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用的打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0050发布日期:2018-06-15 18:3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机用的打印结构。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系列快速原型成型技术的统称,其基本原理是叠层制造,由快速原型机在X-Y平面内通过扫描形式形成工件的截面形状,而在Z坐标间断地做层面厚度的位移,最终形成三维实体。快速成型制造技(Rapid Prototyping andManufacturing,RP&M)是指在计算机管理与控制下,根据零件的CAD模型,采用材料精确堆积(由点堆积成面,由面堆积成三维实体)的方法制造原型或零件的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形原理的新制造方法。

目前,3D打印技术已应用在工业样品设计领域制作模型,定制个性产品,打印制造单件、小批量金属零件,并在模具制造、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影视道具、动漫玩偶、文物复制、数字雕像、珠宝首饰、建筑等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比如运用3D打印技术进行数码产品的开模,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一个模具的打印,节约了很多产品到市场的开发时间。科学家们还利用3D打印机制造诸如假牙、髋关节、骨骼、义肢、胚胎干细胞、皮肤、肌肉和血管片段等简单的活体组织,未来还将制造出像肾脏、肝脏甚至心脏这样的大型人体器官。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当前,市场上有很多应用于各个领域的3D打印机,使用时,打印头固定在3D打印机的机械组件上,机械组件上设有X轴导轨、Y轴导轨,通过3D打印机的移动控制装置控制打印头在X轴导轨及Y轴导轨上移动,进而打印材料连续地沉积多个横截面层,逐层打印、层层叠加,最终打印出完整的实物。然而,上述结构的3D打印机由于其打印头角度固定,限制了打印头必须在一个固定的打印空间内活动,这也导致现有的3D打印机不能对已经成型的产品进行二次打印,同时对需要打印的产品进行快速固定。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用的打印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3D打印机用的打印结构,包括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内部上端设有机械组件,下端设有模型工作台,所述机械组件两侧下端与主动臂一端相连接,所述主动臂的另一端与次动臂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次动臂的另一端上设有夹持头,所述夹持头上设有打印头,所述模型工作台的外边缘设有若干个三角形夹持爪,所述夹持爪与模型工作台之间设有夹紧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臂与机械组件连接一端为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次动臂为伸缩臂。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爪与模型工作台连接一端为活动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发明能够在打印机内部空间内实现多角度、多高度的打印,能够对已经成型的产品进行二次打印,同时模型工作台还可以对模型进行快速夹持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打印机;2.机械组件;3.主动臂;4.次动臂;5.夹持头;6.打印头;7.模型工作台;8.夹持爪;9.夹紧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一种3D打印机用的打印结构,包括打印机1,所述打印机内部1上端设有机械组件2,下端设有模型工作台7,所述机械组件2两侧下端与主动臂3一端相连接,所述主动臂3与机械组件2连接一端为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臂3的另一端与次动臂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次动臂4为伸缩臂。所述次动臂4的另一端上设有夹持头5,所述夹持头5上设有打印头6,所述打印头6通过供液管进行供液,所述模型工作台7的外边缘设有若干个三角形夹持爪8,所述夹持爪8与模型工作台7连接一端为活动连接,所述夹持爪8与模型工作台7之间设有夹紧弹簧9。

其具体实施方式为:首先将需要打印的产品放置在模型工作台7上,采用夹持爪8将产品进行快速固定,然后机械组件2在控制装置下带动主动臂3的运动以及次动臂4的伸缩来控制打印头6在打印机内部的运动。本发明能够在打印机内部空间内实现多角度、多高度的对产品进行3D打印,而且还能够对已经成型的产品进行二次打印,同时模型工作台7还可以对模型进行快速夹持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