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机上的注塑螺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8333发布日期:2018-08-29 00:2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杆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一种用于注塑机上的注塑螺杆。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510742226.3名称为《一种注塑螺杆》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注塑螺杆,包括有杆体,杆体依次由加料段、熔融段、均化段、挤出段组成,加料段上的第一螺棱的螺距、螺径相等,熔融段由熔融一段、熔融二段和熔融三段组成,熔融段上设置有第二螺棱,熔融一段和熔融二段上设置有第三螺棱,在熔融一段和熔融二段上的第二螺棱与第三螺棱为间隔设置,熔融一段上的第二螺棱和第三螺棱之间的对应螺间距相等,熔融二段上第二螺棱与第三螺棱之间的对应螺隔距逐渐缩小,直至使第二螺棱与第三螺棱相互贴在一起,熔融一段和熔融二段上的螺杆外径逐渐由大变小,熔融三段上的螺杆外径由小变大,熔融一段螺杆一端与加料段螺杆相连接,熔融三段的螺杆与均化段螺杆相连接,其优点在于:挤塑量大、不易堵塞,塑化更充分,均匀性更好。然而,该注塑螺杆的螺杆头处压力下降过快,而且物料挤出时容易混入空气影响挤出质量,物料挤出效果不理想,因此该挤出螺杆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机上的注塑螺杆,本注塑螺杆的螺杆头更换清洗方便,而且物料挤出均匀,物料中不易混入空气,挤出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注塑机上的注塑螺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上设置有螺棱,所述杆体的一端设置有螺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头包括锥形部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脱卸地连接在杆体上,所述连接部上套置有导流环,所述导流环的一端与锥形部相连接,所述导流环的内壁与连接部的外壁之间形成流料通腔,所述导流环的另一端与杆体的端部之间形成进料缝隙,所述锥形部上设置有与流料通腔相连通的流料槽。

作为改进,所述导流环的端部可优选间隔设置有连接凸耳,所述锥形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能与连接凸耳相对应的连接凹槽,导流环套入连接部后连接凸耳卡扣在连接凹槽中。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凸耳可优选为两个,两个连接凸耳对称设置在导流环的端部,所述流料槽为两个,两个流料槽对称地设置在连接凹槽侧部的锥形部上。

作为改进,连接凸耳与导流环端面的连接处可优选设置有方便导流环与锥形部相脱离的弧形缺口。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部上可优选设置有连接部螺纹,所述杆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连接孔螺纹,所述连接部伸入连接孔中并与杆体螺接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上可优选能脱卸地套置有限位环,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限位环的一端与定位凸台相顶触而限位环的另一端与杆体的端面相紧贴,所述导流环位于限位环与锥形部之间,所述进料缝隙为导流环的端部与限位环的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

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环的一端可优选设置有凸环,凸环与限位环端面的连接处光滑过渡,所述凸环伸入至导流环的内腔中。

作为改进,所述螺棱包括第一螺棱,第二螺棱和第三螺棱,所述第一螺棱为单一螺棱,所述第二螺棱为双螺棱,所述第三螺棱为间距大于第一螺棱和第二螺棱的螺棱槽。

进一步改进,所述双螺棱的两个螺棱之间的间距可优选为先逐渐变宽后逐渐变窄。

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棱槽包括螺棱一槽和螺棱二槽,所述螺棱一槽的长度大于螺棱二槽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杆头包括锥形部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脱卸地连接在杆体上,所述连接部上套置有导流环,所述导流环的一端与锥形部相连接,所述导流环的内壁与连接部的外壁之间形成流料通腔,所述导流环的另一端与杆体的端部之间形成进料缝隙,所述锥形部上设置有与流料通腔相连通的流料槽,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沿螺棱挤向杆体端部的物料能从进料缝隙进入流料通腔中并从流料槽离开螺杆,物料在离开机筒端部时避免了与空气接触,减少气泡产生,流料通腔体积小,挤出压力更大,物料挤出更为均匀,挤出效果好;物料经过进料缝隙后流量减小,保证进入端充分供应物料,物料能连续地进入导流环避免断流,出料稳定性提高,出料持续性好;流料槽能引导物料的流动,避免物料外溅,缓解出料处压力积累,延长螺杆头的使用寿命;螺杆头能脱卸地设置在杆体上,使用后能方便更换清洗,综上所述,本注塑螺杆具有螺杆头更换清洗方便,物料挤出均匀,物料中不易混入空气,挤出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1的侧面投影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图2中已分解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图4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注塑机上的注塑螺杆,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上设置有螺棱,所述杆体1的一端设置有螺杆头,所述螺杆头包括锥形部2与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能脱卸地连接在杆体1上,所述连接部3上套置有导流环4,所述导流环4的一端与锥形部2相连接,所述导流环4的内壁与连接部3的外壁之间形成流料通腔41,所述导流环4的另一端与杆体1的端部之间形成进料缝隙42,所述锥形部2上设置有与流料通腔41相连通的流料槽21。所述导流环4的端部间隔设置有连接凸耳43,所述锥形部2的侧壁上设置有能与连接凸耳43相对应的连接凹槽22,导流环4套入连接部3后连接凸耳43卡扣在连接凹槽22中。所述连接凸耳43为两个,两个连接凸耳43对称设置在导流环4的端部,所述流料槽21为两个,两个流料槽21对称地设置在连接凹槽侧部的锥形部2上。连接凸耳43与导流环端面的连接处设置有方便导流环4与锥形部2相脱离的弧形缺口44。所述连接部3上设置有连接部螺纹,所述杆体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的内壁上设置有连接孔螺纹,所述连接部3伸入连接孔11中并与杆体1螺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3上能脱卸地套置有限位环5,所述连接部3上设置有定位凸台31,所述限位环5的一端与定位凸台31相顶触而限位环5的另一端与杆体1的端面相紧贴,所述导流环4位于限位环5与锥形部2之间,所述进料缝隙42为导流环4的端部与限位环5的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限位环5的一端设置有凸环51,凸环51与限位环端面的连接处光滑过渡,所述凸环51伸入至导流环4的内腔中。所述螺棱包括第一螺棱12,第二螺棱13和第三螺棱,所述第一螺棱12为单一螺棱,所述第二螺棱13为双螺棱,所述第三螺棱为间距大于第一螺棱12和第二螺棱13的螺棱槽。所述双螺棱的两个螺棱之间的间距先逐渐变宽后逐渐变窄。所述螺棱槽包括螺棱一槽14和螺棱二槽15,所述螺棱一槽14的长度大于螺棱二槽15的长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