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带定型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8878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打包带定型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包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包带定型箱。



背景技术:

打包带生产工艺流程中,需要经过加热定型以及冷却定型,定型箱包括加热定型部分以及水冷却定型部分,通过定型箱使打包带的生产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拉伸状态。现有的冷却水箱包括左及右两根过渡辊,这两根过渡辊位置不可改变,一直位于冷却水箱的水面以下,当打包带从烘箱出来进入水箱时,人工将打包带缠绕在这两根过渡辊上,然而人工在水箱里操作非常不方便,而且也不利于打包带定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及冷却定型一体箱,并且该定型箱在打包带生产过程中,通过气缸带动冷却过渡辊的调节,使定型箱的操作更加方便和快捷,有利于打包带制品快速定型。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打包带定型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从上而下设置定型烘箱以及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内包括上下两排过渡辊,所述上排过渡辊包括位于左边的第一过渡辊以及位于右边的第二过渡辊,所述下排过渡辊包括位于左边的第三过渡辊及位于右边的第四过渡辊,所述第一过渡辊及第三过渡辊安装在第一提升板上,所述第二过渡辊及第四过渡辊安装在第二提升板上,第一提升板以及第二提升板分别与一气缸相连,在气缸的带动下过渡辊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过渡辊位于冷却水箱水面以上或水面以下。

优选的,所述第一提升板以及第二提升板均通过连接板与气缸相连。

优选的,左及右过渡辊由钢表面镀铬加工而成。

优选的,所述提升板由Q235A板表面镀锌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为:首先,本实用新型将烘箱及冷却箱集成在机架上,并且烘箱及冷却箱上下设置,使得打包带进行加热定型后再进行冷却定型,方便操作,并且在PET/PP打包带生产过程中,添加气缸带动冷却过渡辊的调节,使定型箱的操作更加方便和快捷,有利于打包带制品快速定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四个过渡辊均位于水面以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右视图,该图表示出第二及第四过渡辊位于水面以上及水面以下的位置。

附图标记:1-机架;2-烘箱;3-冷却水箱;31-第一过渡辊,深入冷却水中的工作位置;32-第二过渡辊,深入冷却水中的工作位置;32’-过渡辊,过渡辊升起位置; 33-第三过渡辊,深入冷却水中的工作位置;34-第四过渡辊,深入冷却水中的工作位置;34’-第四过渡辊,过渡辊升起位置;4-第一提升板;5-第二提升板;6-第二气缸;7-第二连接板;8-打包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打包带定型箱,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从上而下设置定型烘箱2以及冷却水箱3,所述冷却水箱3内包括上下两排过渡辊;参考图1,该图中的各个过渡辊均位于水面以下;所述上排过渡辊包括位于左边的第一过渡辊31以及位于右边的第二过渡辊32,所述下排过渡辊包括位于左边的第三过渡辊33及位于右边的第四过渡辊34,所述第一过渡辊31及第三过渡辊33安装在第一提升板上,所述第二过渡辊32及第四过渡34辊安装在第二提升板5上,第一提升板4与第一气缸连接,第二提升板5分别与第二气缸7相连,两个气缸同步动作,带动过渡辊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过渡辊位于冷却水箱水面以上或水面以下。

参考图2,所述第一提升板以及第二提升板均通过连接板与气缸相连,便于气缸的安装,有利于带动提升板升降。

各个过渡辊由钢表面镀铬加工而成,结实耐用。

提升板由Q235A板表面镀锌加工而成。

打包带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先经过定型烘箱进行烘烤定型,在烘烤定型时,冷却水箱的过渡辊为升起状态(图2中第二过渡辊32’及第四过渡辊34’),过渡辊脱离水面;当烘烤结束时,打包带8经人工缠绕如图1状态后,此时由气缸带动过渡辊下降将打包带制品压入水中,提高操作速度,有利于打包带制品快速定型。过渡辊升起状态位置时,一方面,便于人工将过渡辊安装在提升板上,另一方面,也便于人工将打包带缠绕在过渡辊上,避免入水操作带来的不便。

打包带生产过程中,通过气缸带动冷却过渡辊,有利于快速便捷操作,使打包带制品通过上层热烘箱定型后能够快速的进入水箱进行冷却处理,使打包带制品有良好的直线度,有利于打包带制品快速定型。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两排过渡辊,每排包括左右两个过渡辊,从而增大了冷却面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