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新型注射差动回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2353发布日期:2018-09-25 21:53阅读:9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回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注塑机新型注射差动回路。



背景技术:

在一个注射周期开始时,设定好熔料的注射量,处理器发出控制信号,预塑装置把熔融态的塑料输送至注射流道中,注射伺服电机启动差动螺纹到注射流道中,通过驱动螺旋套带动从动螺杆进行差动传动的熔料注射。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注射差动回路,差动阀只使用一个流道,控制方式采用内差动。当通过差动阀的流量较大时,差动阀需要较大的通径,成本升高;内差动的控制方式无法充分发挥比例阀的控制精度,注射精度有所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注射精度高的新型注塑机注射差动回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注塑机新型注射差动回路,包括二位四通换向阀(V2)和比例阀(V1),换向阀(V2)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注射油缸的射退腔,比例阀(V1)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注射油缸的注射腔,所述换向阀(V2)为“h”型换向阀(V2),所述换向阀(V2)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相合并,并与注射油缸的射退腔连接,所述换向阀(V2)进油口连接比例阀(V1)的进油口P,所述换向阀(V2)的回油口经比例阀(V1)的第二工作油口连接于比例阀(V1)的回油口T。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为非差动注射时,所述换向阀的电磁铁D1不得电,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相合并,均与注射油缸的射退腔连接,换向阀的回油口连接到比例阀的进油口,从射退腔出来的油流经换向阀后进入比例阀的第二工作油口,然后流向比例阀的回油口,从比例阀的进油口输入的油直接经比例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进入注射油缸的注射缸,从而实现注射机的注射。当注射腔面积大于射退腔面积时,即为差动注射时,所述换向阀的电磁铁D1得电,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相合并,均与注射油缸的射退腔相连,从射退腔出来的油经换向阀后与比例阀的进油口相连,而比例阀的进油口经第一工作油口后直接与注射油缸的注射腔相连,所以从射退腔出来的油经需经比例阀后才能进入注射腔,可充分发挥比例阀的精度控制作用,使注塑机的注射精度高。换向阀的第一、第二工作油口合并,使得从射退腔出来的油可以经两个流道通过换向阀,则换向阀的通径可比原先未合并的通径小,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比例阀(V1)为三位四通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中的比例阀有两个电磁铁控制,还有一个控制部件DF2控制,但在本技术方案中两个电磁铁都不工作,比例阀始终保持第一、第二工作油口工作,比例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比例阀的进油口相连,比例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比例阀的回油口相连。在非差动注射的情况下,从射退腔出来的油经换向阀的第一、第二工作油口后直接与比例阀的第二工作油口相连,继而与比例阀的回油口相连,从射退腔出来的油直接到达回油口,注射腔通过比例阀的进油口直接供油;在差动注射的情况下,从射退腔出来的油经换向阀的第一、第二工作油口后直接与比例阀的进油口相连,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比例阀的第二工作油口相连,再与比例阀的回油口相通,注射腔通过比例阀的进油口直接供油。

进一步优化为:在比例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注射腔之间还设置有一压力开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力开关的设置使得人们可以根据油缸中的油是否过于充足而断开回路对注射腔的供油,防止注射油缸油过于充足而不利于生产。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注射腔连接有一压力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力表的设置可以实时监测注射油缸内的油压,以方便工人根据油缸的油压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给油缸供油,压力表的设置,经济实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换向阀为“h”型换向阀,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合并后与注射油缸的射退腔相连接,即换向阀使用二个流道通油,当射退腔回油大于100L/MIN时,换向阀的通径只需要用10通径,比原先16通径的换向阀节约了成本;差动注射时射退腔回出来的油到比例阀V1的P口,需经过比例阀V1才能进入注射腔,形成外差动,可充分发挥比例阀的精度控制作用,注射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非差动注射时的注射差动回路;

图2为现有技术中差动注射时的注射差动回路;

图3为本实施例中非差动注射时的注射差动回路;

图4为本实施例中差动注射时的注射差动回路。

图中,1、注射油缸;11、注射腔;12、射退腔;V1、比例阀;DF2、控制部件;V2、换向阀;D1、电磁铁;F1、压力开关;B1、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注射差动回路,包括换向阀V2和比例阀V1,换向阀V2为二位四通阀,换向阀V2的进油口与注射油缸1的射退腔12相连,然后与换向阀V2的第二工作油口相连,继而与注射油缸1的注射腔11相连;换向阀V2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比例阀V1的第二工作油口相连,继而与比例阀V1的回油口T相连。当为非差动注射时,如图1中所示,换向阀V2的电磁铁D1不得电,从射退腔12回来的油经换向阀V2后直接流向比例阀V1的第二工作油口,回到比例阀V1的回油口T,注射腔11与比例阀V1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继而与比例阀V1的进油口相连。当为差动注射时,如图2所示,换向阀V2的电磁铁D1得电,从射退腔12回来的油经换向阀V2后直接流向注射油缸1的注射腔11,换向阀V2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比例阀V1的第二工作油口相连,继而与比例阀V1的回油口T相连,此注射差动回路为内差动。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注塑机新型注射差动回路,包括换向阀V2和比例阀V1,换向阀V2为“h”型的二位四通阀,换向阀V2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汇合在一起共同连接注射油缸1的射退腔12,注射油缸1的注射腔11经比例阀V1与比例阀V1的进油口P相连。当为非差动注射时,如图3所示,换向阀V2的电磁铁D1不得电,从注射油缸1的射退腔12出来的油经换向阀V2的两个流道流出,换向阀V2的回油口与比例阀V1的第二工作油口连接,回油经换向阀V2和比例阀V1后进入比例阀V1的回油口T,注射油缸1的注射腔11由比例阀V1的进油口P直接供油,换向阀V2的停油口与比例阀V1的进油口P相连,这时比例阀V1进油口的油无法通过换向流通。当为差动注射时,如图4所示,换向阀V2的电磁铁D1得电,从注射油缸1的射退腔12出来的回油经换向阀V2的两个流道流出,换向阀V2的回油口与比例阀V1的进油口P相连,回油和比例阀V1的进油一起经过比例阀V1回流到注射油缸1的注射腔11,构成外差动回路,换向阀V2的停油口与比例阀V1的第二工作油口相连,继而与比例阀V1的回油口T相连。比例阀V1受控制部件DF2控制,比例阀V1为三位四通阀,有两个电磁铁D1控制,但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铁D1不动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