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179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



背景技术:

双色模具即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一般这种模塑工艺也叫双料注塑,通常由一套模具完成,且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由于双料注塑可以使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易于更换颜色而无需进行喷涂,因而日益受到市场的欢迎,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双色模具中常常会设置强制复位机构。在第二次合模时,强制复位机构先顶住前模板,使脱料板与前模架先合模。同时拨块向上运动,使前模滑块先合到位,最后才实现后模板与前模板的合模。在此过程中,先回位的前模滑块会挤压产品而造成产品损伤,严重影响产品的成型质量,使良品率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使前后模在前模滑块回位之前先合模,从而避免前模滑块对产品造成压伤。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包括:

脱料板;

前模板,所述前模板位于所述脱料板远离前模架的一侧;

后模板,所述后模板位于所述前模板远离所述脱料板的一侧,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形成模具型腔;

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设于所述脱料板面向所述前模板的一侧表面,所述支撑弹簧对所述前模板的作用力与后模板的合模方向相反;

尼龙胶塞,所述尼龙胶塞设于所述前模板面向所述后模板的一侧表面,所述尼龙胶塞可沿开合模方向滑动地与所述后模板连接或分离;

导柱,所述导柱一端固定于所述前模架上,另一端可活动地依次贯穿所述脱料板、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弹簧为氮气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模板面向所述后模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胶塞孔,所述后模板面向所述前模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二胶塞孔,所述尼龙胶塞设于所述第一胶塞孔内并可滑动地进出所述第二胶塞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料板面向所述前模板的一侧表面设有活动胶塞杆,所述第一胶塞孔为贯通孔,所述活动胶塞杆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第一胶塞孔内,用于调节所述尼龙胶塞与所述第二胶塞孔之间的松紧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尼龙胶塞为复数个并均匀分布于所述前模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弹簧为复数个并均匀分布于所述脱料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柱为复数个并均匀分布于所述前模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料板可沿所述导柱滑动地地保持于所述前模架与前模板之间,用于顶出所述前模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合模时,所述支撑弹簧先于所述脱料板而与所述前模板接触。

一种前后模先合模模具,包括前模架、后模架及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前后模先合模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第二次合模过程,注塑机驱动后模板压向前模板,前模板受到支撑弹簧的作用而减缓向脱料板接近的速度,并于前模板与后模板之间形成较大的作用力,该作用力自前模板指向后模板而使二者接近,并迫使尼龙胶塞的自由端迅速插入后模板而紧固,从而在前模滑块回位之前实现前模板与后模板的先合模,避免前模滑块对产品造成压伤,保证产品的成型质量与良品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前后模先合模机构的第一分解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前后模先合模机构的第二分解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前后模先合模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前后模先合模模具,0100-前后模先合模机构,0110-脱料板,0120-前模板,0121-第一胶塞孔,0130-后模板,0131-第二胶塞孔,0140-导柱,0150-支撑弹簧,0160-活动胶塞杆,0200-前模架,0300-后模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结合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前后模先合模机构0100,该前后模先合模机构0100包括脱料板0110、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三者以导柱0140一并贯通,同时分别设置支撑弹簧0150与尼龙胶塞,使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在前模滑块回位之前率先合模,保证产品的成型质量。以下对前后模先合模机构0100的主要构造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说明,模具一般由前模与后模组成,二者拼接而成模具型腔。当模具沿分模线开模时,模具一边保持固定不动而作为前模,另一边则远离前模运动而成为后模。其中,前模的主体是前模板0120,前模板0120上还可设有前模仁。后模的主体是后模板0130,后模板0130上亦可设有后模仁。

脱料板0110用于实现水口的顶出脱料,处于前模板0120与前模架0200之间。其中,水口是指在浇制模型时形成的框架与零件的结合部位。脱料板0110与前模架0200、前模板0120均具有相对运动,可滑动地接近水口而将之顶出,是实现脱模的必要步骤。

其中,前模架0200又叫前模固定板或水口板,其保持静止地在注塑过程固定前模。同时,前模架0200上设有水口,塑料熔体通过水口而进入模具型腔内,形成所需的产品形状。

前模板0120位于脱料板0110远离前模架0200的一侧,又称为a板,属于前模的一部分。相对于脱料板0110与后模板0130,前模板0120均具有相对运动,分别实现合模与开模过程。必要时,前模板0120上还可设有滑块、镶件、铲机等拼接件,以形成相应的模具型腔。

后模板0130位于前模板0120远离脱料板0110的一侧,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形成模具型腔。示范性地,前模板0120、前模仁、后模仁、后模板0130一并形成模具型腔。必要时,后模板0130上还可设有滑块、镶件、侧向型芯等拼接件,以形成相应的模具型腔。

前后模先合模机构0100还包括导柱0140,用于对脱料板0110、前模板0120及后模板0130进行导向,使三者的运动精确。导柱0140一端固定于前模架0200上,另一端可活动地依次贯穿脱料板0110、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

换言之,脱料板0110、前模板0120及后模板0130上分别设有通孔,导柱0140与各通孔均具有间隙配合关系,且间隙量处于理想的范围,保证脱料板0110、前模板0120及后模板0130可顺畅且方向精确地保持于导柱0140上。进一步优选,导柱0140为刚性直杆,并具有光滑表面。

导柱0140的数量依实际需要而定。优选地,导柱0140为复数个并均匀分布于前模架0200上。相应地,脱料板0110、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上分别对应设置复数个均布通孔。应当理解,复数个导柱0140之间平行布置,以多重导向约束脱料板0110、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的运动,避免发生倾覆偏移。

前后模先合模机构0100设有支撑弹簧0150,用于对前模板0120施加先合模作用力。支撑弹簧0150设于脱料板0110面向前模板0120的一侧表面,一端与脱料板0110固定连接,另一端保持自由地与前模板0120接近或远离。

当支撑弹簧0150的自由端与前模板0120接触时,支撑弹簧0150发生变形而对前模板0120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与后模板0130的合模方向相反,使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加速接近,从而加快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的合模过程。

支撑弹簧0150可采用各类弹簧实现,一般而言,其主要实现方式为压缩弹簧,保证其对前模板0120的作用力自前模板0120指向后模板0130,使前模板0120始终受到驱动而加速合模。

优选地,支撑弹簧0150为氮气弹簧。氮气弹簧是一种以高压氮气为工作介质的新型弹性组件,它具有体积小、弹力大、行程长、工作平稳、制造精密等优点,且使用寿命长,加之弹力曲线平缓且不需要预紧,可出色地执行金属弹簧、橡胶和气垫等常规弹性组件难于完成的工作。在该形式下,前模板0120受到的作用力平稳,避免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之间发生冲击所造成的结构破坏。

支撑弹簧0150的数量依实际载荷情况而定,优选地,支撑弹簧0150为复数个并均匀分布于脱料板0110上。由此,前模板0120受到多点均匀载荷,使前模板0120整体同步地压向后模板0130,使合模过程精确平稳,避免倾覆偏转。

前后模先合模机构0100设有尼龙胶塞,用于在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之间实现连接紧固或分离。尼龙胶塞设于前模板0120面向后模板0130的一侧表面,尼龙胶塞可沿开合模方向滑动地与后模板0130连接或分离。

应当理解,尼龙胶塞与前模板0120始终保持固定,而与后模板0130具有相对运动,充当离合器作用。当尼龙胶塞顶紧到位时,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紧固为一体,完成合模。

尼龙胶塞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的开合模。优选地,前模板0120面向后模板0130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胶塞孔0121,后模板0130面向前模板0120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二胶塞孔0131,尼龙胶塞设于第一胶塞孔0121内并可滑动地进出第二胶塞孔0131。

其中,第一胶塞孔0121与第二胶塞孔0131具有共轴关系,保证尼龙胶塞的对位准确。其中,当尼龙胶塞与后模板0130顶紧到位时,尼龙胶塞与第二胶塞孔0131之间具有过盈配合,使尼龙胶塞与后模板0130之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的锁紧合模。

进一步优选,脱料板0110面向前模板0120的一侧表面设有活动胶塞杆0160。同时,第一胶塞孔0121为贯通孔,活动胶塞杆0160可活动地保持于第一胶塞孔0121内,用于调节尼龙胶塞与第二胶塞孔0131之间的松紧度。

换言之,一方面,活动胶塞杆0160将尼龙胶塞加速顶入第二胶塞孔0131,增大合模驱动力;另一方面,活动胶塞杆0160使尼龙胶塞膨胀,从而增大尼龙胶塞与与第二胶塞孔0131之间的过盈量,使摩擦力进一步增加。

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活动胶塞杆0160沿开合模方向无法移动,但可插入尼龙胶塞内部,从而促使尼龙胶塞膨胀。进一步优选,当支撑弹簧0150接触前模板0120时,活动胶塞杆0160同时接触尼龙胶塞,使尼龙胶塞具有多重驱动力。示范性地,支撑弹簧0150的自由端与前模板012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活动胶塞杆0160的自由端与尼龙胶塞之间的距离。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活动胶塞无法言开合模方向直线运动,但具有旋转能力,从而使具有锁紧螺栓的尼龙胶塞的锁紧螺栓被旋转锁入,使尼龙胶塞的尼龙套迅速膨胀,增大摩擦力。

尼龙胶塞的数量依实际应用工况而定,优选地,尼龙胶塞为复数个并均匀分布于前模板0120上。由于尼龙胶塞、第一胶塞孔0121、第二胶塞孔0131及活动胶塞杆0160两两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后三者的数量亦为复数个,并具有均布特征。

应当理解,当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合模时,支撑弹簧0150先于脱料板0110而与前模板0120接触。换言之,支撑弹簧0150突出于脱料板0110面向前模板0120的一侧表面,从而率先对前模板0120施加作用,使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先合模。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一并提供一种前后模先合模模具1000,该前后模先合模模具1000包括以上所介绍的前后模先合模机构0100,并可包括前模架0200、后模架0300及其他必要的组件。其中,后模架0300用于连接注塑机与后模板0130,使后模得以实现运动。

如前所述,前模与后模形成模具型腔。其中,前模包括前模板0120及前模仁组成,后模包括后模板0130与后模仁组成。注塑时,塑料熔体被注射入模具型腔,形成所需的产品。

第一次注塑完成后,后模板0130与前模板0120首次开模分离。随即,后模与前模发生180°旋转后第二次合模,以进行第二次注塑。在第二次合模过程,由于支撑弹簧0150的作用,前模板0120加速接近后模板0130,而脱料板0110与前模板0120的接近速度减缓。

同时,活动胶塞杆0160定向尼龙胶塞,使尼龙胶塞顶入后模板0130的作用力增大而迅速深入,并增大尼龙胶塞与后模板0130之间的摩擦作用,使前模板0120与后模板0130通过尼龙胶塞迅速锁紧而合模到位,避免前模滑块对产品造成压伤,具有较高的良品率。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