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泡托盘模具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330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消泡托盘模具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注射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通常由动模和定模构成。生产时将模具安装在注塑机内,利用注塑机将受热融化的塑料利用高压射入注塑模具的模腔内,经冷却固化后,注塑机拉动动模与定模分离,再将注塑成型的成品利用机构推出,从而完成一次注塑。

在注塑托盘时,现在的模具中通常是在定模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浇口,利用高压注塑完成对托盘的注塑加工。托盘上会有多个底脚,而由于底脚的位置通常位于托盘的边缘,在注塑过程中,塑料经常不能注满底脚处的模腔,从而使得底脚的厚度不够,若增加注塑时间直到底脚处的模腔注满,会延长整个托盘的注塑生产时间,降低了托盘生产效率。

中国专利cn104924529b提供了一种方便注塑底脚的托盘模具,包括定模与动模,定模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注塑底脚的凸出部,凸出部上设有用于注塑的第一浇口,定模的板面上设有第二浇口,第二浇口与第一浇口位于定模的同一面上,定模的另一面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浇口与第二浇口的进料架,进料架上设有与注塑机喷嘴连接的注塑口,每个所述凸出部上均设有一个第一浇口,且所述第一浇口位于凸出部底面中心位置,进料架包括八个沿圆周分布的进料板,进料板内设有用于注塑的流道,进料板包括第一进料板与第二进料板,第一进料板连通注塑口、第一浇口、第二浇口,第二进料板连通注塑口、第一浇口,第一进料板与第二进料板相互之间交错分布。

上述方案解决了托盘底脚注塑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进料板扩大了注塑原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注塑原液容易冷却、注塑原液从进料板到浇口的过程中容易裹挟外界空气形成气泡,降低了注塑质量;另一方面,注塑原液流经进料板时,注塑原液与进料板的侧壁之间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产生降低了注塑原液在与进料板侧壁部分的流速,使得注塑原液流经进料板时流速不均,进而引起注塑原液部分残留在进料板两边的侧壁上,造成注塑原液的浪费。

对于注塑原液容易冷却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常用热水或热油通过加热管道对注塑原液进行间接加热以保持其温度稳定,或者通过电阻丝提供热能对注塑原液进行加热并恒温。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1)注塑原液流经进料板的时候两端流速不均,使得进料板两侧壁部分出现注塑原液

残留;

2)由于进料板长度较长,注塑原液与空气接触较多,在注塑过程中,外界空气渗入

注塑原液中使得注塑原液存在气泡,而注塑过程中的气泡降低注塑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消泡托盘模具机构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塑原液流经进料板时流速不均、原液中有气泡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消泡托盘模具机构机构,包括支撑部分和模具部分;

模具部分包括动模和定模,定模的两面分别为定模工作面和定模注塑面,动模的两面分别为动模工作面和动模支撑面;定模工作面与动模工作面相契合形成模型腔,定模工作面上设有用于注塑的若干浇口;定模注塑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浇口的进料架,进料架上设有与注塑机喷嘴连接的管状注塑口,进料架包括沿圆周分布的若干进料板,所述进料板内设有用于注塑的流道,所述进料板相互交错分布;

支撑部分包括限位板和支撑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模具部分的两侧,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导轨,所述动模和定模均与导轨贴合,所述动模的动模支撑面与所述支撑板贴合;

其中,消泡托盘磨具机构还包括簧片,所述管状注塑口的侧壁开有卡槽,所述簧片插入卡槽进入到注塑口内部,所述簧片插入管状注塑口的长度小于管状注塑口的直径;所述动模支撑面上均匀设有若干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支撑板,另一端连接动模支撑面。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本方案中的消泡托盘模具机构,包括支撑部分、模具部分和簧片;模具部分是用来生产托盘的,支撑部分是用来支撑和限定模具部分的位置的,簧片是用来改变熔融原液流速的;

模具部分包括动模和定模,定模的两面分别为定模工作面和定模注塑面,动模的两面分别为动模工作面和动模支撑面;定模工作面与动模工作面相契合形成模型腔,模型腔的作用是提供注塑的空间;

定模工作面上设有用于注塑的若干浇口,浇口是用来向模型腔内浇注熔融原液的;定模注塑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浇口的进料架,进料架上设有与注塑机喷嘴连接的管状注塑口,进料架包括沿圆周分布的若干进料板,所述进料板内设有用于注塑的流道,所述进料板相互交错分布;本设计方案使得注塑机喷嘴喷出的熔融原液进入管状注塑口后,熔融原液沿着进料板的流道扩散到进料板,进而进入到与进料板连通的各个浇口中,由于浇口与模型腔连通,本方案能够达到向模型腔内浇注熔融原液的效果;

支撑部分包括限位板和支撑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模具部分的两侧,所述限位板与模具部分垂直,所述动模和定模均与限位板贴合,所述限位板在与动模贴合面设有导轨,导轨使得动模和定模均能够在导轨上滑动,通过上述设置,利用限位板规定动模的运动轨迹,保证动模和定模的合拢时,模型腔结构稳定;所述动模的动模支撑面与所述支撑板贴合,进一步限定动模的位置,保证模型腔内注入熔融原液时,动模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模型腔形状稳定;

所述管状注塑口的侧壁开有卡槽,卡槽连通管状注塑口外壁和注塑口内壁,使得所述簧片可以通过插入卡槽,进入到管状注塑口内部,所述簧片插入管状注塑口的长度小于管状注塑口的直径,保证簧片插入管状注塑口的部分在管状注塑口内能够进行活动,这里簧片的活动为,以簧片与管状注塑口内壁接触点为基点,簧片进入管状注塑口内部分的端点为端点,簧片表面受力弯曲,簧片的端点随着熔融注塑原液对簧片的冲击力的方向发生移动;由于簧片插入管状注塑口内的部分能够阻挡熔融原液,熔融原液经过簧片时,簧片阻挡一部分的熔融原液的流动,使得经过簧片的熔融原液流速低于注塑机喷嘴喷出的熔融原液流速;随着簧片阻挡的熔融原液量的增加,熔融原液的冲击力使得簧片产生弹性形变,簧片端点的位移方向沿着熔融原液的流动方向,从而放出被阻挡的熔融原液,那么经过簧片的熔融原液的流速高于注塑机喷嘴喷出的熔融原液的流速;簧片产生弹性形变后,将阻挡的熔融原液放出,放出瞬间熔融原液对簧片的冲击力迅速减小,而后簧片上方熔融原液对于簧片的冲击力不足以支撑簧片的形变,簧片再次回到初始位置,重新阻挡经过簧片的熔融原液,使得经过簧片后的熔融原液流速下降;因此簧片的作用是使得熔融原液的经过簧片后流速产生间隔变化;由于本方案采用的是簧片插入卡槽的方式,所以本方案中当需要簧片改变熔融原液流速时,将簧片插入卡槽,当不需要簧片改变熔融原液流速时,将簧片从卡槽中抽出;

注:上述流速的熔融原液对簧片的冲击力,无法达到簧片形变的弹性极限。

所述动模支撑面上均匀设有若干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支撑板,另一端连接动模支撑面;由于簧片的作用,经过簧片的熔融原液流速产生间隔变化;由于熔融原液的流速间隔变化,熔融原液冲击定模的力度也不同,而定模与动模扣合,熔融原液冲击模具部分的力度不同,因此动模对弹簧的压力也不同,所以弹簧在动模施展的不同力的作用下产生振动,由于动模和顶板均可在滑轨中滑动,因此弹簧带动了动模和顶板整个模具部分进行振动,振动的作用是使得进料板内的熔融原液流速均匀,震荡的熔融原液对进料板两侧的沉积进行冲击裹挟,同时也对于熔融原液中的气泡进行震荡消除。

综上而言,本方案采用簧片使得流速注入模型腔的熔融原液的流速为两种,两种不同流速的熔融原液对定模造成不同力的冲击,定模与动模在注塑的过程中相对固定,由于动模的动模支撑面与支撑板之间通过弹簧相连,弹簧收到动模提供的不同力的冲击,产生弹簧径向振动,带动模具部分进行振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本方案的模具部分进行振动,振动使得进料板流道内的熔融原液,流速更加均匀;2)本方案中的模具部分进行振动,振动使得进料板内的熔融原液冲击滞留在流道角落的残渣更充分;3)本方案的模具部分进行振动,振动使得熔融原液中的气泡减少。

进一步,所述簧片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到插入卡槽部分的簧片的端点的长度小于管状注塑口的直径;限位块的作用是控制簧片插入卡槽时,簧片伸入卡槽部分的长度,保证簧片插入卡槽后,管状注塑口内部的簧片部分能够摆动;相比基础方案而言,本方案采用限位块的设定,使得簧片的插入更加的便捷,更有效的控制簧片插入的深度。

进一步,所述消泡托盘磨具机构还包括堵块,所述堵块能够完全堵塞卡槽,所述堵块设有拉环,所述堵块堵塞卡槽时,所述拉环位于管状注塑口外侧;当不使用簧片时,将簧片抽出,使用堵块将卡槽堵住,防止管状注塑口内部的熔融原液溢出;当使用簧片时,拉动堵块上的拉环,将堵块从卡槽中拉出,再将簧片插入卡槽,拉环的作用是使得堵块的拉出更加便捷。

进一步,所述定模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注塑底脚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中心设有凸出浇口,所述凸出浇口与所述进料板连通,所述动模在于所述定模对应位置处设有凹陷部;相比于基础方案,本方案增设了用于注塑底脚的凸出部和位于凸出部中心的凸出浇口,凸出浇口的增加使得注塑底脚时底脚部分注塑便捷,防止模型腔中底脚注塑不完全。

进一步,所述动模位于定模上方时,与动模支撑面连接的弹簧为拉簧;拉簧提供的拉力与动模本身的重力相互平衡,当动模与定模结合时,熔融原液对定模形成冲击,冲击力使得定模产生沿冲击方向的位移,由于定模与动模结合,定模受到的冲击力同时也带动了动模的位移,又因为熔融原液的流速产生间隔变化,所以,动模的位移距离也产生变化,因此动模和定模的模具部分产生振动。

进一步,所述动模位于定模下方、左侧或右侧时,与动模支撑面连接的弹簧为压簧;压簧的弹力与动模本身的重力相互平衡,当动模与定模结合时,熔融原液对定模形成冲击,冲击力使得定模产生沿冲击方向的位移,由于定模与动模结合,定模受到的冲击力同时也带动了动模的位移,又因为熔融原液的流速产生间隔变化,所以,定模受到熔融原液冲击产生的冲击力也发生间隔变化,从而使得定模和动模的位移距离也产生间隔变化,因此动模和定模组成的模具部分产生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消泡托盘模具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定模注塑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定模工作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管状注塑口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簧片插入管状注塑口的示意图;

图6为堵块插入管状注塑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定模1、动模2、定模工作面11、定模注塑面12、动模工作面21、动模支撑面22、凸出部111、凸出浇口112、普通浇口13、凹陷部211、进料板14、管状注塑口15、卡槽16、簧片17、限位块18、堵块19、限位板3、支撑板4、弹簧4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所示:

本方案的消泡托盘模具机构,包括支撑部分和模具部分;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模具部分包括动模2、定模1、簧片17和堵块19,定模1的上端面为定模注塑面,定模1的下端面为定模工作面,动模2的上端面动模工作面21,动模2的下端面为动模支撑面22;定模工作面11与动模工作面21相契合形成模型腔;如图3所示,定模工作面11上设有用于注塑的若干普通浇口13;定模工作面11上设有八个用于注塑底脚的凸出部111,凸出部111中心设有凸出浇口112;如图1所示,动模工作面21在与定模工作面11对应位置处设有凹陷部211;

定模注塑面12上设有用于连通普通浇口13和凸出浇口112的进料架,如图2所示,进料架上设有与注塑机喷嘴连接的管状注塑口15,进料架包括沿圆周分布的八个进料板14,进料板14内设有用于注塑的流道,所述进料板14相互交错分布,凸出浇口112和普通浇口13均与进料板14连通;如图4所示,管状注塑口15的侧壁开有卡槽16,如图5所示,簧片17插入卡槽16,进入到管状注塑口15内部,簧片17上设有限位块18,限位块18到插入卡槽16部分的簧片17的端点的长度小于管状注塑口15的直径;如图6所示,堵块19也能够完全堵塞卡槽16,堵块19设有拉环,堵块19堵塞卡槽16时,拉环位于管状注塑口15外侧。

如图1所示,支撑部分包括限位板3和支撑板4,限位板3设置在模具部分的两侧,限位板3上设有导轨,动模2和定模1均与导轨贴合,动模支撑面22上均匀设有弹簧41,弹簧41一端连接支撑板4,另一端连接动模支撑面22。

使用前,如图6所示,堵块19完全堵塞卡槽16,防止外界灰尘通过卡槽16进入到管装注塑口;

使用时,如图5所示,拔出卡合在卡槽16上的堵块19,将簧片17塞入卡槽16内,一直到簧片17上的限位块18抵住管状输出口的外壁,将管状注塑口15与注塑机喷嘴连接,注塑机喷嘴内的熔融原液注入到管状注塑口15中,如图2所示,由于管状注塑口15设置在呈圆周分布且相互交错分布的进料板14上,熔融原液进入管状注塑口15后随着进料板14内设有的流道均匀分流;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对托盘底脚进行浇注,在定模1工作面上设有凸出部111,凸出部111上设有凸出浇口112,定模1工作面上还设有普通浇口13,普通浇口13和凸出浇口112均与进料板14的流道连通;因此进料板14流道内的熔融原液逐渐流向了普通浇口13和凸出浇口112,进一步流向模型腔,在模型腔内进行注塑工作;

而簧片17插入管状注塑口15的长度小于管状注塑口15的直径,保证簧片17插入管状注塑口15的部分在管状注塑口15内能够进行活动,这里簧片17的活动为,以簧片17与管状注塑口15内壁接触点为基点,簧片17进入管状注塑口15内部分的端点为端点,簧片17表面受力弯曲,端点随着力的方向发生移动;簧片17插入管状注塑口15内的部分能够阻挡熔融原液,熔融原液经过簧片17时,簧片17阻挡一部分的熔融原液的流动,使得经过簧片17的熔融原液流速低于注塑机喷嘴喷出的熔融原液流速;随着簧片17阻挡的熔融原液量的增加,熔融原液的冲击力使得簧片17产生弹性形变,从而放出被阻挡的熔融原液,那么经过簧片17的熔融原液的流速高于注塑机喷嘴喷出的熔融原液的流速;簧片17产生弹性形变后,将阻挡的熔融原液放出,簧片17失去被阻挡的熔融原液对簧片17本身产生的压力,簧片17再次回到初始位置,重新阻挡经过簧片17的熔融原液,使得经过簧片17后的熔融原液流速下降;因此簧片17的作用是使得熔融原液的流速经过簧片17后产生间隔变化;熔融原液的流速间隔变化,熔融原液冲击定模1的力度也产生变化,而定模1与动模2扣合,因此动模2对弹簧41的压力也不同,所以弹簧41在动模2施展的不同力的作用下产生振动,由于动模2和定模1均可在限位板3上的滑轨中滑动,弹簧41的振动带动了动模2和定模1构成的整个模具部分进行振动,振动的作用是使得进料板14内的熔融原液流速均匀,震荡的熔融原液对进料板14两侧的沉积进行冲击裹挟,同时也对于熔融原液中的气泡进行震荡消除。

其中关于本方案中弹簧41的选用分为以下两种方案:当动模2位于定模1上方时,与动模2支撑面连接的弹簧41为拉簧;拉簧提供的拉力与动模2本身的重力相互平衡,当动模2与定模1结合时,熔融原液对定模1形成冲击,冲击力使得定模1产生沿冲击方向的位移,由于定模1与动模2结合,定模1受到的冲击力同时也带动了动模2的位移,又因为熔融原液的流速产生间隔变化,所以动模2的位移距离也产生变化,因此动模2和定模1的模具部分产生振动;

当动模2位于定模1的下方、动模2位于定模1的左侧或动模2位于定模1的右侧时,与动模支撑面22连接的弹簧41为压簧;压簧的弹力与动模2本身的重力相互平衡,当动模2与定模1结合时,熔融原液对定模1形成冲击,冲击力使得定模1产生沿冲击方向的位移,由于定模1与动模2结合,定模1受到的冲击力同时也带动了动模2的位移,又因为熔融原液的流速产生间隔变化,所以,定模1受到熔融原液冲击产生的冲击力也发生间隔变化,从而使得定模1和动模2的位移距离也产生间隔变化,因此动模2和定模1组成的模具部分产生振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