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镜框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096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眼镜,尤其涉及了树脂镜框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大量的写作使学生们的身体和心情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出现近视的现象,但是想要找到一副合适的眼镜非常的不容易,给学生们带来了不便,普通的眼镜均需要专业的眼镜店通过专业仪器进行调节,导致镜框的调节十分不便,不能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意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调节镜框弧度的缺点,提供了树脂镜框的制作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树脂镜框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模具:设计出一副镜框和一副与镜框相匹配的镜脚;

2)制作模具:将设置好的镜框和镜脚的模具制作出来;

3)调试模具:将制作好的模具进行反复的调模与试模,达到标准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安装;

4)制作龙骨:制作镜框龙骨和镜脚龙骨,镜框龙骨包括两个放置镜片的环形架(1)及连接环形架(1)的鼻架(2),镜脚龙骨包括长杆架(3)和与长杆架(3)连接的耳架(4),环形架(1)和长杆架(3)均由直线钢丝弯折制成,鼻架(2)和耳架(4)均由螺旋状钢丝制成;

5)安装龙骨:将制作好的镜框龙骨和镜脚龙骨固定在模具内准备注塑;

6)注塑:模具上设有第一注塑口,向第一注塑口内进行注塑并填充第一树脂材料在环形架(1)和长杆架(3)上,模具在安装有鼻架(2)和耳架(4)的位置处设有第二注塑口,通过第二注塑口向鼻架(2)和耳架(3)上填充第二树脂材料;

7)成型:通过保温棉对模具的部分外表面进行包裹,模具上安装有鼻架(2)和耳架(3)的部分定义为柔性成型部,将柔性成型部的外表面裸露在外,再将模具放入冷冻室内在-45~-30℃下冷却25~35min,再将模具置于室温下放置140~160min后,再通过加热喷枪向柔性成型部进行加热并使温度达到80~105℃,再放入冷却室并在-10~-5℃下冷却45~80min,取出模具将其放置在室温下,待模具恢复到室温后,打开模具,取出镜框和镜脚,通过以上步骤能促进第一树脂材料和第二树脂材料完美融合,不会形成两种材料之间的裂纹;

8)手工表面处理:将注塑好的镜框和镜脚进行胶口打磨、合磨线打磨;

9)喷涂:将手工表面处理好的镜框和镜脚进行表面喷涂;

10)装配:将喷涂好的镜框和镜脚进行组合装配;

11)打标识:将装配好的半成品印上型号、规格的标识;

12)校架:将眼镜进行调整校架;

13)清洗:对眼镜进行表面污染物进行清洗;

14)检验:查看清洗完成的成品是否合格;

15)包装入库:将检验合格的成品进行包装入库。

通过将眼镜的鼻架和耳架处设置螺旋形的钢丝龙骨,再配合以第二树脂材料,使鼻托和耳托处的框体不但可以自由扭转,还具有较好的弹性,不易折断和破损,适用于不同鼻型、脸型的眼镜佩戴者,方便佩戴者自由调节眼镜的弧度,增强了用户体验,方便了用户操作。

作为优选,第一树脂材料包括选自苯乙烯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热塑性弹性体、聚氧化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苯硫醚类树脂、乙烯醇类树脂、丙烯酸酯类树脂、工程塑料及其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第二树脂材料通过将小分子二元醇和与碳酸酯进行酯交换反应,然后将酯交换反应得到的聚碳酸酯二醇与有机多元醇、小分子二元酸进行缩聚反应所形成。通过以上步骤得出的第二树脂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实用与耳托和鼻托处的框体制作。

作为优选,酯交换反应的步骤如下:将小分子二元醇、碳酸酯及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10~170℃,氮气保护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温度每隔3~5min就进行10~15℃的升温或降温,小分子二元醇和碳酸酯的投料摩尔比为1:1,反应以产品锥板60℃,3~5泊为终点;缩聚反应的步骤如下:由酯交换反应制得的聚碳酸酯二醇和小分子二元醇、有机多元醇、小分子二元酸加入带有升温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容器中,通入氮气保护,升温搅拌至出水,馏头温度为90~110℃,反应温度145~215℃,至目标粘度,即锥板80℃,5~10泊。通过以上步骤支撑的第二树脂材料弹性和韧性优良,具有抗腐蚀、耐磨的性能。

作为优选,酯交换反应中小分子二元醇和碳酸酯的投料摩尔比为大于1:1且小于等于1:1.1。

作为优选,酯交换反应中催化剂为乙醇钠、甲醇钠、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或乙酸铅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小分子二元醇为甲基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中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碳酸酯为碳酸二烷基酯、碳酸二芳基酯、碳酸亚烷基酯中一种,其中碳酸二烷酯为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中一种或多种;碳酸二芳基酯为碳酸二苯酯;碳酸亚烷基酯为碳酸亚乙酯。

作为优选,有机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或丙三醇。

作为优选,小分子二元酸为己二酸或癸二酸。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将眼镜的鼻架和耳架处设置螺旋形的钢丝龙骨,再配合以第二树脂材料,使鼻托和耳托处的框体不但可以自由扭转,还具有较好的弹性,不易折断和破损,适用于不同鼻型、脸型的眼镜佩戴者,方便佩戴者自由调节眼镜的弧度,增强了用户体验,方便了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环形架、2—鼻架、3—长杆架、4—耳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树脂镜框的制作工艺,如图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模具:设计出一副镜框和一副与镜框相匹配的镜脚;

2)制作模具:将设置好的镜框和镜脚的模具制作出来;

3)调试模具:将制作好的模具进行反复的调模与试模,达到标准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安装;

4)制作龙骨:制作镜框龙骨和镜脚龙骨,镜框龙骨包括两个放置镜片的环形架1及连接环形架1的鼻架2,镜脚龙骨包括长杆架3和与长杆架3连接的耳架4,环形架1和长杆架3均由直线钢丝弯折制成,鼻架2和耳架4均由螺旋状钢丝制成;

5)安装龙骨:将制作好的镜框龙骨和镜脚龙骨固定在模具内准备注塑;

6)注塑:模具上设有第一注塑口,向第一注塑口内进行注塑并填充第一树脂材料在环形架1和长杆架3上,模具在安装有鼻架2和耳架4的位置处设有第二注塑口,通过第二注塑口向鼻架2和耳架3上填充第二树脂材料;

7)成型:通过保温棉对模具的部分外表面进行包裹,模具上安装有鼻架2和耳架3的部分定义为柔性成型部,将柔性成型部的外表面裸露在外,再将模具放入冷冻室内在-37℃下冷却30min,再将模具置于室温下放置150min后,再通过加热喷枪向柔性成型部进行加热并使温度达到92℃,再放入冷却室并在-7℃下冷却62min,取出模具将其放置在室温下,待模具恢复到室温后,打开模具,取出镜框和镜脚;

8)手工表面处理:将注塑好的镜框和镜脚进行胶口打磨、合磨线打磨;

9)喷涂:将手工表面处理好的镜框和镜脚进行表面喷涂;

10)装配:将喷涂好的镜框和镜脚进行组合装配;

11)打标识:将装配好的半成品印上型号、规格的标识;

12)校架:将眼镜进行调整校架;

13)清洗:对眼镜进行表面污染物进行清洗;

14)检验:查看清洗完成的成品是否合格;

15)包装入库:将检验合格的成品进行包装入库。

第一树脂材料包括选自苯乙烯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热塑性弹性体、聚氧化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苯硫醚类树脂、乙烯醇类树脂、丙烯酸酯类树脂、工程塑料及其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树脂材料通过将小分子二元醇和与碳酸酯进行酯交换反应,然后将酯交换反应得到的聚碳酸酯二醇与有机多元醇、小分子二元酸进行缩聚反应所形成。

酯交换反应的步骤如下:将小分子二元醇、碳酸酯及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40℃,氮气保护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温度每隔4min就进行12℃的升温或降温,小分子二元醇和碳酸酯的投料摩尔比为1:1,反应以产品锥板60℃,4泊为终点;缩聚反应的步骤如下:由酯交换反应制得的聚碳酸酯二醇和小分子二元醇、有机多元醇、小分子二元酸加入带有升温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容器中,通入氮气保护,升温搅拌至出水,馏头温度为100℃,反应温度150℃,至目标粘度,即锥板80℃,7泊。

酯交换反应中小分子二元醇和碳酸酯的投料摩尔比为大于1:1且小于等于1:1.1。

酯交换反应中催化剂为乙醇钠、甲醇钠、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或乙酸铅中的一种。

小分子二元醇为甲基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中一种或多种。

碳酸酯为碳酸二烷基酯、碳酸二芳基酯、碳酸亚烷基酯中一种,其中碳酸二烷酯为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中一种或多种;碳酸二芳基酯为碳酸二苯酯;碳酸亚烷基酯为碳酸亚乙酯。

有机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或丙三醇。

小分子二元酸为己二酸或癸二酸。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是的通过保温棉对模具的部分外表面进行包裹,模具上安装有鼻架2和耳架3的部分定义为柔性成型部,将柔性成型部的外表面裸露在外,再将模具放入冷冻室内在-32℃下冷却30min,再将模具置于室温下放置150min后,再通过加热喷枪向柔性成型部进行加热并使温度达到92℃,再放入冷却室并在-7℃下冷却62min,取出模具将其放置在室温下,待模具恢复到室温后,打开模具,取出镜框和镜脚。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是的通过保温棉对模具的部分外表面进行包裹,模具上安装有鼻架2和耳架3的部分定义为柔性成型部,将柔性成型部的外表面裸露在外,再将模具放入冷冻室内在-37℃下冷却25min,再将模具置于室温下放置150min后,再通过加热喷枪向柔性成型部进行加热并使温度达到92℃,再放入冷却室并在-7℃下冷却62min,取出模具将其放置在室温下,待模具恢复到室温后,打开模具,取出镜框和镜脚。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是的通过保温棉对模具的部分外表面进行包裹,模具上安装有鼻架2和耳架3的部分定义为柔性成型部,将柔性成型部的外表面裸露在外,再将模具放入冷冻室内在-37℃下冷却30min,再将模具置于室温下放置155min后,再通过加热喷枪向柔性成型部进行加热并使温度达到80~105℃,再放入冷却室并在-10℃下冷却62min,取出模具将其放置在室温下,待模具恢复到室温后,打开模具,取出镜框和镜脚。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是的通过保温棉对模具的部分外表面进行包裹,模具上安装有鼻架2和耳架3的部分定义为柔性成型部,将柔性成型部的外表面裸露在外,再将模具放入冷冻室内在-37℃下冷却30min,再将模具置于室温下放置150min后,再通过加热喷枪向柔性成型部进行加热并使温度达到80~105℃,再放入冷却室并在-7℃下冷却70min,取出模具将其放置在室温下,待模具恢复到室温后,打开模具,取出镜框和镜脚。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是的酯交换反应的步骤如下:将小分子二元醇、碳酸酯及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60℃,氮气保护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温度每隔4min就进行12℃的升温或降温,小分子二元醇和碳酸酯的投料摩尔比为1:1,反应以产品锥板60℃,4泊为终点;缩聚反应的步骤如下:由酯交换反应制得的聚碳酸酯二醇和小分子二元醇、有机多元醇、小分子二元酸加入带有升温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容器中,通入氮气保护,升温搅拌至出水,馏头温度为100℃,反应温度150℃,至目标粘度,即锥板80℃,7泊。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不同是的与实施例1不同是的酯交换反应的步骤如下:将小分子二元醇、碳酸酯及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60℃,氮气保护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温度每隔4min就进行12℃的升温或降温,小分子二元醇和碳酸酯的投料摩尔比为1:1,反应以产品锥板60℃,4泊为终点;缩聚反应的步骤如下:由酯交换反应制得的聚碳酸酯二醇和小分子二元醇、有机多元醇、小分子二元酸加入带有升温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容器中,通入氮气保护,升温搅拌至出水,馏头温度为100℃,反应温度200℃,至目标粘度,即锥板80℃,7泊。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