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滑台贴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9876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滑台贴膜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膜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双滑台贴膜机。



背景技术:

贴膜机是一种对产品进行贴膜的设备,膜片成卷设计为料带,料带上的自粘性零件在驱动装置的牵引到吸料装置下面的剥料板上,自粘性领引下,通过一系列张紧导向装置被送件剥离后,再自动机械手校正后,被自动贴装到用治具定位的工件上。

一般的产品都需要贴上不同的膜片,传统的贴膜机设备都是排列式贴膜方式,沿着流水线排列,在加工的过程中个,以流水线的方式将产品运输,产品从一个工位运输至下一工位,在每个工位上完成一次贴膜或者辅料的贴合,但是传统排列式的贴膜机其长度过长,设备部好排列分布,不利于设备的整体布局规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滑台贴膜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双滑台贴膜机,具有一机架,于机架上安装有用于托盘治具安装的回流轨道以及用于产品加工的贴膜头,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两贴膜头,两贴膜头左右对称设置,贴膜头安装于一运动模组上,该运动模组具有横向设置的X轨道,左右贴膜头安装于X轨道上并沿X轨道相向或反向移动;所述的回流轨道垂直于运动模组安装,位于两贴膜头之间;回流轨道具有上轨道及下轨道,上下轨道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衔接;上述的两贴膜头旁侧均设置有一送料卷盘以及一料台,料台设置于贴膜头的下方并位于上轨道两侧,贴膜头将料台上的辅料贴合于托盘治具的产品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动模组包括:X轨道以及安装于X轨道任意一端的伺服电机,贴膜头通过一滑块安装于X轨道上,并由伺服电机驱动移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贴膜头包括:安装于滑块上的Y轨道、安装于Y轨道上的Z轨道以及安装于Z轨道上的吸头,Z轨道通过一安装板安装 于Y轨道上,吸头通过一支架安装于Z轨道上,于Y轨道和Z轨道上均设置有伺服电机。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架整体呈倒T字形,于支架的底部亦设置有一与Y轨道平行的滑轨,吸头通过滑板安装于轨道的底部,该滑板通过皮带传动机构驱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料台安装于一轨道上,料台通过一皮带传动机构驱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皮带传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主动轮、从动轮以及皮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送料卷盘通过一安装架安装于X轨道的两端,于送料卷盘和料台之间设置有料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托盘治具上设置有用于产品安装的腔体,机架上位于托盘治具的下方设置有一升降定位机构,该升降定位机构包括:驱动气缸以及安装于驱动气缸输出轴上的托板;所述的上轨道和下轨道均包括:轨道支架以及设置于轨道支架内的传动皮带,所述的托盘治具支撑于该传动皮带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料台旁侧设置有校准光纤。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机架为柜式设置,具有框架以及机箱们,于机架内部设置有一大面板;于机架上设置有控制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一次顶升的时间内,可以实现两种不同的辅料贴合,而且双贴膜头对称设置,设备的线体长度减短更有利于厂房的规划布置,降低了项目的治具开发成本,相比于传统的排列式设备,节约了回流时间,以及顶升时间,效率提升1/3,可以达到1200PCS/H。

2、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对辅料的品质要求,采用拨料机构活动拨膜,光纤校准,对于一些辅料排列歪斜,不离型的状况,都可以精准贴合,贴合精度可以达到±0.1MM,降低了贴膜机对辅料的排布限制,降低了辅料的开发成本;

3、本实用新型采用数控式贴膜,贴膜数据全部参数化,调机简单,数据参数可存储,降低了调机换线时间,线体换线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2所示,双滑台贴膜机,具有一机架1,机架1成柜式设置,并且具有机架门,机架1内设置有一大面板,用于设备的各种部件安装。于机架1上设置有一运动模组2,运动模组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贴膜头3,贴膜头3于运动模组2上相向或者反向移动,于贴膜头3的旁侧还设置有送料卷盘4以及料台5。

见图3所示,所述的贴膜头3于运动模组2上对称设置,此种设置方式能够减少机架1的整体长度,有利于设备的规划布置,相比与传统的排列式线体,节约了回流时间,以及顶升时间,效率提升1/3,可以达到1200PCS/H。

见图4-5所示,所述的运动观模组2包括:X轨道21以及安装于X轨道21任意一端的伺服电机22,贴膜头3通过一滑块20安装于X轨道21上,并由伺服电机22驱动移动。X轨道21为一般的传动轨道,滑块20由伺服电机22驱动,使贴膜头3沿X轨道21移动。

所述的贴膜头3包括:安装于滑块20上的Y轨道31、安装于Y轨道31上的Z轨道32以及安装于Z轨道32上的吸头33,Z轨道32通过一安装板320安装于Y轨道31上,吸头33通过一支架330安装于Z轨道32上,于Y轨道31和Z轨道32上均设置有伺服电机,由伺服电机驱动,使吸头33能够完成XYZ三轴的移动。支架330整体呈倒T字形,于支架330的底部亦设置有一与Y轨道31平行的滑轨,吸头33通过滑板331安装于轨道的底部,该滑板331通过皮带传动机构332驱动。皮带传动机构332包括:驱动马达、主动轮、从动轮以及皮带,由驱动马达带动皮带传动,而滑板331安装于滑轨上,并且一侧固定于皮带上,当皮带转动时,带动滑板331沿滑轨移动,进一步带动吸头33的移动。

于机架1上安装有一回流轨道6,回流轨道6垂直于运动模组2安装,位于 两贴膜头3之间,回流轨道6具有上轨道61及下轨道62,上下轨道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衔接,该升降机构可以为由气缸驱动的,具有上下移动托板,于回流轨道6上设置有托盘治具7,托盘治具7通过上轨道61驱动移动到上轨道61的末端,进入托板,由托板带动下移,并将托板治具7送入下轨道62中,托板治具7再从下轨道62送入上轨道61中,如此不断循环。上轨道61和下轨道62均包括:轨道支架以及设置于轨道支架内的传动皮带,托盘治具7支撑于该传动皮带上。

所述的托盘治具7上设置有用于产品安装的腔体70,机架1上位于托盘治具7的下方设置有一升降定位机构8,该升降定位机构8包括:驱动气缸以及安装于驱动气缸输出轴上的托板。于贴膜头3旁侧均设置有送料卷盘4以及料台5,料台5设置于贴膜头3的下方并位于上轨道61两侧。料台5旁侧设置有校准光纤9,校准光纤9通过支架设置于料台5旁与料台5平行。贴膜头3将料台5上的辅料贴合于托盘治具7的产品上,料台5安装于一轨道上,料台5通过一皮带传动机构驱动,该皮带传动机构为一般的传统结构,包括:驱动马达、主动轮、从动轮以及皮带。送料卷盘4通过一安装架41安装于X轨道21的两端,于送料卷盘4和料台5之间设置有料辊50以及拨料机构,拨料机构用于将送料卷盘4上的模盘和离型纸分离。采用拨料机构活动拨膜,光纤校准,旋转贴膜头功能,对于一些辅料排列歪斜,不离型的状况,都可以精准贴合,贴合精度可以达到±0.1MM,采用的旋转贴膜头功能,降低了贴膜机对辅料的排布限制,降低了辅料的开发成本。

所述的机架1上还设置有控制器10,通过控制器10控制整机的运行,本设备的使用原理如下:

首先,回流轨道6的上下轨道循环转动,通过机械手或者人工操作,于托盘治具7上放入待加工的产品,这里的产品可以是手机类、平板电脑类产品的部件,例如手机壳:前壳,面壳,电池盖等等;待加工产品要在托盘治具7移动至料台5前安装;

接着,当托盘治具7岁传送带移动,并移动至料台5旁边时,升降定位机构8启动将产品托起并且定位,本设备在上轨道61上设置有传感器,能够感应托板治具7,从而驱动升降定位机构8,实现产品的精准定位;同时,左侧的贴膜头3的吸头33沿XYZ轨道移动,移动至料台5的上方,此时,左侧的送料卷盘 4上的料带经过料辊送入左侧的料台5,在料台5上通过拨料机构将膜片和料带分离,此时,通过吸头33吸取膜片,吸取膜片后通过校准光纤9校准膜片的位置,左侧贴膜头3的吸头33将膜片贴入产品中,完成第一次贴膜工序;

然后,第一次贴膜工序完成后,右侧的贴膜头3开始工作,按照左侧的贴膜头3的工作原理,将膜片贴入产品中,完成第二次贴膜;

最后,贴膜完成后,升降定位机构8复位,产品再次落入托板治具7中,随传送带移动,通过机械手或者人工将完成贴膜的产品取出,托板治具7从下轨道循环输送。

上述原理中,左侧的贴膜头3和右侧的贴膜头3可以用于粘贴两种规格相同的膜片辅料,也可以用于粘贴两种规格不同的膜片辅料,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使用,能够在一次顶升的时间内,可以实现两种不同的辅料贴合。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