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带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225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塑料带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带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带成型基本都依靠塑料颗粒加热融化再挤压成型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对成型的塑料带利用转辊挤压冷却,而在转辊挤压的过程中容易粘连塑料带,需要在转辊表面涂抹润滑油,既可以达到冷却的目的又可以防止塑料带粘连,但一般的涂抹润滑油的结构不能做到均匀涂抹,而且涂抹的量无法控制容易造成浪费,需要能均匀涂抹又可以缓慢释出润滑油的释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塑料带成型装置,解决目前塑料带成型中转辊表面涂抹润滑油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塑料带成型装置,包括有带进料斗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内设有推动融化塑料前进的绞龙,所述加热管前端出口连接有成型嘴,成型嘴前端设有一组带动并挤压塑料带的转辊,靠近成型嘴转辊外表面上对应相切接触连接有柔性且具渗透性的接触头,接触头尾端密封连接有缓释盒,缓释盒内设有与接触头连接的进油通道,进油通道进口端连接有可根据转辊表面温度控制进给的储存箱。这样设置后,将塑料颗粒添加到进料斗内并掉落到加热管内,加热管内的绞龙推动颗粒向前移动,在这个过程中颗粒逐渐融化成液态,最终经过前端的成型嘴挤压成带状,塑料带交错进入到转辊之间,经过转辊之间的冷却挤压最终成型穿出。由于塑料带成型后需要快速冷却使其进一步定型,需要在转辊挤压的同时来完成冷却工作但又不能使塑料带黏附在转辊表面,需要在转辊表面涂抹一层润滑油,既起到冷却的作用又防止塑料带黏附在转辊表面,而且接触头可以将转辊表面的细小颗粒刷掉,避免影响塑料带,储存箱储存润滑油并于缓释盒连接后,润滑油进入进油管道,润滑油经过进油管道慢慢流动最终润滑油浸没接触头的尾端,接触头缓慢吸附润滑油并均匀涂抹到转辊表面上,接触头缓慢释出润滑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转辊为空心结构,转辊一侧开口并通入有进油管,转辊侧端底部连接有出油管,出油管汇合集中到过渡油桶,过渡油桶通过泵与进油管相连。进油管将冷却油送入转辊内部,冷却油从出油管流出并将转辊表面的热量带走,过渡油桶用于对带热量的冷却油进行冷却,泵将冷却好的冷却油重新泵入进油管内,实现循环冷却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进油通道为S型弯折结构,储存箱与进油通道通过软管相连,转辊表面设有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通过控制器连接有控制流速的调节开关,调节开关连接在软管上。S型弯折结构的进油通道延长了润滑油流动的速度和时间,起到缓释的效果,温度感应器感应转辊表面温度,通过控制器控制调节开关的启闭,调节开关夹持在软管上,实现控制进油的目的,实时控制接触头涂抹润滑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接触头与进油通道之间设有隔板,隔板均布有若干通孔。润滑油流入进油通道流动的时候,通过隔板的若干通孔逐步释出润滑油给接触头,接触头一点点吸收润滑油并涂抹到转辊表面,缓释效果更好,避免润滑油一下集中推到接触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接触头穿过缓释盒并向进油通道延伸,进油通道内设有位于接触头后方的推板,推板尾端连接有气缸,气缸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控制气缸的运转,当温度感应器检测到转辊表面升高,除了控制调节开关给缓释盒进油,但这种进油方式需要时间,不能立刻产生效果,这时控制气缸前进使推板顶压在接触头上并进一步挤压接触头,从而使接触头释出更多的润滑油到转辊表面,完成后推板退回初始位置,这样可以立刻产生冷却润滑的效果,效果显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转辊出口端外侧设有卷绕塑料带的卷辊。卷辊用于收集挤压定型的塑料带,方便后续清理加工处理。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紧凑,通过在转辊外表面接触连接有接触头,依靠接触头和缓释盒缓慢释出润滑油,既可以为塑料带冷却也可以防止塑料带粘连,接触头还可以刷掉转辊表面的细小颗粒,避免颗粒对塑料带的影响,缓慢释出可以避免润滑油的浪费,完全自动化,效果显著,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接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接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进料斗1,加热管2,绞龙3,成型嘴4,转辊5,接触头6,缓释盒7,进油通道8,储存箱9,进油管10,出油管11,过渡油桶12,泵13,温度感应器14,控制器15,调节开关16,隔板17,推板18,气缸19,卷辊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的这种塑料带成型装置,包括有带进料斗1的加热管2,所述加热管2内设有推动融化塑料前进的绞龙3,所述加热管2前端出口连接有成型嘴4,成型嘴4前端设有一组带动并挤压塑料带的转辊5,靠近成型嘴4转辊5外表面上对应相切接触连接有柔性且具渗透性的接触头6,接触头6尾端密封连接有缓释盒7,缓释盒7内设有与接触头6连接的进油通道8,进油通道8进口端连接有可根据转辊5表面温度控制进给的储存箱9。

转辊5为空心结构,转辊5一侧开口并通入有进油管10,转辊5侧端底部连接有出油管11,出油管11汇合集中到过渡油桶12,过渡油桶12通过泵13与进油管10相连。

进油通道8为S型弯折结构,储存箱9与进油通道8通过软管相连,转辊5表面设有温度感应器14,温度感应器14通过控制器15连接有控制流速的调节开关16,调节开关16连接在软管上。

如附图2所示,接触头6与进油通道8之间设有隔板17,隔板17均布有若干通孔。

如附图3所示,接触头6穿过缓释盒7并向进油通道8延伸,进油通道8内设有位于接触头6后方的推板18,推板18尾端连接有气缸19,气缸19与控制器15相连。

转辊5出口端外侧设有卷绕塑料带的卷辊20。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