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710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接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接合结构体。



背景技术:

针对近年来的废气等造成的地球环境问题,在机动车等输送机中,谋求由车身的轻量化带来的燃料利用率的改善。另外,还尝试了在尽量不阻碍该车身的轻量化的情况下提高车身碰撞时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机动车的车身构造,研究了将以往使用的材料的一部分用其他材料来代替的技术。例如,将以往使用的钢材的一部分用更轻量且能量吸收性也优异的铝合金材、镁材等轻合金材料代替、在框架的一部分中应用强度更高的高张力钢等的应对方式逐渐发展。

一般,难以进行异种金属材料彼此的焊接。例如,在铝材与钢材的焊接中,在彼此的接合界面,生成高硬度且非常脆的fe与al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即fe2al5,从而接合强度降低。

因此,研究了在铝制的框架上镶铸钢制的连接构件然后将钢制的连接构件与钢制的其他框架焊接而成的接合结构体(专利文献1)。另外,公开了如下的接合结构体,将通过铆接紧固于第一构件的铆钉的前端点焊于第二构件而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彼此接合,从而抑制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并且将异种金属材料彼此接合(专利文献2)。

另外,研究了在将金属构件彼此组合的部分的内侧配置用于提高刚性、冲击吸收性的树脂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3、4)。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7-3021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4-58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5-161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14-21817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接合结构体中,不存在产生脆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可能。但是,在进行铝的浇铸时,难以高精度地设置钢制连接构件。另外,为了确保针对水的浸入的连接部分的耐腐蚀性,需要在铝构件与钢制连接构件的边界涂覆密封剂。因此,制造工时增加。并且,密封剂因使用环境而剥离,因此难以确保长期的耐腐蚀性。

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接合结构体中,为了防止由水的浸入造成的构件的腐蚀,需要在异种金属材料彼此的边界涂覆密封剂,存在与专利文献1同样的问题。

上述的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树脂复合框架构件通过在金属构件间配置树脂,从而提高框架刚性。但是,由于在一方的金属构件的表面设置树脂的状态下,组装另一方的金属构件,因此制造工时增加。并且,存在设置于一方的金属构件的树脂、以及在树脂形成后组装的另一方的金属构件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性。因此,无法充分阻止来自金属构件与树脂之间的水分的浸入,有时难以得到所希望的防腐蚀效果。

同样,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树脂复合框架中也在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无法充分地阻止水分的浸入。另外,在使用的金属构件是异种金属材料(例如铝材与钢材)的情况下,必需在金属构件设置电蚀防止用的密封件,制造工时增加。并且,密封件因使用环境而容易剥离,因此难以确保长期的耐久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使制造工序繁琐而能够将相互不同的构件彼此牢固地接合并防止腐蚀的高刚性的接合结构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接合结构体的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结构体具备: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材料不同的第二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使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彼此分离的分离机构,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的端部与另一方的构件之间填充有树脂。

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所述分离机构与所述第一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构件分体构成。

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所述分离机构是凸部,该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且从所述一方朝向所述另一方突出。

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的、同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相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设置有树脂。

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设置在所述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所述树脂形成有从树脂表面朝向外侧突出的加强部。

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贯通表背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内填充有树脂。

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分离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重叠部以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成为封闭剖面形状的方式填充有所述树脂。

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的、形成所述封闭剖面形状的内部与外部的至少一方的部分被树脂覆盖。

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所述第一构件所包含的金属材料与所述第二构件所包含的金属材料是彼此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借助分离机构分离地配置,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的端部与另一方的构件之间填充有树脂,从而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通过树脂牢固地接合而成为一体。由此,接合结构体的刚性提高。另外,通过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树脂来防止水分的浸入,从而防止发生锈蚀、腐蚀、电蚀。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并且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树脂成形前的骨架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接合结构体的制造中使用的铆钉的安装工序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第二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第三结构例的表示树脂成形前的骨架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x-x线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第四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剖视图。

图14a是示出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隔着分隔件而固定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4b是示出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隔着垫圈而固定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5是示出通过凸部而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分离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6是在覆盖构件的树脂一体形成有与其他构件连结的连结部的接合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1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并且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复合框架构件的xviii-xviii线剖视图。

图19是示出图17所示的复合框架构件的背面的背面图。

图20是在面板构件上设置有凸部的情况下的面板构件与底板构件的剖视图。

图21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二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22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三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23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四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24a是示出设置有肋的复合框架构件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24b是示出设置有肋的复合框架构件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25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五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26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六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27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七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28a是设置有肋的复合框架构件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

图28b是设置有肋的复合框架构件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

图29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八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30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九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此,作为接合结构体,例示了例如副车架等车辆的框架构造的连接中使用的接合结构体。

<接合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例>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并且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树脂成形前的骨架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制造中使用的铆钉的安装工序的剖视图。

如图1、图2所示,本结构例的接合结构体具备:骨架构件11,其通过材质不同的两种板材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分别重叠而成;以及树脂部13,其形成在各板材的重叠的区域,详细情况后述(参照图5)。

骨架构件11具备钢板制的第一构件21以及铝板制的第二构件31。第一构件21具有剖面大致倒u字形的第一面板构件23以及平板状的第一底板构件25。第一面板构件23在与框架接合方向(y方向)正交的框架宽度方向(x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凸缘部23a,凸缘部23a通过点焊等与第一底板构件25接合。

第二构件31具有:比第一面板构件23大一圈的剖面大致倒u字形的第二面板构件33;以及平板状的第二底板构件35。第二面板构件33在框架宽度方向(x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凸缘部33a,凸缘部33a与第二底板构件35分离地配置。换句话说,如图1、图2所示,第二构件31以覆盖第一构件21的外侧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

如图3所示,第一构件21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一端部21a与第二构件31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一端部31a彼此具有分离距离δ,在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即,如图2所示,第二面板构件33配置为,在重叠区域w具有分离距离δ地覆盖第一面板构件23的外侧,第二底板构件35在重叠区域w具有分离距离δ地配置在第一底板构件25的下方。

第一面板构件23与第二面板构件33之间的分离距离δ、以及第二底板构件35与第一底板构件25之间的分离距离δ通过与第一面板构件23和第二面板构件33分体构成的多个铆钉(分离机构)51形成。

具体地说,使铆钉51的轴部51b在第二面板构件33的凸缘部33a、顶面部33b以及第二底板构件35的多个部位贯通。而且,通过与铆钉51对置地配置的反向冲模(未图示),使第二面板构件33的一部分向设置于铆钉51的头部51a上的槽部51d塑性流动而被顶起。由此,铆钉51铆接固定于第二面板构件33。铆钉51的轴部51b的轴长比第二面板构件33的厚度长,因此第二面板构件33与第一面板构件23之间形成均匀的分离距离δ。

基于锻造性、安装性的观点,铆钉51优选采用具有头部51a和轴部51b的锻造件。在进行点焊的构件是钢材的情况下,在提高接合强度方面铆钉51优选为钢制,能够按照用途采用软钢、不锈钢、高张力钢等。另外,在进行点焊的构件是铝材的情况下,在确保接合强度方面,铆钉优选采用铝或者铝合金等,使铆钉的材料种类与进行点焊的构件相匹配。作为各构件21、31的由铆钉51进行的固定方法,能够适当利用例如日本国特开平7-214338号、日本国特开2010-207898号所公开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为铆钉51的轴部51b铆接在预先形成于第二面板构件33的基孔37中的结构。

另外,如图4所示,铆钉51的接合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使铆钉51的前端部51c与第一面板构件23抵接,通过一对电极53、55对铆钉51的头部51a与第一面板构件23进行加压并夹持的状态下,对电极53、55之间通电。由此,对铆钉51的前端部51c与第一面板构件23进行电阻点焊。通过该电阻点焊,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以具有分离距离δ的状态或者比分离距离δ略微收缩的状态固定。分离距离δ的长度能够通过调节轴部51b的轴长而任意地设定。

如上所述,图2所示的在第二面板构件33的顶面部33b设置的铆钉51固定于第一面板构件23的顶面部23b。另外,在第二面板构件33的凸缘部33a设置的铆钉51固定于第一面板构件23的凸缘部23a。而且,与设置于凸缘部33a的铆钉51相反一侧的设置于第二底板构件35的铆钉51固定于第一底板构件25。

如图1、图2所示,在第一面板构件23以及第二面板构件33中,分别在凸缘部23a、33a、顶面部23b、33b、将凸缘部23a、33a与顶面部23b、33b连接的侧面(也包括倾斜面)23c、33c上形成有贯通第一面板构件23、第二面板构件的表背的多个贯通孔29、39。另外,在第一底板构件25与第二底板构件35形成有贯通表背且用于供给来自浇口(未图示)的树脂的树脂供给孔41。

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通过铆钉51接合而成的骨架构件11设置在未图示的树脂成形模具内,向由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的重叠区域w形成的型腔注射成形树脂。

虽未图示,树脂成形模具具有外框体以及插入外框体的内部的型芯。上述的骨架构件设置在外框体的内周面与型芯之间,在型腔内填充有树脂。

如图2所示,型腔包括:树脂成形模具的外框体的内周面与第二面板构件33之间的分离空间cb1;第二面板构件33与第一面板构件23之间的分离空间cb2;第二底板构件35与第一底板构件25之间的分离空间cb3;第一构件21的内部的、沿着y方向插入的型芯的外周面与第一构件21之间形成的分离空间cb4;以及树脂成形模具的外框体的内周面与第二底板构件35之间的分离空间cb5。

需要说明的是,树脂向型腔内的填充不限于从贯通孔即树脂供给孔41填充,也可以从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y方向)等填充。

如上所述,在进行骨架构件的接合与树脂成形的接合结构体的制造工序中包括:将第一构件21与所述第二构件31经由铆钉51等由以彼此分离的状态接合的工序;以及向接合后的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的端部与另一方的构件之间通过注射成形而填充树脂的工序。

图5是树脂成形后的接合结构体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

树脂成形后的接合结构体100在重叠区域w形成有树脂部13。如图6所示,树脂部13具有: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之间的中间树脂13c;第一构件21的、与第二构件31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设置的内侧树脂13in;以及第二构件31的、与第一构件21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设置的外侧树脂13out。

本结构的树脂部13至少具备填充于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之间的分离空间的中间树脂13c即可。通过中间树脂13c,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被接合而成为一体。另外,树脂部13优选构成为包括第一构件21的内表面侧的内侧树脂13in以及第二构件31的外表面侧的外侧树脂13out。

注射成形的树脂还填充于贯通孔29、39以及树脂供给孔41。填充于贯通孔29、39以及树脂供给孔41内的树脂形成与第一构件21、第二构件31卡合的卡合部,从而不易从孔内脱出。另外,中间树脂13c、外侧树脂13out、以及内侧树脂13in通过填充于贯通孔29、39以及树脂供给孔41的树脂而彼此连接,因此树脂部13整体被一体化。通过它们的作用,能够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提高接合结构体100的刚性。另外,还能够提高接合结构体100的耐负载性。

内侧树脂13in覆盖第一面板构件23以及第一底板构件25的一端部(图3的一端部21a)的端面,外侧树脂13out覆盖第二面板构件33以及第二底板构件35的一端部(图3的一端部31a)的端面。由此,各端面被内侧树脂13in、外侧树脂13out保护而不会浸入水分,不易产生锈蚀、腐蚀、电蚀。

第一构件21以及第二构件31的至少重叠区域w的表面可以是平滑面、或粗糙面化的面的任一种。在重叠区域w的表面被粗糙面化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与树脂的接合强度。另外,第一构件21以及第二构件31的至少重叠区域w也可以进行压花加工。通过向压花状的间隙填充树脂,能够使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形成提高长度方向上的耐负载性的接合方式。并且,也可以在进行上述的树脂的注射成形之前,对第一构件21、第二构件31的至少任一方的表面实施底涂处理。

底涂处理是指,在第一构件21、第二构件31的表面涂敷粘合剂而形成底涂层的处理。底涂处理的粘合剂能够使用改性聚烯烃系涂料、改性环氧系底涂等、不挥发成分少的低粘度的液体。底涂层具有提高各构件21、31的表面的粘合性的效果,从而各构件21、31与树脂的粘合强度更加牢固。另外,通过底涂处理,能够使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电绝缘。

构成树脂部13的树脂材料为通常的注射成形所使用的树脂组成物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丙烯(pp)、聚酰胺、聚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氯乙烯树脂、氟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等。

也可以在树脂材料中配合滑石、金属纤维等填充材料、各种添加材料。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注射成形时的树脂的流动性并且提高树脂的强度,填充材料向树脂的填充率优选为5~40%左右(金属纤维的情况:5~20%)。

对于本结构的树脂部13而言,通过注射成形以高压力填充树脂,因此树脂的填充密度高。由此,不会在第一构件21、第二构件31之间产生使成为产生锈蚀、腐蚀、电蚀的原因的水分浸入的间隙。

基于注射成形时的树脂的流动性、金属-树脂复合构件的强度的观点,填充于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之间的分离空间的中间树脂13c的厚度优选在厚度最薄的位置处为1.8~3mm左右。中间树脂13c的厚度由在注射成形前通过铆钉51而在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之间形成的分离距离δ决定。

另外,外侧树脂13out的厚度由树脂成形模具的内周面与第二构件31之间形成的分离距离决定。而且,内侧树脂13in的厚度由沿着y方向插入的型芯的外周面与第一构件21之间形成的分离距离决定。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结构例的接合结构体100,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通过分离机构彼此具有分离距离δ地配置。通过向该分离的分离空间通过注射成形填充中间树脂13c,从而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经由中间树脂13c被接合成一体。因此,即使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是材质不同的异种金属材料,例如,钢材与铝材的组合,也不会在接合界面产生金属间化合物,而能够不使双方变质地牢固地接合。另外,水分不会浸入第一构件21以及第二构件31与树脂部13的边界面,从而防止锈蚀、腐蚀、电蚀的产生。

而且,在通过注射成形填充树脂的情况下,通过一次的注射成形而将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接合成一体,因此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另外,在注射成形后树脂固化,从而树脂部13形成为在与第一构件21以及第二构件31的接合面无间隙。因此,水分不会从接合界面浸入,并且树脂不会如密封件那样剥离。并且,根据该结构,与在分别单独地制作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后,经由树脂进行紧固接合的结构相比,耐久性提高,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在接合界面产生间隙。

另外,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的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分别通过注射成形而形成有内侧树脂13in、外侧树脂13out。因此,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的重叠区域w遍及整面而形成有树脂部13。由此,第一构件21以及第二构件31与树脂部13的边界面也包括第一构件21以及第二构件31的各端面在内均被保护,还提高了加强效果。

并且,在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供树脂填充的至少一个贯通孔29、39。通过向贯通孔29、39内填充树脂,从而覆盖第一构件21以及第二构件31的树脂部13(中间树脂13c、外侧树脂13out、内侧树脂13in)与贯通孔29、39内的树脂一体化,接合结构体100的刚性提高。

而且,通过变更所使用的铆钉51的尺寸,能够自由且高精度地调整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的分离距离。另外,通过遍及重叠区域w的整体地调整分离距离δ、或局部地调整分离距离δ,能够防止注射成形时的不均匀的树脂流。其结果是,能够避免树脂的回绕不足等,防止发生注射成形不合格,进一步提高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的接合强度。

另外,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彼此不接触,因此即使是彼此电位不同的异种金属材料,例如,钢材以及铝材也能够防止发生电蚀。因此,接合材料的选择的范围变大,设计自由度提高。另外,能够使用低廉的铝材,以低成本实现接合结构体100的轻量化。

构成骨架构件11的第一构件21以及第二构件31不限于钢材、铝材,也能够使用其他金属,至少任一方是金属材料即可。另外,也可以是由厚度不同的相同材料构成的构件的组合。

作为金属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材(jis规格的6000系、5000系、7000系、2000系、3000系等)、镁合金、钢材(软钢、高张力钢)、钛合金、或者它们组合而成的金属材料等。

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中的、铆接安装铆钉51的一侧的构件也可以是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等非金属材料。作为非金属材料,除此以外能够列举玻璃纤维强化塑料(gfrp)、玻璃长纤维强化塑料(gmt)、硼纤维强化塑料(bfrp)、芳族聚酰胺纤维强化塑料(afrp、kfrp)、聚乙烯纤维强化塑料(dfrp)、zylon强化塑料(zfrp)等。

本结构的第一构件21、第二构件31示出了分别使用板材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型材、锻造材的变形材、以及铸造材。并且,第一构件21、第二构件31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等将板冲压成形品接合而成的接合结构体。

贯通孔29、39以及树脂供给孔41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圆孔,也可以是方孔、长孔等任意的形状。另外,孔剖面除圆筒状以外,也可以是锥状、厚度方向中间部向内侧突出的形状等、增加孔内面积、具有倾斜面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增加孔内壁面与树脂的接合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接合结构体100的刚性。

<接合结构体的第二结构例>

接下来,参照图7对第二结构例的接合结构体进行说明。本结构例的接合结构体110除在形成于第一构件的内表面侧的内侧树脂13in设置有肋以外,与第一结构例的接合结构体100相同。因此,对相同的构件、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各结构例中也同样地,简化或省略对于相同的构件、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本结构例的接合结构体110的形成于第一构件21的内表面侧的内侧树脂13in具有壁部15、17,该壁部15、17将从沿着第一底板构件25形成的底部到沿着第一面板构件23的顶面形成的顶部之间连结。

壁部15沿着与接合结构体110的长度方向(y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方向)而形成。壁部17沿着接合结构体100的长度方向(y方向)而形成。这些壁部15、17分别构成成为加强部的肋,对接合结构体110的压缩强度、扭转强度进行强化。由此,接合结构体110整体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图8是作为第二结构例的变形例的接合结构体120的剖视图。本变形例的肋由多个壁部19构成,该壁部19从形成于第一面板构件23的内表面侧的内侧树脂13in朝向第一构件21的内侧突出。壁部19可以构成为不与沿着第一底板构件25的底部连结,能够提高接合结构体110的刚性。

根据上述第二结构例的接合结构体110以及变形例的接合结构体120,在覆盖第一构件21以及第二构件31的树脂部13形成有由构成肋的壁部15、17、19形成的加强部,因此能够在不大幅增加接合构件的重量的情况下提高接合结构体100的刚性。加强部的形状、配置等能够按照作用于接合结构体100的负载而任意地设定。另外,肋不限于内侧树脂13in,也可以设置于外侧树脂13out,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接合结构体的第三结构例>

接下来,参照图9以及图10对第三结构例的接合结构体进行说明。

图9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第三结构例的示出树脂成形前的骨架构件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x-x线剖视图。

本结构例的接合结构体除第一构件21的重叠区域w以外的形状与第一结构例的接合结构体100不同以外,采用与第一结构例同样的结构。

本结构的第一底板构件25在与从一端部21a在长度方向(y方向)上隔开重叠区域w的长度的部分,形成有与第一面板构件23的凸缘部23a分离的台阶部25a。

台阶部25a具有同重叠区域w的第一底板构件25和第二底板构件35的分离距离δ加上第二底板构件35的板厚t而得到的高度对应的高低差。通过该台阶部25a,重叠区域w以外的第一底板构件25与第二底板构件35配置在同一平面内。

根据使用本结构的骨架构件11a的接合结构体,第一底板构件25、第二底板构件35的底面处于同一面。因此,在向机械装置等安装时,无需另外使用用于进行高度调节的构件,能够简化安装结构。

另外,也可以在第二构件31即第二面板构件33的一端部31a形成有朝向第一构件21即第一面板构件23的顶面部23b突出的凸部33d。凸部33d与第一面板构件23的顶面部23b抵接,能够使重叠区域w的第一面板构件23与第二面板构件33在端部也可靠地以分离距离δ分离。

并且,也可以在第二构件31即第二底板构件35的一端部35a也形成有突出分离距离δ的凸部35b。凸部35b同第一底板构件25的重叠区域w内的与台阶部25a的边界抵接,能够使第一底板构件25与第二底板构件35在端部也可靠地以分离距离δ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凸部33d、35b与第一构件21接合的接合面的至少一方由底涂层等绝缘,从而防止发生锈蚀、腐蚀、电蚀。

凸部33d、35b除设置于上述的部位以外,还能够设置于重叠区域w内的任意的部位。例如,能够选择性地设置于欲可靠地设置分离距离δ的部位,也可以设置于重叠区域w的整体。

凸部33d、35b能够形成为点状、直线状、曲线状等任意的形状,通过调整设置的长度、朝向,能够将注射成形时的树脂流动方向控制为所希望的方向。由此,能够使树脂积极地向树脂流变少的区域流动,能够防止发生缺口等注射成形不合格。

<接合结构体的第四结构例>

接下来,对第四结构例的接合结构体进行说明。本结构例将接合结构体应用于车辆的副车架。

图11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第四结构例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剖视图。

如图11所示,副车架200是车辆的框架构造之一,具有配置于车辆前方的钢制的前梁71与搭载发动机等的铝制的后梁91通过接合结构体130接合成一体而成的形状。

前梁71具备:沿车宽方向(x方向)延伸的前横梁73、一对前侧梁75、以及一对支柱77。一对前侧梁75从前横梁73的车宽方向(x方向)两端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设置。一对支柱77从前横梁73的车宽方向(x方向)两端朝向上方延伸设置。

一对前侧梁75分别构成为具有形成为带有凸缘的前面板构件79以及平板状的前顶板构件81。

后梁91具备沿车宽方向(x方向)延伸的后横梁93、以及从后横梁93的车宽方向(x方向)两端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一对后侧梁95。一对后侧梁95与前侧梁75同样地构成为具有形成为带有凸缘的后面板构件99、平板状的后顶板构件111。

如图12所示,构成一对前侧梁75的前面板构件79以及前顶板构件81在与前横梁73相反的一侧的前端侧通过焊接等一体地连接有钢制的前辅助构件83、85。前辅助构件83、85从前面板构件79以及前顶板构件81的前端部侧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设置。上述前辅助构件83、85的剖面形状形成为与前面板构件79以及前顶板构件81相似的形状。

另外,构成一对后侧梁95的后面板构件99以及后顶板构件111在与后梁91相反的一侧的前端侧通过焊接等一体地连接有铝制的后辅助构件113、115。后辅助构件113、115朝向车辆前方延伸设置。上述后辅助构件113、115的剖面形状形成为与后面板构件99以及后顶板构件111相似的形状。

前面板构件79、前顶板构件81以及前辅助构件83、85均为钢制,后面板构件99、后顶板构件111、以及后辅助构件113、115均为铝制。因此,前辅助构件83、85能够通过焊接等牢固且容易地接合于相同材料的前侧梁75,后辅助构件113、115能够通过焊接等牢固且容易地接合于相同材料的后侧梁95。

前辅助构件83、85以及后辅助构件113、115作为将前侧梁75与后侧梁95接合的辅助构件而发挥功能。后辅助构件113的前端缘部113a与前辅助构件83的外侧面抵接,如图13中放大示出那样,前辅助构件83与后辅助构件113以具有分离距离δ的方式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后辅助构件115的前端缘部115a与前辅助构件85的外侧面抵接,前辅助构件85与后辅助构件115以具有分离距离δ的方式在各部件的厚度方向上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前辅助构件83与前端缘部113a的接合部、以及前辅助构件85与前端缘部115a的接合部由底涂层绝缘。

在前辅助构件83、85与后辅助构件113、115重叠的重叠区域w,如在上述的第一结构例中说明那样,通过注射成形形成有树脂部13。前辅助构件83、85以及后辅助构件113、115的重叠区域w的内外表面被由注射成形而形成的树脂覆盖整面,并且在前辅助构件83与后辅助构件113之间的分离空间、以及前辅助构件85与后辅助构件115之间的分离空间中也形成有树脂。

由此,不会在钢制的前辅助构件83、85、铝制的后辅助构件113、115接合的接合部生成金属间化合物,能够将材质不同的构件彼此牢固地接合。另外,通过将后梁91设为铝制,能够实现副车架200的轻量化,从而有助于车辆的燃料利用率改善等。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如图14a所示,在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之间夹设有具有上述的分离距离δ的厚度的分隔件61,通过铆钉51将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固定。如图4所示,铆钉51除以使前端部51c与第一构件抵接的方式熔接以外,也可以采用在第一构件穿设基孔69并使轴部51b贯通基孔69而熔接等其他方式。

另外,也可以如图14b所示,在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之间夹设有具有上述的分离距离δ的厚度的垫圈63,通过螺栓65与螺母67进行紧固。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注射成形前使螺栓65穿过垫圈63。

并且,也可以如图15所示,如第三结构例中示出的凸部33d、35b(参照图10)那样,在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的至少一方设置有从任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的凸部70(在图示例中在第二构件31侧设置有凸部70)。通过将凸部70形成为与所希望的分离距离δ相等的突出高度,能够容易地使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分离所希望的分离距离δ。

若在第一构件21、第二构件31的冲压成形的同时成形凸部70,则不会使制造工序繁琐。另外,由于不使用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分体构成的部件,因此能够以低成本使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之间形成为所希望的分离距离δ。需要说明的是,在凸部70与第一面板构件23接触的接触面设置底涂层等绝缘层即可。

这样,通过凸部70而形成所希望的分离距离δ,从而无需使用铆钉51这样的其他构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同时采用凸部70与铆钉51来形成分离距离δ。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假设凸部70崩坏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分离的状态。另外,通过增加凸部70的设置数量,截面惯性矩增加,能够提高构件的刚性。

并且,也可以如图16所示,在进行树脂的注射成形时,在形成于第二构件31的外表面侧的外侧树脂13out的局部,一体地形成有从树脂表面向外侧突出而与其他构件连结的连结部45。连结部45形成有安装孔43,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接合结构体140向其他构件安装。并且,连结部45成为对外侧树脂13out进行加强的加强部,能够提高接合结构体的刚性。

另外,上述各结构为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这两个构件的层叠结构体,但也可以为还层叠有其他强度构件的多层结构体。

接下来,作为接合结构体的其他例子,对复合框架构件进行说明。在此,作为复合框架构件,例如例示顶盖横梁、顶盖侧立柱等中使用的车身部件的框架。

<接合框架构件的第一结构例>

图17使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并且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一结构例的立体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复合框架构件300的xviii-xviii线剖视图,图19是图17所示的复合框架构件300的背侧的背面图。

如图17、图18所示,复合框架构件300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钢板制的底板构件(第一构件)211(参照图18)、以及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铝板制的面板构件(第二构件)213,至少双方之间的一部分通过树脂接合。

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在长度方向(y方向)上对齐地配置。复合框架构件300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框架宽度方向(x方向)的两端部,以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彼此具有分离距离δ的状态,具有在各构件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重叠部217。

如图18所示,面板构件213具有框架宽度方向(x方向)的两端侧的平坦的凸缘部223、以及从凸缘部223延伸突出且朝向与底板构件211重叠的重叠方向(z方向)外侧突出的鼓出部225。如图19所示,底板构件211整体形成为平坦状。该底板构件211以与面板构件213的凸缘部223具有分离距离δ的方式在厚度方向上与面板构件213重叠地配置。

面板构件213与底板构件211在凸缘部223的重叠部217通过铆钉(分离机构)219接合。在重叠部217处,在面板构件213与底板构件211之间,在重叠方向(z方向)上形成有分离距离δ的分离空间。而且,至少在重叠部217的分离空间通过后述的注射成形填充有树脂。另外,树脂也可以形成在由面板构件213的鼓出部225与底板构件211包围的中空空间227的内部表面等。

面板构件213与底板构件211借助由注射成形形成的包括中间树脂215在内的树脂而接合成一体,构成复合框架构件300。

基于注射成形时的树脂的流动性、金属-树脂复合构件的强度的观点,面板构件213与底板构件211分离而形成的分离距离δ优选在厚度最薄的部位为1.8~3mm左右。分离距离δ的大小根据后述的注射成形中的树脂的流动性、金属-树脂复合构件的强度等而适当决定。

另外,在本结构中,也与上述的图4所示的铆钉51的情况同样地,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之间形成为均匀的分离距离δ。

在本结构的复合框架构件300中,在重叠部217的沿着长度方向(y方向)的多个部位设置有基于铆钉219的接合部位。由此,使面板构件213与底板构件211的重叠部221的分离距离δ高精度地均匀。

在复合框架构件300的比重叠部217靠框架宽度方向(x方向)的中央侧的位置,通过面板构件213的鼓出部225与底板构件211而形成有中空空间27。另外,面板构件213与底板构件211的凸缘部223通过中间树脂215接合。换句话说,复合框架构件300的与长度方向(y方向)正交的剖面形成为封闭剖面形状。

如图17~图19所示,在面板构件213、底板构件211分别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41、243。贯通孔241、243的至少任一方在注射成形时作为用于供给来自浇口(未图示)的树脂的树脂供给孔而发挥功能。

上述的面板构件213与底板构件211通过铆钉219接合而成的骨架构件设置在未图示的树脂成形模具内,向包括重叠部217的分离空间在内的型腔注射成形树脂。

虽未图示,树脂成形模具具有外框体、以及插入外框体的内部的型芯。上述的骨架构件设置在外框体的内周面与型芯之间,在型腔内被填充树脂。需要说明的是,树脂向型腔内的填充不限于从成为树脂供给孔的贯通孔241、243填充,也可以从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y方向)等填充。

如图18所示,注射成形后的复合框架构件300的由面板构件213的鼓出部225与底板构件211包围的中空空间227的内部表面被内侧树脂229覆盖。换句话说,形成由底板构件211、面板构件213以及中间树脂215形成的封闭剖面形状的内部的部分被树脂覆盖。

并且,如图17所示,包括复合框架构件300的长度方向端部231、框架宽度方向端部233在内的、面板构件213以及底板构件211的外周缘部在整周范围内被端部侧树脂235覆盖。由此,保护面板构件213与底板构件211的各端面不会浸入水分,不易产生锈蚀、腐蚀、电蚀。

复合框架构件300的中间树脂215、内侧树脂229、端部侧树脂235通过一次的注射成形一体地成形。另外,各树脂215、229、235的、与底板构件211以及面板构件213接合的接合界面在注射成形后通过树脂固化而无间隙地形成。因此,水分不会从接合界面浸入复合框架构件300内,并且树脂不会如密封件那样剥离。

注射成形的树脂还填充于贯通孔241、243。填充于贯通孔241、243内的树脂形成与面板构件213、底板构件211卡合的卡合部,从而不易从孔内脱出。另外,中间树脂215、内侧树脂229、端部侧树脂235通过填充于贯通孔241、243的树脂而彼此连接,因此各树脂被一体化。通过上述作用,能够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提高复合框架构件300的刚性。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骨架构件的底板构件211以及面板构件213能够与上述的图1至图3所示的第一构件21和第二构件31的材料同样地选择适当的材料。另外,对于树脂材料,也能够与上述的树脂部13同样地选择适当的材料。

本结构的底板构件211、面板构件213例示了分别使用板材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型材、锻造材的变形材、以及铸造材。并且,各构件211、213也可以是板冲压成形品通过焊接等接合而成的接合结构体。

底板构件211、面板构件213的表面可以是平滑面、或粗糙面化的面的任一方。在表面被粗糙面化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与树脂的接合强度。另外,也可以在进行上述的树脂的注射成形之前,对底板构件211、面板构件213的至少任一方的表面实施底涂处理。

根据上述结构的复合框架构件300,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的重叠部217通过分离机构以彼此分离的状态接合,在该分离空间中通过注射成形填充有中间树脂215。由此,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借助该中间树脂215成为一体而被牢固地接合,框架刚性提高。

另外,能够通过一次注射成形而将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接合成一体,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另外,与在分别单独地制作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后,经由树脂进行紧固接合的结构相比,耐久性提高,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在接合界面产生间隙。

并且,在底板构件211的贯通孔243与面板构件213的贯通孔241中也填充有树脂。由此,覆盖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的树脂(中间树脂215、内侧树脂229、端部侧树脂235)通过填充于贯通孔241、243的树脂而被一体化,从而复合框架构件300的刚性提高。另外,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的树脂的界面难以剥离,复合框架构件300的耐负载性、耐冲击性提高,能够得到较大的框架刚性。

另外,中间树脂215、内侧树脂229、端部侧树脂235通过注射成形以高压力填充,因此树脂的填充密度变高。由此,不会在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接合的接合界面产生间隙,能够可靠地防止因水的浸入导致的锈蚀、腐蚀、电蚀的发生。

而且,通过利用内侧树脂229覆盖中空空间227的内部,从而即使在假设水分进入中空空间227内的情况下,水分也不会与底板构件211、面板构件213接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框架刚性。而且,通过利用端部侧树脂235全面覆盖底板构件211以及面板构件213的外周缘部,框架刚性进一步提高,能够保护外周缘部不会腐蚀等。在本结构中,底板构件211是铁钢材料,通过利用端部侧树脂235覆盖底板构件211,能够防止发生锈蚀等。

对于形成分离距离δ的铆钉219,通过与上述同样地变更所使用的铆钉219的尺寸,能够自由且高精度地调整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的分离距离。另外,通过遍及重叠部217的整体来调整分离距离δ、或局部地调整分离距离δ,能够防止注射成形时的不均匀的树脂流。其结果是,能够避免树脂的回绕不足等,防止发生注射成形不合格,进一步提高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的接合强度。

本结构的贯通孔241、243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圆孔,也可以是方孔、长孔等任意的形状。另外,孔剖面除圆筒状以外,也可以是锥状、厚度方向中间部向内侧突出的形状等、增加孔内面积、具有倾斜面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孔内壁面与树脂的接合强度进一步增加,框架刚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彼此不接触,因此即使是彼此电位不同的异种金属材料,例如,钢材以及铝材也能够防止发生电蚀。因此,接合材料的选择的范围变大,设计自由度提高。另外,能够使用低廉的铝材,以低成本实现复合框架构件300的轻量化。

<分离机构的其他例子>

作为使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分离而在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之间形成分离距离δ的分离机构,不限于上述的铆钉219,例如,也可以为图14a、图14b所示的被铆钉插通的分隔件、由螺栓紧固的垫圈等、与底板构件211、面板构件213分体的各种紧固用构件。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所希望的分离距离δ。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垫圈的情况下,优选在注射成形前使螺栓穿过垫圈。

并且,与上述的图15所示的情况同样地,能够在使用铆钉219、分隔件、垫圈等紧固用构件的情况下形成分离距离δ。图20示出在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之间,在面板构件213设置有从面板构件213朝向底板构件211突出的凸部269的情况。反之,也可以构成为在底板构件211设置有凸部的结构。通过将凸部269形成为与所希望的分离距离δ相等的突出高度,能够容易地将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调整为所希望的分离距离。

并且,若在进行底板构件211、面板构件213的冲压成形的同时成形凸部269,则不会使制造工序繁琐。另外,无需使用其他部件,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将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之间形成为所希望的分离距离δ。除此以外,对于凸部269的表面处理、配置、形状等,与上述的图15的凸部70相同。

<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二结构例>

接下来,对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二结构例进行说明。在图21中示出复合框架构件310的第二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复合框架构件310仅在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的重叠部217设置有中间树脂215。在该情况下,未图示的贯通孔仅形成在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的重叠部217。其他结构与上述的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一结构例相同。

根据本结构,能够将复合框架构件310形成为必要最小限度的简单的结构,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另外,能够在重叠部217将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牢固地接合,框架刚性提高。另外,不会在底板构件211与中间树脂215之间、以及面板构件213与中间树脂215之间,产生使成为腐蚀、电蚀的原因的水分进入的间隙。

<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三结构例>

接下来,对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三结构例进行说明。在图22中示出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三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复合框架构件320在重叠部217设置有中间树脂215,在面板构件213的中空空间227侧的内侧面设置有内侧树脂229。在该情况下,未图示的贯通孔形成于重叠部217的底板构件211、面板构件213,在各个部位提高树脂的接合强度。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第二结构例的复合框架构件310相同。

根据本结构,能够将复合框架构件320形成为简单的结构,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另外,在面板构件213的中空空间227侧的内侧面设置有内侧树脂229,因此复合框架构件320的框架的刚性提高,能够提高耐久性。

<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四结构例>

接下来,对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四结构例进行说明。在图23中示出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四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复合框架构件330在上述的第三结构例的复合框架构件320的底板构件211也设置有树脂,在中空空间227内的整体形成有内侧树脂229。另外,复合框架构件330形成有壁部271,该壁部271将从内侧树脂229的沿着底板构件211而形成的底部到沿着面板构件213的顶面而形成的顶部之间进行连结。壁部271沿着复合框架构件33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构成作为加强部的肋。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第三结构例的复合框架构件320相同。

图示例的壁部271竖立设置于框架宽度方向(x方向)的中央部的一个部位,但通过设置于多个部位,能够进一步提高框架刚性。另外,也可以代替壁部271或者在设置有壁部271的同时,设置有在框架宽度方向(x方向)上连结内侧树脂229的壁部作为肋。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多个方向的框架强度。

作为肋的形状,复合框架构件330能够采用各种方式。例如,也可以如图24a所示,在复合框架构件340中,成为肋的多个壁部273以从沿着面板构件213的顶部的内侧树脂229朝向底板构件211突出的方式而形成。即使构成为壁部273不与底板构件211连结,也能够提高复合框架构件330的刚性。

也可以如图24b所示,在复合框架构件350中,成为肋的多个壁部275从沿着底板构件211的内侧树脂229竖立设置。

<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五结构例>

接下来,对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五结构例进行说明。在图25中示出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五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复合框架构件360在上述的第二结构例的复合框架构件310的面板构件213中的、与中空空间227侧相反的一侧的外侧面形成有外侧树脂277。换句话说,形成由底板构件211、面板构件213以及中间树脂215形成的封闭剖面形状的外部的部分被树脂覆盖。

另外,外侧树脂277在重叠部217处与覆盖底板构件211和面板构件213的端部的端部侧树脂235、中间树脂215连接。上述外侧树脂277、端部侧树脂235、中间树脂215通过注射成形而一体地成形。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第二结构例的复合框架构件320相同。

根据本结构,通过利用外侧树脂277与端部侧树脂235覆盖复合框架构件360的外侧,能够阻止来自复合框架构件360的外侧的水分的浸入。另外,利用树脂覆盖复合框架构件360的外侧,从而框架刚性与耐久性提高。

<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六结构例>

接下来,对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六结构例进行说明。在图26中示出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六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复合框架构件370在上述的第五结构例的复合框架构件360的外侧树脂277具有朝向外侧竖立设置的多个壁部279。多个壁部279构成作为加强部的肋。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第五结构例的复合框架构件360相同。

根据本结构,在复合框架构件370的外侧树脂277形成有肋,因此截面惯性矩增大带来的强度增加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框架刚性。

<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七结构例>

接下来,对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七结构例进行说明。在图27中示出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七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复合框架构件380在上述的第五结构例的复合框架构件360的面板构件213与底板构件211的中空空间227侧的内周面形成有内侧树脂229。并且,在底板构件211的与中空空间227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底部树脂281。上述外侧树脂277、端部侧树脂235、中间树脂215以及底部树脂281通过注射成形而一体地成形。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第五结构例的复合框架构件360相同。

根据本结构,在复合框架构件380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中,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在整周范围内被树脂215、229、235、277、281覆盖。因此,在底板构件211与面板构件213上不存在露出部,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腐蚀等。另外,总的树脂厚增加,框架刚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结构的复合框架构件中也能够与上述同样地设置肋。例如,如图28a所示,复合框架构件390能够构成为,在沿着面板构件213的外侧树脂277的一部分设置有多个壁部279,在沿着面板构件213的内侧树脂229的一部分设置有多个壁部273。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仅设置壁部279、273中的任一方。在上述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框架结构的进一步改善,构筑高强度的复合框架构件390。

另外,如图28b所示,复合框架构件400能够构成为,在沿着底板构件211的内侧树脂229的一部分设置有多个壁部275,在沿着底板构件211的底部树脂281的一部分设置有多个壁部283。另外,复合框架构件400也可以构成为仅设置壁部275、283中的任一方。

<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八结构例>

接下来,对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八结构例进行说明。在图29中示出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八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复合框架构件410在上述的第七结构例的复合框架构件380的外侧树脂277的一部分,一体地形成有从树脂表面向外侧突出的肋状安装部285。肋状安装部285形成有安装孔287,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复合框架构件410向其他构件安装。并且,外侧树脂277被肋状安装部285加强,因此肋状安装部285成为加强部,能够提高复合框架构件410的刚性。

<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九结构例>

接下来,对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九结构例进行说明。在图30中示出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九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复合框架构件420代替上述的第一结构例中的复合框架构件310的底板构件211,而使用具有与面板构件213同样的鼓出部的底板构件212。其他结构与第一结构例的复合框架构件310相同。

根据本结构,通过使用具有鼓出部的底板构件212,利用截面惯性矩的增加来提高框架刚性。另外,与上述的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三~第八结构例同样地,通过在底板构件212、面板构件213的各部分设置树脂,从而能够在进一步提高框架刚性的基础上,得到上述的作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结构为底板构件与面板构件这两个构件的层叠结构体,但也可以为还层叠有其他强度构件的多层结构体。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为将实施方式的各结构相互组合而成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的记载以及公知的技术而进行变更、应用的内容也属于本发明的预定内容,包含于请求保护的范围。例如,对于上述填充树脂的工序而言,除通过注射成形而成形的工序以外,只要是能够与之同样地加压注入树脂的方法则均能够采用。

<备注>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如下内容。

(1)一种接合结构体,其通过将至少一方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彼此接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具有间隙地配置,至少在所述间隙的一部分填充有树脂,借助所述树脂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成一体。

(2)根据(1)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的、同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相对置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被所述树脂覆盖。

(3)根据(2)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形成的所述树脂的一部分向外侧突出而构成加强部。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供所述树脂填充的至少一个贯通孔。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由配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的间隙形成构件(分离机构)形成。

(6)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由凸部形成,该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且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任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由彼此电位不同的材料构成。

(8)一种复合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至少一方由金属材料构成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具备以具有间隙的方式重叠配置而成的重叠部,以至少所述重叠部的一部分成为大致封闭剖面的方式,在至少所述间隙的一部分填充树脂,借助所述树脂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成一体。

(9)根据(8)所述的复合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的、形成所述大致封闭剖面形状的内部与外部的至少一方的部分被树脂覆盖。

(10)根据(9)所述的复合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在覆盖形成所述大致封闭剖面形状的内部与外部的至少一方的部分的所述树脂中,所述树脂的一部分向外侧突出而构成加强部。

(11)根据(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供所述树脂填充的贯通孔。

(12)根据(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由配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的间隙形成构件(分离机构)形成。

(13)根据(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由凸部形成,该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且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任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

(14)根据(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由彼此电位不同的材料构成。

本申请基于2015年2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2015-22474)、2015年2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2015-22475)、2015年10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2015-205912),作为参照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3树脂部

13c中间树脂

13in内侧树脂

13out外侧树脂

15、17、19壁部(加强部)

21第一构件

23第一面板构件

25第一底板构件

29、39贯通孔

31第二构件

33第二面板构件

33d、35b、70凸部(分离机构)

35第二底板构件

45连结部(加强部)

51铆钉(分离机构)

61分隔件(分离机构)

63垫圈(分离机构)

100、110、120、130、140接合结构体

211、212底板构件(第一构件)

213面板构件(第二构件)

215中间树脂

217重叠部

219铆钉(分离机构)

223凸缘部

229内侧树脂

235端部侧树脂

241、243贯通孔

269凸部

271、273、275、279壁部(加强部)

277外侧树脂

281底部树脂

285肋状安装部(加强部)

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0、410复合框架构件(接合结构体)

w重叠区域

δ分离距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