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闭环绳上均匀分布套管模具组件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6214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金属闭环绳上均匀分布套管模具组件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金属闭环绳的制作技术,具体为一种金属闭环绳上均匀分布套管模具组件及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闭环绳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应用于传送带,定点回环记录器,高速环形磨切刀具等领域。

金属闭环绳的制作方法也很多,包括传统方法双头焊接实现闭环,扎结闭环和文献最新报道的编织闭环钢丝绳等。

由于特定功能上的需要,金属闭环绳在制备过程中会穿入套管,为实现套管均匀地分布在金属闭环绳上并具有一致性,套管由模具规范导引落入模腔,然后套管变形或者注胶实现固定。

但是由于制作金属闭环绳过程中的测量误差,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及金属材料被拉伸等原因使得闭环绳变短或变长,因而不能精确控制其长度,使得在套管固定的最后阶段未能刚好实现套管间距一致而导致生产出的产品不一致,间隔严重偏大或者偏小会造成外观不完美或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金属闭环绳上均匀分布套管模具组件及方法。

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金属闭环绳上均匀分布套管模具组件,其技术方案一包括定位套管位置的标准方齿模板和变位方齿模板,各方齿模板的齿部凹区为套管安放区、齿部凸区为套管间隔区,所述变位方齿模板的套管间隔区长度大于标准方齿模板的套管间隔区长度0.1mm~1.0mm。

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金属闭环绳上均匀分布套管模具组件,其技术方案二包括定位套管位置的标准方齿模板、变位方齿模板和测量方齿模板,各方齿模板的齿部凹区为套管安放区、齿部凸区为套管间隔区,所述标准方齿模板与测量方齿模板的套管间隔区长度一致且均小于变位方齿模板的套管间隔区长度0.1mm~1.0mm。

采用技术方案一的模具组件金属闭环绳上均匀分布套管方法,是在金属绳上固定套管的最后阶段,将绳尾上的套管间隔区均匀分布,从而使最后一个套管与第一个套管的首尾间距从大于套管长度调节为等于套管长度,其方案步骤为:

1、计算变位方齿模板的套管间隔区数量为(首尾间距-套管长度)÷(变位方齿模板的套管间隔区长度-标准方齿模板的套管间隔区长度)个。

2、根据套管间隔区个数,在最后阶段预留出对应数量的套管并用变位方齿模板固定,剩余的其他套管用标准方齿模板固定。

采用技术方案二的模具组件金属闭环绳上均匀分布套管方法,是在金属绳上固定套管的最后阶段,将绳尾上的套管间隔区均匀分布,从而使最后一个套管与第一个套管的首尾间距从小于套管长度调节为等于套管长度,其方案步骤为:

1、开始阶段使用标准方齿模板进行套管固定。

2、进行到绳尾长度不超过测量方齿模板长度时,使用测量方齿模板比对套管安放位置并剔除最后一个多余套管,得到倒数第二个套管与第一个套管之间的加长距离为套管长度+首尾间距。

3、计算需要消除加长距离的套管间隔区个数为(套管长度+首位间距)÷(变位方齿模板的套管间隔区长度-标准方齿模板的套管间隔区长度)个。

4、根据套管间隔区个数,预留出对应数量的套管不固定,其他的套管继续使用标准方齿模板固定,然后更换变位方齿模板固定剩余的套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金属闭环绳上均匀分布套管模具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快速实现金属绳上套管均匀分布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金属闭环绳上排套管最后阶段套管间距偏大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运用于图1方案而实现套管均匀分布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侧视图。

图号标识:1、金属绳;2、套管;3、变位方齿模板;4、首尾间距;5、标准方齿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金属闭环绳上均匀分布套管模具组件,技术方案一:包括定位套管2(长度10mm,最大允许误差0.5mm)位置的标准方齿模板5和变位方齿模板3,各方齿模板的齿部凹区为套管安放区(长度10mm)、齿部凸区为套管间隔区(长度10mm),所述变位方齿模板3的套管间隔区长度大于标准方齿模板5的套管间隔区长度0.5mm,即变位方齿模板3的套管间隔区长度为10.5mm,标准方齿模板5的长度为790mm,变位方齿模板3的长度为820mm,如图1、图2所示。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一,在总长5m的金属绳1上热变形固定塑料套管2的方案步骤为:

1、用标准方齿模板5在金属绳1上热固定套管2。

2、最后阶段金属绳1要并拢时,出现了如图1中所示的a位置的间隔大于套管2的情况(即最后一个套管2与第一个套管2的首尾间距4大于套管2的长度),经测量该间隔为19mm,偏长等于间隔19mm-套管2长度10mm=9mm。

3、为消除9mm的偏长距离,需要更换变位方齿模板3,每个间隔可以消除0.5mm的长度,计算得到需要用于消除9mm偏长距离的间隔数量为9mm÷0.5mm=18个。

4、在最后阶段预留18个间隔即17个套管2,这17个套管2用变位方齿模板3在金属绳1上热固定从而得以均匀分布,如图2所示。

本发明金属闭环绳上均匀分布套管模具组件,技术方案二:包括定位金属套管2(长度7mm,最大允许误差0.5mm)位置的标准方齿模板5、变位方齿模板3和测量方齿模板,各方齿模板的齿部凹区为套管安放区(长度7mm)、齿部凸区为套管间隔区,所述标准方齿模板5与测量方齿模板的套管间隔区(15mm)长度一致且均小于变位方齿模板3的套管间隔区(15.5mm)长度0.5mm,所述测量方齿模板的长度为1005mm,标准方齿模板5的长度为340mm,变位方齿模板3的长度为350mm。

所述测量方齿模板表面刻有标准直尺和套管计数数字标记,可直接读取长度距离和套管数量。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二,在总长10m的金属绳1上注胶固定套管2的方案步骤为:

1、用标准方齿模板5在金属绳1上注胶固定套管2。

2、注胶到金属绳1未注胶部分不超过1005mm时,使用测量方齿模板比对套管2安放位置,出现了如图1所示a位置的间隔为14mm偏短,最后阶段的间隔偏短进不了模具,无法注胶。

3、剔除最后一个套管2,此时倒数第二个套管2与第一个套管2之间的加长距离为一个间隔为7mm+14mm=21mm,计算得到消除加长距离所需的套管间隔区个数为21mm÷0.5mm=42个,即对应要预留41个套管2不固定。

4、其他的套管2继续使用标准方齿模板5注胶固定,之后更换变位方齿模板3注胶固定最后的41个套管2。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闭环绳上均匀分布套管模具组件及方法,方案一包括标准方齿模板和变位方齿模板,各方齿模板的齿部凹区为套管安放区、齿部凸区为套管间隔区,变位方齿模板套管间隔区长度大于标准方齿模板0.1mm~1.0mm;方案二包括标准方齿模板、变位方齿模板和测量方齿模板,各方齿模板的齿部凹区为套管安放区、齿部凸区为套管间隔区,标准方齿模板与测量方齿模板套管间隔区长度一致且均小于变位方齿模板0.1mm~1.0mm,测量方齿模板长度大于标准方齿模板和变位方齿模板。两种方案用在固定套管的最后阶段,将绳尾上的套管间隔区均匀分布,使最后一个套管与第一个套管首尾间距从大于或小于套管长度调节为等于套管长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荣;林峰;秦建新;陈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2
技术公布日:2018.05.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