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及滚塑成型车顶箱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26651发布日期:2018-11-02 23:5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车顶箱的制造方法及一种车顶箱,特别是关于一种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及一种滚塑成型车顶箱。

背景技术

顶箱的需求随着汽车的需求的增加而不断的在大幅增加。然而,现今使用的车顶箱的进步与改良却仅只限于在外观上的酷炫多样或是造型的装饰改变,其需要上下盖结合的本质,仍然没有任何改良。

现有习知的车顶箱皆为上下盖结合知结构,并以多个扣合件相固定,存在有需增加厚度确保结构力、上下盖无法确实结合紧密而易受风力吹开分离、以及上下盖无法确实结合紧密而无法确实防水等缺点。

再者,现有习知的车顶箱的重量甚重,单一个人甚难操作,大多数的使用者或是一个一般女性根本无法拿得动,更不用说去架设车顶箱或操作使用。

因此,如能发明创新一种车顶箱的制造方法及一种完全无接缝的车顶箱,使车顶箱不但无迎风面接合部份,结构力强且可确保防水、不必使用上下盖的扣合件,无分离或扣合不紧的风险,并节省车顶箱的材料及制造的成本、使用质轻的材质即能确保结构力,单人即可轻易使用及操作、又能避免车顶箱在车辆行驶中因上下盖分离而产生行车危险的问题,必能成为车用产业技术上一个重要的创新思考及进步突破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一种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及一种滚塑成型车顶箱,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滚塑成型模具;进行填料及加热;形成车顶箱;以及形成取置口。滚塑成型车顶箱则包括滚塑成型的车顶箱以及至少一个车顶箱门。借由本发明的实施,滚塑成型的车顶箱无缝隙、无迎风面接合部份,结构力强且可确保防水;不必使用上下盖的扣合件,无分离或扣合不紧的风险,并节省车顶箱的材料及制造的成本;使用质轻的材质即能确保结构力,单人即可轻易使用及操作;更可避免车顶箱在车辆行驶中因上下盖分离而产生行车危险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提供滚塑成型模具,其中滚塑成型模具是可开启的立体滚塑模;进行填料及加热,其是填充塑料至滚塑成型模具,并对滚塑成型模具加热使塑料均匀附着于滚塑成型模具的内表面;形成车顶箱,其是将附着于滚塑成型模具的内表面的塑料冷却并形成车顶箱;以及形成取置口,其是在车顶箱的至少一个侧面切割形成取置口。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形成防水凹槽的步骤,其是在每一该取置口旁的车顶箱表面形成至少一个防水凹槽。

前述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包含结合车顶箱门的步骤,其是在该取置口结合车顶箱门。

前述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包含结合车顶箱门的步骤,其是在该取置口结合车顶箱门,其中在闭合遮盖该取置口时,该车顶箱门的一部份是紧密卡入该防水凹槽。

前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车顶箱门是连结有气泵,且该车顶箱门是上开式、下开式或侧开式的车顶箱门。

前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车顶箱门是以连杆锁可伸缩地卡锁于该取置口处。

前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车顶箱的底面形成有至少一个补强肋。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滚塑成型车顶箱,其包括:滚塑成型且无缝隙的车顶箱,其至少一个侧面切割形成有一取置口;以及至少一个车顶箱门,其中在每一切割形成有取置口的侧面是结合设置车顶箱门,车顶箱门并可开启地覆盖取置口。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滚塑成型车顶箱,其中该取置口旁的车顶箱表面形成至少一个防水凹槽,该车顶箱门在闭合遮盖该取置口时,该车顶箱门的一部份是紧密卡入该防水凹槽。

前述的滚塑成型车顶箱,其中该车顶箱门是以连杆锁卡锁于该取置口处。

前述的滚塑成型车顶箱,其中该车顶箱门是连结有气泵。

前述的滚塑成型车顶箱,其中该车顶箱的底面形成有至少一个补强肋。

借由本发明的实施,至少可以达到下列进步功效:

一、无接缝、无迎风面接合部份,结构力强且可确保防水。

二、不必使用上下盖的扣合件,无分离或扣合不紧的风险。

三、使用质轻的材质即能确保结构力,单人即可轻易使用及操作。

四、降低甚多制造及材料成本。

五、避免车顶箱在车辆行驶中因上下盖分离而产生行车危险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步骤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滚塑成型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滚塑成型的车顶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取置口的滚塑成型的车顶箱的剖视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具有取置口的滚塑成型的车顶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包含形成防水凹槽的步骤的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步骤图。

图4b是图4a实施例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一种滚塑成型车顶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包含结合车顶箱门的步骤的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步骤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包含形成防水凹槽的步骤及结合车顶箱门的步骤的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步骤图。

图5b是图5a实施例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一种滚塑成型车顶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5c是图5b实施例中车顶箱门密闭遮盖取置口的立体示意图。

图6a是车顶箱门具有连杆锁的立体示意图。

图6b是车顶箱门以连杆锁卡锁于取置口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车顶箱底部进一步具有补强肋的滚塑成型车顶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以连杆相连接并具有气泵的车顶箱门的立体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车顶箱门为上开式的滚塑成型车顶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车顶箱门为下开式的滚塑成型车顶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8c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车顶箱门为侧开式的滚塑成型车顶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滚塑成型车顶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具有防水凹槽的滚塑成型车顶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车顶箱门以连杆锁卡锁于取置口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2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车顶箱底部具有补强肋的滚塑成型车顶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12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具有补强肋及防水凹槽的滚塑成型车顶箱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s100: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s10:提供一滚塑成型模具

s20:进行填料及加热s30:形成车顶箱

s40:形成取置口s50:形成防水凹槽

s60:结合车顶箱门100:滚塑成型车顶箱

10:滚塑成型模具20:塑料

30:车顶箱31:侧面

32:底面40:取置口

50:防水凹槽60:车顶箱门

70:气泵71:连杆

80:连杆锁90:补强肋

200:直式箭头300:圆弧形箭头

400:外部旋转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如图1所示,为实施例的一种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s100,其包括下列步骤:提供滚塑成型模具(步骤s10);进行填料及加热(步骤s20);形成车顶箱(步骤s30);以及形成取置口(步骤s40)。

如图1、图2及图3a所示,提供滚塑成型模具(步骤s10),是使用滚塑成型模具10制造车顶箱30,其中滚塑成型模具10是一种可开启的立体滚塑模。

请参考如图1、图2及图所示,进行填料及加热(步骤s20),其是填入塑料20至滚塑成型模具10,并关闭滚塑成型模具10且自滚塑成型模具10的外部加热,使塑料均匀附着于滚塑成型模具10的内表面。

如图2所示,塑料20经加热后即熔化并贴附于滚塑成型模具10的内表面而形成滚塑成型模具10的内表面整体所提供的造型。

图2的直式箭头200部份为表示以外部热源对滚塑成型模具10加热,而圆弧形箭头300部份则为表示在对滚塑成型模具10加热之时,滚塑成型模具10是可以由外部旋转构件400控制而在至少一个轴向进行滚动,如此除了可以使加热均匀,更可以使滚塑成型模具10内受加热的塑料20平均地贴附布满整个滚塑成型模具10的内表面。

前述的所使用的塑料可以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polypropyl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或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或其他质轻耐用的塑化材质,而不同塑料20并可以不同的温度加热,使其熔化并均匀贴附于滚塑成型模具10的内表面。

如图1、图2及图3a所示,形成车顶箱(步骤s30),其是将附着于滚塑成型模具10的内表面的塑料冷却,并形成车顶箱30。

车顶箱30的形状可随不同的应用,选取或制作特定的滚塑成型模具10来符合应用需求。但是可以确认的是,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s100所制造的车顶箱30,为完整的一体成型、完全没有接缝,不但质轻坚固、确实防水,更不需使用任何接合组件,而能够减少制造的工序并大幅节省制造及设置的成本。

如图1、图2、图3b及图3c所示,形成取置口(步骤s40),则是在车顶箱30的至少一个侧面31切割形成取置口40,做为置物或取物的出入口,其中如图3b及图3c所示,取置口40是可以切割形成于车顶箱30的左侧面、右侧面或是后方面的至少一面。

接着,请参考如图3c及图4a所示,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s100可以进一步包含形成防水凹槽(步骤s50)的步骤,形成防水凹槽(步骤s50)是在取置口40旁的车顶箱30表面,形成至少一个防水凹槽50,防水凹槽50具有防水、导水及增强结构力与结合强度的功效。

如图4b所示,即为取置口40旁的车顶箱30表面形成防水凹槽50的一种车顶箱30。

接着,请参考如图4c所示,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s100可以进一步包含结合车顶箱门(步骤s60)的步骤,其是在取置口40处结合车顶箱门60。

而如图5a、图5b及图5c所示,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s100亦可以进一步包含形成防水凹槽(步骤s50)的步骤及结合车顶箱门(步骤s60)的步骤,使制造出的车顶箱30同时具有防水凹槽50及车顶箱门60。

如此,当车顶箱门60在闭合遮盖取置口40时,车顶箱门60的一部份或是边缘部份,可以紧密卡入防水凹槽50,使整个车顶箱30达到完全防水。

再者,如图6a及图6b所示,车顶箱门60可以结合连杆锁80,当车顶箱门60关起时,车顶箱门60可以以连杆锁80卡锁于车顶箱30的取置口40处。

如图7a及图7b所示,车顶箱门60亦可以结合气泵70,利用气泵70以气压的方式,可以更加平顺的开启或关闭车顶箱门60。

如图7b所示,则为车顶箱30两侧的车顶箱门60分别结合气泵70,之后再以连杆71相连结,并且可以自连杆71处再与车顶箱30相固结,增加车顶箱门60的稳定。

而如图8a、图8b及图8c所示,车顶箱门60的开启或关闭,可以为上开式、下开式或是侧开式,甚至如部份跑车车门的铡刀式亦可。

而如图7a、图8a、图8b及图8c所示,为了可以大幅增加车顶箱30的结构力,车顶箱30的底面32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补强肋90,使车顶箱30更能够耐受高速行驶时的风力或其他外力而不致产生变形或坏裂。

接下来,请参考如图9所示,为实施例的一种滚塑成型车顶箱100,其包括滚塑成型的车顶箱30以及至少一个车顶箱门60。

如图9所示,滚塑成型的车顶箱30的至少一个侧面31切割形成有一个取置口40,又其中在每一切割形成有取置口40的侧面31是结合设置车顶箱门60,所设置的车顶箱门60并可开启地覆盖取置口40。

请再参考如图10所示,取置口40旁的车顶箱30表面可以形成至少一个防水凹槽50,使得车顶箱门60在闭合遮盖取置口40时,车顶箱门60的一部份或车顶箱门60的边缘可以紧密卡入防水凹槽50,使整个车顶箱30达到完全防水。

而如图11所示,车顶箱门60亦可以结合有连杆锁80,使车顶箱门60关起时,可以以连杆锁80卡锁于车顶箱30的取置口40处。

如图12a、图12b所示,则为车顶箱门60可以进一步连结有气泵70,亦即,车顶箱30的车顶箱门60结合有气泵70,利用气泵70以气压的方式,可以更加平顺的开启或关闭车顶箱门60。当车顶箱门60为两个且设置于车顶箱3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31时,亦可再以连杆71连结两车顶箱门60的气泵70,然后可以再自连杆71处再与车顶箱30相固结,增加车顶箱门60的稳定。

而同样如图12a及图12b所示,车顶箱30的底面32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补强肋90,增加车顶箱30的结构力,使车顶箱30更能够耐受高速行驶时的风力或其他外力而不致产生变形或损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滚塑成型车顶箱的制造方法s100所制造的车顶箱30,或是滚塑成型车顶箱100,皆具有下述的特殊功效:无迎风面接合部份,结构力强且可确保防水;不必使用上下盖的扣合件,无分离或扣合不紧的风险,并节省车顶箱的材料及制造的成本;使用质轻的材质即能确保结构力,单人即可轻易使用及操作;以及可避免如现有习用的车顶箱在车辆行驶中因上下盖分离而产生行车危险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