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瓶主体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415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保温瓶主体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温瓶主体模具。



背景技术:

在制作保温瓶的过程中,常需要采用注塑模具实现产品的一体成型,现有的模具一般脱出的产品均是单层壳体,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损坏。如专利号为201110211263.3的“一种带把冷水壶一次成型模具”发明专利,涉及玻璃制品生产设备领域,包括一副初模和一副成模,初模和成模设置有把手一次成型部分,成模的把手一次成型部分的把手型腔内设置有环形通风槽,环形通风槽上端连接有通风口,环形通风槽下端连接出风槽,出风槽内设置有出风口,可一次性成型,脱出的水壶即为单层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脱出的产品具有双层外壳的保温瓶主体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保温瓶主体模具,包括由下及上依次设置的下压板、复板、固定板、推料板、模套及上压板,设在所述复板上的模芯组件,所述模芯组件位于所述固定板、推料板及模套的内侧,所述模套的内侧壁与所述模芯组件之间的间隙形成型腔;

所述模芯组件包括凹模芯,套设在所述凹模芯外侧并与所述模套的内侧壁保持间距设置的外模芯,及配合设置在所述凹模芯上端的凸模芯;所述凹模芯内配合设有上下设置的定位柱,所述凹模芯上沿周向贯通设有多个可横向移动的分体内模,所述分体内模的内侧壁与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倾斜配合连接,且均为向下向外倾斜的倾斜表面,所述分体内模的外侧壁与所述外模芯的内侧壁保持间距设置;

所述下压板向下运动带动所述复板及所述定位柱向下运动,所述分体内模与所述定位柱滑动连接且横向不脱离,所述定位柱带动所述分体内模沿着所述凹模芯发生横向移动以远离所述外模芯的内侧壁。以实现脱出的产品具有双层外壳,简化模具结构且易脱模的目的。

为提高脱模质量,优选地,所述凹模芯包括开口向下的用于对所述定位柱上下导向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套设在所述定位柱的外侧,所述分体内模部分穿过所述导向筒设置。

为简化模具结构,优选地,所述凹模芯的周向设有多条沿其径向延伸至所述导向筒的通道,所述分体内模配合设置在所述通道内,且可沿所述通道横向移动。

为方便定位柱与分体内模的安装、拆卸,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沿周向向下延伸设有多条倾斜设置的滑槽,所述分体内模的内侧壁上设有上下延伸的且与所述滑槽配合滑动连接的滑轨。

为进一步降低脱模难度和实现均匀脱模,优选地,所述分体内模分为四块。

为了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和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分体内模的外侧壁与所述外模芯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所述型腔的一部分,所述分体内模的与所述外模芯对应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凹模芯内配合设置定位柱,其上再设置与定位柱配合的分体内模,下压板向下运动带动复板及定位柱向下运动,分体内模与定位柱滑动连接且横向不脱离,定位柱带动分体内模沿着凹模芯发生横向移动以远离外模芯的内侧壁,以实现脱出的产品具有双层外壳,简化模具结构且易脱模的目的;通过设置对定位柱上下导向的导向筒,以提高模具的脱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瓶主体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瓶主体模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瓶主体模具的纵向剖视图(脱模前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瓶主体模具中模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瓶主体模具中凹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瓶主体模具中凹模芯纵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温瓶主体模具的产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瓶主体模具,包括由下及上依次设置的下压板1、复板2、固定板3、推料板4、模套5及上压板6,设在复板2上的模芯组件7,模芯组件7位于固定板3、推料板4及模套5的内侧,模套5的内侧壁与模芯组件7之间的间隙形成型腔8。

优选地,下压板1与模套5之间竖向设有依次穿过复板2、固定板3、推料板4的用于在安装模具及脱模过程中对模具进行定位的导向柱(图中未示出),导向柱优选设有四个,均匀设置在下压板1与模套5之间的四角处。

如图2-3所示,模芯组件7包括凹模芯71,套设在凹模芯71外侧下方并与模套5的内侧壁保持间距设置的外模芯72,及配合设置在凹模芯71上端的凸模芯73,凸模芯73与上压板6固定,凹模芯71内配合设有上下设置的定位柱9,定位柱9与下压板1固定;凹模芯71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槽(图中未示出),凹模芯71上沿周向贯通设有多个可横向移动的分体内模74,分体内模74的内侧壁与定位柱9的外侧壁倾斜配合连接,且均为向下向外倾斜的倾斜表面。分体内模74的外侧壁与外模芯72的内侧壁保持间距设置,两者之间的间隙为型腔8的一部分,且分体内模74的与外模芯72对应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槽742,其中,凹模芯71上的螺纹槽与分体内模74上的螺纹槽742间隔设置形成一圈螺纹槽。

优选地,固定板3、推料板4及模套5均分别设置在凹模芯71、外模芯72的外侧,模套5设置在凸模芯73的外侧;复板2用于对定位柱9进行定位且凹模芯71设置在复板2上端,外模芯72设置在固定板3上,用于对外模芯72进行定位,推料板4的上表面与模套5的下表面配合设置。

下压板1向下运动带动复板2及定位柱9向下运动,分体内模74与定位柱9滑动连接且横向不脱离,定位柱9带动分体内模74沿着凹模芯71发生横向移动以远离外模芯72的内壁。

如图4-6所示,凹模芯71包括开口向下的用于对定位柱9上下导向的导向筒711,导向筒711套设在定位柱9的外侧并位于分体内模74的内侧,分体内模74部分穿过导向筒711设置;凹模芯71的周向设有多条沿其径向延伸至导向筒711的通道712,分体内模74配合设置在通道712内,且可沿通道712横向移动。

优选地,导向筒711与凹模芯71一体成型且共轴线,以实现产品脱模后内壁均匀;定位柱9的外侧壁沿周向向下延伸设有多条倾斜设置的滑槽91,分体内模74的内侧壁上设有上下延伸的且与滑槽91配合滑动连接的滑轨741;分体内模74分为四块,其中一个分体内模74的外侧壁上设有凸块743,脱模后产品的与凸块743对应的位置上脱有与凸块743形状一样的卡孔,脱模后的产品如图7所示,保温瓶主体下端的壳体为双层,螺纹位于靠内层的内侧壁上,产品易于组装,且组装后的产品比较美观,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