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塑胶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8226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五金塑胶模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五金塑胶模架。



背景技术:

模架是模具之半制成品,由各种不同的钢板配合零件组成,可以说是整套模具的骨架。由于模架及模具所涉及的加工有很大差异,模具制造商会选择向模架制造商订购模架,利用双方的生产优势,以提高整体生产质量及效率。

传统的五金塑胶模架在冲压过程中无法实现自动归位,需由驱动装置带动,无法实现自动脱模,上下模芯无法自主更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五金塑胶模架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金塑胶模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冲压过程中无法实现自动归位,需由驱动装置带动,无法实现自动脱模,上下模芯无法自主更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五金塑胶模架,包括底板、温度传感器,所述底板的内部安装有液压装置,且底板的顶部安装有脱模底板,所述脱模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内部嵌入安装有下模芯,所述下模芯的边缘安装有对位槽,且下模芯的内部底部设置有剥模板,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下模芯的侧壁上,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定位孔,且下模板的上方设置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底部设置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的边缘设置有安装耳,所述上模板上与定位孔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柱,且上模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注胶流道,所述上模板的顶部安装有冲压接管。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均力柱,所述四个均力柱上均安装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上模芯通过安装耳和螺栓固定连接安装在上模板上。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上与均力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冲压环套。

优选的,所述液压装置与脱模底板通过液压杆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能够在冲压后自动归位的、上下模芯可拆卸更换的五金塑胶模架,本实用新型在均力柱上安装有复位弹簧,在冲压后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归位功能,同时在冲压过程中冲压环套与均力柱的衔接更加紧密,在底板的内部安装液压装置,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已成型的模具冷却后,液压装置利用液压杆顶起脱模底板,脱模底板顶起剥模板进行脱模,上模板和下模板上设置有对应的定位孔和定位柱,定位精准,提高模架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冲压接管,2、注胶流道,3、上模板,4、液压装置,5、底板, 6、脱模底板,7、下模板,8、复位弹簧,9、均力柱,10、冲压环套,11、安装耳,12、上模芯,13、定位孔,14、定位柱,15、对位槽,16、下模芯, 17、温度传感器,18、剥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五金塑胶模架,包括底板5、温度传感器17,底板5的内部安装有液压装置4,且底板 5的顶部安装有脱模底板6,脱模底板6的上方设置有下模板7,下模板7的内部嵌入安装有下模芯16,下模芯16的边缘安装有对位槽15,且下模芯16 的内部底部设置有剥模板18,温度传感器17安装在下模芯16的侧壁上,下模板7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定位孔13,且下模板7的上方设置有上模板3,上模板3的底部设置有上模芯12,上模芯12的边缘设置有安装耳11,上模板3 上与定位孔13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柱14,且上模板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注胶流道2,上模板3的顶部安装有冲压接管1。

下模板7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均力柱9,四个均力柱9上均安装有复位弹簧8,上模芯12通过安装耳11和螺栓固定连接安装在上模板3上,上模板3上与均力柱9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冲压环套10,液压装置4与脱模底板6 通过液压杆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该五金塑胶模架按正常程序安装好过后,首先将冲压设备与冲压接管1固定连接后下压直至上模板3与下模板闭合,然后将塑胶通过注胶流道2注入上模芯12和下模芯16的内部,当温度传感器17感应到已成型的模具冷却时,液压装置4利用液压杆顶起脱模底板6,脱模底板顶起剥模板18进行脱模,当需要制作不同的塑胶模具时,可将上模芯12和下模芯16拆卸下来更换,满足更广泛的生产需求。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