

701、第一固定立板;702、固定加热臂;703、固定驱动气缸;704、固定加热片;705、第二固定立板;706、移动驱动气缸;707、加热导向轨;708、移动座;709、移动加热臂;710、移动驱动气缸;711、移动加热片;

801、斜置框;802、转向导杆;803、转向座;804、梳料座;805、转向板;806、转向孔;807、梳料板;

901、调线导向轨;902、导向座;903、调线驱动气缸;904、立臂;905、调线板;

1001、料架;1002、布线导杆;1003、第一横梁座;1004、过线孔;1005、断料检测连杆;1006、断料检测板;1007、打结检测连杆;1008、第二横梁座;1009、升降气缸;1010、压线板;1011、梳齿板;1012、导向杆;1013、预拉线固定板;1014、预拉线联动座、1015、预拉线驱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切粘一体机,它包括:

工作台a,其主要用于为机器的主要组成机构提供布置及安装空间,同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利用工作台a来装设报警装置、控制装置等等;

布线转向机构b,其主要用于使若干根线料(诸如橡皮筋、橡皮绳等等线状或带状的坯料)沿Y轴方向呈并排分布(即上下并排分布),以便后续处理机构能够对多根并排分布的线料进行同步的诸如切断、粘合等处理,布线转向机构b装设于工作台a上并位于工作台a的进料端;

夹线旋转机构c,其主要用于夹持线料的前端头并沿X轴方向将线料由布线转向机构b内向后拉出,夹线旋转机构c装设于工作台a上并位于工作台a的出料端,夹线旋转机构c能够相对于工作台a沿X轴方向作进给运动并在X-Z轴平面内作旋转运动;

前端固线机构d,其主要用于夹持线料并配合夹线旋转机构c将由布线转向机构b内拉出的线料进行拉直处理,前端固线机构d装设于工作台a上并位于布线转向机构b与夹线旋转机构c之间;

线料断切机构e,其主要用于对被拉直的线料进行等长的切断处理,线料断切机构e装设于工作台a上并紧靠前端固线机构d的出料侧分布;

夹线机械手机构f,其主要用于夹持被切断的线料的后端头并配合夹线旋转机构c和前端固线机构d将线料拉直以便于线料断切机构e将线料进行切断处理,夹线机械手机构f吊设于工作台a上,其能够相对于工作台a沿Y轴方向作进给运动并在X-Z轴平面内作旋转运动;

以及

点胶粘合机构g,其装设于工作台a上并位于夹线旋转机构c的出料侧,同时,点胶粘合机构g能够相对于工作台a沿X轴方向作进给运动。

在利用本实施例的一体机进行生产作业时,可预先由工人将多根线料布置于布线转向机构b上并且利用夹线旋转机构c夹持线料的端头使多根线料能够以上下并排排列的方式平直地贯穿于前端固线机构d和下料切断机构e分布;当夹线旋转机构c牵引线料沿X轴向后拉出一定长度后,夹线机械手机构f移动至线料断切机构的出料侧并夹持线料,与此同时,前端固线机构d也同步夹持线料,从而使得线料具有三个夹持固定点以保证线料处于平直状态,而后线料断切机构e动作以从前端固线机构d与夹线机械手机构f之间的位置切断线料(此时夹线机械手机构f相当于夹持了被切断线料的后端头);然后,夹线旋转机构c带动线料的前端头沿X轴方向向前移动或者夹线机械手机构f带动线料的后端头沿X轴方向向后移动或者两者同步带动线料的端头移动以使线料的端头相靠近,与此同时,夹线旋转机构c带动线料的前端头相对于工作台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作90°转动,而夹线机械手机构f则带动线料的后端头以反向作270°转动,从而使线料的前端头切断面与线料的后端头切断面相对拼合,此时,点胶粘合机构g沿X轴方向运动至夹线旋转机构c所处的工位处,以向线料的端头切断面之间注胶,从而使被切断的每根线料均能够黏粘成为一圆圈状结构体(即:形成如圈状橡皮筋、发圈等等成品);最后,夹线旋转机构c松开圆圈状成品,即可利用夹线机械手机构f对成品进行下料。在进行下一周期的工序处理时,夹线旋转机构c再次沿X轴方向移动至线料断切机构e的出料侧并夹持线料的端头,相应机构通过重复上述动作步骤即可执行下一个周期的工序处理。如此往复,可对诸如橡皮筋、发圈等物品进行全自动的成型处理,在可以进行批量生产的同时,既有利于提高生产效果,又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一致性。

为保证对多根被切断的线料进行同步粘合的效果,提高产品的一致性以及粘合的牢固性,本实施例的点胶粘合机构g包括沿X轴方向装设于工作台a上的点胶驱动气缸101、沿Y轴方向装设于点胶驱动气缸101的输出轴上的点胶筒102以及装设于工作台a上并向点胶筒102供给胶水的注胶调控装置100(其主要由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的蠕动式点胶机以及控制设备和胶水存储设备等构成,其中,蠕动式点胶机采用凸轮蠕动出胶的方式),在点胶筒102上且与夹线旋转机构c相对的侧壁上(即:点胶筒102的前侧壁上)、沿Y轴方向开设有一点胶槽103。以此,当被切断的线料的前端头的切断面与后端头的切断面相对拼合时,可利用点胶驱动气缸101驱动点胶筒102沿Z轴方向向前运动,直至点胶筒102靠近被切断线料的拼合处并使点胶槽103与线料的拼合缝隙相贴近,而后利用注胶调控装置100向点胶槽103内注入胶水,胶水可利用点胶槽103的结构由上至下进行流动,在此过程中即可将由上至下并排排列的多根线料进行粘合以形成圆圈状成品。

为优化夹线旋转机构c的结构,同时提高其与点胶粘合机构g相配合的紧凑型,本实施例的夹线旋转机构c包括沿X轴方向装设于工作台a上且相互间沿Z轴方向并行分布的两根点胶导向轨201、置于两根点胶导向轨201之间的点胶传动螺杆202、装设于工作台a上并与点胶传动螺杆202相连的点胶传动马达203、螺纹套接于点胶传动螺杆202上且左右两侧同时嵌合于点胶导向轨201上的点胶传动座204、装设于点胶传动座204上且位于点胶筒102的前侧下方的夹线旋转驱动马达205、装设于夹线旋转驱动马达205的输出轴上的第一夹线驱动气缸206、沿Z轴方向布置于第一夹线驱动气缸206的两侧且相互间呈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一夹线臂207以及沿Z轴方向固定于第一夹线驱动气缸206的顶部的第一夹线导向轨208;其中,在每个第一夹线臂207上均沿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并排分布的夹线梳齿h(利用夹线梳齿h所提供的空间可将每根线料置于两个相邻的夹线梳齿h之间,从而使多根线料能够以上下并行排列的方式进行布置),而两个第一夹线臂207则均装设于第一夹线驱动气缸206的输出轴上且同时套接于第一夹线导向轨208的两端,点胶驱动气缸101则装设于点胶传动座204的顶面上且位于夹线旋转驱动马达205的后端侧。

以此,点胶传动马达205可通过点胶传动螺杆202带动点胶传动座204相对于工作台a沿点胶导向轨201作进给运动(即:利用点胶传动座204带动夹线旋转组件以及点胶旋转组件同时沿X轴进行大范围的向前或向后运动,以靠近或远离线料断切机构e),当点胶传动座204带动夹线旋转组件靠近线料断切机构e的出料侧时,可利用第一夹线驱动气缸206驱动两个第一夹线臂207相对于第一夹线驱动气缸206的本体沿第一夹线导向轨205作相对以夹住线料的前端头(反之,当需要松开线料时,则两个第一夹线臂207作相背运动,第一夹线导向轨205的设置可实现对两个第一夹线臂207的精确定位,保证夹线臂能够稳固地夹持线料,当然,后续机构中如果存在类似的结构,也可产生类似的效果),当需要进行点胶粘合处理时,则可利用夹线旋转驱动马达205通过第一夹线驱动气缸206带动两个第一夹线臂207相对于点胶筒102在X-Z轴平面内作旋转运动,从而使线料的前端头的切断面与点胶槽103的槽面相垂直;与此同时,点胶驱动气缸101驱动点胶筒102以使点胶筒102靠近线料的端头切断面的拼合处,实现点胶粘合(此时点胶驱动气缸101可起到精密微调的作用);当然,为保证点胶传动座204运动的平稳性且同时对其起到限位的作用,可在工作台a与点胶传动座204之间设置限位履带k,其以平行于点胶导向轨201的方式设置且其一端固定于工作台a上、另一端固定于点胶传动座204上。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夹线机械手机构f包括沿Y轴方向装设于工作台a上(即位于线料断切机构e的左侧上方)且相互间沿X轴方向并行分布的两根机械手导向轨301、置于两根机械手导向轨301之间的机械手传动螺杆302、装设于工作台a上并与机械手传动螺杆302相连的机械手传动马达303、螺纹套接于机械手传动螺杆302上且前后两侧同时嵌合于机械手导向轨301上的机械手传动座304、沿X轴方向装设于机械手传动座304上且位于机械手传动座304的右侧壁上的机械手驱动气缸305、装设于机械手驱动气缸305的输出轴上且相对于机械手驱动气缸305的本体沿X轴方向作进给运动的机械手旋转马达306、装设于机械手旋转马达306的输出轴上的第二夹线驱动气缸307、沿Z轴方向布置于第二夹线驱动气缸307的两侧且相互间呈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二夹线臂308以及沿Z轴方向固定于第二夹线驱动气缸307的底部的第二夹线导向轨309;其中,在每个第二夹线臂308上均沿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并排分布的夹线梳齿h,而两个第二夹线臂308则均装设于第二夹线驱动气缸307的输出轴上且同时套接于第二夹线导向轨309的两端。

以此,机械手传动马达303可通过机械手传动螺杆302带动机械手传动座304相对于线料断切机构e沿机械手导向轨301作进给运动(即上下运动),而机械手驱动气缸305则可驱动机械手旋转马达306相对于线料断切机构e沿X轴方向作进给运动(即前后运动),机械手旋转马达306通过第二夹线驱动气缸307带动两个第二夹线臂308相对于线料断切机构e在X-Z轴平面内作旋转运动,与此同时,第二夹线驱动气缸307可驱动两个第二夹线臂308相对于第二夹线驱动气缸307的本体沿第二夹线导向轨309作相对或相背运动;基于此,当需要利用夹线机械手机构f对线料进行夹持时,可通过对机械手传动马达303的控制使机械手的主体(即第二夹线臂308)向下移动,与此同时机械手驱动气缸305可使机械手的主体向前或向后移动,以最终使第二夹线臂308能够在线料断切机构e的出料侧夹持线料;当线料断切机构e将线料切断后,则可利用机械手旋转马达306通过第二夹线臂308带动被切断的线料的后端头进行转向,以使其能够与线料的前端头重合;当产品成型后,由于夹线旋转机构c会松开成品,故可利用夹线机械手机构f的复位运动效果将成品运离,以实现成品下料的工序;当然,为保证机械手传动座304运动的平稳性且同时对其起到限位的作用,也可在工作台a与机械手传动座304之间设置限位履带k,其以平行于机械手导向轨301的方式设置且其一端固定于工作台a上、另一端固定于机械手传动座304上。

为能够辅助夹线机械手机构f对成品进行下料,本实施例的一体机还包括一用于将成型的圆圈状结构体从夹线机械手机构f上取出的卸料取出机构m,卸料取出机构m沿Z轴方向布置于夹线机械手机构f的左端侧且装设于工作台a上;其主要包括沿Z轴方向布置于工作台a上的固定板401、至少一个沿Z轴方向装设于固定板401上的取料导向轨402、嵌合于取料导向轨402上的移动吊装板403、装设于固定板401上以驱动移动吊装板403相对于固定板401沿取料导向轨402作进给运动的传动装置404(其主要由驱动马达、皮带轮和传动皮带等部件构成,其中移动吊装板403固定于传动皮带上,以此可利用驱动马达的正反转动作并通过传动皮带带动移动吊装板403沿Z轴方向进行位置移动)、装设于移动吊装板403上的取料旋转驱动马达405、装设于取料旋转驱动马达405的输出轴上的取料驱动气缸406以及装设于取料驱动气缸406的输出轴上的取料夹手(其主要由装设于取料驱动气缸406上的固定梳齿407、装设于固定梳齿407上的梳齿错位驱动气缸408以及贴附于固定梳齿407的前表面上且与梳齿错位驱动气缸408相连的活动梳齿409构成,利用梳齿错位驱动气缸408可驱动活动梳齿409相对于固定梳齿407沿Y轴方向所进给运动);如此,当成型后的产品被夹线机械手机构f带动至指定位置时,传动装置404可间接带动取料夹手靠近第二夹线臂308并最终使取料夹手穿过对应的成品,而后,第二夹线臂308松开成品,即可利用活动梳齿409与固定梳齿407之间的错位运动关系使成品转移到取料夹手上并避免成品之间出现黏粘;然后,取料旋转驱动马达405通过取料驱动气缸406带动取料夹手在Y-Z轴平面内作旋转运动(如向上进行旋转)使成品完全落在取料夹手上,最后,传动装置404带动移动吊装板403复位,复位后,取料旋转驱动马达405向下旋转,取料夹手再复位,从而实现下料;当然,可在工作台上布置下料输送带n,以利用其将成品运离工作台。

为保证对线料的断切效果,本实施例的线料断切机构e包括沿Z轴方向布置于工作台a上且相互间呈相对分布的左切刀治具p1和右切刀治具p2;其中,左切刀治具P1和右切刀治具P2均包括一固定于工作台a上且后侧壁上沿Z轴方向设置有若干根切刀导向轨501的切刀固定座502、沿Z轴方向装设于切刀固定座502上的切刀驱动气缸503、嵌合于切刀导向轨501上并与切刀驱动气缸503的输出轴相连的切刀移动座504以及装设于切刀移动座504上且位于切刀固定座502的后侧壁与切刀移动座504的前侧壁之间的切刀505。当线料被三点固定夹持后,可利用切刀驱动气缸503驱动相对应的切刀移动座504沿切刀导向轨501作进给运动,从而使两片切刀505作相对运动以实现对线料的断切处理,而前端固线机构d则吊设于左切刀治具p1和右切刀治具p2之间且其夹线的部位靠近切刀505的前侧壁。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前端固线机构d包括吊设于左切刀治具p1和右切刀治具p2之间的上方空间内的固线驱动气缸601、沿Z轴方向布置于固线驱动气缸601的两侧且相互间呈相对分布的两个第三夹线臂602以及沿Z轴方向固定于固线驱动气缸601的底部的固线导向轨603;其中,固线驱动气缸601通过一悬吊臂604装设于工作台a上,而两个第三夹线臂602则均装设于固线驱动气缸601的输出轴上且同时套接于固线导向轨603的两端,同时,在每个第三夹线臂602上均沿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并排分布的夹线梳齿k(其设置的数量与第一夹线臂207和第二夹线臂308上的数量是相同的),且第三夹线臂602位于切刀505的前方侧并紧靠切刀505;以此,可利用固线驱动气缸601驱动两个第三夹线臂602相对于固线驱动气缸601的本体沿固线导向轨603作相对或相背运动,以实现夹线或者松线的效果。

为保证线料被断切及粘合的效果,提高成品粘结的牢固性,本实施例的一体机还包括一用于对线料进行预加热处理的搓线加热机构,搓线加热机构装设于工作台a上并位于布线转向机构b与前端固线机构d之间,搓线加热机构包括沿Z轴方向布置于工作台a上且相互间呈相对分布的固定加热装置r1和移动加热装置r2;其中,固定加热装置r1包括装设于工作台a上的第一固定立板701、布置于第一固定立板701的右侧的固定加热臂702以及装设于第一固定立板701上以驱动固定加热臂702相对于第一固定立板701沿Y轴方向作进给运动的固定驱动气缸703,固定加热臂702的中部且沿Y轴方向设置有一固定加热片704;而移动加热装置r2则包括装设于工作台a上的第二固定立板705、装设于第二固定立板705上的移动驱动气缸706、沿Z轴方向布置于第二固定立板705的左侧的加热导向轨707、嵌装于加热导向轨707上并与移动驱动气缸706的输出轴相连的移动座708、布置于移动座708的左侧的移动加热臂709以及装设于移动座708上以驱动移动加热臂709相对于移动座708沿Y轴方向作进给运动的移动驱动气缸710,在移动加热臂709的中部且沿Y轴方向设置有一移动加热片711。以此,可预先对线料待切断的位置进行搓线加热处理,即通过此机构相关部件的系列运动最终利用固定加热臂702和移动加热臂709从线料的左右两侧对线料形成夹持,通过使移动加热臂709的运动方向与固定加热臂702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效应(即上下搓动)实现对待切断部位的搓线处理,与此同时利用加热片对待切断部位进行预加热,从而可有利于线料断切机构e将线料进行快速的断切,并可保持切断面的平整性,为后续的粘合工序提供便利条件。

为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机器的结构,尤其是能够使多根线料能够被顺畅地进行供给,在工作台a上装设有一龙门座a1,搓线加热机构和线料断切机构e顺序地装设于龙门座a1上,在龙门座a1的横壁板上且位于搓线加热机构的进料侧沿X轴方向开设有一滑道a2;布线转向机构b则包括装设于龙门座a1的进料端的斜置框801、沿Z轴方向装设于斜置框801内且相互间呈并排分布的若干根转向导杆802、装设于龙门座a1上且位于斜置框801的出料端的中部的转向座803以及装设于龙门座a1上且位于线料断切机构e的进料侧的梳料座804,在转向座803上装设有一转向板805,在转向板805上沿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转向孔806,在梳料座804上装设有若干片沿X轴方向并行分布的梳料板807,在梳料板807上沿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夹线梳齿k(其具体数量与第一夹线臂207上的数量相同);且梳料板807与转向板805沿X轴方向呈直线分布,转向孔806的数量大于等于转向杆802的数量;以此,可将多根线料分别布置于两根相邻的转向导杆802之间,而每根线料在由斜置框801引出后均穿入对应的转向孔806内,从而转向孔806的结构特性使得多根线料能够以上下并排排列的方式最终被引入到线料断切机构e内,而利用设置的梳料板807则进一步增强多根线料以上下并排排列的效果。

同时,为保证线料在被进行断切处理时具有良好的张紧度,本实施例的一体机还包括一调线送线机构s,调线送线机构s包括沿X轴方向装设于龙门座a1的横壁板的底面上的调线导向轨901、嵌合于调线导向轨901上的导向座902、装设于龙门座a1的底面上以驱动导向座902沿调线导向轨901作进给运动的调线驱动气缸903、贯穿于滑道a2分布且底端与导向座902相连的立臂904,在立臂904上沿X轴方向并行地装设有若干片调线板905,在调线板905上沿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夹线梳齿h;以此,由转向孔806引出的线料可通过调线梳齿板905过渡到梳料板807上,利用立臂904沿X轴方向移动的效果可增强线料的张进度。

另外,为便于工人对多根线料进行布线,本实施例的一体机还包括一用于使若干根线料沿Z轴方向呈并排状态分布并向布线转向机构b供给线料的布线拉伸机构t,布线拉伸机构t位于布线转向机构b的进料端;其主要包括整体形状呈“L”形的料架1001、沿Z轴方向装设于料架1001内且相互间沿X轴方向呈并行状态分布的布线导杆1002、沿Z轴方向架设于料架1001的出料端且位于布线导杆1002的上方以用于检测线料是否存在打结或者断料等问题的检测治具、沿Z轴方向架设于料架1001的出料端且位于检测治具的出料侧的压线治具(其主要作用在于避免线料在被进行断切处理时,因位于机器前端的线料被向后拉伸而容易对线料的断切工序造成负面干扰)以及架设于料架侧1001出料端且位于检测治具与压线治具之间的预拉线治具(其主要作用在于保证线料在供给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张紧度,使多根线料能够被以尽量相同的张紧度且等长地向后供给);其中:

检测治具包括沿Z轴方向架设于料架1001的出料端的第一横梁座1003,在第一横梁座1003上开设有若干个沿X轴方向贯穿第一横梁座1003分布的过线孔1004,在第一横梁座1003的顶面上且沿Z轴方向装设有一断料检测连杆1005,在断料检测连杆1005上套接有若干个用于盖合对应的过线孔1004的前端口的断料检测板1006,同时在第一横梁座1003的顶面上还设置有一与断料检测连杆1005并行分布的打结检测连杆1007,打结检测连杆1007位于过线孔1004的后端口侧;从而,工人可将多根线料分别置于相邻的两个布线导杆1002之间,并利用过线孔1004以左右并排排列的方式使多根线料能够沿Z轴方向并排分布,以最终向布线转向机构b进行线料供给(利用布线转向机构b在将多根线料由左右并排排列的方式转换为上下并排排列的方式);当其中某些线料出现断线或者缺料时,位于该线料穿过的过线孔1004上的断线检测板1006即无法与线料进行接触,可通过与传感器等装置的配合向一体机的控制器发送断线信号,以便于工人能够及时补充线料或者更换线料;而当其中某些线料出现打结等现象时,由于打结的部分的径向尺寸会大于线料本体的径向尺寸,故打结部分会与打结检测连杆1007出现抵触,从而可通过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的配合向控制器发出线料打结的信号;当然,为能够根据线料的径向尺寸对打结检测连杆1007进行实时调整,可将打结检测连杆1007设置为可调节式(如利用滑杆、滑座等装置对打结检测连杆1007进行安装。

压线治具则包括沿Z轴方向架设于料架1001的出料端的第二横梁座1008、装设于第二横梁座1008的顶面的左右两端的升降气缸1009、装设于升降气缸1009的输出轴上且位于第二横梁座1008的进料端的压线板1010以及装设于第二横梁座1008上且位于第二横梁座1008的出料端的梳齿板1011,升降气缸1009驱动压线板1010相对于第二横梁座1008沿Y轴方向作进给运动,以此,在后端的线料被进行断切处理时,可利用压线板1010预先将线料压合在第二横梁座1008上,避免线料被向后牵引。

预拉线治具包括沿Y轴方向装设于料架1001的出料端的左右两侧的两根导向杆1012、通过两根导向杆1012架设于料架1001上的预拉线固定板1013、套接于两根导向杆1012上的预拉线联动座1014以及装设于预拉线固定板1013上并驱动预拉线联动座1014相对于料架1001沿导向杆1013作进给运动的预拉线驱动气缸1015;以此可使线料在布线拉伸机构t内以“S”形走向进行布置,通过预拉线联动座1014的上下运动的效果,来增强线料被拉伸的张紧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