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控温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281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工位控温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工位控温注塑机。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将熔融的材料注入到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模具中,待材料冷却后取出,即得到我们想要的形状和结构。在注塑过程中,成品外观、材料物理性质、成品循环等,受模具温度的影响,颇为显著。一般成型情况,在注入材料过程中,要使模具维持在一定温度上,防止熔融材料过早的冷却成型,使前后注入的材料出现断层等品质问题;在材料注入完成之后,又要求模具具有较低的温度,使得材料能够较快的成型,增加成品速度。一般单模具注塑机每次成品都要进行一个完整的循环,而冷却时间一般较长,成品效率极低。若使用多模具,则需分别进行模具的预热与冷却,不仅需要加热,也需要制冷,极为耗费能源。另外,现有技术中注塑喷头通常需要对注塑模具进行一定程度的保压,以使成品时质密且均匀,占用了注塑喷头大量的时间,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工位控温注塑机,其成型速度更快、设备利用率更高、成型质量更好、节约资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控温注塑机,包括底座、旋转平台、注塑单元、下模单元、成型模具和控温单元;所述旋转平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注塑单元包括设置在旋转平台上的伸缩件和设置在伸缩件上的注塑喷头;所述下模单元包括模具固定件和为其提供动力的驱动源,所述驱动源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模具固定件设置在驱动源上;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定模上开设有供注塑喷头注塑的注塑口,所述注塑口的入口处设置有封口阀,所述注塑口连通有保压管,所述保压管开设在定模、支架和底座内,所述保压管在底座上开有保压接口,所述保压管上设置有保压阀;所述动模设置在模具固定件上,所述动模内部开设有控温管,所述成型模具至少有三个;所述控温单元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导通件和冷凝器,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呈一定夹角可伸缩的设置在旋转平台上,所述进水管、注塑喷头和出水管依次指向三个相邻的成型模具,所述导通件设置在成型模具下部,所述导通件内开有第一导通管和第二导通管,所述第一导通管和第二导通管两端分别与控温管和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一导通管和第二导通管上分别设置有自锁接口,所述自锁接口用于接通进水管或出水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背离旋转平台的端部开设有能够完全伸入自锁接口的槽口,所述槽口开设于面向成型模具的那一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旋转平台沿固定方向转动,所述旋转平台就位后,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导通件在旋转方向上先抵达的自锁接口处,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导通件在旋转方向上后抵达的自锁接口处。

作为优选的,所述冷凝器与第一导通管和第二导通管连接的部分为软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翅片,所述底座正对冷凝器设置有出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模具与旋转的注塑喷头配合,当一个模具注塑完成后,注塑喷头即可转向下一个模具进行注塑,提高了注塑喷头的利用率,间接缩短了成品周期,提高了成品效率。

2、本实用新型将每个成型模具的控温管连通,通过进水管注入热的液体进行预热,热的液体经过冷凝管进入后续的成型模具后即变为冷的液体,用于后续模具的冷却,循环过程仅用到热的液体,节省了资源,同时液体的冷热与注塑成型的阶段相匹配,成型品质高。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封口阀和保压阀的开合来保证成型模具内始终保持相应的压力,使得成品质密且均匀,提高成品质量。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器上设置翅片,并由吹风口吹风,大大提高了液体冷却速度,降低成型模具成型时间,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6为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10-旋转平台,2-注塑单元,20-伸缩件,21-注塑喷头,3- 成型模具,30-定模,31-动模,32-注塑口,33-控温管,34-支架,35-保压管, 36-封口阀,37-保压阀,38-保压接口,4-下模单元,40-模具固定件,41-驱动源, 5-控温单元,50-导通件,500-第一导通管,501-第二导通管,51-自锁接口,52- 冷凝管,520-软管,521-翅片,53-进水管,530-槽口,54-出水管,55-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工位控温注塑机,包括一种多工位控温注塑机,包括底座1、旋转平台10、注塑单元2、下模单元4、成型模具3和控温单元5。

上述旋转平台10设置在底座1上。旋转平台10能够搭载部件并绕轴旋转。

上述注塑单元2包括设置在旋转平台10上的伸缩件20和设置在伸缩件20 上的注塑喷头21,旋转平台10位置固定后,伸缩件20伸长,带动注塑喷头21 伸长;注塑完成后,伸缩件20缩回原位,注塑喷头21同样缩回,旋转平台10 可以继续进行转动。旋转平台10转动时,可以沿固定方向转动,也可以在注塑喷头21依次抵达所有工作位后回归初始位置。

上述下模单元4包括模具固定件40和为其提供动力的驱动源41,驱动源 41设置在底座10上,模具固定件40设置在驱动源41上,驱动源41能够带动模具固定件40上下运动。

上述成型模具3包括定模30和动模31,底座10上设置有支架34,定模 30设置在支架34上,定模30上开设有供注塑喷头21注塑的注塑口32。注塑口32的入口处设置有封口阀36,封口阀36用于隔断成型模具3的成型腔和外界空气。在注塑口32上紧挨封口阀36的下方开设有保压管35,保压管35贯通定模30、支架34和底座1,保压管35由开设在底座1上的保压接口38连通外界。在保压管35上设置有保压阀37,保压阀37紧挨注塑口32。注塑时,封口阀36打开,保压阀37关闭,熔融材料由注塑口32注入成型模具内;注塑完成后,封口阀36关闭,保压阀37打开,高压的保压管35与注塑口32连通,给注塑模具3内的材料施加压力,提高成型品质。动模31设置在模具固定件 40上,动模31能够随着模具固定件40上下运动,从而开合定模30和动模31 组成的成型腔,方便成品的取出。动模31内部开设有控温管33,控温管33通过流过其中的液体对成型模具3加热或冷却。成型模具3至少有三个。

上述控温单元5包括进水管53、出水管54、导通件50、冷凝器52和出风口55。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呈一定夹角可伸缩的设置在旋转平台10上,这一夹角使得进水管53、注塑喷头21和出水管54能够依次指向三个相邻的成型模具10。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在背离旋转平台10的那一端开设有槽口530,槽口530沿弧面的长度小于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周长的一半,槽口530正对成型模具3方向,槽口530使得管内液体仅与一个方向流通。导通件50设置在成型模具3下部,导通件50内开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导通管500和第二导通管 501,第一导通管500和第二导通管501两端分别与控温管33和冷凝器52连通,冷凝器52与第一导通管500和第二导通管501的连接端为软管520,软管520 使得动模31能够在一定限度内上下移动,冷凝器52上设置有翅片521,翅片521能够加快冷凝器52内的液体降温。出风口55设置在底座1上,其能够正对冷凝器52吹风,加快冷凝器52内的液体降温。第一导通管500和第二导通管501上分别设置有自锁接口51,所述自锁接口51用于接通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旋转平台10抵达工作位时,即注塑喷嘴21正对注塑口32时,进水管 53位于所述导通件50在旋转方向上先抵达的自锁接口51处,出水管54位于所述导通件50在旋转方向上后抵达的自锁接口51处。

本实施例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旋转平台10逆时针转动,成型模具3有4 个,其均分在圆周上。

工作过程:

参照图5所示,注塑喷头21位于3点钟位置时,给该成型模具3注入熔融材料,此时该成型模具3的封口阀36打开、保压阀37关闭;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分别位于12点钟和6点钟位置,进水管53插入第二导通管501上的自锁接口51内,出水管54插入第一导通管500上的自锁接口51内;进水管53流出热的液体,流经该成型模具3,给该成型模具3预热,液体沿逆时针方向继续流经冷凝管52、9点钟的成型模具3和冷凝管52抵达6点钟的成型模具3,流经6点钟的成型模具3后,由出水管54排出,流经6点钟成型模具3的液体因两次被冷凝器52冷凝,变为冷的液体,对该成型模具3进行冷却;此时将9 点钟的成型模具3中的成品取出;3点钟的成型模具3在材料注入完成后,该成型模具3的封口阀36关闭、保压阀37打开,维持成型腔内的压力,注塑喷头21、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缩回,旋转平台10逆时针转动,进入下一个工位,此时注塑喷头21位于预热好的12点钟的成型模具3,而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分别位于9点钟的成型模具3和3点钟的成型模具3,继续下一循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