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多功能套管专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290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套管专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多功能套管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汽车各系统所需要的传送连接管体需求量与日俱增,特别是非轮胎橡胶零部件公司的不断涌出,使得此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各公司在基础性操作橡胶硫化上急需转变生产模式,特别是橡胶管体由生管坯进行塑型硫化的过程,需从基本的生产模式进行优化转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式多功能套管专用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式多功能套管专用设备,包括底架、自动加热水槽、管体存放槽、管坯存放槽和涂油总成装置,所述底架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自动加热水槽底板、涂油总成装置底板和管体存放槽底板,所述自动加热水槽安装在自动加热水槽底板上方的底架上,所述管体存放槽安装在管体存放槽底板上方的底架上,所述涂油总成装置底板的上方位于底架上安装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上方安装有涂油总成装置,所述管坯存放槽安装在涂油总成装置的上方;

所述自动加热水槽包括沥水槽、水槽、气缸、减震管和阀门管道总成,所述水槽的外部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组气缸,所述沥水槽通过上述两组气缸活动安装在水槽内,所述减震管安装在水槽的内部下方,所述减震管位于水槽的外部连接有阀门管道总成,所述阀门管道总成包括主管道、入水管、出水管、蒸汽气动角座阀门、入水阀门及出水阀门,所述入水管与出水管均为L型,所述入水管前端与减震管连通,其尾端安装在主管道的顶端上部,所述入水阀门安装在入水管上,所述出水管的头部与水槽的底部连通,其尾部安装在主管道的顶端一侧,所述出水阀门安装在出水管上,所述蒸汽气动角座阀门安装在主管道的中央位置的一侧;

所述管坯存放槽包括底座、槽体、控制盒和皮筋槽,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上安装有槽体,所述槽体的两侧各安装有一组皮筋槽;

所述涂油总成装置包括挡板、支座、油泵、传动主轴、电机和直线轴承,所述挡板有两组,平行安装在底架上,所述两组挡板的外壁上分别安装有两组支座,所述靠左的两组支座之间通过传动主轴连接,所述传动主轴下方安装有油泵,所述传动主轴上靠近各支座各安装有一组传动齿轮,所述靠外的支座的外侧底部各安装有两根出油管,所述靠里的支座的内侧底部各安装有两组旋转接头,所述靠右的两组支座之间通过直线轴承连接,所述直线轴承的内侧底部安装有电机固定座,所述电机的尾部安装在电机固定座上,所述直线轴承靠近各支座各安装有一组传动齿轮,所述位于传动主轴上的传动齿轮与位于直线轴承上的传动齿轮两两之间各通过一条链条连接,所述电机的头部通过电机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人工取水后通入蒸汽加热的过程,节省生产区域的使用空间,并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旋转式涂油装置有效地将人工蘸取硅油涂抹的过程进行替代,避免蘸油过多后撒至地面造成地面湿滑,保证生产区域地面的洁净以及保护操作人员,避免意外滑倒的状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加热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涂油总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架,2、自动加热水槽,21、沥水槽,22、水槽,23、气缸,24、减震管,25、阀门管道总成,251、主管道,252、入水管,253、出水管,254、蒸汽气动角座阀门,255、入水阀门,256、出水阀门,3、管体存放槽,4、管坯存放槽,41、底座,42、槽体,43、控制盒,44、皮筋槽,5、涂油总成装置,51、挡板,52、支座,53、油泵,54、传动主轴,55、电机,56、直线轴承,57、传动齿轮,58、出油管,59、旋转接头,510、电机固定座,511、链条,6、自动加热水槽底板,7、涂油总成装置底板,8、管体存放槽底板,9、储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架1、自动加热水槽2、管体存放槽3、管坯存放槽4和涂油总成装置5,所述底架1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自动加热水槽底板6、涂油总成装置底板7和管体存放槽底板8,所述自动加热水槽2安装在自动加热水槽底板6上方的底架1上,所述管体存放槽3安装在管体存放槽底板8上方的底架1上,所述涂油总成装置底板7的上方位于底架1上安装有储油槽9,所述储油槽9的上方安装有涂油总成装置5,所述管坯存放槽4安装在涂油总成装置5的上方;

如图2所示,所述自动加热水槽2包括沥水槽21、水槽22、气缸23、减震管24和阀门管道总成25,所述水槽22的外部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组气缸23,所述沥水槽21通过上述两组气缸23活动安装在水槽22内,所述减震管24安装在水槽22的内部下方,所述减震管24位于水槽22的外部连接有阀门管道总成25,所述阀门管道总成25包括主管道251、入水管252、出水管253、蒸汽气动角座阀门254、入水阀门255及出水阀门256,所述入水管252与出水管253均为L型,所述入水管252前端与减震管24连通,其尾端安装在主管道251的顶端上部,所述入水阀门255安装在入水管252上,所述出水管253的头部与水槽22的底部连通,其尾部安装在主管道251的顶端一侧,所述出水阀门256安装在出水管253上,所述蒸汽气动角座阀门254安装在主管道251的中央位置的一侧;

所述管坯存放槽4包括底座41、槽体42、控制盒43和皮筋槽44,所述底座41的上端安装有控制盒43,所述控制盒43上安装有槽体42,所述槽体42的两侧各安装有一组皮筋槽44;

如图3所示,所述涂油总成装置5包括挡板51、支座52、油泵53、传动主轴54、电机55和直线轴承56,所述挡板51有两组,平行安装在底架1上,所述两组挡板51的外壁上分别安装有两组支座52,所述靠左的两组支座52之间通过传动主轴54连接,所述传动主轴54下方安装有油泵53,所述传动主轴54上靠近各支座52各安装有一组传动齿轮57,所述靠外的支座52的外侧底部各安装有两根出油管58,所述靠里的支座52的内侧底部各安装有两组旋转接头59,所述靠右的两组支座52之间通过直线轴承56连接,所述直线轴承56的内侧底部安装有电机固定座510,所述电机55的尾部安装在电机固定座510上,所述直线轴承56靠近各支座52各安装有一组传动齿轮57,所述位于传动主轴54上的传动齿轮57与位于直线轴承56上的传动齿轮57两两之间各通过一条链条511连接,所述电机55的头部通过电机轮与传动齿轮57相啮合。

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开启入水阀门255加水至规定位置后关闭,启动蒸汽气动角座阀门254控制开关,温度传感器接收水槽22内水温信号并控制蒸汽气动角座阀门254开关进行加热,保持温度恒定;放置待加热管坯至沥水槽21内,转动气动转换阀控制气缸23将沥水槽21沉入温水中加热,沥水槽21底部为楔形底,下落过程中可将温水往两侧排开,减少下落过程中沥水槽21对水槽22内水的排水压力,加热完毕气缸23将沥水槽21顶出;

管坯存放槽4外侧布置控制盒43及皮筋槽44,管坯加热完毕后取出并放置于管坯存放槽4内,底部为往外侧倾斜状,可将加热管坯内的水流控出并集于存放槽4边缘,通过连接水槽22的回水管将水流送回,皮筋槽43可存放套管时使用的皮筋;

电机55转动,通过传动齿轮57带动两侧传动主轴54和直线轴承56旋转,传动主轴54通过传动齿轮57连接四处出油管58旋转;油泵53启动,吸油管道连接储油槽9沉槽底部出油口,沉槽上方过滤网阻止较大杂质进入油泵17内,出油管道连接至旋转接头59内,将硅油从储油槽9输送至出油管58内,出油管58从中心向外侧通孔将硅油输出,借助电机55传动旋转,对加热管坯内壁进行涂油,储油槽9回收滴落的硅油并收集至沉槽内,实现硅油循环使用,电机55及油泵53控制开关安装至控制盒43内;

将管体收集袋套至管体存放槽3顶部的挂钩上,撑开袋口,硫化后的管体放入收集袋内收集,完成后取走收集袋。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