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压机冷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328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压机冷却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压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压机冷却板。



背景技术:

热压成型时,热压机应保持合适的温度,热压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满足成型要求。因此热压机常常需要长时间冷却。无论是采用冷水还是常温水对热压机进行冷却,其作用结果都是为了对热压机热压板面冷却,以获得良好的制品质量。在注射过程中,冷却时间占成型周期的 70% ~ 80% ,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设计冷却系统。但现有冷却系统效率和稳定性常常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且往往不能通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稳定、适用于绝大多数热压机的热压机冷却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压机冷却板,包括板体、贯通槽、进水口、出水口、螺栓、冷却液管道A、冷却液管道B、冷却液管道C、冷却液管道D、冷却液管道E、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呈矩形结构,板体分为上下两层且四周通过螺栓固定,板体中间开有长方形贯通槽,贯通槽外围的板体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上连接孔、下连接孔,板体四边内侧分别设置相互连通的冷却液管道A、冷却液管道B、冷却液管道C、冷却液管道D和冷却液管道E,板体内部左下角设置有与冷却液管道A相连的进水口,进水口右侧设置有与冷却液管道E相连的出水口。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液管道B、冷却液管道C和冷却液管道D上分别设置有管道B固定座、管道C固定座和管道D固定座。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连接孔周向设置在贯通槽外围的上表面,共有6个。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连接孔周向设置在贯通槽外围的下表面,共有10个。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栓设置于板体四边上,共有10个。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管道B固定座设置于冷却液管道B左侧,管道C固定座设置于冷却液管道C下侧,管道D固定座设置于冷却液管道D右侧。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冷却液管道A设置于板体左侧内部,冷却液管道B设置于板体上侧内部,冷却液管道C设置于板体右侧内部,冷却液管道D设置于板体下侧内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高效、稳定、适用于绝大多数热压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中:1-板体,2-贯通槽,3-进水口,4-出水口,5-螺栓,6-冷却液管道A,7-冷却液管道B,8-冷却液管道C,9-冷却液管道D,10-冷却液管道E,11-管道B固定座,12-管道C固定座,13-管道D固定座,14-上连接孔,15-下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热压机冷却板,包括板体1、贯通槽2、进水口3、出水口4、螺栓5、冷却液管道A6、冷却液管道B7、冷却液管道C8、冷却液管道D9、冷却液管道E10、管道B固定座11、管道C固定座12、管道D固定座13、上连接孔14和下连接孔15,所述板体1呈矩形结构,板体1分为上下两层且四周通过螺栓5固定,板体1中间开有长方形贯通槽2,贯通槽2外围的板体1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上连接孔14、下连接孔15,板体1四边内侧分别设置相互连通的冷却液管道A6、冷却液管道B7、冷却液管道C8、冷却液管道D9和冷却液管道E10,冷却液管道B7、冷却液管道C8和冷却液管道D9上分别设置有管道B固定座11、管道C固定座12和管道D固定座13,板体1内部左下角设置有与冷却液管道A6相连的进水口3,进水口3右侧设置有与冷却液管道E10相连的出水口4。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连接孔14周向设置在贯通槽2外围的上表面,共有6个。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连接孔15周向设置在贯通槽2外围的下表面,共有10个。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栓5设置于板体1四边上,共有10个。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管道B固定座11设置于冷却液管道B7左侧,管道C固定座12设置于冷却液管道C下侧,管道D固定座13设置于冷却液管道D9右侧;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冷却液管道A6设置于板体1左侧内部,冷却液管道B7设置于板体1上侧内部,冷却液管道C8设置于板体1右侧内部,冷却液管道D9设置于板体1下侧内部。

本装置通过设置在板体1上的上连接孔14、下连接孔15与外部装置固定连接,冷却液管道A6前端直接插入到进水口3,后端直接插入到冷却液管道B7中,冷却液管道B7、冷却液管道C8和冷却液管道D9分别在板体1内部插入管道B固定座11、管道C固定座12和管道D固定座13,同时,冷却液管道D9末端插入出水口4中,当设备开始运转时,冷却液由外部通过进水口3进入,依次分别通过冷却液管道A6、冷却液管道B7、冷却液管道C8、冷却液管道D9和冷却液管道E10,接受板体1的热量传递后通过出水口4排出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